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
9
1
作者
胡可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4,共6页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韩愈与李绅通过与屈原悲惨遭遇的比拟,抒发自己无辜被害的怨愤,偏重于个人情怀的表现。初盛唐贬谪诗人的屈原情结,是中唐诗人的渊源,二者尽管有理性与情感之别,但总体上中唐时的悲剧气氛要比初盛唐时期浓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南贬诗人
屈原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吕碧城文学资源的二水合流
被引量:
3
2
作者
秦燕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0,共10页
吕碧城虽然是清末民初最具时誉的女性词人,但针对她的文学史定位却至今未能面目清晰。本文以"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作为进入吕碧城的文学世界与生命世界的两纬,试图深度解读吕碧城的文学价值与超越旨趣,将关于吕...
吕碧城虽然是清末民初最具时誉的女性词人,但针对她的文学史定位却至今未能面目清晰。本文以"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作为进入吕碧城的文学世界与生命世界的两纬,试图深度解读吕碧城的文学价值与超越旨趣,将关于吕氏的研究做一深度推进,同时对近代文学转型做一个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屈子情结
玉溪风调
命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涛的屈原情结与双重人格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大,它导致"恋君"的无法实现。失宠愈加激发自恋,这种循环作用下的矛盾,是引发痛苦、导致呻吟的病灶。石涛表现为嘲弄传统、藐视权威,以此显露自我。纵观石涛的艺术观,其核心就是创新,创出一个"我法"来。这是他不甘寂寞的入世精神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屈原情结"的本质是功名意识,它是造就中国文人艺术家人格分裂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初期
石涛
屈原情结
双重人格
艺术家
恋君
自恋
“四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的政治人格与心态析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葛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8-114,130,共8页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屈原的政治人格,认为屈原具有个性倾向;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根深蒂固的“恋君情结”。这一心态特征是决定屈原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的深层支点,导致屈原最终作了忠君爱国的祭品。当屈原作为传统政...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屈原的政治人格,认为屈原具有个性倾向;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根深蒂固的“恋君情结”。这一心态特征是决定屈原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的深层支点,导致屈原最终作了忠君爱国的祭品。当屈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格典型展示给后人时,他对后世士人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文章指出:屈原及其后继者们被忠君的梦魔拖住了手脚,他们总也走不出“反贪官不反皇帝”和希冀“好皇帝”的“鬼打墙”。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政治人格
恋君情结
价值认同
参与取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钱澄之《楚辞屈诂》中的“遗民视角”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2-25,共4页
钱澄之的《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屈子情结",既表现在对屈原刚直立身、至情至性的忠正爱国之心的尊崇与显扬,又表现在对竭忠尽智、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的弘扬。而《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麦...
钱澄之的《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屈子情结",既表现在对屈原刚直立身、至情至性的忠正爱国之心的尊崇与显扬,又表现在对竭忠尽智、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的弘扬。而《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麦秀悲歌",则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前明弊政、奸邪宦祸的怒斥愤激;另一方面则表现于对故国故土的无限眷恋、感伤和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楚辞屈诂》
“遗民视角”
“屈子情结”
“麦秀悲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古知音 异代同悲——论辛弃疾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云姬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上的相承关系,即辛弃疾身上浓厚的屈原情结:两人都有着执迷求索的悲剧人生,有着功名与诗名之间的理想困惑,都有依附与独立的矛盾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屈原
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楚辞》东西部文化意象探微
被引量:
1
7
作者
俞燕
刘小香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1,79,共4页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东西部
文化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帝王情结探析
8
作者
唐祖敏
《云梦学刊》
2011年第6期38-42,共5页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帝王观念
帝王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看其心路历程
9
作者
韩国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0-55,共6页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转向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第三次转关发生在安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转向东汉后期的积极干预、舍身匡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文人
屈原情结
心路历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孤独情结的艺术表现及审美阐释
10
作者
唐祖敏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1-34,52,共5页
屈原孤独情结缘于屈原遭贬并在长期的贬谪中生成。是屈原贬谪情结的核心。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抒写内心的贬谪之痛,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氛围浓...
