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齐岳山草场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焦霄黎
宋玮
蔡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5-276,279,共3页
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草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草场破坏的深层原因,并依据齐岳山草场资源的自身特点,提出保护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齐岳山
草场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齐岳山断裂东侧盆山过渡带褶皱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柏道远
熊雄
+2 位作者
杨俊
钟响
姜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8-1021,共14页
雪峰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盆山过渡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分为西部的隔档式褶皱带和东部的隔槽式褶皱带。对盆山过渡带内褶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以"雪峰西推模型"影响最大并广为研究者接受。该模型认为盖层...
雪峰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盆山过渡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分为西部的隔档式褶皱带和东部的隔槽式褶皱带。对盆山过渡带内褶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以"雪峰西推模型"影响最大并广为研究者接受。该模型认为盖层(南华系及以上地层)在雪峰造山带推覆体的推动下向NW发生多层次拆离推覆及递进挤压而形成隔槽式与隔档式褶皱。本文通过实测构造剖面、地球物理剖面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选择桑植-石门复向斜和沿河地区褶皱对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的褶皱变形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解剖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具"复杂褶皱"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沿河地区褶皱为典型隔槽式褶皱,主要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有关;(2)褶皱主要受区域挤压体制下包括褶皱基底和盖层在内的原地岩层体的整体水平收缩及其导生的冲断、滑脱作用所控制,其中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基底变形主要以逆冲断裂为主,沿河地区褶皱基底变形则以滑脱背斜为主;(3)区域挤压下整体水平收缩变形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雪峰西推模型不能解释的若干重要地质事实,包括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雪峰造山带未发生向西侧褶皱带的大规模推覆、盆山过渡带具大幅度整体性构造抬升等,同时也不存在雪峰西推模型中地质剖面无法平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槽式褶皱
复杂褶皱
变形机制
盆山过渡带
齐岳山断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桑木场背斜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金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6-429,共14页
为了剖析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前缘与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带的叠置关系,探讨四川盆地东南缘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基于现有的地震、测井、DEM数字高程及相关地质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对切过桑木场背斜的多条...
为了剖析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前缘与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带的叠置关系,探讨四川盆地东南缘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基于现有的地震、测井、DEM数字高程及相关地质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对切过桑木场背斜的多条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的解释,分析了其地质结构特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桑木场背斜存在分层滑脱变形的变形机制,在垂向上具有相互叠置的结构特征,盖层的变形较为一致,以沿滑脱面的顺层剪切变形为主,背斜的整体构造格局受到盆地基底形态与齐岳山断裂的共同影响。齐岳山断裂是由数条倾向南东的基底逆冲断层组合而成的隐伏断裂系统,在其控制下形成的深部基底构造楔及叠瓦构造相互叠置,共同控制了背斜的变形。进一步分析表明,背斜的变形始于燕山期中期,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作用。在雪峰山西推应力的作用下,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由东向西的递进构造变形控制了深部构造楔及叠瓦构造的活动,进而控制了背斜的主体构造形态。位于盆地内部的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带对背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背斜前翼,造成了背斜前翼宽缓,后翼陡窄的构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滑脱变形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齐岳山断裂
盆-山转换带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岳山草场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焦霄黎
宋玮
蔡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5-276,279,共3页
文摘
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草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草场破坏的深层原因,并依据齐岳山草场资源的自身特点,提出保护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齐岳山
草场
保护利用
Keywords
qiyueshan mountain
Grass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分类号
F323.2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岳山断裂东侧盆山过渡带褶皱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柏道远
熊雄
杨俊
钟响
姜文
机构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8-1021,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上扬子重点地区(雪峰山)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关系研究(1212011220750-02)
湖南1:25万武冈市和永州市幅区调修测项目(1212011120793)联合资助
文摘
雪峰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盆山过渡带以齐岳山断裂为界,分为西部的隔档式褶皱带和东部的隔槽式褶皱带。对盆山过渡带内褶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以"雪峰西推模型"影响最大并广为研究者接受。该模型认为盖层(南华系及以上地层)在雪峰造山带推覆体的推动下向NW发生多层次拆离推覆及递进挤压而形成隔槽式与隔档式褶皱。本文通过实测构造剖面、地球物理剖面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选择桑植-石门复向斜和沿河地区褶皱对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的褶皱变形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解剖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具"复杂褶皱"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沿河地区褶皱为典型隔槽式褶皱,主要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有关;(2)褶皱主要受区域挤压体制下包括褶皱基底和盖层在内的原地岩层体的整体水平收缩及其导生的冲断、滑脱作用所控制,其中桑植-石门复向斜内褶皱基底变形主要以逆冲断裂为主,沿河地区褶皱基底变形则以滑脱背斜为主;(3)区域挤压下整体水平收缩变形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雪峰西推模型不能解释的若干重要地质事实,包括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雪峰造山带未发生向西侧褶皱带的大规模推覆、盆山过渡带具大幅度整体性构造抬升等,同时也不存在雪峰西推模型中地质剖面无法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
隔槽式褶皱
复杂褶皱
变形机制
盆山过渡带
齐岳山断裂
Keywords
trough-like fold
complex fold
dynamic mechanisms
basin-
mountain
transition zone
qiyueshan
faul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桑木场背斜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金赫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6-429,共14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7ZX05036-003-005)。
文摘
为了剖析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前缘与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带的叠置关系,探讨四川盆地东南缘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基于现有的地震、测井、DEM数字高程及相关地质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对切过桑木场背斜的多条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的解释,分析了其地质结构特征;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桑木场背斜存在分层滑脱变形的变形机制,在垂向上具有相互叠置的结构特征,盖层的变形较为一致,以沿滑脱面的顺层剪切变形为主,背斜的整体构造格局受到盆地基底形态与齐岳山断裂的共同影响。齐岳山断裂是由数条倾向南东的基底逆冲断层组合而成的隐伏断裂系统,在其控制下形成的深部基底构造楔及叠瓦构造相互叠置,共同控制了背斜的变形。进一步分析表明,背斜的变形始于燕山期中期,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作用。在雪峰山西推应力的作用下,湘鄂西“隔槽式”褶皱带由东向西的递进构造变形控制了深部构造楔及叠瓦构造的活动,进而控制了背斜的主体构造形态。位于盆地内部的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带对背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背斜前翼,造成了背斜前翼宽缓,后翼陡窄的构造差异。
关键词
分层滑脱变形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齐岳山断裂
盆-山转换带
四川盆地
Keywords
layered decollement deformation
geological architecture
structural evolution
qiyueshan
Fault
basin-
mountain
transitional zone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齐岳山草场保护利用研究
焦霄黎
宋玮
蔡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齐岳山断裂东侧盆山过渡带褶皱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柏道远
熊雄
杨俊
钟响
姜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盆-山转换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桑木场背斜为例
杨金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