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ssessment of tidal current energy in the Qiongzhou Strait,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WU He YU Huaming +1 位作者 DING Jie YUAN Deku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exist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volume computational ocean model (FVCOM) was refined and configured including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power density and mean power density at Qiongzh...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exist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volume computational ocean model (FVCOM) was refined and configured including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power density and mean power density at Qiongzhou Strait of China. The refined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the measured tidal levels and tidal currents at different gauging stations. The model results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Based on the modeling results, we assess the resource of the tidal stream energy in the Qiongzhou Strait and discuss the temporal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idal current energy there. The conclusion is extracted: the higher power density occurs in the middle area of the strait, and lower at both sides.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density such as the maximum possibility speed, maximum power density during the spring tide period and the neap tide period, have the similar distribution. The southeast part and central area of the strait are of rich tidal current energy, where the maximum possibility speed can reach to 4.6 m/s, an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the spring tide period and the neap tide period can reach 5 996 and 467 W/mz separately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annual mean power density can reach 819 W/m2. Statistical length of accumulative time of the velocity exceeding 0.7 m/s is about 4 717 h at local point during a year. The total theoretical tidal current energy resource is approximately 189.55 MW and the available exploited energy on present technology condition is 249, 20.2 and 263 GW/a separately by using the methods FLUX, FARM and GC in the Qiongzhou Stra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current energy numerical model power density qiongzhou strait
下载PDF
基于潮流模拟的琼州海峡东口动力地貌分析
2
作者 仝长亮 吴祥柏 +3 位作者 陈飞 朱钰 李高聪 贾建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8,共11页
潮流是塑造琼州海峡东口海底地貌的主要动力,研究潮流作用下的沉积物运动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峡的水沙通量、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化。根据对2008和2015年研究区249个站位所采集的表层样品调查数据的研究统计,海峡东口沉积物以砂砾质为... 潮流是塑造琼州海峡东口海底地貌的主要动力,研究潮流作用下的沉积物运动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峡的水沙通量、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化。根据对2008和2015年研究区249个站位所采集的表层样品调查数据的研究统计,海峡东口沉积物以砂砾质为主,其分布规律与潮流的强弱和方向关系密切,运动形式主要为推移方式。为了进一步研究沉积物的运移与海底地貌的动态关系,利用沉积动力学模型估算了琼州海峡东口的潮流过程、沉积物输运率和侵蚀淤积强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大潮时,东向急流的流速为0.9~2.0 m/s,西向急流为0.8~1.7 m/s,中潮和小潮的潮流流速约为大潮时的50%~60%。总体上,东向流强于西向流,但在海峡北岸和中央水道,西向流始终强于东向流。大潮时,全区沉积物的活动频率普遍较高,均值可达60%,其平均输运率在10^(−2)kg/(m·s)量级;而中小潮期间,活动频率均值仅为18%左右,平均输运率比大潮期小1~2个数量级。沉积物整体输运方向为东向,但在海峡北岸净输运方向为西向。从侵蚀淤积强度的分布可知,研究区的浅滩堆积速率较高,水道的侵蚀速率较高,量级可达10^(−1)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貌 推移质 模拟 潮流模拟 琼州海峡东口
