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by combining the semantic web and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1
作者 Yandong Wang Mengling Qiao +1 位作者 Hui Liu Xinyue Y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80-92,共13页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can extract hidden spatial knowledge from qualitatively described topological information,which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query optimiza...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can extract hidden spatial knowledge from qualitatively described topological information,which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query optimization in spatial analysis.Qualitative reasoning on spatial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semantic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rules is an efficient means of reducing both the known rel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ules,which can result in enhanced reasoning performance.This paper proposes a qualitative reasoning method for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based on the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reasoning rules and constraint set.Combined with knowledge from the Semantic Web,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asily extract potential spati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both unique and non-unique rules.The Constraint-Satisfactionbased approach,describing constraint set with semantic expressions,is then used together with an improved path consistency algorithm to verify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nique-rules-based and non-unique-rules-based reasoning results.The verification can eliminate certain reasoning result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al results.Thus,the task of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is compl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spatial rules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versus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in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2
作者 Ko Ko Lwin Yuji Murayama Chiaki Mizutani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In general, geospatial dat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ats, raster and vector formats. A raster consists of a matrix of cells where each cell contains a value representing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temperatur... In general, geospatial dat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ats, raster and vector formats. A raster consists of a matrix of cells where each cell contains a value representing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temperature, vegetation intensity, land use/cover, elevation, etc. A vector data consists of points, lines and polygons representing location or distance or area of landscape features in graphical forms. Many raster data are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using sophisticated sensors by quantitative approach and many vector data are generated from GIS processes by qualitative approach. Among them, land use/cover data is frequently used in many GIS analyses and spatial modeling processes. However, proper us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is important in spatial mode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common geospatial data formats, their origins and proper use in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下载PDF
A Model of Representing Extension and Shrinking for Spatial Relations
3
作者 Shan Zhong Junpeng W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3期191-194,共4页
Aiming at region connection calculus (RCC) can only roughly represent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and have difficulty in representing the distance, dire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based on RCC theory, Region Extens... Aiming at region connection calculus (RCC) can only roughly represent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and have difficulty in representing the distance, dire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based on RCC theory, Region Extension and Shrinking Calculus are proposed, and then a formalized metrization method using region as a basic uni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RESC theory, taking the advantage such as application simplicity and easy realization of gird area method.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e spatial relation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Grid-Region method,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pre- sent spati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C spatial EXTENSION qualitative TOPOLOGICAL
下载PDF
The Concept of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on Spatial Demand Forecasting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 in Transmission Planning
4
作者 Djoko Darwanto Sudarmono Sasmono Ngapuli Irmea Sinisuka Mukmin Widyanto Atmopawiro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6期1124-1131,共8页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introduced in long time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considering location. It will be used at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policy decision on electricity infrastruc...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introduced in long time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considering location. It will be used at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policy decision on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a region. In the model, MDSA combined with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QA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determine main development area in region and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ing electricity demand in there. Main development area is an area with industrial domination as a driver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lectricity demand driver variables are different for type of electricity consumer. However, they will be equal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s. The variables which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PCA. The generated models tested to assess whether it still at the range of confidence level of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At the case study, generated model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s at South Sumatra Subsystem as a part of Sumatra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s still in the range of confidence level. Thus, MDSA can be proposed as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ransmission planning that considering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maindevelopment area transmission planning.
下载PDF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能否助推碳排放“量降质升”?
