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by combining the semantic web and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1
作者 Yandong Wang Mengling Qiao +1 位作者 Hui Liu Xinyue Y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80-92,共13页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can extract hidden spatial knowledge from qualitatively described topological information,which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query optimiza...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can extract hidden spatial knowledge from qualitatively described topological information,which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query optimization in spatial analysis.Qualitative reasoning on spatial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semantic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rules is an efficient means of reducing both the known rel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ules,which can result in enhanced reasoning performance.This paper proposes a qualitative reasoning method for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based on the semantic description of reasoning rules and constraint set.Combined with knowledge from the Semantic Web,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asily extract potential spati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both unique and non-unique rules.The Constraint-Satisfactionbased approach,describing constraint set with semantic expressions,is then used together with an improved path consistency algorithm to verify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nique-rules-based and non-unique-rules-based reasoning results.The verification can eliminate certain reasoning result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al results.Thus,the task of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is compl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spatial rules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topological relations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versus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in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2
作者 Ko Ko Lwin Yuji Murayama Chiaki Mizutani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In general, geospatial dat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ats, raster and vector formats. A raster consists of a matrix of cells where each cell contains a value representing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temperatur... In general, geospatial dat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rmats, raster and vector formats. A raster consists of a matrix of cells where each cell contains a value representing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temperature, vegetation intensity, land use/cover, elevation, etc. A vector data consists of points, lines and polygons representing location or distance or area of landscape features in graphical forms. Many raster data are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using sophisticated sensors by quantitative approach and many vector data are generated from GIS processes by qualitative approach. Among them, land use/cover data is frequently used in many GIS analyses and spatial modeling processes. However, proper us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is important in spatial mode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common geospatial data formats, their origins and proper use in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GEOspatial Data spatial Modelling and DECISION MAKING
下载PDF
A Model of Representing Extension and Shrinking for Spatial Relations
3
作者 Shan Zhong Junpeng W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3期191-194,共4页
Aiming at region connection calculus (RCC) can only roughly represent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and have difficulty in representing the distance, dire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based on RCC theory, Region Extens... Aiming at region connection calculus (RCC) can only roughly represent spatial topological relations, and have difficulty in representing the distance, dire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based on RCC theory, Region Extension and Shrinking Calculus are proposed, and then a formalized metrization method using region as a basic uni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RESC theory, taking the advantage such as application simplicity and easy realization of gird area method.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e spatial relation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Grid-Region method,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pre- sent spati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C spatial EXTENSION qualitative TOPOLOGICAL
下载PDF
The Concept of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on Spatial Demand Forecasting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 in Transmission Planning
4
作者 Djoko Darwanto Sudarmono Sasmono Ngapuli Irmea Sinisuka Mukmin Widyanto Atmopawiro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6期1124-1131,共8页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introduced in long time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considering location. It will be used at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policy decision on electricity infrastruc... MDSA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introduced in long time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considering location. It will be used at transmission planning and policy decision on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a region. In the model, MDSA combined with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QA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determine main development area in region and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ing electricity demand in there. Main development area is an area with industrial domination as a driver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lectricity demand driver variables are different for type of electricity consumer. However, they will be equal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s. The variables which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PCA. The generated models tested to assess whether it still at the range of confidence level of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At the case study, generated model for main development areas at South Sumatra Subsystem as a part of Sumatra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s still in the range of confidence level. Thus, MDSA can be proposed as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ransmission planning that considering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macro demand spatial approac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maindevelopment area transmission planning.
下载PDF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能否助推碳排放“量降质升”?