下载PDF
琼州海峡水沙输运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占海 柯贤坤 +1 位作者 王倩 高建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9,共9页
根据 1995年 2~ 3月在琼州海峡两岸 12个站点的同步观测资料 ,本文集中分析研究了海峡的水沙输运特征。琼州海峡潮流作用活跃 ,流速平均在 0 15~ 0 74ms- 1(大潮 )和 0 12~ 0 5 1ms- 1(小潮 )之间。海峡悬沙浓度大小潮十分接近 ... 根据 1995年 2~ 3月在琼州海峡两岸 12个站点的同步观测资料 ,本文集中分析研究了海峡的水沙输运特征。琼州海峡潮流作用活跃 ,流速平均在 0 15~ 0 74ms- 1(大潮 )和 0 12~ 0 5 1ms- 1(小潮 )之间。海峡悬沙浓度大小潮十分接近 (分别为 0 0 2 8kgm- 3 、0 0 2 6kgm- 3 ) ,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周日单宽悬沙输运量在 30~ 110 0 0kg之间。潮流和波浪产生的泥沙再悬浮对海峡含沙量有较大影响 ,潮流作用还造成底质沉积物的运动 ,海峡周日单宽推移质输运率最大可达 1640 0kg。受潮波系统和地形地貌影响 ,海峡北岸输水、输沙方向以西向为主 ,南岸以东北、东南向为主 ,流速、余流、悬沙输运通量皆具有大潮强于小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余流 流速 地形 地貌 悬沙
下载PDF
琼州海峡余流场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52
4
作者 陈达森 陈波 +1 位作者 严金辉 徐辉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利用多年的琼州海峡海流实测资料,研究了琼州海峡潮余流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全年余流方向总趋势是由东向西的,这和以往研究结论不同:许多研究者认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水体输运方向是由北部湾指向南海的。本... 本文通过利用多年的琼州海峡海流实测资料,研究了琼州海峡潮余流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全年余流方向总趋势是由东向西的,这和以往研究结论不同:许多研究者认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水体输运方向是由北部湾指向南海的。本文还对其夏季水体输运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余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粤西近岸环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谢玲玲 曹瑞雪 尚庆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94-98,共5页
粤西近岸环流对粤西乃至北部湾海域的物质输送、水质环境、渔业养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就粤西沿岸环流(尤其是夏季环流)的基本特征、驱动机制、及其与琼州海峡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前人... 粤西近岸环流对粤西乃至北部湾海域的物质输送、水质环境、渔业养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就粤西沿岸环流(尤其是夏季环流)的基本特征、驱动机制、及其与琼州海峡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前人对粤西沿岸流终年向西以及夏季沿岸流外侧存在气旋式环流等定性特征已达成共识,然而,对环流的主要影响机制以及与琼州海峡流的关系尚有争议,关于环流的定量结果也较为缺乏,还需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以及适合近岸海域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沿岸流 气旋式环流 驱动机制 琼州海峡流
下载PDF
琼州海峡冬季水量输运计算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波 严金辉 +1 位作者 王道儒 侍茂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琼州海峡是海南省与雷州半岛之间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南海与北部湾2个海区水交换通道。其最大涨落潮流速位于海峡北部,且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海峡中间和南部的流速都小于北部,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余流方向基本都是由东指向西,量值北... 琼州海峡是海南省与雷州半岛之间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南海与北部湾2个海区水交换通道。其最大涨落潮流速位于海峡北部,且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海峡中间和南部的流速都小于北部,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余流方向基本都是由东指向西,量值北部最大,中间次之,南部最小;冬季平均水量通量为0.055 Sv。输运方向自东向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潮流 余流 水量通量
下载PDF
基于GIS的琼州海峡潮流空间插值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杰 汪小勇 +6 位作者 王海峰 武贺 姜波 陈利博 陈家庆 石勇 蔡晓晴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海洋潮流空间分布特征,文中选取琼州海峡表层大潮流速数据,运用泛克里金插值法中的球状、指数、高斯和有理二次方程式4种不同半变异模型进行拟合插值,采用交叉验证和点验证法,通过对比4种半变异模型4个指标精度,研究...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海洋潮流空间分布特征,文中选取琼州海峡表层大潮流速数据,运用泛克里金插值法中的球状、指数、高斯和有理二次方程式4种不同半变异模型进行拟合插值,采用交叉验证和点验证法,通过对比4种半变异模型4个指标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琼州海峡区域,有理二次方程式模型对表层大潮流速拟合效果最优,该研究为描述琼州海峡潮流空间分布和建立精确插值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空间插值 潮流 泛克里金法