5
作者 胡剑波 周宗康 麦骏南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7,共14页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探索,既是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强劲引擎,也是推动低碳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典范,对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06—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叠...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探索,既是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强劲引擎,也是推动低碳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典范,对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06—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碳排放实现“量降质升”;(2)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在高行政等级、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中更为显著;(3)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城市碳排放“量降质升”的作用渠道主要为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4)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邻地碳排放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邻地碳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不断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多维路径的协同减排增效渠道,结合地区实际构建多元化的创新战略,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更大环境改善效应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碳排放 碳全要素生产率 量降质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逻辑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高斌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60-71,160,161,共14页
特色产业园区以特定产业方向的选择与特强产业生态的构建为核心,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丰富了我国产业园区体系,并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产业园区... 特色产业园区以特定产业方向的选择与特强产业生态的构建为核心,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丰富了我国产业园区体系,并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塑造产业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强化数字化赋能、创新用地政策、建设特定需求载体等方面提出优化提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内特色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园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产业生态 空间优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7
作者 江炎园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83-86,共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景观特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及其对规划决策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系统性地分析各类景观特征在不同规划目标下的匹配程度,并为其分配权重。基于此,该文构建一套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型。通过对特... 该研究旨在探讨景观特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及其对规划决策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系统性地分析各类景观特征在不同规划目标下的匹配程度,并为其分配权重。基于此,该文构建一套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型。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案例研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展示景观特征在规划实施中的显著效果。此外,该研究从景观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为规划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国土空间规划 定性评价 优化策略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组态分析
8
作者 徐翠蓉 李可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2020年,国家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中下游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 2020年,国家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中下游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选取区域人口数量、旅游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5个因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影响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的要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中下游交界处与下游景区分布密度较高;高密度景区分布的条件组态可归纳为经济-政策支持型、经济-环境支持型、综合条件支持型、经济-社会支持型4个类型,低密度景区分布条件组态可归纳为环境-政策缺失型、综合条件缺失型、社会-经济-政策缺失型和环境缺失型4个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是促进高级别景区开发建设的核心支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高级别景区 空间分布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本分析的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研究
9
作者 黄钲钰 李明欣 陈玉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饱和度检验后得出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框架,并从物质空间、社会人文以及管理服务三个层面提出适用于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区 公共空间 空间营造 健康促进 质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世界遗产地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促进路径研究
10
作者 赵建强 张亚男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8-87,共10页
文章以网络大数据为数据源,对我国世界遗产地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条“L”状集聚带、两个一级集聚中心、两个二级集聚中心和三个三级集聚中心,共有一条高关注带、两个一级关注中心... 文章以网络大数据为数据源,对我国世界遗产地与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条“L”状集聚带、两个一级集聚中心、两个二级集聚中心和三个三级集聚中心,共有一条高关注带、两个一级关注中心、两个二级关注中心;二者既有耦合特征,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世界遗产地网络关注度的影响机制较复杂,是诸多合力综合影响的结果,世界遗产数量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这也是空间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空间错位 模糊集定性分析方法 中国世界遗产地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组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雨 杨庆媛 +3 位作者 刘燕 张猛 周璐璐 陈鸿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7,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何促进其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已成为热点研究内容.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入手,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何促进其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已成为热点研究内容.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入手,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局部协调发展测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定性比较分析(QCA)等方法对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升趋势,除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系统,其余4个子系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②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屋脊式”向“组团式”发展.③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形成路径共有5条,分别为经济主导下的多元驱动型、经济科技助力下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驱型、生态环境单驱型、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双驱型以及人民生活与基础设施双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空间关系与记忆融合方法研究
