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Miao Nationality’s Culture in Yuan Xiang Region on the Later Poetry Creation of Qu Yuan
1
作者 GUO Xiaochu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8期467-472,共6页
Miao culture is one of the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I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try.Chu ci is a new poetic style created by Qu Yuan,an ancient poet in China.It is the... Miao culture is one of the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I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try.Chu ci is a new poetic style created by Qu Yuan,an ancient poet in China.It is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romantic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Qu Yuan’s poetry creation is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Qu Yuan was exiled to Yuan Xiang region,and he had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 Miao ancestors in Yuan Xiang area during the exile.Therefore,the Miao land culture in Yuan Xiang are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Qu Yuan’s later poetry creation.This paper,taking Qu Yuan’s later poetry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iao culture on Chu ci in Yuan Xiang area,introduces Qu Yuan’s life and how to contact Miao culture,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Miao nationality’s religious thought,customs,language and culture,oral folk song and pan song on the later poetry creation of Qu Y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o nationality’s culture the songs of Chu influence qu yuan’s poetry yuan Xiang region
下载PDF
论魏禧骚体赋《括囊》《献岁》
2
作者 周婷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魏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骚体赋有《括囊》《献岁》二赋,具有一定价值。论文以魏禧的两篇骚体赋为中心,以文本细读法对其文章内容、文体及表现手法展开具体分析。魏禧骚体赋《括囊》所蕴含的文学意蕴主... 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魏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骚体赋有《括囊》《献岁》二赋,具有一定价值。论文以魏禧的两篇骚体赋为中心,以文本细读法对其文章内容、文体及表现手法展开具体分析。魏禧骚体赋《括囊》所蕴含的文学意蕴主要表现为直道难行之怨怼悲凉,《献岁》主要表现为面对世道不公的反诘发问。魏禧骚体赋在内容上继承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文体方面表现为对屈原辞赋的一脉相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魏禧骚体赋祖述屈原爱国思想及辞赋写作的同时,其精擅古文的创作经历亦对其骚体赋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表现出与古为新的创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禧 骚体赋 屈原辞赋 《括囊》 《献岁》
下载PDF
屈辞“羲和”文化再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汤洪 黄关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有楚辞注家释《离骚》、《天问》"羲和"为太阳或太阳神。通过文献梳理,羲和最初释义当为女性日神,后演变为日神帝俊之妻、后又为日御。此外,羲和与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亦似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辞 羲和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屈原的诗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9,共8页
屈原在其创作实践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诗学精神,虽未上升到非常完备的理论形态,却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其诗学直接继承了孔子的观念,以美善统一为理论基础,以发愤抒情为思想核心,显示出个性鲜明的实践品质,产生了深邃久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屈原 诗学
下载PDF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建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1,共7页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写作 屈原 抒情模式 楚辞特色 诗学传统
下载PDF
楚雨含情皆有托——论李商隐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92-94,共3页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来并无二致,其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屈原 诗歌 表现艺术 情感
下载PDF
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之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6,共10页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 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显示了陶屈艺术精神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屈原 《楚辞》 虚拟
下载PDF
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施仲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话 楚辞 屈原
下载PDF
再论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永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遗山词风 影响 词中老杜
下载PDF
