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诊治二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黄四春 张忠胜 +1 位作者 孔学健 成家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样症状(快速进展性四肢瘫痪和发音困难),另1例患者以双侧肢体无力及麻木为主要表现。临床医师根据症状、体征和发病模式(急性发作,特别是在睡眠期间发作或睡眠期间迅速恶化)等特点,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早期给予强化三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两例患者初期均迅速好转。本研究旨在通过报道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体会,以为神经内科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四肢瘫痪 早期诊断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傅海扬 孙建华 +2 位作者 陈璐 夏晨 王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6例进展性加重;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吞咽困难17例,构音障碍15例,头晕13例,舌瘫11例,水平眼震7例,呼吸困难8例,双侧深感觉障碍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16例。20例颅脑MRI均示BMMI,18例DWI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10例头颅MRI双延髓内侧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MRA、CTA或DSA见椎动脉的远端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结论 BMMI表现为急起四肢瘫痪,两侧基本对称,双侧锥体束征,常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累症状及双侧深感觉障碍。头颅MRI结合DWI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四肢瘫 影像学
下载PDF
应用专家咨询法制定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红俊 康海琼 +6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王一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49-556,共8页
目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方法应用改良专家咨询法制定评定量表。咨询专家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专家咨询分为3个阶段,最后形成评定量表,并提供量表使用说明。结果经过15名专家第1次咨询,... 目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方法应用改良专家咨询法制定评定量表。咨询专家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专家咨询分为3个阶段,最后形成评定量表,并提供量表使用说明。结果经过15名专家第1次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795,确定量表中的10个评定项目;第2阶段咨询中确定各大评定项目中的子项目及各项目评分。专家对各项目的评分协调性良好(P<0.01),故将各项目设为等权重,均为10分。第3阶段咨询确定量表使用说明。结论应用专家咨询法初步制定了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瘫 专家咨询法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因与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晓岚 刘社庭 +3 位作者 罗为民 熊波 胡文军 兰图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2 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 ,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 ,探讨病理实质 ;根据术前...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2 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 ,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 ,探讨病理实质 ;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 ,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2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中 ,过伸型损伤 16例 (6 2 .7% ) ,退变性椎管狭窄 15例 (6 8.2 % ) ,先天性椎管狭窄 4例 (18.2 % )。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 ,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 ;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 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 ,椎管容积扩大 ,颈髓受压缓解。 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 ,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 ,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 ,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术后 手术疗效 患者 椎管狭窄 效观察 病理基础 后路手术 颈髓 影像学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文广 刘鹏 高绚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患者和国内报道的1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 目的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患者和国内报道的1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多为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深浅感觉异常,偏瘫,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系列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类似"心型"外观。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罕见,预后差,易误诊,对于四肢瘫患者,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多开拓临床思路,尽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延髓 四肢麻痹 吞咽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中国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康海琼 周红俊 +4 位作者 李建军 贺秋彦 栗晓静 陈玉芬 夏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重测信度 观察者间信度
下载PDF
颈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四肢瘫功能指数(QIF)评定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家琮 周红骏 +6 位作者 刘根林 马玉华 陈玉芬 吴雪梅 刘雪梅 胡双彦 张爱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5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报告16名颈部脊髓损伤患者试用QIF评定的初步结果。分析表明:QIF评定法能够科学有效而准确地反映出四肢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取得重要的功能改善的细微变化,比Barthel指数和日本ADL表更能具体地反映出康复效果,... 本文报告16名颈部脊髓损伤患者试用QIF评定的初步结果。分析表明:QIF评定法能够科学有效而准确地反映出四肢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取得重要的功能改善的细微变化,比Barthel指数和日本ADL表更能具体地反映出康复效果,因此,QIF更适用于四肢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脊髓损伤 四肢瘫功能指数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C5和C6四肢瘫患者与正常人在4项日常生活活动中肌电活动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颖 李建军 华桂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C5和C6水平四肢瘫患者在4项日常生活活动中肌电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15例C5和C6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四肢瘫组,另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在抓取杯子、触摸开关、驱动轮椅和支撑体重4项日常生活活动中8种... 