5
作者 胡剑波 周宗康 麦骏南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7,共14页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探索,既是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强劲引擎,也是推动低碳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典范,对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06—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叠...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探索,既是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强劲引擎,也是推动低碳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典范,对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06—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碳排放实现“量降质升”;(2)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在高行政等级、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中更为显著;(3)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城市碳排放“量降质升”的作用渠道主要为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4)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邻地碳排放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邻地碳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不断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多维路径的协同减排增效渠道,结合地区实际构建多元化的创新战略,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更大环境改善效应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碳排放 碳全要素生产率 量降质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逻辑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高斌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60-71,160,161,共14页
特色产业园区以特定产业方向的选择与特强产业生态的构建为核心,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丰富了我国产业园区体系,并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产业园区... 特色产业园区以特定产业方向的选择与特强产业生态的构建为核心,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丰富了我国产业园区体系,并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塑造产业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强化数字化赋能、创新用地政策、建设特定需求载体等方面提出优化提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内特色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园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产业生态 空间优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7
作者 江炎园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83-86,共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景观特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及其对规划决策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系统性地分析各类景观特征在不同规划目标下的匹配程度,并为其分配权重。基于此,该文构建一套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型。通过对特... 该研究旨在探讨景观特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及其对规划决策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系统性地分析各类景观特征在不同规划目标下的匹配程度,并为其分配权重。基于此,该文构建一套基于景观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型。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案例研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展示景观特征在规划实施中的显著效果。此外,该研究从景观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为规划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国土空间规划 定性评价 优化策略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组态分析
8
作者 徐翠蓉 李可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2020年,国家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中下游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 2020年,国家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中下游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选取区域人口数量、旅游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5个因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影响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的要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高级别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中下游交界处与下游景区分布密度较高;高密度景区分布的条件组态可归纳为经济-政策支持型、经济-环境支持型、综合条件支持型、经济-社会支持型4个类型,低密度景区分布条件组态可归纳为环境-政策缺失型、综合条件缺失型、社会-经济-政策缺失型和环境缺失型4个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是促进高级别景区开发建设的核心支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高级别景区 空间分布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本分析的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研究
9
作者 黄钲钰 李明欣 陈玉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饱和度检验后得出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框架,并从物质空间、社会人文以及管理服务三个层面提出适用于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区 公共空间 空间营造 健康促进 质性分析
下载PDF
混合维定性空间查询语言MQS-SQL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生生 刘大有 杨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A期1995-1999,共5页
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但由于不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RCC不能直接用于空间查询.本文扩展了RCC,建立了能表达混合维空间关系,更适合于空间查询的空间关系模型MRCC.该模型采用GIS中常用的数据结构,... 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但由于不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RCC不能直接用于空间查询.本文扩展了RCC,建立了能表达混合维空间关系,更适合于空间查询的空间关系模型MRCC.该模型采用GIS中常用的数据结构,支持混合维空间对象的全拓扑(mereotopology)关系,并根据混合维对象的特点建立了与维数无关的统一的方向、距离关系.利用该模型扩充了标准SQL语言的关系代数,实现了混合维定性空间查询语言MQS-SQ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查询 定性空间推理 地理信息系统 模糊逻辑 RCC理论 SQL语言 数据库
下载PDF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晓明 刘瑜 张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 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 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 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认知 地理知觉 表象 概念化 心理表征 定性推理
下载PDF
基于定性空间推理的多层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大有 王生生 +1 位作者 虞强源 胡鹤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很多应用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空间关系模型存在表达能力不强、可理解性较差、不支持不确定性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以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为基础 ,结合模糊逻辑 ,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数据库的近似区域空间关系模型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层... 很多应用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空间关系模型存在表达能力不强、可理解性较差、不支持不确定性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以定性空间推理的RCC理论为基础 ,结合模糊逻辑 ,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数据库的近似区域空间关系模型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层空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QSRSAR 该算法使用了MBR优先判定、顶点近似等手段针对大型空间数据库进行了优化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QSRSAR在空间知识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定性空间推理 模糊逻辑 近似区域
