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Zhong-qi Quentin Yue
1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E-mail: yueqzq@hku.hk
关键词 SOIL Dr.Zhong-qi quentin Yue ROCK
下载PDF
Quentin Skinner's "Rhetorical Turn" and the Chances for Political Thought
2
作者 Karl Palon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期9-22,共14页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of debating pro et contra among political agents as sources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exemplary institution for such debates is 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and Skinner extends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cultur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to studies on parliamentary debates. Here I am first comparing Skinner's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hetoric. Subsequently I discuss Skinner's comments on English parliamentary debates, including his recommendation to read Hobbes's Leviathan "as a speech in Parliament." Reason and Rhetoric has inspired valuable studies on English Renaissance political rhetoric, shortly discussed her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parliamentary variety of deliberative rhetoric, I refer to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and to procedural tracts from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Westminster, which among others create a parliamentary vocabulary and rules for conducting and regulating parliamentary debates. The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institutionalizes the principle of in utramque partem disputare, central in Skinner's rhetorical studies. By this manner we can re-activate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arliamentary studies as well as explicate a dissensual alternative to Jiirgen Habermas's views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studies and parliamentary deb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tin Skinner political thought rhetorical studies English Renaissance rhetoric parliamentary rhetor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下载PDF
边缘人与始迁祖:吴景超与潘光旦论迁移
3
作者 杜月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共25页
本文从空间视角入手,讨论中西方社会学思想传统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两种想象。齐美尔勾勒的空间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芝加哥学派在此基础上构造的“边缘人”概念构成了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现代人人格的基... 本文从空间视角入手,讨论中西方社会学思想传统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两种想象。齐美尔勾勒的空间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内在关联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芝加哥学派在此基础上构造的“边缘人”概念构成了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现代人人格的基本设想,也构成了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社会科学学者对于迁徙与城市化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潘光旦移民研究的梳理呈现了一种不同于“边缘人”的人与社会的空间关系:“始迁祖”的迁徙使其血系脱离了过度狭隘的家族制度与僵化的阶级制度的反选择作用,培育出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成员,最终改变了一地的社会风气。本文认为,“始迁祖”构成了与“边缘人”相对应的理解城市化等重要社会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二者之“退”与“进”的空间观念差异体现了中西方社会学思想对于人—社会—空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特异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始迁祖 迁移 血系 吴景超 潘光旦
下载PDF
论昆丁·塔里迪诺电影中的消费文化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文颖 乔露琦 洪晓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后现代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本身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文化的产物。以让·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丁·塔里迪诺的经典作品,从其作品的题材、内容、手法、技巧... 后现代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本身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文化的产物。以让·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丁·塔里迪诺的经典作品,从其作品的题材、内容、手法、技巧、元素、风格等各个方面,分析消费暴力与暴力美学、消费幻觉与破碎结构、消费标签与杂烩情节、身体消费与人物调和之间的关系,反思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引申出对于当今中国电影行业消费现状和受众消费观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电影 昆丁·塔里迪诺
下载PDF
从卫希礼和昆丁所经历的精神危机看南方的悲剧 被引量:4
5
作者 武月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8,共7页
美国南方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孕育了南方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南方性”情结 ,而南北战争更使这种地域主义意绪得到戏剧性发展。身为南方传统的继承人 ,卫希礼和昆丁无限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 ,畏惧现实、未来和一切变化。然而 ,生活无可逃避 ... 美国南方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孕育了南方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南方性”情结 ,而南北战争更使这种地域主义意绪得到戏剧性发展。身为南方传统的继承人 ,卫希礼和昆丁无限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 ,畏惧现实、未来和一切变化。然而 ,生活无可逃避 ,在新与旧、传统与变革的双重夹击之下 ,他们毫无逃脱的希望 ,逃避只会让痛苦一点点地侵蚀他们的意志、情感、乃至生命。卫希礼和昆丁所经历的精神危机 ,反映了在内战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一部分南方人的精神困惑与冲突 ,他们是旧时代的理想主义者 ,也是它的牺牲品 ,他们的悲剧命运象征着旧南方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丁 精神危机 悲剧命运 美国南方 牺牲品 南北战争 情结 无限 反映 人心
下载PDF
