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rt Failure-Like Reaction Is Likely Involved in the Feeding Behaviour of Blood-Sucking Leeches
1
作者 Li Yang Jiao Shu +4 位作者 Xiao Wang Wei Yu Debin Wang Zichao Liu Bin Wang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1期52-69,共18页
Medicinal leeches have been utilized in therap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the adaptation physiology between leeches and hosts is not fully understand. To disclos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daptation between ... Medicinal leeches have been utilized in therap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the adaptation physiology between leeches and hosts is not fully understand. To disclos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daptation between leech and host, the body transcriptomes of hunger and fed blood-sucking Poecilobdella javanica, Haemadipsa cavatuses, and Hirudo nipponia leeches were obtained by RNA sequencing, after comparison, a stratified unigenes group was obtained, which closely correlated to body distension. In the group, Rfamide recepto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hile serotonin recepto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Moreover, four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s, including cardiac muscle contraction,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The unigenes annotation, neuroregulator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induced function of the KEGG pathways, were consistently supported the same result as: vasoconstriction and systole reaction enhance in hunger leeches and vice versa vasodilation and diastole increase in fed leeches, meanwhile, Interspecific comparison and correlative analys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howed that the strongest reaction of induced heart failure from four KEGG occur in strongest reaction of systole in hungry P. javanica and in strongest reaction of diastole in fed H. nipponia. Overall, heart failure is likely a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volved in feeding behavi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sucking Leeches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Heart Failure Feeding Behaviour
下载PDF
初次和重复献血不足量特征及原因分析
2
作者 王振兴 黄志森 +4 位作者 黄东虹 李姗丹 陈少彬 陈庆恺 揭小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不足量的原因。结果:本站全血献血者不足量发生率为1.03%,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1.52%,高于重复献血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9,P<0.05);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不足量发生率为2.40%高于其他年龄组的1.22%、0.94%、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786,P<0.05);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89%高于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1,P<0.05);高校和集体献血不足量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81%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90、12.693,P<0.05);目标献血量400 mL发生率为1.84%高于300 mL发生率为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6,P<0.05);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原因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血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16、48.822,P<0.05)。结论: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体重≤55 kg、目标血量400 mL的高校群体,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足量 献血者 分析
下载PDF
体位支持、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秦伟 吴龙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支持、非营养性吸吮(NNS)配合轻柔抚触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需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186例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行体位支持、NNS配合轻柔抚触方法)和对照组(93... 目的:探讨体位支持、非营养性吸吮(NNS)配合轻柔抚触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需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186例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行体位支持、NNS配合轻柔抚触方法)和对照组(93例,行常规体位和安抚方法)。比较两组操作前后心率、呼吸频率,采血后1min、5min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评分,首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操作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后心率(122.37±15.30次/min)、呼吸频率(44.53±5.57次/min)低于对照组(143.31±17.91次/min、56.29±7.04次/min),静脉穿刺采集后1min、5min的NIPS评分(4.29±0.89分、1.67±0.25分)均低于对照组(5.53±1.13分、3.09±0.71分),静脉穿刺采集首次成功率(95.7%)高于对照组(85.0%),采血时间(1.13±0.17 min)短于对照组(1.32±0.22 min),采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2.9%)低于对照组(28.0%)(均P<0.05)。结论:体位支持、NNS配合轻柔抚触应用于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可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提高首次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股静脉穿刺采血 体位支持 非营养性吸吮 轻柔抚触 疼痛 采血成功率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干预对足跟采血新生儿疼痛程度及哭闹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顾丹 成幸 施玥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干预对足跟采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抚触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干预对足跟采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抚触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间(81.46±12.77)s、哭闹时间(84.33±14.78)s均短于对照组的(94.11±13.28)s、(135.79±20.4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2.46±1.14)分,低于对照组的(4.03±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9,P<0.05)。