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亲水河生态修复过程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德琴 郭匿春 +1 位作者 汤祥明 过龙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水质改变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采用前置库技术及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无锡市亲水河进行生态修复,对2014年6-12月生态修复期间的... 为了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水质改变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采用前置库技术及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无锡市亲水河进行生态修复,对2014年6-12月生态修复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浮游甲壳动物24种,其中枝角类10属、11种,桡足类11属、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角突网纹溞(Creiodaphnia cornu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lops javanu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亲水河生态示范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1005.00个/L、8617.1μg/L)均出现在8月,最小值(1.80个/L、11.4μg/L)出现在11月和12月。生态修复后,亲水河中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由前置库区的892.6μg/L上升到生态修复区的1018.5μg/L。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温度(r=0.530,P<0.01)、营养盐[磷(r=0.365,P<0.01)与氮磷比(r=-0.477,P<0.01)]和叶绿素a(r=0.450,P<0.01)含量对浮游甲壳动物总丰度有显著影响。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期间,亲水河不同修复阶段的浮游甲壳动物的丰度差异较大,并且表现为生态修复区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前置库区。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甲壳动物密度与水体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温度以及氮磷比等显著相关,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亲水河前置库、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消减河流中营养物质含量,提升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值得在类似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河 生态修复 浮游甲壳动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绳 生态工程
下载PDF
沁水河地下水库建设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凡傲 梁秀娟 王有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2,77,共4页
地下水库是增加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解决烟台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在沁水河流域修建地下水库。根据沁水河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库截渗坝的位置及长度,确定库容量为5 100万m3。利用水均衡法对地下水库人工调蓄效... 地下水库是增加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解决烟台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在沁水河流域修建地下水库。根据沁水河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库截渗坝的位置及长度,确定库容量为5 100万m3。利用水均衡法对地下水库人工调蓄效果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显示:人工干预增加可开采水资源量为1 250万m3/a;工程地质方面,变质岩下伏于第四系,并广泛分布,具有建库的优势;环境地质方面,建库以后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但是库区距离市区较近,库区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综合分析,沁水河流域修建地下水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水资源量 环境地质 沁水河
下载PDF
清水江林契中所见汉字译写苗语地名的解读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庭硕 朱晴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随着清水江流域林契的不断发现和系统整理出版,清水江文书的研究已成了学界的研究热。但林契中所涉的地名却成了文书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瓶颈,原因在于这些地名都是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标识,进入文书时又不可避免地要译写成汉字,而汉字译写... 随着清水江流域林契的不断发现和系统整理出版,清水江文书的研究已成了学界的研究热。但林契中所涉的地名却成了文书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瓶颈,原因在于这些地名都是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标识,进入文书时又不可避免地要译写成汉字,而汉字译写的方式却一直未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以至于这些地名指代的空间区域,单凭文书本身无法落到实处。为此,通过语言学手段的探讨破解这些地名的含意,发现其间的资料信息,自然成了推动下一步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关键举措。为此,仅以锦屏县河口乡加池村已经公开出版的林契为研究对象,破解所涉地名的含意,及其汉字译写的规律,希望能起到推动深化研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林契 苗语地名 汉字译写 解读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武乡地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沉积储层构型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苗如霖 朱广社 +5 位作者 阳生国 赵俊兴 刘一仓 魏千盛 贺育超 王国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4,共8页
沁水盆地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的主要含煤盆地。本次研究运用沉积学、岩石学的理论,结合沉积相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对盆地东部武乡县温庄村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河流相剖面的砂体构型特征进行了精细解剖,总结了砂体内部构型特征并建立储层... 沁水盆地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的主要含煤盆地。本次研究运用沉积学、岩石学的理论,结合沉积相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对盆地东部武乡县温庄村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河流相剖面的砂体构型特征进行了精细解剖,总结了砂体内部构型特征并建立储层构型模式。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武乡地区下石盒子组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沉积和心滩沉积两种成因的砂体;在该剖面研究层段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层理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Gsp)、楔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l)、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泥岩相(M)、平行层理砂岩相(Sh)、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Gst)、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其砂体内部构型可划分为0~6级7个构型界面,分别为沉积纹层界面、简单层系界面、简单层系组界面、沙坝内部增生体界面、心滩及辫状河道充填界面、单一河道带界面、复合河道带界面;通过对河道充填沉积、心滩沉积、越岸沉积和废弃河道沉积这4种构型单元作为辫状河主要储层构型单元进行精细解译,建立了武乡地区温庄村剖面下石盒子组辫状河复合砂体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为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砂岩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地质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石盒子组 辫状河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 沁水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