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港为什么在两宋之际异军突起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中坚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10期34-39,共6页
宋代国内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国外阿拉伯人海上贸易的兴盛,共同提出了对中国一个巨大海港的需要,两者对海港位置要求的矛盾恰好在当时位于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身上得到平衡和统一,因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拥有诸多优越条件的泉州港异军... 宋代国内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国外阿拉伯人海上贸易的兴盛,共同提出了对中国一个巨大海港的需要,两者对海港位置要求的矛盾恰好在当时位于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身上得到平衡和统一,因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拥有诸多优越条件的泉州港异军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泉州港 异军突起
下载PDF
宋元泉州外侨社区的兴衰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四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宋元泉州外国侨民社区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泉州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业平台,它的存亡与港口的兴衰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无论其成功的经验还是衰落的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海洋文化、重振古港雄风都是弥足珍贵的。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泉州 外侨社区
下载PDF
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变迁与海外贸易——兼析泉州古代经济发展之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与泉州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无论是农业经济、工商经济,还是民众的观念习俗,都发生明显的转变。也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社会经济 变迁 海外贸易 泉州
下载PDF
略论宋元时期泉州蕃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波 林煜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9-21,共3页
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海外众多国家有着商贸往来,居泉蕃商为数不少。这些蕃商不仅带来了海外奇珍,而且也带来了绚烂多彩的域外文明,丰富了泉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泉州 海外贸易 蕃商
下载PDF
宋元泉州的社会转型及其文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四达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9-97,130,共10页
宋元泉州是通过对外开放,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对外开放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培育出港口经济之花,促进了工商文化与港口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工商社会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这种社会转型既体现了宋元泉州地方... 宋元泉州是通过对外开放,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对外开放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培育出港口经济之花,促进了工商文化与港口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工商社会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这种社会转型既体现了宋元泉州地方社会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特殊性,也揭示了区域社会研究在整体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代 泉州港 社会转型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宋元泉州历史文化遗产“年轻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秋燕 《三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4-39,共6页
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但其厚重的历史属性有时候也会令游客却步,各地应当因应年轻人对“美、趣、潮”的心理需求,将历史文化遗产“年轻化”,以“轻阅读”的方式吸引游客。具体而言,历史文化遗产的“年轻化”可以通过传播... 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但其厚重的历史属性有时候也会令游客却步,各地应当因应年轻人对“美、趣、潮”的心理需求,将历史文化遗产“年轻化”,以“轻阅读”的方式吸引游客。具体而言,历史文化遗产的“年轻化”可以通过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两方面达成:在传播内容上,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异质文化”及穿越时空的“共同情感”;在传播方式上,致力于文化遗产的视觉化呈现、异质内容的场景化体验及历史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传播方式 宋元泉州
下载PDF
宋蒲寿庚任职市舶提举文献史料补说
7
作者 陈彬强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福建提举市舶蒲寿庚是宋元之际泉州的重要历史人物,但关于他生平事迹的文献记载却不多见,且存在矛盾之处。文章通过对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石刻、族谱等文献史料的综合考辨,认为《达埔蒲氏族谱》记载蒲寿庚于咸淳二年出任福建提举市... 福建提举市舶蒲寿庚是宋元之际泉州的重要历史人物,但关于他生平事迹的文献记载却不多见,且存在矛盾之处。文章通过对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石刻、族谱等文献史料的综合考辨,认为《达埔蒲氏族谱》记载蒲寿庚于咸淳二年出任福建提举市舶是可信的,一直到景炎元年以此身份降元,任期长达十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寿庚 史料考证 宋元泉州港
下载PDF
宋元时期泉州港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林仲彬 黄泽豪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2期282-285,295,共5页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一座千年古港,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发展繁荣,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均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从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鼎盛的原因入手,通过泉州港与各国...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一座千年古港,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发展繁荣,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均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从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鼎盛的原因入手,通过泉州港与各国进出口各种药材,海外诸国人员来泉州以及闽商通过泉州港远航海外三方面史料论述泉州港在宋元繁荣时期促进了中医药同海外的交流、发展和传播的事实。以期通过研究中医药在宋元时期发展传播,启发读者学习和发展中医药,并借助“一带一路”之机来传播中医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港 中医药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宋元时期
下载PDF
再论泉州历史上的两座“清净寺”
9
作者 陈少丰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3期23-32,共10页
在没有其他有力证据之前,现存清净寺(即艾苏哈卜寺)创建于1009—1010年的阿拉伯文记载是可信的。现存清净寺非元代吴鉴所记之清净寺。吴记清净寺创建于1131年,寺址原位于旧罗城之内、府学之西,1151—1152年被拆除后在城外重建。严格意义... 在没有其他有力证据之前,现存清净寺(即艾苏哈卜寺)创建于1009—1010年的阿拉伯文记载是可信的。现存清净寺非元代吴鉴所记之清净寺。吴记清净寺创建于1131年,寺址原位于旧罗城之内、府学之西,1151—1152年被拆除后在城外重建。严格意义上,吴记清净寺是一座扎维耶(道堂),而现存清净寺是一座清真寺。元代中后期泉州混血穆斯林在吴记清净寺的事务中具有相当主导权,而现存清净寺的事务则由外国穆斯林主导。这是两条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泉州 伊斯兰教 清净寺
下载PDF
从历史经验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泉州地方法治
10
作者 刘艺灵 周睿志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从国内治理的角度看,地方法治属于内向型治理范畴,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然而,作为地方的泉州,由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先行区,其地方法治便具有了国际性,属于外向型治理的范畴了。宋元时期,作为主要外贸口岸的... 从国内治理的角度看,地方法治属于内向型治理范畴,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然而,作为地方的泉州,由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先行区,其地方法治便具有了国际性,属于外向型治理的范畴了。宋元时期,作为主要外贸口岸的泉州港,在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理经验,这些治理经验成为今日区域法治的重要资源。在今日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泉州再次成为一个连接古今中外的现代国际经贸枢纽。在结合古代法治经验和当代城市角色使命的基础上,泉州法治已呈现出新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一带一路” 外向型治理 宋元时期 泉州
下载PDF
宋元时期泉州的阿拉伯人 被引量:8
11
作者 廖大珂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0,共10页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吸引来众多的外国商人,其中阿拉伯人占了大多数,从而形成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蕃坊。阿拉伯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曾控制泉州的对外贸易。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外商,设置了蕃长。元时蕃长又称"亦...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吸引来众多的外国商人,其中阿拉伯人占了大多数,从而形成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蕃坊。阿拉伯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曾控制泉州的对外贸易。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外商,设置了蕃长。元时蕃长又称"亦思巴奚"。蕃长和亦思巴奚,波斯语称为沙班达尔,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波斯人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元末,泉州的阿拉伯人发动亦思巴奚之乱,致使泉州的海外贸易遭受严重的破坏,阿拉伯人聚居区也走向消亡,但他们带来的阿拉伯文化对泉州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泉州 阿拉伯人
原文传递
九个窑址、三个同心圆——泉州及其周边窑业
12
作者 王睿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以今泉州为中心,文中涉及的九个窑址形成了三个同心圆的圈层,属于不同的产品圈。在梳理九个窑址窑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三个圈层的产品特色,以及由此反映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泉州 宋元时期 窑业 产品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