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桑云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常规护理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无缝隙护理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2
作者 肖健豪 李清华 +2 位作者 陈丽华 项晓燕 邹丽雯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7期72-75,81,共5页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 目的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从26.1%提升至40.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卒中救治能力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确保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治疗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淑立 刘启慧 +1 位作者 夏梦迪 吴月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皮疹、脑出血、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护理满意度情况(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改善情况等。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脑出血、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过渡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更好地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质量控制理论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在女性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秀芳 刘侠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8.95%(P<0.05)。结论质量控制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在女性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患者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质量控制理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品管圈实践 被引量:49
5
作者 胡敏 汤淑敏 +1 位作者 常杰 张玲 《护理学报》 2015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中实施品管圈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急诊溶栓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目标和对策,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品管圈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急诊溶...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中实施品管圈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急诊溶栓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目标和对策,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品管圈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急诊溶栓流程,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时间或入门—进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由111 min(中位数)缩短为56 min(中位数),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结论应用品管圈可制定规范且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缩短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DNT时间,提高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脑梗死 急性 溶栓治疗 急诊护理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慧玲 林燕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3期133-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理完成后,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满意度共4项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卒中评分为(11.2±2.7)分,QLQ-c30生活质量得分(58.4±7.5)分,对照组卒中评分为(15.1±2.8)分,生活质量得分(76.1±7.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6、12.0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0%(5/55),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护理满意度为81.82%(4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8.182,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为(70.24±4.40)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为(58.27±3.49)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水平比较,观察组为(161.80±6.77)分较对照组的(107.62±8.1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7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的护理,可加入健康教育内容,以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总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实现并发症控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生活质量 卒中评分
下载PDF
丁苯太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赵荣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1期97-99,1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常规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常规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42例,占89.36%)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2例,占71.11%)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例,占10.64%)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5例,占10.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6、IL-8、IL-10、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IL-8、IL-10、CRP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助于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能改善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用药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品管圈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溶栓超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路茜 朱茂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6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超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超时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进行对策实施,对比改善前后效...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超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超时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进行对策实施,对比改善前后效果和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DNT)。结果品管圈活动使溶栓超时发生率由改善前的77.27%(17/22)下降到改善后的32.72%,目标达成率130.00%,进步率74.00%;改善后DNT为(57.42±16.17)min,中位数56 min,最快为30 min,明显较改善前缩短。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超时发生率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溶栓超时发生率,通过活动使圈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管理工具 急性脑梗死 溶栓 超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运用科学管理缩短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DNT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戴美芬 包黎刚 +3 位作者 张为强 李鸿飞 张晓艳 徐冬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探讨科学管理缩短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到达急诊室至静脉滴注rt—PA药物时间(DNT)的效果。方法组建科学管理小组,通过科学管理的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溶栓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目... 目的探讨科学管理缩短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到达急诊室至静脉滴注rt—PA药物时间(DNT)的效果。方法组建科学管理小组,通过科学管理的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溶栓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目标和对策,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溶栓流程,使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DNT由120min缩短为60min(U=11.5,P=0.03),DNT〈60min患者的比例从0%提高至50%(P=0.02),同时提高了组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意识。结论应用科学管理可制定规范且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流程,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DNT时间,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管理 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及护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玲玲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6期5154-51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档案抽签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1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病人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档案抽签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1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病人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的出院准备度及住院指导质量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出院准备度总分为(68.76±7.17)分,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个人状态,分别为(28.12±2.83)分、(22.86±2.29)分及(17.68±1.85)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38.37±13.86)分,其中讲授技巧及效果维度得分最高,为(65.49±6.61)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病人出院准备度,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病人疾病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提升其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减少其出院后并发症及再入院发生情况,促进其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质量 相关性分析 护理措施
下载PDF
品管圈结合循证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常江华 《辽宁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结合循证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盲选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品管圈结合循证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盲选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结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到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DNT合格率及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DNT时间(51.37±10.56)min短于对照组(65.29±10.75)min,DNT合格率90.20(46/51)高于对照组64.71%(3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13.37±3.94)分低于对照组(18.53±4.12)分,SF-36评分(79.28±5.42)分高于对照组(71.61±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品管圈结合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DNT时间,提升DNT合格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品管圈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联合健肢主动运动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高海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联合健肢主动运动在急性脑梗死(ACI)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5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联合健肢主动运动在急性脑梗死(ACI)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5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联合健肢主动运动,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FMA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联合健肢主动运动能够改善ACI介入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提升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质量控制理论 健肢主动运动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救护模式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钟宁江 曹晓霞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救护模式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抢救二区进行溶栓治疗后并转入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救护模式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抢救二区进行溶栓治疗后并转入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救护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急性脑梗死预后风险评分(ASTRAL)、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评分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ASTRA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V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26.09%),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8%,高于对照组患者(78.26%),且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救护模式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一体化救护 生物-心理-社会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