目的:研究C5和C6水平四肢瘫患者在4项日常生活活动中肌电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15例C5和C6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四肢瘫组,另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在抓取杯子、触摸开关、驱动轮椅和支撑体重4项日常生活活动中8种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四肢瘫组在抓取杯子和驱动轮椅时,所有被测肌肉的相对EMG强度显著增大(P<0.01或P<0.05);在触摸开关时,除背阔肌之外的所有其他肌肉的相对EMG强度显著增大(P<0.01);在支撑体重的动作中,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和前锯肌的相对EMG强度显著增大(P<0.01或P<0.05),肱三头肌和背阔肌的相对EMG强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5-6水平的四肢瘫患者可通过增加肌肉的动员水平来完成运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瘫 日常生活活动 表面肌电图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九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曲方 周中和 +2 位作者 何凡 张广生 穆新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所见以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种以上病史,... 目的探讨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所见以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种以上病史,曾患脑梗死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意识障碍和四肢瘫痪。9例患者中,6例见双眼球水平徘徊,3例见双眼球向一侧凝视。头颅CT或MRI均显示双侧额、顶、颞叶或基底节区大片状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5例死于脑疝或并发症,4例呈去皮质状态。结论9例急性双侧半球脑梗死系双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支配区的大灶梗死,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塞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其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意识障碍 四肢麻痹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岚 熊波 +4 位作者 胡文军 彭振宇 谭震 兰图 刘社庭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术后随访4~36... 目的探讨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例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瘫痪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1例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2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5例。4~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高龄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高龄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下载PDF
四肢瘫功能指数(QIF)评定法介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红俊 刘根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介绍四肢瘫功能指数的评定内容,共10项;前9项主要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项动作,包括转移、梳洗、洗澡、进食、穿脱衣服、轮椅活动、床上活动、膀胱功能、直肠功能,第10项是护理知识测验。总分为100分。该方法内容全面,... 本文介绍四肢瘫功能指数的评定内容,共10项;前9项主要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项动作,包括转移、梳洗、洗澡、进食、穿脱衣服、轮椅活动、床上活动、膀胱功能、直肠功能,第10项是护理知识测验。总分为100分。该方法内容全面,得分比例合理,能够科学、有效、准确地反映出四肢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而取得的重要的功能改善的细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部脊髓损伤 四肢瘫功能指数 评定法
下载PDF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九例神经传导检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娜 周敏杰 +1 位作者 沈瑛 周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615-3616,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患儿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肌电图室行神经传导检查的HFMD合并AFP患儿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神经传导检查结果。结果 9例患儿均发...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患儿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肌电图室行神经传导检查的HFMD合并AFP患儿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神经传导检查结果。结果 9例患儿均发热起病,热程5~7 d,伴指趾、手足心皮疹,7例口腔溃疡,6例精神差。起病3~7 d出现下肢弛缓性麻痹,均为单下肢瘫,表现为患肢活动减少,肌力下降至Ⅰ~Ⅲ级。患肢股神经和/或胫神经和/或腓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均有明显下降,1例运动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HFMD合并AFP多发生在疾病早期,股神经最易累及;神经损害的表现以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最显著。对于HFMD患儿,要重视肢体功能的检查,周围神经传导检查可早期评估病变,以便及时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四肢麻痹 神经传导
下载PDF
Clinic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被引量:2
13
作者 Yang Tian Lianguo K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to provide research possibilities or clinical development, an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and the...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to provide research possibilities or clinical development, an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DATA SOURCES: Articles relating to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as well as clinical studies (which are not limited to age, sex and race),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7. The key words were stroke, apoplexy, spasm,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 Chinese. Other articles were obtained from specific journals or books. STUDY SELECTION: Data were first selected by title and abstract. Clinical and rehabilitative studies relating to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were included. Clinical studies related to the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of limb spasm were excluded, unless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were recorded. DATA EXTRACTION: A total of 338 references were collected; however, 295 of these were excluded. Therefore, 43 articles were analyzed, comprising 40 in Chinese and 3 in English. DATA SYNTHESIS: At present, acupuncture is widely used at home to treat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however,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acupoints might cause different clinical effects. Electroacupun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nalgesia and relief of spasm, can preclude inflammatory edema,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and blood viscosity,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adherence, relieve formation of atheromatous plaque in tunica intima of artery, and resist cerebral anoxia, so as to relieve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Meanwhile,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degree of spasm and improve motor function.