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基础教育阶段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认识 |
周满生
|
《基础教育参考》
|
2024 |
0 |
|
2
|
将破解“钱学森之问”融入“大思政课”:意涵、挑战与路径 |
魏崇辉
朱丽莎
|
《未来与发展》
|
2024 |
0 |
|
3
|
对高等教育数学改革的思考 |
杨义川
|
《高等理科教育》
|
2023 |
1
|
|
4
|
从钱学森看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周刚
汤俊
王浩森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23 |
0 |
|
5
|
浅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段孟常
吴建华
李建平
宋松和
陆彦文
沈志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11 |
4
|
|
6
|
“钱学森之问”的理论研究综述 |
徐月红
岳贤平
|
《阅江学刊》
|
2015 |
3
|
|
7
|
高校学术生态环境建设的条件与内涵——回应“三钱忧问”,培养创新人才 |
王琪
郭孝文
吴玲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8
|
超越因材施教 |
卢晓东
|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14 |
39
|
|
9
|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翻转课堂得到的启示 |
卢静
侯彬
王海芳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2
|
|
10
|
破解“钱学森之问”:来自家庭教育的反思与可为 |
李如密
宋立华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1
|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惑与抉择——求解教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迷” |
王正惠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12 |
6
|
|
12
|
“钱学森之问”:以“Good Idea”重塑学术文化范型 |
潘涌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13
|
《史记》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考释——兼论司马迁叙史“疑则传疑” |
易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 |
穆良柱
|
《物理与工程》
|
2020 |
21
|
|
15
|
试答钱学森之问:加强高校师生互动——基于控制生师比和班级规模的探讨 |
万圆
|
《教育与考试》
|
2011 |
7
|
|
16
|
评价论视阈中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 |
任帅军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3 |
2
|
|
17
|
解读“钱学森之问”——从培养杰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谈起 |
樊蔚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8
|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
于延
|
《计算机教育》
|
2011 |
2
|
|
19
|
当代中国不需要一大批杰出人才?——对“钱学森之问”讨论中的一个观点的质疑 |
周德海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2
|
|
20
|
中国能训练出林书豪吗? |
茅鹏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