观念史研究的回归——观念史研究范式演进的考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宏图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9,共11页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至今观念史研究范式的演进,梳理出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果说过去诺夫乔伊所开创的观念史只是研究基本的"观念单元",那么现在的新观念史则表现为,在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础后走向了以语境...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至今观念史研究范式的演进,梳理出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果说过去诺夫乔伊所开创的观念史只是研究基本的"观念单元",那么现在的新观念史则表现为,在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础后走向了以语境、修辞与行动等为核心的研究;同样,"新社会文化史"在社会建构为导向的指引下,强调考察观念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目前,与全球化的进程相呼应,又出现了"空间转向"。实际上,无论哪一种维度的研究,都并未导致观念史研究的衰落,反而丰富了其研究的范式,扩展了其研究的视角。因此,观念史在经历了这些转换之后正迎来新的繁荣,或者说观念史研究正在复兴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思想史 观念社会史 阿瑟·诺夫乔伊 昆廷·斯金纳
下载PDF
“语境”中的“语境主义”:昆廷·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发微 被引量:17
7
作者 孔新峰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1期32-55,共24页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学派 昆廷·斯金纳 语境主义 共和主义
下载PDF
“科外幻小说”的建构——基于梅亚苏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聂成军 王敏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69-773,共5页
追溯了法国哲学家昆汀·梅亚苏对“休谟问题”的论证路径,得出了“偶然性的必然性”即万物的非存在是“偶然性”的这一论点。阐述了建构“科外幻小说”的意义,分析了书写“科外幻小说”的局限所在,认为“科外幻小说”比抽象的哲学... 追溯了法国哲学家昆汀·梅亚苏对“休谟问题”的论证路径,得出了“偶然性的必然性”即万物的非存在是“偶然性”的这一论点。阐述了建构“科外幻小说”的意义,分析了书写“科外幻小说”的局限所在,认为“科外幻小说”比抽象的哲学理论更鲜明有力,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以哲思触碰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外幻小说 建构 昆汀·梅亚苏 休谟问题 偶然性
下载PDF
寻找“自由”的另一种定义——昆廷·斯金纳对“自由”的理解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7,共7页
在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英国思想家伯林把“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并且这一定义被广为接受。斯金纳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通过对思想史的“知识考古”提出了“自由”的另一种定义,只有在共和的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 在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英国思想家伯林把“自由”理解为“消极自由”,并且这一定义被广为接受。斯金纳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通过对思想史的“知识考古”提出了“自由”的另一种定义,只有在共和的政治体制下,我们才能够获得自由和保有自由。这样,斯金纳就打破了人的“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联结的“消极自由”观,希望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结合中来保有我们的自由,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自由主义 伯林 政治体制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观念史的过去与未来:价值与批判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旭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2,共8页
观念史从哲学史中分离而来。与哲学史侧重研究各种哲学体系、流派、学说和主义不同,观念史研究的是构成这些哲学体系和哲学学说的最小成分,即单元观念。观念史自洛夫乔伊创立起来,借助单元观念的跨学科特性和跨民族特性,逐渐成为一门提... 观念史从哲学史中分离而来。与哲学史侧重研究各种哲学体系、流派、学说和主义不同,观念史研究的是构成这些哲学体系和哲学学说的最小成分,即单元观念。观念史自洛夫乔伊创立起来,借助单元观念的跨学科特性和跨民族特性,逐渐成为一门提倡综合研究的新学科,并因此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美人文研究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语境主义者对洛夫乔伊的观念史提出批评,认为应当将观念置于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才能彰显其原初本义。此后,在新兴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冲击下,观念史日渐衰落。最近几年来,历史研究中长时段理论的回归,要求人们从更大的视角和更长的时间跨度去研究观念或思想的历史。而洛夫乔伊的不受语境限制、跨区域和跨学科的观念史,恰好能为当前的思想史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写作灵感。观念史因而正迎来新形势下的回归,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洛夫乔伊 语境主义 昆廷·斯金纳 长时段历史
下载PDF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叙事结构分析——以《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5-78,共4页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今世界影坛最受关注的导演之一,他拍摄出了带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电影,也藉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昆氏电影的叙事结构在其代表作《落水狗》与《低俗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通过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产生了脱胎换骨的...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今世界影坛最受关注的导演之一,他拍摄出了带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电影,也藉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昆氏电影的叙事结构在其代表作《落水狗》与《低俗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通过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反映了昆汀.塔伦蒂诺独特的人物命运观和暴力观,并发掘了以上观念形成的内驱力——一个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模式 非线性结构 昆汀.塔伦蒂诺 后现代 《落水狗》 《低俗小说》
下载PDF
荣誉、理想、慷慨、爱情——昆丁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及其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洊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4,共4页
研究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康普生的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及荣誉、理想、慷慨、爱情等表现形式,认为在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型时期,昆丁一直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顽强地抗争着,但他的结局却只能是失败,他自己也只能... 研究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康普生的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及荣誉、理想、慷慨、爱情等表现形式,认为在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型时期,昆丁一直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顽强地抗争着,但他的结局却只能是失败,他自己也只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堂吉诃德式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昆丁 堂吉诃德 骑士精神 表现形式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主义中开拓概念史的研究——读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昆廷·斯金纳 历史语境主义 现代政治思想