下载PDF
北部湾潮波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昌 吕新刚 乔方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共11页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08)建立了北部湾及其临近海区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拟了K1,O1,M2和S2这4个主要分潮,分析了模拟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从潮波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北部湾潮能的耗散情况。研究...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08)建立了北部湾及其临近海区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拟了K1,O1,M2和S2这4个主要分潮,分析了模拟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从潮波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北部湾潮能的耗散情况。研究表明,北部湾是典型的全日潮海区,K1和O1分潮在南部湾口形成半个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位于越南顺安附近岸边。琼州海峡中的欧拉潮汐余流为西向流,潮余流造成的水通量约为0.034×106m3/s;余流出海峡西口后,先折向北,然后转向南流出湾外。研究海区中两个强潮流区分别位于琼州海峡和海南岛的西侧,同时这也是两个潮能的高耗散区。北部湾的潮能自南部湾口由外海传入,通过西口涌入琼州海峡,到达海峡东口时日潮波的能量已基本耗散殆尽,在海峡内耗散的4个分潮的潮能约为3.33 GW,相当于北部湾潮能耗散量的35%左右。数值试验表明,琼州海峡作为潮能耗散的重要海区,其存在对于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计算了底边界潮能耗散,结果表明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底边界耗散的潮能分别占该海区总耗散的83%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潮流 北部湾 数值模拟 琼州海峡 潮能
下载PDF
琼州海峡中间断面冬季水量输运计算 被引量:6
9
作者 严昌天 陈波 +1 位作者 杨仕英 严金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琼州海峡是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南海与北部湾两个海区水交换通道。最大涨落潮流速位于海峡北部和中部,且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余流方向从东向西,最大余流位于北部;大潮期间向西输运从而进入北部湾的水体是0.0484Sv,... 琼州海峡是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南海与北部湾两个海区水交换通道。最大涨落潮流速位于海峡北部和中部,且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余流方向从东向西,最大余流位于北部;大潮期间向西输运从而进入北部湾的水体是0.0484Sv,小潮期间向西输运的水体则减少到0.0195Sv。向南的水量输运,大潮期间为0.1001Sv,小潮期间则降到0.0598Sv。向南输运的水量是由于海峡中间存在一个气旋环流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潮流 余流 水量通量
下载PDF
基于矢量经验正交分析方法的琼州海峡定点锚系站余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锐锌 潘伟然 +2 位作者 张国荣 骆智斌 林毅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利用布放在琼州海峡西口的一个座底式锚系站获取的2007年2、4月各30 d的高精度海流连续观测数据,在常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矢量经验正交分析(Vector EOF)方法对其余流场进行时空分解,结果表明:(1)4月各层余流的最大值均大于2月.在月... 利用布放在琼州海峡西口的一个座底式锚系站获取的2007年2、4月各30 d的高精度海流连续观测数据,在常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矢量经验正交分析(Vector EOF)方法对其余流场进行时空分解,结果表明:(1)4月各层余流的最大值均大于2月.在月平均意义上,2、4月各层余流分别介于5.3~6.7和2.3~4.1 cm/s之间,两月均以西向流为主.(2)风是造成琼州海峡西口西向余流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3)Vector EOF分解后,两月的第一模态贡献率均高于90%,表明两月的余流均以东西向的流动为主.两月的第二模态均表明余流在垂向结构上有上、下水层流向相反的特点,2月表现为南北反向,4月表现为东西反向.(4)琼州海峡西口余流的流态主要有5 d左右的时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琼州海峡西口 余流 矢量经验正交分析 功率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琼州海峡东口推移质输运量估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仝长亮 朱钰 +2 位作者 吴祥柏 莫颖明 王雪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66,共14页