下载PDF
空间目标的方向关系定性推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静 程朋根 +1 位作者 陈斐 毛建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由于空间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来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向关系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关系,以往对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大多在2个参照系下进行,将目标对象抽象为点或者认为目标的大小近似相等。为了... 由于空间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来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向关系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关系,以往对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大多在2个参照系下进行,将目标对象抽象为点或者认为目标的大小近似相等。为了更细致地推理方向关系,提出四种不同情况下基于1个参照系的定性方向关系推理方法,并就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关系 方向关系 定性推理
下载PDF
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沙宗尧 边馥苓 +1 位作者 陈江平 江聪世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知识 空间推理 人工智能 空间知识 模型集成 GIS 知识表示 空间决策支持
下载PDF
基于场所的GIS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瑜 方裕 +2 位作者 邬伦 谢昆青 潘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14,共6页
探讨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实现基于场所的GIS(PB-GIS)的相关问题。PB-GIS以场所为核心,显式表达地理空间知识,并遵循特定规则进行定性空间推理,从而服务于空间行为决策。比较PB-GIS与基于坐标的GIS(CB-GIS)之间的差异和适合解决的问题,... 探讨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实现基于场所的GIS(PB-GIS)的相关问题。PB-GIS以场所为核心,显式表达地理空间知识,并遵循特定规则进行定性空间推理,从而服务于空间行为决策。比较PB-GIS与基于坐标的GIS(CB-GIS)之间的差异和适合解决的问题,并描述定性空间推理的特点及其在PB-GIS中的应用。在分析实现PB-GIS的关键技术基础上,采用三层架构设计了一个PB-GIS的概念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知识 基于场所的地理信息系统 定性空间推理
下载PDF
从知识的表达和运用综述强化学习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宗海 杨志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盛捷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1-968,975,共9页
为推进强化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从强化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表示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进行分类,并就经典随机强化学习、模糊强化学习、定性强化学习以及灰色强化学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与比较.最后从知识... 为推进强化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从强化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表示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进行分类,并就经典随机强化学习、模糊强化学习、定性强化学习以及灰色强化学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与比较.最后从知识表达和运用的角度对强化学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知识表示 模糊理论 定性推理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矢量GIS空间方向关系的演算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敏 刘文宝 +1 位作者 李俊杰 孙电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1-828,共8页
空间方向关系是描述空间目标间位置分布的一类基本空间约束,在G IS中是由形式化模型描述的。但现有模型由于简化假设过多,其描述分辨率较低。以点/点空间方向关系的计算量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空间目标的几何构成和分布关系后,提出了定量... 空间方向关系是描述空间目标间位置分布的一类基本空间约束,在G IS中是由形式化模型描述的。但现有模型由于简化假设过多,其描述分辨率较低。以点/点空间方向关系的计算量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空间目标的几何构成和分布关系后,提出了定量化演算空间方向关系的一种新模型。利用该模型的结果,根据定量表达与定性描述之间的转换函数,可以得到相应的定性描述结果。理论分析和算例表明,新模型对目标间距离和目标本身的形状等影响方向关系的参数更为敏感,因而比现有模型有更高的描述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关系 定量表达 定性描述 演算模型
下载PDF
定性空间表示与定性空间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亚彬 刘大有 王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som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then surveys the mainaspect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qualitative spatial knowledge including ontology, topology distance, orien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som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then surveys the mainaspect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qualitative spatial knowledge including ontology, topology distance, orientation and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空间表示 定性空间 人工智能 空间推理 空间理论
下载PDF
时空拓扑关系描述及其推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敬伟 温永宁 +2 位作者 闾国年 吴明光 张红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空间目标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经常交织在一起,形成时空拓扑关系,因此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研究时空拓扑关系。基于Allen对时态拓扑关系和Egenhofer对空间拓扑关系的研究,对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分别... 空间目标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经常交织在一起,形成时空拓扑关系,因此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研究时空拓扑关系。基于Allen对时态拓扑关系和Egenhofer对空间拓扑关系的研究,对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分别采用3×3的矩阵进行描述,将时空拓扑关系表示为3×6的矩阵,并描述了简单面/面之间的104种时空拓扑关系。在研究时态拓扑关系推理和空间拓扑关系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时空拓扑关系推理方法。该文提出的时空拓扑关系描述和推理方法对于拓展时空拓扑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拓扑关系 时态拓扑关系 空间拓扑关系 描述 推理
下载PDF
基于MBR的拓扑、方位、尺寸结合的定性空间推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娟 刘大有 +1 位作者 贾海洋 张长海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6-433,共8页
解决实际问题需将多方面空间关系结合进行推理,多方面空间关系结合推理已成为定性空间推理的研究热点;已有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空间关系结合,缺少两方面以上空间关系结合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最小外包矩形近似表示区域对象,利用其... 解决实际问题需将多方面空间关系结合进行推理,多方面空间关系结合推理已成为定性空间推理的研究热点;已有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空间关系结合,缺少两方面以上空间关系结合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最小外包矩形近似表示区域对象,利用其在坐标轴上投影间的关系表示相应空间关系;提出扩展矩形关系模型,实现拓扑、方位和尺寸关系的统一表示和推理;给出RCC8、主方位及尺寸关系转换成扩展矩形关系的转换算法;讨论其上关系取反和复合,指出其复合是基于相容性而非存在性;证明(强预)凸扩展矩形关系约束网是可处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空间推理 拓扑 方位 尺寸 扩展矩形关系 约束满足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