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志博物馆如何“翻译”物质文化?——以美国拼布(Quilt)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文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93-100,共8页
民族志博物馆通过对“物”的展览,书写和呈现了我们对于某一人群文化和生活的认知,在“我们”与“他们”之间建构想象的媒介。Quilt(拼布)作为美国民俗物质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在中美两国分别举行的拼... 民族志博物馆通过对“物”的展览,书写和呈现了我们对于某一人群文化和生活的认知,在“我们”与“他们”之间建构想象的媒介。Quilt(拼布)作为美国民俗物质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在中美两国分别举行的拼布巡展是民族志工作者和博物馆策展人试图在跨文化语境下对这一物质文化概念进行“深描”和“深译”的一项研究性探索。“被子”在中国属私人空间的生活用品,而作为文化的“Quilt”在美国却有多重社会属性,这种文化错位造成的“不可翻译性”需要在翻译和展陈中予以考量。通过作为民族志的展览以及围绕展览而进行的民族志,研究者对Quilt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与辨析,策展人用细节描述和注释对异文化进行“深描”,尽可能地理解其“意义之网”和文化语境。一个文化特有的概念最终得以通过民族志博物馆展览在另一个文化中获得了“深译”。这种转译既没有忽视文化的特殊性、相对性和文化之间的“不可翻译性”;也从实践上回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博物馆展览表征建构和博物馆民族志西方中心主义殖民话语的反思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博物馆 物质文化 quilt拼布 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