琼州海峡东口沉积作用主要受东西向往复流的控制,并呈现涨潮东流、落潮东流、涨潮西流和落潮西流4种形式,独特的沉积动力特征使得海峡东口分布大量潮流沙脊。沉积动力研究对于该区域海砂的开发和海底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海峡东口... 琼州海峡东口沉积作用主要受东西向往复流的控制,并呈现涨潮东流、落潮东流、涨潮西流和落潮西流4种形式,独特的沉积动力特征使得海峡东口分布大量潮流沙脊。沉积动力研究对于该区域海砂的开发和海底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海峡东口沉积作用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在中央水道、海峡北岸和浅滩区,潮流流速相对较大,其垂向平均流速可达0.7~1.0 m/s,其他区域流速为0.3~0.5 m/s;东向流流速较西向流大,但在海峡北岸,粤西沿岸流的存在使得西向流显著大于东向流,该特征在大潮期间尤为明显,小潮期间的流速普遍小于大潮时段,一般大潮流速是小潮的1.5~2.0倍。底质类型显示,研究区以砂砾质沉积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央水道、浅滩区和海峡北岸海域,全区平均粒径均值Φ为2.67,总体分选较差。研究区临界起动流速范围为0.12~0.79 m/s,在中央水道至西南浅滩一带临界起动流速在0.6 m/s以上,砂质沉积区起动流速多为0.35~0.45 m/s,而东部陆架的泥质沉积区起动流速基本小于0.22 m/s。Bagnold输运率计算模型结果显示:海峡北岸的输运率最大,其次为中央水道和浅滩区;其分布大小与潮流沙脊的位置和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潮周期内的净输运趋势在海峡北岸为西向,其他区域多为东向;大小潮的净输运量相差一个数量级,剖面计算得出一个月内通过琼州海峡东口的推移质净通量可达108 kg量级且总体方向为东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 推移质 输运量 潮流模拟 琼州海峡东口
下载PDF
琼州海峡西南部秋季海流特征分析
12
作者 何建玲 徐阁 +1 位作者 张亮 车志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深入了解琼州海峡西南部海域的潮流特征,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对2022年秋季琼州海峡西南部实测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潮流性质、潮流特征和余流特征,并计算潮流最大可能流速。结果表明:琼州海峡西南部潮流以规则全日潮流为主,近岸则为... 为深入了解琼州海峡西南部海域的潮流特征,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对2022年秋季琼州海峡西南部实测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潮流性质、潮流特征和余流特征,并计算潮流最大可能流速。结果表明:琼州海峡西南部潮流以规则全日潮流为主,近岸则为不规则全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涨潮流以西向流为主,落潮流以东向流为主;潮流最大可能流速为0.85~2.58 m/s,方向为W-E、SW-NE;余流流速在0.01~0.23 m/s之间,余流流向以西向为主。本研究丰富了调查海区水文资料,为该海域开发利用和通航安全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观测 海流特征 余流特征 准调和分析 琼州海峡西南部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溴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维一 熊正烨 +2 位作者 郭竞渊 廖小婷 余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7,共9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海水中溴元素含量,研究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中溴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水体溴元素空间分布的原因。首先,利用小焦点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直接进样法测量标准溶液并建立标准溶液校准曲线,根据...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海水中溴元素含量,研究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中溴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水体溴元素空间分布的原因。首先,利用小焦点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直接进样法测量标准溶液并建立标准溶液校准曲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荧光强度与标准溶液中溴元素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拟合方程,反演待测海水中溴元素的质量浓度;然后依据各采样点水体中溴元素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潮汐信息及雷州半岛东部沿岸的环流空间结构,分析地表径流、潮汐及环流等因素对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溴元素质量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对雷州半岛东部18个站位点取样海水的X射线荧光光谱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溴元素质量浓度范围在50.79~62.11 mg/L,均低于大洋水体中的平均溴元素质量浓度。研究区内溴元素质量浓度空间变化较大,大致呈离两湾一岛(湛江湾、雷州湾及硇洲岛)近海水中溴元素质量浓度低,离两湾一岛远溴元素质量浓度高的空间分布特征。此外,在研究区南部及琼州海峡入口处,由于复杂的环流结构影响,溴元素质量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沿琼州海峡流流向递增的趋势。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中各个采样点溴元素质量浓度随空间变化的现象表明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水中的溴元素质量浓度分布是不均衡的。地表径流、潮汐、沿岸流、海峡流及气旋式环流是导致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体溴元素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粤西沿岸流 琼州海峡流 气旋式环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