结论在足跟采血新生儿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有助于提升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采血 抚触干预 非营养性吸吮 哭闹情况 疼痛程度 家属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补气摄血中药颗粒配合弹力线内套外剥术在脱垂型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梁萍艳 王前 +4 位作者 黄明通 曾水亮 沈绍鹏 黄立萍 黄永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补气摄血中药颗粒配合弹力线内套外剥术在脱垂型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韶关曲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脱垂型混合痔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究补气摄血中药颗粒配合弹力线内套外剥术在脱垂型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韶关曲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脱垂型混合痔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弹力线内套外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弹力线内套外剥术配合补气摄血中药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症状评分(疼痛、出血、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排尿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出血评分和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排便完整、排便不尽、排便时间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线内套外剥术配合补气摄血中药颗粒治疗脱垂型混合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减轻疼痛和水肿症状,减少出血,同时可改善排便功能,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摄血中药颗粒 弹力线内套外剥术 脱垂型混合痔 临床疗效 创面愈合 排便功能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娜 任月红 +3 位作者 刘晓恩 张洁 张凤 李宁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早产儿15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桡动脉穿刺采血,糖水组采用糖水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组采用非...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早产儿15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桡动脉穿刺采血,糖水组采用糖水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对比3组疼痛情况、行为状态。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糖水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6.0%、98.0%高于对照组的74.0%,采血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采血中、采血后1 min疼痛评分、为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糖水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操作时哭泣时长、回复基线时长、DAN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参数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和糖水组的变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和糖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均能够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改善其行为状态,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采血 疼痛 非营养性吸吮 糖水吸吮
下载PDF
畜禽常见虫媒病毒病检测与防控研究概况
7
作者 杨斌 李韦 +1 位作者 李继东 龚振兴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虫媒病毒是一类可由吸血昆虫在人和动物间进行传播的病毒,种类繁多,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由虫媒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虫媒病毒病防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任务。目前,国际上已加强虫媒病毒病的检测,但... 虫媒病毒是一类可由吸血昆虫在人和动物间进行传播的病毒,种类繁多,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由虫媒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虫媒病毒病防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任务。目前,国际上已加强虫媒病毒病的检测,但大部分虫媒病毒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治。随着近年来新发疫情出现,未知病毒种类亦有待深入研究。文章收集已报道的虫媒病毒病相关数据和防控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虫媒病毒病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吸血昆虫 虫媒病毒病
下载PDF
Repetitiv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ed human CD34+cells improve adenine-induced kidney injury in mice
8
作者 Takayasu Ohtake Shoichi Itaba +9 位作者 Amankeldi A Salybekov Yin Sheng Tsutomu Sato Mitsuru Yanai Makoto Imagawa Shigeo Fujii Hiroki Kumagai Masamitsu Harata Takayuki Asahara Shuzo Kobayashi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23年第4期268-280,共13页
BACKGROUND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treatment to impede the progression or restore kidney function in huma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cultured human CD34+cells with enhanced proliferati... BACKGROUND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treatment to impede the progression or restore kidney function in huma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cultured human CD34+cells with enhanced proliferating potential in kidney injury in mice.METHODS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UCB)-derived CD34+cells were incubated for one week in vasculogenic conditioning medium.Vasculogenic cul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D34+cells and their ability to form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colony-forming units.Adenineinduced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of the kidney was induced in immunodeficient 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mice,and cultured human UCB-CD34+cells were administered at a dose of 1×106/mouse on days 7,14,and 21 after the start of adenine diet.RESULTS Repetitiv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ed UCB-CD34+cel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ime-course of kidney dysfunction