屈原孤独情结缘于屈原遭贬并在长期的贬谪中生成。是屈原贬谪情结的核心。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抒写内心的贬谪之痛,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氛围浓郁有关。孤独情结迫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在艺术表现中,诗人的孤独情结被转换成诗歌审美意象并上升到艺术的审美境界中,孤独情结因此而得以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贬谪
孤独情结
艺术表现
审美意象
审美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
11
作者
侯立兵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9-82,共4页
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留存,屈原情结深刻地影响着两汉文人的人格持征和创作心理。穷困,包括政治穷困、心理穷困以及文人个体命运的不幸,是屈原情结在两汉文人四百余年的心理历程中得以型塑并传承的原因。
关键词
屈原情结
汉代文人
成因
人格特征
创作心理
政治
个体生活经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白与荆楚文化
12
作者
孟修祥
《三峡论坛》
2011年第4期99-103,149,共5页
李白有一种特殊的荆楚文化情结,其诗文中的荆楚江山胜景、历史人物、事件、传说、风土人情等成为诗人诗思的媒介与情感的符号以及现实生活的投影。它带着理性的激情,历史的现实感,显现出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他自称"我本楚狂人&quo...
李白有一种特殊的荆楚文化情结,其诗文中的荆楚江山胜景、历史人物、事件、传说、风土人情等成为诗人诗思的媒介与情感的符号以及现实生活的投影。它带着理性的激情,历史的现实感,显现出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他自称"我本楚狂人",融汇庄子与屈原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哲学思想与诗性智慧,从而构成其独特的精神创造,同时也是李白一生的精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化
情结
诗思
庄周
屈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民间信仰析论屈原之死
13
作者
龚红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神鱼送尸"、"水仙"、"江神"等民间关于屈原之死的传说,实际是楚地民间水(鱼)中转生信仰对"屈原之死"的价值判断。屈原自沉前的诗篇告诉我们,诀别人世前的屈原,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性的,而诗中...
"神鱼送尸"、"水仙"、"江神"等民间关于屈原之死的传说,实际是楚地民间水(鱼)中转生信仰对"屈原之死"的价值判断。屈原自沉前的诗篇告诉我们,诀别人世前的屈原,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性的,而诗中密集的水意象、浓浓的"昆仑"情结等水文化符号,亦暗示着屈原价值判断中对楚民族水中转生信仰的文化认同。故屈原之死的方式选择,深受楚地民间信仰的影响,楚民水(鱼)中转生信仰是重要的文化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鱼送尸
水中转生
昆仑情结
屈原之死
价值判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情结的汉代嬗变
14
作者
严国荣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作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心理留存,屈原情结对汉代文人的人格与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萌生于商周之际,型塑于屈原,嬗变于两汉。从外放到内敛,从对抗到顺应是其嬗变的总趋势,而逃避、执著、超越则是其分化出的三种心理流向。
关键词
屈原情结
汉代文人
嬗变
逃避
执著
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精神与大学生爱国情结的培养
15
作者
宋金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万民敬仰 ,主要在于他的爱国不是空泛地喊口号 ,而是有具体的现实生活内容作基石。因此本文从博大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正义感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爱国情结作了论述 ,并得出结论 :我们对爱...
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万民敬仰 ,主要在于他的爱国不是空泛地喊口号 ,而是有具体的现实生活内容作基石。因此本文从博大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正义感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爱国情结作了论述 ,并得出结论 :我们对爱国情结的宣扬也应该从自身入手 ,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只有这样 ,才不致于使爱国思想空泛化、庸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精神
爱国情结
素质教育
爱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禹锡的屈子情结
16
作者
陈亚飞
王玉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屈原
接受
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
9
1
作者
胡可先
机构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17)
文摘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韩愈与李绅通过与屈原悲惨遭遇的比拟,抒发自己无辜被害的怨愤,偏重于个人情怀的表现。初盛唐贬谪诗人的屈原情结,是中唐诗人的渊源,二者尽管有理性与情感之别,但总体上中唐时的悲剧气氛要比初盛唐时期浓厚得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南贬诗人
屈原情结
Keywords
literature in the Mid-Tang Dynasty
poets relegated to southern China
the
qu yuan complex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吕碧城文学资源的二水合流
被引量:
3
2
作者
秦燕春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摘
吕碧城虽然是清末民初最具时誉的女性词人,但针对她的文学史定位却至今未能面目清晰。本文以"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作为进入吕碧城的文学世界与生命世界的两纬,试图深度解读吕碧城的文学价值与超越旨趣,将关于吕氏的研究做一深度推进,同时对近代文学转型做一个案分析。
关键词
吕碧城
屈子情结
玉溪风调
命名
Keywords
Lv Bicheng
qu yuan complex
Yuxi style
nam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涛的屈原情结与双重人格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怡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作为明朝遗民的艺术家石涛,从人生开始,便纠结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屈原情结":恋君与自恋。南明政权远逝后,石涛的恋君意识必然让他寻找更现实的依托,这便有了他的两次接驾和北京之行。自恋在艺术家那里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夸大,它导致"恋君"的无法实现。失宠愈加激发自恋,这种循环作用下的矛盾,是引发痛苦、导致呻吟的病灶。石涛表现为嘲弄传统、藐视权威,以此显露自我。纵观石涛的艺术观,其核心就是创新,创出一个"我法"来。这是他不甘寂寞的入世精神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屈原情结"的本质是功名意识,它是造就中国文人艺术家人格分裂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