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are superior in the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of stroke-induced limb spasm. Electroacupuncture is a convenient means to stimulate the acupoints.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use this method, but it clearly has therapeutic effects, with few side effects. Electro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limb spasms, while improving motor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vascular damage quadriplegia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 therapy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永强 祁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4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四肢麻痹 脑脊液漏
下载PDF
Bilateral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after Pontine Hemorrhage: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5
作者 Bo Zheng Jian Wang +3 位作者 Xue-Qiong Huang Zhao Chen Gang-Feng Gu Xiao-Jing Lu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期289-295,共7页
BACKGROUND Hemorrhage lesions may lead to bilateral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through interruption of the dentato-rubral-olivary pathway.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OD are unusual neuronal trans-synaptic... BACKGROUND Hemorrhage lesions may lead to bilateral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through interruption of the dentato-rubral-olivary pathway.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OD are unusual neuronal trans-synaptic degenerative changes.CASE SUMMARY A 56-year-old female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her lower extremities and left upper ones were unable to move for 3 mo,and the swelling of her right lower extremities became worse 3 days ago.She had a hypertension history.Her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alatal myoclonus and nystagmus.The patient’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results showed that she had bilateral HOD after an acute pontine hemorrhage.She was given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The gabapentin,the memantine and the trihexyphenidyl were taken twice a day each.The rehabilitation and psychotherapy were implemented.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her eye symptoms improved.CONCLUSION Bilateral HOD is a rare phenomenon after pontine hemorrhage.The key to diagnosis lies 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RI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Pontine hemorrhage Dentato-rubralolivary pathwa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quadripleg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16
作者 王雪梅 蔡丽朋 +5 位作者 王艳玲 耿晓坤 魏建朝 孟繁花 张伟东 杜会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病灶累及延髓1例,延髓脑桥交界区1例,单纯累及脑桥3例,同时累及中脑和脑桥4例,单纯累及中脑2例;3例死亡,3例持续性意识障碍,5例好转。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合并肺感染、死亡或未愈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P<0.05,P<0.01)。结论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是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脑梗死 意识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四肢麻痹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犬急性脊髓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高阳 刘亚驹 李英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对一例泰迪犬突发性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宠物急性四肢瘫痪的诊断、治疗的方法以及预后情况。
关键词 脊髓炎 四肢瘫痪 外科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辅助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玉红 傅佳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神经科较常见疾病,但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一直以来未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针对临床中疑似SCD病人,借助相关辅助检查做出早期诊断,使病人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从...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神经科较常见疾病,但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一直以来未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针对临床中疑似SCD病人,借助相关辅助检查做出早期诊断,使病人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从实验室检测、磁共振成像、神经电生理三个方面对SCD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磁共振成像 突触传递 感觉缺失 四肢麻痹 维生素B12
下载PDF
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50-2152,共3页
目的探讨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否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方法采用早期综合性训练方法治疗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58例,对患者进行床上正确体位及体位变换、呼吸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膀胱功能的训练、... 目的探讨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否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方法采用早期综合性训练方法治疗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58例,对患者进行床上正确体位及体位变换、呼吸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膀胱功能的训练、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并配合针灸、物理、心理等综合治疗。结果C5损伤患者生活部分自理,可操纵电动轮椅,平地上可用手动轮椅。C6损伤患者生活大部分自理,可使用轮椅及多种自助具。C7损伤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可使用轮椅和残废人专用汽车。所有患者均可借助Parapodium站立行走架在室内行走。结论早期综合训练可以改善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四肢瘫 早期康复 护理
下载PDF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20
作者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5,3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