in the cell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cell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Microvasculature integrity was significantly preserved(P<0.01)an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into kidney tissue w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in the cell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using human cultured CD34+cel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gression of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injury.Repetitiv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ed human UCB-CD34+cel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 in adenine-induced kidney injury in mice via vasculoprotec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D34+cell ADENINE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Quality and quantity control culture Umbilical cord blood
下载PDF
吉林省吸血蚊蠓种类分布的调查研究
9
作者 王峰 刘国平 +4 位作者 刘宏波 郑东春 祖禄 任清明 尹忠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吉林省的吸血蚊蠓种类与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挥网法和诱虫灯诱法采集吸血蚊蠓进行分类鉴定并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吉林省吸血蚊蠓的名录及县市分布。结果吉林省已知蚊6属46种,分布在28个县市;吉林省已知吸血蠓2属42种,分布... 目的调查研究吉林省的吸血蚊蠓种类与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挥网法和诱虫灯诱法采集吸血蚊蠓进行分类鉴定并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吉林省吸血蚊蠓的名录及县市分布。结果吉林省已知蚊6属46种,分布在28个县市;吉林省已知吸血蠓2属42种,分布在11个县市。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吉林省吸血蚊蠓种类及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蚊 吸血蠓 种类分布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区系和生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国平 王春梅 +1 位作者 金斗星 王静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方法 :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结果 :在 6个市县采获吸血蠓 412 989只 ,计 2属 35种 ,刺螫库蠓 (36 .5 % )和不显库蠓 (36 % )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场所和...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方法 :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结果 :在 6个市县采获吸血蠓 412 989只 ,计 2属 35种 ,刺螫库蠓 (36 .5 % )和不显库蠓 (36 % )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主要蠓种的活动季节分别为 :刺螫库蠓 14旬 ,兴安库蠓 10旬 ,不显库蠓 8旬 ,灰黑库蠓和淡角库蠓 6旬 ,端斑库蠓 5旬。刺螫库蠓、兴安库蠓和不显库蠓在整个活动季节出现2次高峰 ,灰黑库蠓、淡角库蠓和端斑库蠓只出现 1次高峰。刺螫库蠓、兴安库蠓、不显库蠓和灰黑库蠓昼夜 2 4h均有活动 ,在日出、日落前后 1~ 2h内出现晨、昏 2次高峰。结论 :基本查清调查地区吸血蠓种的分布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种类分布 生态研究 区系 黑龙江
下载PDF
西藏南部边境地区的吸血蠓及亚东库蠓雄虫描述(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有植 邓成玉 +2 位作者 薛群力 陈川 刘国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研究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方法 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结果在西藏南部边境 5县采获吸血蠓 3属 65种 ,其中库蠓属 62种 ,蠛蠓属 2种 ,细蠓属 1种。首次发现了亚东库蠓的雄虫 ;首次证实了西藏有蠛蠓的存... 目的 研究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方法 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结果在西藏南部边境 5县采获吸血蠓 3属 65种 ,其中库蠓属 62种 ,蠛蠓属 2种 ,细蠓属 1种。首次发现了亚东库蠓的雄虫 ;首次证实了西藏有蠛蠓的存在。记述了已知吸血蠓种的县区分布。结论 为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边境地区 吸血蠓 亚东库蠓 雄虫 双翅目 蠓科 种类分布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和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检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明磊 李逸明 +5 位作者 陈辉莹 李凯利 王琰 马雅军 杨振洲 詹道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体金试剂条和PCR检测鼠形动物的常见病原感染情况,依据形态学初步鉴定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结果西沙群岛的吸血昆虫中,库蚊、阿蚊和库蠓为优势种群,蠓在4月密度最高(55.55%,6 984/12 573),并在西沙群岛采集到贝氏司蛉(n=11)。鼠形动物血清中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A型肉毒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1/29)和14.00%(7/50),鼠疫和立克次体病抗体均为阴性。巢氏PCR扩增70只鼠形动物的立克次体Sta58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1.43%(8/70)。获得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共248个个体,其中革螨占93.55%(232/248)。结论吸血昆虫在西沙群岛未见明显的种群动态变化,本研究首次记述了西沙群岛的白蛉;鼠形动物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和2种细菌的毒素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吸血昆虫 白蛉 恙虫病立克次体
下载PDF
东北边境地带吸血蠓的区系和生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国平 徐政府 +3 位作者 陶增珖 全理华 虞以新 邹民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21,40,共5页
我国东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带共有18个县区,东起于吉林省珲春县,北止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全长约2500km,位于东经122°4′—129°50′,北纬53°—41°25′之间,一般海拔500—1000m,年平均降水量300—70... 我国东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带共有18个县区,东起于吉林省珲春县,北止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全长约2500km,位于东经122°4′—129°50′,北纬53°—41°25′之间,一般海拔500—1000m,年平均降水量300—700mm,昆虫地理区划属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和长白山亚区。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蠓科 昆虫区系 生态学
下载PDF
吸血蠓分子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飞鹏 黄恩炯 +2 位作者 肖武 宋诚本 王宇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7-1232,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相关技术日臻完善,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分子分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分类技术的不足,可有效区分近缘种、隐种,并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相关技术日臻完善,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分子分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分类技术的不足,可有效区分近缘种、隐种,并在物种种群进化、起源及亲缘关系的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吸血蠓的分子分类研究进展,对几个常用标记基因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分子鉴定 ITS COⅠ COⅡ