清朝初期
石涛
屈原情结
双重人格
艺术家
恋君
自恋
“四僧”
Keywords
Shi Tao
qu yuan complex
yearning for rank and fame
dual personality
分类号
J20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的政治人格与心态析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葛荃
机构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8-114,130,共8页
文摘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屈原的政治人格,认为屈原具有个性倾向;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纠结着根深蒂固的“恋君情结”。这一心态特征是决定屈原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的深层支点,导致屈原最终作了忠君爱国的祭品。当屈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格典型展示给后人时,他对后世士人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文章指出:屈原及其后继者们被忠君的梦魔拖住了手脚,他们总也走不出“反贪官不反皇帝”和希冀“好皇帝”的“鬼打墙”。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
关键词
屈原
政治人格
恋君情结
价值认同
参与取向
Keywords
qu
yuan
's polilical personality,
complex
of love the ruler, value identifieation,participatory orlentation,senthmental ti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钱澄之《楚辞屈诂》中的“遗民视角”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琰
机构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2-25,共4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5SJB617)
文摘
钱澄之的《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屈子情结",既表现在对屈原刚直立身、至情至性的忠正爱国之心的尊崇与显扬,又表现在对竭忠尽智、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的弘扬。而《楚辞屈诂》"遗民视角"下的"麦秀悲歌",则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前明弊政、奸邪宦祸的怒斥愤激;另一方面则表现于对故国故土的无限眷恋、感伤和苦痛。
关键词
钱澄之
《楚辞屈诂》
“遗民视角”
“屈子情结”
“麦秀悲歌”
Keywords
Qian Chengzhi
qu
yuan
's Chu Ci
perspective of adherents
qu yuan complex
elegy of Maixiu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古知音 异代同悲——论辛弃疾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云姬
机构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文摘
屈原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学习的典范。辛弃疾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屈原精神及其创作上的艺术手法,屈原及其骚赋已深入到辛词内部,成为辛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一切都源于辛弃疾对屈原更深层意义上的相承关系,即辛弃疾身上浓厚的屈原情结:两人都有着执迷求索的悲剧人生,有着功名与诗名之间的理想困惑,都有依附与独立的矛盾人格。
关键词
辛弃疾
屈原
情结
Keywords
Xin Qiji
qu
yuan
complex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楚辞》东西部文化意象探微
被引量:
1
7
作者
俞燕
刘小香
机构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出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1,79,共4页
文摘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东西部
文化情结
Keywords
qu
yuan
Chu Ci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Cultural
complex
分类号
I207.2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帝王情结探析
8
作者
唐祖敏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2011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摘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关键词
屈原
帝王观念
帝王情结
Keywords
qu
yuan
emperor concept
emperor
complex
分类号
I22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看其心路历程
9
作者
韩国良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0-55,共6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两汉文学考疑"
项目编号:2011GWX034
文摘
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乃是其心路历程的指示器,借助于它不难看出两汉文人的心路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大转关。第一次转关发生在武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前期的良禽择木、轻于去就转向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第二次转关发生在元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中期的别无他择、倾心事主转向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第三次转关发生在安帝之后,主要是从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转向东汉后期的积极干预、舍身匡救。
关键词
两汉
文人
屈原情结
心路历程
Keywords
the Han Dynasty
scholars
the
complex
es about
qu
yuan
ideal journe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孤独情结的艺术表现及审美阐释
10
作者
唐祖敏
机构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1-34,52,共5页
文摘
屈原孤独情结缘于屈原遭贬并在长期的贬谪中生成。是屈原贬谪情结的核心。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抒写内心的贬谪之痛,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氛围浓郁有关。孤独情结迫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在艺术表现中,诗人的孤独情结被转换成诗歌审美意象并上升到艺术的审美境界中,孤独情结因此而得以宣泄。