论先秦优语与西汉散体赋的渊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全志 《甘肃理论学刊》 200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分体研究汉赋的起源问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散体赋在它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其他文体的某种因素。经过爬梳、分类研究先秦时期的优语事例,发现它们与散体赋的本质特征存在众多的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先秦优语与散体赋存在着独特... 分体研究汉赋的起源问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散体赋在它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其他文体的某种因素。经过爬梳、分类研究先秦时期的优语事例,发现它们与散体赋的本质特征存在众多的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先秦优语与散体赋存在着独特的承继关系。在从优语发展到散体赋成熟形式的过程中,屈原之赋是先导之风,而宋玉之赋和荀卿之赋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使我们看到从优语发展到文人之赋的鲜明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赋 先秦优语 屈原之赋 宋玉之赋 荀卿之赋
下载PDF
论司马迁对屈骚传统的接受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雅琴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
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明显接受了屈原及其作品的传统。他不仅接受了屈原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且接受了屈原的文艺思想和其独具魅力的人格。
关键词 司马迁 屈骚传统 接受心境 接受与超越
下载PDF
郭沫若与唱和传统的现代嬗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奎 《长江学术》 2017年第3期37-49,共13页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翼政治文化之外维护了一个私人化的交际圈;"屈原"唱和则表达了他被国民党疏离后的不满,不无讽谏之意;较之前两次唱和中他与政治间的模棱关系,"沁园春"唱和时他主动选择了政治阵营,诗词酬答因而不再仅仅是文学问题,而成为文学与政治间的交互往来,这促成了抗战时期诗教传统的功能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词唱和 寿郭活动 屈原 政治
下载PDF
屈原诗学与湖湘文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诗学 湖湘文化 长江文明 黄河文明 地域文化 审美形态
下载PDF
屈原的历史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旭送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历史思想 反天命重人事思想 历史发展思想 历史鉴戒思想 君主论
下载PDF
“潇湘”之魅——浅析屈骚中的“潇湘”悲情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红燕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81-83,共3页
屈骚中有众多的意象,而"潇湘"意象便为其中之一。屈骚中的"潇湘"集合了自然地理方位、人文地理环境名词之深蕴而又意达言外,加之诗人屈原自身的个性悲剧与命运悲剧所贯通成的屈骚的一脉悲情,更使"潇湘"... 屈骚中有众多的意象,而"潇湘"意象便为其中之一。屈骚中的"潇湘"集合了自然地理方位、人文地理环境名词之深蕴而又意达言外,加之诗人屈原自身的个性悲剧与命运悲剧所贯通成的屈骚的一脉悲情,更使"潇湘"之悲得以另开曲径。正因为如此,"潇湘"悲情的力量以及意蕴的丰富性使后世的文学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 屈骚 悲情
下载PDF
明代文人曲学“尊元”现象考论
16
作者 王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元代的曲家已形成对元曲成就的自我推尊,明初曲家在承袭元人推尊模式的同时,呈现出粗线条式尊奉元曲的面貌;到嘉靖——万历时期,曲学家改变了明初以来的"尊元"思维套路和格局,呈现出理性化及论争活跃的态势。同时,文辞、音律... 元代的曲家已形成对元曲成就的自我推尊,明初曲家在承袭元人推尊模式的同时,呈现出粗线条式尊奉元曲的面貌;到嘉靖——万历时期,曲学家改变了明初以来的"尊元"思维套路和格局,呈现出理性化及论争活跃的态势。同时,文辞、音律所代表的艺术性要素在戏曲审美构成中也占据核心位置,反映出明代文人曲家对元曲成就以及戏曲文体认识的深化与内化,并最终成为明人曲学建构的重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 明代文学 文人审美 曲学
下载PDF
屈原《天问》对歌诗结构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17
作者 史建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97,共4页
屈原在创作《天问》时借鉴了歌诗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尾章具有"乱"的特征。屈原借鉴歌诗结构模式的同时也有所超越:《天问》尾章并非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而是一步步推导出的结论;《天问》具有歌诗特征但不是歌诗。屈原对... 屈原在创作《天问》时借鉴了歌诗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尾章具有"乱"的特征。屈原借鉴歌诗结构模式的同时也有所超越:《天问》尾章并非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而是一步步推导出的结论;《天问》具有歌诗特征但不是歌诗。屈原对歌诗创作手法的借鉴与超越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歌诗特征 结构模式 借鉴 超越
下载PDF
论任渊《山谷诗集注》的诗学批评
18
作者 何泽棠 吴晓蔓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16-120,126,共6页
宋代诗歌注释者任渊有较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并曾亲身跟随黄庭坚学习诗歌创作。他注释了黄庭坚平生最得意的《内集》,对黄诗中许多含蓄未尽的言外之意作了发挥补充,评论了其中一些精妙的对偶和用典,还总结了黄诗"有为而作"的立... 宋代诗歌注释者任渊有较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并曾亲身跟随黄庭坚学习诗歌创作。他注释了黄庭坚平生最得意的《内集》,对黄诗中许多含蓄未尽的言外之意作了发挥补充,评论了其中一些精妙的对偶和用典,还总结了黄诗"有为而作"的立意特点及"有味"的风格,并对"点铁成金"等创作方法做了细致的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渊 《山谷诗集注》 黄庭坚诗 诗歌注释 诗歌批评
下载PDF
论王士禛与楚辞
19
作者 施仲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47-50,共4页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在楚辞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楚辞 屈原 诗学 诗歌
下载PDF
历史剧《屈原》的浪漫诗剧品格
20
作者 程致中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浪漫抒情诗剧杰作。它在结构上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主要人物的戏剧动作(特别是内心动作)呈现出逐步深化、层层迭进的轨迹。屈原和婵娟等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理想化、抒情化特征,特别是屈原形象,把中华民族的道德美...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浪漫抒情诗剧杰作。它在结构上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主要人物的戏剧动作(特别是内心动作)呈现出逐步深化、层层迭进的轨迹。屈原和婵娟等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理想化、抒情化特征,特别是屈原形象,把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和情操美发扬光大起来。"失事求似"创作原则的运用,对于诗意地表现屈原魂灵,"发掘"大波大澜时代的悲剧精神,颇有积极意义。作者擅于驰骋艺术想象,将历史背景、乡土民情等等幻化成鲜明的艺术形象,以诗的意趣和氛围营构出特定的戏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诗剧品格 理想化 抒情化 “失事求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