下载PDF
仿刺参体腔细胞和血细胞类型及体腔细胞数量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华 陈静 +2 位作者 陆佳 李强 朴守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技术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和血窦中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周年体腔细胞总数及主要类型的细胞数量。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和血细胞形态结构相同,作者将体腔细胞分为淋巴样细胞、球形细...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技术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和血窦中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周年体腔细胞总数及主要类型的细胞数量。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和血细胞形态结构相同,作者将体腔细胞分为淋巴样细胞、球形细胞、变形细胞、透明细胞、纺锤细胞和结晶细胞,其中球形细胞又分为Ⅰ型、Ⅱ型、Ⅲ型。血窦中血细胞除未见结晶细胞外,其余与体腔细胞相同。体腔细胞和血细胞均以淋巴样细胞、变形细胞、球形细胞为主,透明细胞、纺锤细胞次之,结晶细胞数量最少。从形态和结构分析,作者认为仿刺参体腔细胞和血细胞来源可能相同。周年平均的体腔细胞总数为(3.85±0.21)×106个/mL,淋巴样细胞为(1.58±0.11)×106个/mL,占细胞总数的(41±1.47)%;球形细胞为(1.16±0.13)×106个/mL,占细胞总数的(30±0.89)%;变形细胞为(0.99±0.07)×106个/mL,占总细胞数的(25±0.98)%,三种主要类型细胞占细胞总数的(96±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体腔细胞 血细胞 类型 数量
下载PDF
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光全 李汉帆 +9 位作者 张华勋 兰明祥 陈国英 刘立新 罗山虎 刘井元 余品红 张吉斌 明桂珍 张绍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大洪山南部 嗜人按蚊 生态 吸血趋性
下载PDF
温度对白纹伊蚊吸血产卵习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韶华 刘强 +2 位作者 刘阳 梁焯南 王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6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吸血、产卵等生殖营养习性的差异,探讨其生物学机制及在登革热传播中的意义。方法在实验室中分别以18、24、30℃3种温度条件饲养白纹伊蚊,定时人工饲血,记录并分析其产次、产卵量、产卵时间等差异。结果 18... 目的对比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吸血、产卵等生殖营养习性的差异,探讨其生物学机制及在登革热传播中的意义。方法在实验室中分别以18、24、30℃3种温度条件饲养白纹伊蚊,定时人工饲血,记录并分析其产次、产卵量、产卵时间等差异。结果 18、24、30℃条件下白纹伊蚊生殖力有显著差异,一生产卵(吸血)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3、4次,产卵量中位数分别为32、127、239个,生殖营养周期长度中位数分别为8、5、3 d。结论 30℃最适合白纹伊蚊繁衍,18℃生殖力明显降低,重复吸血习性在白纹伊蚊中普遍存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白纹伊蚊重复吸血习性的差异,可能成为影响登革热传播风险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吸血 产卵 生殖营养周期
下载PDF
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勇平 陆年宏 +3 位作者 韩招久 谭伟龙 郑剑 贾德胜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1年第6期457-458,461,共3页
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 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依次为三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白纹伊蚊(7.11%);蠓类2属11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南方蠛蠓(40.62%)、荒川库蠓(27.27%)、端斑库蠓(19.41%)、尖喙库蠓(11.26%);虻类3属6种,华广虻最多,占59.19%,其次为骚扰黄虻,占21.25%。结论蚊、蠓、虻是某军事演习区域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虫威胁较大,吸血昆虫的防治必须要采取以蚊虫防治为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演习 吸血双翅目昆虫 调查研究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血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何婧 刘蓓蓓 +4 位作者 罗敏 罗利琼 黄海蓉 何丹 王肜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配合非营养吸允(Non Nutritive Sucking,NNS)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集所至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科住院的接受微量血糖监测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配合非营养吸允(Non Nutritive Sucking,NNS)对缓解早产儿微量血糖采集所至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科住院的接受微量血糖监测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开始30min后,给予持续NNS同时行微量血糖采血,采血后继续NNS 2min,袋鼠护理共持续2h;对照组早产儿按常规流程,在暖箱内接受微量血糖采血;两组早产儿统一在足后跟采血。以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评分,评估早产儿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早产儿采血时PIPP评分、啼哭率;采血前、中、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结果 (1)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早产儿采血开始30s心率为(148.46±5.12)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4.85±5.64)%,采血60s时心率为(158.596±4.4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79.87±6.23)%,PIPP评分为(5.56±1.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采血开始30s心率(163.78±5.27)次/min、血氧饱和度(76.86±8.98)%,采血60s时心率(172.09±5.19)次/min、血氧饱和度(74.48±10.95)%,PIPP评分(10.0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接受微量血糖采血时,观察组啼哭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75%),χ~2=6.6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护理配合NNS,能有效缓解采集微量血糖操作导致的早产儿疼痛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非营养吸允 疼痛 采血 早产儿
下载PDF
云南七种蚤类对人的吸血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5 位作者 张洪英 吴明寿 赵文红 梁云 杨智明 罗捷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用实验室饲养的七种蚤,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人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的吸血率依次为100%(57/57)、42.13%(166/394)、21.84%(57/261)、40.76%(75/184)、54.8... 用实验室饲养的七种蚤,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人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的吸血率依次为100%(57/57)、42.13%(166/394)、21.84%(57/261)、40.76%(75/184)、54.88%(180/328)、71.74%(165/230)和1.1%(1/90)。结果表明,除方叶栉眼蚤几乎不叮吸人血外,其它六种蚤均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吸血特性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