关键词
屈原
贬谪
孤独情结
艺术表现
审美意象
审美境界
Keywords
qu
yuan
exile
loneliness
complex
expression in art
esthetic imagery
esthetic real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
11
作者
侯立兵
机构
常德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9-82,共4页
基金
常德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唐前文人的屈原情结"(JJ0217)的部分成果。
文摘
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留存,屈原情结深刻地影响着两汉文人的人格持征和创作心理。穷困,包括政治穷困、心理穷困以及文人个体命运的不幸,是屈原情结在两汉文人四百余年的心理历程中得以型塑并传承的原因。
关键词
屈原情结
汉代文人
成因
人格特征
创作心理
政治
个体生活经历
Keywords
qu
yuan
complex
men of letter in the Han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白与荆楚文化
12
作者
孟修祥
机构
长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三峡论坛》
2011年第4期99-103,149,共5页
文摘
李白有一种特殊的荆楚文化情结,其诗文中的荆楚江山胜景、历史人物、事件、传说、风土人情等成为诗人诗思的媒介与情感的符号以及现实生活的投影。它带着理性的激情,历史的现实感,显现出诗人独特的心灵世界。他自称"我本楚狂人",融汇庄子与屈原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哲学思想与诗性智慧,从而构成其独特的精神创造,同时也是李白一生的精神皈依。
关键词
荆楚文化
情结
诗思
庄周
屈原
Keywords
Jingchu Culture
complex
poetic motion
Zhangzi
qu
yua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民间信仰析论屈原之死
13
作者
龚红林
机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基金
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4Q121)
文摘
"神鱼送尸"、"水仙"、"江神"等民间关于屈原之死的传说,实际是楚地民间水(鱼)中转生信仰对"屈原之死"的价值判断。屈原自沉前的诗篇告诉我们,诀别人世前的屈原,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性的,而诗中密集的水意象、浓浓的"昆仑"情结等水文化符号,亦暗示着屈原价值判断中对楚民族水中转生信仰的文化认同。故屈原之死的方式选择,深受楚地民间信仰的影响,楚民水(鱼)中转生信仰是重要的文化性根源。
关键词
神鱼送尸
水中转生
昆仑情结
屈原之死
价值判断
Keywords
Fish Sending Dead Body
metempsychosis in water
Kunlun
complex
es
Death of
qu
yuan
value judg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情结的汉代嬗变
14
作者
严国荣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作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心理留存,屈原情结对汉代文人的人格与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萌生于商周之际,型塑于屈原,嬗变于两汉。从外放到内敛,从对抗到顺应是其嬗变的总趋势,而逃避、执著、超越则是其分化出的三种心理流向。
关键词
屈原情结
汉代文人
嬗变
逃避
执著
超越
Keywords
qu yuan complex
scholars in the Han Dynasty
varieti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精神与大学生爱国情结的培养
15
作者
宋金华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社科部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文摘
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万民敬仰 ,主要在于他的爱国不是空泛地喊口号 ,而是有具体的现实生活内容作基石。因此本文从博大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正义感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爱国情结作了论述 ,并得出结论 :我们对爱国情结的宣扬也应该从自身入手 ,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只有这样 ,才不致于使爱国思想空泛化、庸俗化。
关键词
屈原精神
爱国情结
素质教育
爱心
Keywords
Sprit of
qu
yuan
Patriotic
complex
qu
ality Education
Love
分类号
G41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禹锡的屈子情结
16
作者
陈亚飞
王玉霞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校补”资助(编号:21FZWA008)
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唐代题咏九华山诗的自然书写”资助(编号:ADZWP21-03)。
文摘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关键词
刘禹锡
屈原
接受
情结
Keywords
Liu Yuxi
qu
yuan
accept
complex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胡可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吕碧城文学资源的二水合流
秦燕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石涛的屈原情结与双重人格
周怡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屈原的政治人格与心态析论
葛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钱澄之《楚辞屈诂》中的“遗民视角”
张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千古知音 异代同悲——论辛弃疾的屈原情结
黄云姬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屈原《楚辞》东西部文化意象探微
俞燕
刘小香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屈原帝王情结探析
唐祖敏
《云梦学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两汉文人的屈原情结看其心路历程
韩国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屈原孤独情结的艺术表现及审美阐释
唐祖敏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
侯立兵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李白与荆楚文化
孟修祥
《三峡论坛》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从民间信仰析论屈原之死
龚红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屈原情结的汉代嬗变
严国荣
《唐都学刊》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屈原精神与大学生爱国情结的培养
宋金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刘禹锡的屈子情结
陈亚飞
王玉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