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固原南古寺拱北的历史渊源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毕敏
冀开运
《商洛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拱北(Qubbah)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称谓,在中国内地主要指苏非学派的传教士、各门宦的始祖、道祖、先贤等陵墓的建筑。固原二十里铺南古寺拱北原本是蒙元时期"西来上人"修真与传教的地方,后来归葬于此。重点对二十里铺...
拱北(Qubbah)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称谓,在中国内地主要指苏非学派的传教士、各门宦的始祖、道祖、先贤等陵墓的建筑。固原二十里铺南古寺拱北原本是蒙元时期"西来上人"修真与传教的地方,后来归葬于此。重点对二十里铺南古寺拱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予以分析,即纪念的功能、宗教传播功能、促进伊斯兰教的本土化进程和推动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古寺拱北
历史渊源
现状
功能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神与拱北: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和谐共存——青海省循化县阿尼夏吾山神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夏吾交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6-91,共6页
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一带的传播过程中,经过几百年的相互交往和交流,形成具有多元、多样性的特殊文化,成为民族地区和谐共存的社会基础。在其文化环境下,"阿尼夏吾山神""岩古录拱北"分别作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
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一带的传播过程中,经过几百年的相互交往和交流,形成具有多元、多样性的特殊文化,成为民族地区和谐共存的社会基础。在其文化环境下,"阿尼夏吾山神""岩古录拱北"分别作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特定的文化符号,是藏传佛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共同创造和共同信仰的圣地,并形成了"隐形"的对话机制,成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对社会整合和和谐共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吾山神
拱北
和谐共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拱北八角顶的内蕴分析
3
作者
李泰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5期26-29,共4页
以回族的苏菲圣墓建筑——拱北的八角顶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八角顶的形制、构造,综合分析其成因,并探讨装饰以及细部问题,从而挖掘其所体现的回道交流的特征。以此为基准,进而尝试探寻"文化借壳"模式在八角顶中的具体表现。...
以回族的苏菲圣墓建筑——拱北的八角顶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八角顶的形制、构造,综合分析其成因,并探讨装饰以及细部问题,从而挖掘其所体现的回道交流的特征。以此为基准,进而尝试探寻"文化借壳"模式在八角顶中的具体表现。其折射出的是一种在回汉民众之间进行的具有草根性的两种文化间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
八角顶
盔顶
回道对话
文化借用模式
民众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道对话与文化共享——宁夏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周传斌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5,共10页
以回族为载体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传统在中国互动了上千年的时间,这种互动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在"大传统"或知识层次上,主要是"回——儒"对话,体现在明清时代的回族汉文译著运动当中,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在&qu...
以回族为载体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传统在中国互动了上千年的时间,这种互动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在"大传统"或知识层次上,主要是"回——儒"对话,体现在明清时代的回族汉文译著运动当中,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在"小传统"或草根层次上,则主要是"回——道"对话,体现在西北地区的苏非门宦及其拱北信仰当中。本文通过对二十里铺拱北这一地区性个案的研究,认为与拱北信仰相关的一整套文化设置都体现着回汉之间在草根层次上的文化对话与文化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
文化对话
文化共享
草根社会
原文传递
题名
固原南古寺拱北的历史渊源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毕敏
冀开运
机构
西南大学民族学院
出处
《商洛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S011)
文摘
拱北(Qubbah)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称谓,在中国内地主要指苏非学派的传教士、各门宦的始祖、道祖、先贤等陵墓的建筑。固原二十里铺南古寺拱北原本是蒙元时期"西来上人"修真与传教的地方,后来归葬于此。重点对二十里铺南古寺拱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予以分析,即纪念的功能、宗教传播功能、促进伊斯兰教的本土化进程和推动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南古寺拱北
历史渊源
现状
功能分析
Keywords
Nangusi
qubbah
historic orig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function analysis
分类号
K2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神与拱北: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和谐共存——青海省循化县阿尼夏吾山神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夏吾交巴
机构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6-9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青藏地区多宗教文化交融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借鉴研究"(19XZJ009)。
文摘
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一带的传播过程中,经过几百年的相互交往和交流,形成具有多元、多样性的特殊文化,成为民族地区和谐共存的社会基础。在其文化环境下,"阿尼夏吾山神""岩古录拱北"分别作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特定的文化符号,是藏传佛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共同创造和共同信仰的圣地,并形成了"隐形"的对话机制,成为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对社会整合和和谐共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夏吾山神
拱北
和谐共存
Keywords
God of Anixiawu Mountains
qubbah
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分类号
K892.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拱北八角顶的内蕴分析
3
作者
李泰岳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5期26-29,共4页
文摘
以回族的苏菲圣墓建筑——拱北的八角顶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八角顶的形制、构造,综合分析其成因,并探讨装饰以及细部问题,从而挖掘其所体现的回道交流的特征。以此为基准,进而尝试探寻"文化借壳"模式在八角顶中的具体表现。其折射出的是一种在回汉民众之间进行的具有草根性的两种文化间的对话。
关键词
拱北
八角顶
盔顶
回道对话
文化借用模式
民众交流
Keywords
qubbah
octagonal roof
skull
dialogue between islam and taoism
cultural borrowing model
communication ofgrassroots groups
分类号
TU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23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道对话与文化共享——宁夏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
6
4
作者
周传斌
机构
兰州大学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意识与回族认同"(项目编号:09BMZ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回族为载体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传统在中国互动了上千年的时间,这种互动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在"大传统"或知识层次上,主要是"回——儒"对话,体现在明清时代的回族汉文译著运动当中,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在"小传统"或草根层次上,则主要是"回——道"对话,体现在西北地区的苏非门宦及其拱北信仰当中。本文通过对二十里铺拱北这一地区性个案的研究,认为与拱北信仰相关的一整套文化设置都体现着回汉之间在草根层次上的文化对话与文化共享。
关键词
拱北
文化对话
文化共享
草根社会
Keywords
qubbah
cultural dialogue
cultural sharing
grass-roots society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固原南古寺拱北的历史渊源及其功能分析
毕敏
冀开运
《商洛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神与拱北: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和谐共存——青海省循化县阿尼夏吾山神的人类学解读
夏吾交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拱北八角顶的内蕴分析
李泰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回道对话与文化共享——宁夏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的人类学解读
周传斌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