12
作者 刘卉玲 刘鹏 白辰甲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826,共13页
深度强化学习结合了深度学习在视觉上强大的感知能力来解决复杂环境的序列决策问题,但是由于采样效率低,对于复杂高维数据输入,学习其重要特征较为困难.为了从序列样本中更有效地提取信息,本文提出在深度强化学习中融合空间关系推理和... 深度强化学习结合了深度学习在视觉上强大的感知能力来解决复杂环境的序列决策问题,但是由于采样效率低,对于复杂高维数据输入,学习其重要特征较为困难.为了从序列样本中更有效地提取信息,本文提出在深度强化学习中融合空间关系推理和记忆推理(Spatial Relationship Reasoning and Memory Reasoning,SRRMR)的模型结构.模型分为空间关系推理和记忆推理两部分,空间关系推理使用注意力机制作为空间关系学习方法隐式地推理任意两个实体间的关系,注意力机制中的查询向量融合了记忆推理的内容;记忆推理将输入图像的特征和关系作为记忆的输入,利用自注意力与记忆组成部分进行推理和交互,并将交互的结果存储在记忆单元中,使得记忆存储单元融合了空间信息与记忆信息.SRRMR模型在不同种类的Atari游戏中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空间关系推理与记忆推理的融合在7/15个游戏环境中以更少的交互次数收敛到更好的结果,记忆推理网络在12/15个游戏中获得提升,提升智能体学习效率,更高效地利用序列中的样本,提高了强化学习的样本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系推理 记忆推理 深度强化学习 注意力机制 状态表示
下载PDF
基于可变空间感知的目标检测算法
13
作者 高扬 安雯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2期91-95,共5页
检测场景中目标数量不定且随机分布,目标之间尺寸差异大,使得检测难度增加。为此,文中利用可变形卷积对位置偏差的学习能力,构建两个能够建模局部几何特征的可变空间感知模块(Variable Spatial Perception Module, VSPM)。VSPM1用于特... 检测场景中目标数量不定且随机分布,目标之间尺寸差异大,使得检测难度增加。为此,文中利用可变形卷积对位置偏差的学习能力,构建两个能够建模局部几何特征的可变空间感知模块(Variable Spatial Perception Module, VSPM)。VSPM1用于特征下采样阶段,减少分辨率降低引起的信息损失,从而有效提升检测器的颈部特征融合能力,使输入检测头的特征包含更多有益预测的信息。VSPM2用于检测头部分,通过大核卷积获取全局信息,另外,通过解耦的检测头解决分类和回归任务之间的冲突。所提算法在PASCAL VOC数据集上检测精度达到84%,相比基准算法YOLOv4提高2%,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算法 可变空间感知模块 解耦检测头 特征融合 网络构架 消融实验 定性分析
下载PDF
混合维定性空间查询语言MQS-SQL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生生 刘大有 杨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A期1995-1999,共5页
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但由于不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RCC不能直接用于空间查询.本文扩展了RCC,建立了能表达混合维空间关系,更适合于空间查询的空间关系模型MRCC.该模型采用GIS中常用的数据结构,... 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但由于不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RCC不能直接用于空间查询.本文扩展了RCC,建立了能表达混合维空间关系,更适合于空间查询的空间关系模型MRCC.该模型采用GIS中常用的数据结构,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的全拓扑(mereotopology)关系,并根据混合维对象的特点建立了与维数无关的统一的方向、距离关系.利用该模型扩充了标准SQL语言的关系代数,实现了混合维定性空间查询语言MQS-SQ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查询 定性空间推理 地理信息系统 模糊逻辑 RCC理论 SQL语言 数据库
下载PDF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晓明 刘瑜 张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 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认知 地理知觉 表象 概念化 心理表征 定性推理
下载PDF
基于定性空间推理的多层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大有 王生生 +1 位作者 虞强源 胡鹤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很多应用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空间关系模型存在表达能力不强、可理解性较差、不支持不确定性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以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为基础 ,结合模糊逻辑 ,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数据库的近似区域空间关系模型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层... 很多应用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空间关系模型存在表达能力不强、可理解性较差、不支持不确定性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以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为基础 ,结合模糊逻辑 ,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数据库的近似区域空间关系模型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层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QSRSAR 该算法使用了MBR优先判定、顶点近似等手段针对大型空间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QSRSAR在空间知识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定性空间推理 模糊逻辑 近似区域
下载PDF
空间目标的方向关系定性推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静 程朋根 +1 位作者 陈斐 毛建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由于空间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来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向关系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关系,以往对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大多在2个参照系下进行,将目标对象抽象为点或者认为目标的大小近似相等。为了... 由于空间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来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向关系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关系,以往对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大多在2个参照系下进行,将目标对象抽象为点或者认为目标的大小近似相等。为了更细致地推理方向关系,提出四种不同情况下基于1个参照系的定性方向关系推理方法,并就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关系 方向关系 定性推理
下载PDF
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沙宗尧 边馥苓 +1 位作者 陈江平 江聪世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知识 空间推理 人工智能 空间知识 模型集成 GIS 知识表示 空间决策支持
下载PDF
基于场所的GIS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瑜 方裕 +2 位作者 邬伦 谢昆青 潘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14,共6页
探讨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实现基于场所的GIS(PB-GIS)的相关问题。PB-GIS以场所为核心,显式表达地理空间知识,并遵循特定规则进行定性空间推理,从而服务于空间行为决策。比较PB-GIS与基于坐标的GIS(CB-GIS)之间的差异和适合解决的问题,... 探讨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实现基于场所的GIS(PB-GIS)的相关问题。PB-GIS以场所为核心,显式表达地理空间知识,并遵循特定规则进行定性空间推理,从而服务于空间行为决策。比较PB-GIS与基于坐标的GIS(CB-GIS)之间的差异和适合解决的问题,并描述定性空间推理的特点及其在PB-GIS中的应用。在分析实现PB-GIS的关键技术基础上,采用三层架构设计了一个PB-GIS的概念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知识 基于场所的地理信息系统 定性空间推理
下载PDF
从知识的表达和运用综述强化学习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宗海 杨志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盛捷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1-968,975,共9页
为推进强化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从强化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表示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进行分类,并就经典随机强化学习、模糊强化学习、定性强化学习以及灰色强化学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与比较.最后从知识... 为推进强化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从强化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表示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进行分类,并就经典随机强化学习、模糊强化学习、定性强化学习以及灰色强化学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与比较.最后从知识表达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知识表示 模糊理论 定性推理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