下载PDF
历史哲学和历史中的哲学——简论昆廷·斯金纳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晴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9,238,共14页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从早年起,斯金纳便在研究政治思想史的同时,积极探讨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他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版的数篇论文,就已经反映了这一思考路径及其演变。斯金纳对近代史学的实证主义传统,持有批判的立场。他通过借鉴约翰·奥斯汀等语言哲学家的著作,探究语言和观念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如何需要通过阅读同时代的著作,了解当时的语言习惯来获取对其真切的理解。斯金纳的探索有助推广学术界的“语言学转向”,但他又并非是一个后结构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他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历史中的哲学”—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而其学术兴趣,则依旧受制于“西方中心论”的传统,与现代史学的基本走向没有形成积极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史学理论 语言学转向 约翰·奥斯汀 理查德·罗蒂 海登·怀特 历史语境 言外之意
下载PDF
“剑桥学派”的史学方法与激进民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枫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4,共11页
"剑桥学派"虽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崛起的思想史研究学派,但在英美学界的影响辐射力迄今仍然相当强势。"剑桥学派"提出的思想史方法论范式,即"让文本返回它最初的写作语境",看起来非常学术化,即强调作为历... "剑桥学派"虽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崛起的思想史研究学派,但在英美学界的影响辐射力迄今仍然相当强势。"剑桥学派"提出的思想史方法论范式,即"让文本返回它最初的写作语境",看起来非常学术化,即强调作为历史研究的思想史研究的客观性。其实,"剑桥学派"并非仅仅是一个思想史研究的学派,毋宁说,它首先是当代西方学界激进民主政治理论中的一支。"剑桥学派"所提倡的思想史方法范式本身,就具有激进民主性质。其代表人物波考克和斯金纳的史学方法论清楚告诉我们,只有先颠覆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用新的史学方法取而代之,才能顺应时代的激进民主潮流。"剑桥学派"让思想史研究变成了激进民主政治论的场域,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学派” 波考克 斯金纳 思想史方法论 激进民主
下载PDF
延宕与死亡——《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死亡”基调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化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延宕与死亡是《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两部悲剧共有的故事主线。一方面,二者之间在各自主人公个体的悲剧意义阐发中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二者作为整体在与哈姆雷特和昆丁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结合时,因为各自的色彩不同,呈... 延宕与死亡是《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两部悲剧共有的故事主线。一方面,二者之间在各自主人公个体的悲剧意义阐发中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二者作为整体在与哈姆雷特和昆丁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结合时,因为各自的色彩不同,呈现出了对立的价值取向和悲剧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昆丁 延宕 死亡
下载PDF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绝对概念——从梅亚苏关于关联性的提问法谈起
17
作者 杨大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93,159,共9页
梅亚苏关于关联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以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绝对概念为逻辑起点。早期现代哲学迷恋无限(理)性,后期现代哲学遵从有限(理)性,当代哲学顺应有限性之后的不定性,这是一次从无限的绝对经由有限的绝对关系通向不定的绝对的思辨... 梅亚苏关于关联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以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绝对概念为逻辑起点。早期现代哲学迷恋无限(理)性,后期现代哲学遵从有限(理)性,当代哲学顺应有限性之后的不定性,这是一次从无限的绝对经由有限的绝对关系通向不定的绝对的思辨之旅。为了解决偏离早期现代的神性导向并完全以心性为导向的后期现代哲学造成的关联性问题,当代哲学在强化关联性的同时,试图以各种方式走出关联性循环。这些尝试不可能回到以神性为导向的早期现代哲学,而只能深化以物性为导向的当代哲学。这里的物性意指天、地、神、人都有其摆脱关联性的自主自足性,或者说凡物皆为绝对并因此有其绝对性。当代哲学意义上的绝对意味着必然性最终让位于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现代哲学 梅亚苏 绝对 关联论 关联性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
18
作者 崔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莎士比亚与福克纳创作的时代与国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昆丁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背景中,但作为在相似动荡社会背景、基督教环境中生存的人文主义知识青年,二者在置身相似... 莎士比亚与福克纳创作的时代与国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昆丁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背景中,但作为在相似动荡社会背景、基督教环境中生存的人文主义知识青年,二者在置身相似的社会现实时,却跨越时空,在秩序观、延宕特质、俄狄浦斯情结以及死亡观等层面演绎出了相反相承的生命基调和价值取向,使得两位主人公的悲剧呈现出了一定的对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昆丁 秩序观 基督教 俄狄浦斯情结 死亡观
下载PDF
“问答逻辑”的文本解释学实质——略论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19
作者 郑黎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核心观念是由柯林伍德首倡的"问答逻辑"。"问答逻辑"认为,答案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是理解著作家的问题即意向。借助乔治.J.E格拉肖的现实文本和意向文本区分理论,... 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核心观念是由柯林伍德首倡的"问答逻辑"。"问答逻辑"认为,答案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是理解著作家的问题即意向。借助乔治.J.E格拉肖的现实文本和意向文本区分理论,指出关注意向文本及相关元素是解析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金纳 问答逻辑 意向文本
下载PDF
如何看待南方——论《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三个叙述者
20
作者 张佐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2-74,共3页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的多角度叙述手法与别的作品不同。三个叙述者生活在南方的不同时期,对奴隶主萨德本抱不同乃至水火不相容的看法,体现出他们对南方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 《押沙龙 押沙龙!》 叙述者 罗莎 康普生 昆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