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教圆融”语境中的元代墓葬艺术——以李仪墓壁画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清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1,168,共6页
河北涿州元代李仪墓虽然等级不高,但以孝子图、云鹤图、莲花以及八角墓型为代表的儒家、道教、佛教视觉语汇的汇合与重组,标志了中古时代晚期以"孝"为纽带的儒、道、释彼此交汇的墓葬图像的历史性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元... 河北涿州元代李仪墓虽然等级不高,但以孝子图、云鹤图、莲花以及八角墓型为代表的儒家、道教、佛教视觉语汇的汇合与重组,标志了中古时代晚期以"孝"为纽带的儒、道、释彼此交汇的墓葬图像的历史性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元代以全真教为主导的"三教圆融"的宗教思想,李仪墓正是这一思想的物质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涿州元墓 三教圆融 元代墓葬艺术
下载PDF
从张载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阳的“性命双修”——兼论“儒道互补”在关学与全真道之间的退守与坚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山峰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在秦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中,真正带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往往产生于宋代,这当然是与宋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及其"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治政策密切相关的。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也就预示着"道学"... 在秦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中,真正带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往往产生于宋代,这当然是与宋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及其"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治政策密切相关的。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也就预示着"道学"(理学)濂、关、洛、闽之不同学派的形成。但学派的形成必须依赖一定的地域学风,而关学在张载之后"再传何其寥寥"的格局,对于地方学派而言固然是一种悲剧,但从张载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阳的"性命双修",却恰恰提出了一个学派与学风孰更为根本的问题,而从儒学到道教似乎又存在着太大的距离。不过,如果从地域学风出发,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及其在基本精神上的退守与坚持关系。这样看来,学风比学派的思想观点似乎就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与传播优势。由此出发,所谓地方学派研究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对某种思想观点的坚持,而在于对优良学风的继承与发扬。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中国的现代化追求需要各种不同的学派,不如说首先需要的恰恰是一种面向新时代的新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合一 王重阳 关学 全真道 性命双修 儒道互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