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from Quinoa (Cheuopodium quinoa) Leaves
1
作者 Wei LYU Huilong ZHANG +3 位作者 Hongmin LI Haichuan WANG Qiuhong LIU Zhimin WE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4期169-172,177,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quiona(Cheuopodium quinoa)leaves.[Methods]Firstly,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extraction...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quiona(Cheuopodium quinoa)leaves.[Methods]Firstly,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liquid-to-material ratio as factors.Based o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a response surface test was designed by the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method of Design-Expert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Results]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quinoa flavonoid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the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of 70%,the liquid-to-material ratio at 30∶1,the extraction time of 100 min and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t 60℃.[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table with small deviation,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inoa leaf Flavonoid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下载PDF
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任永峰 梅丽 +3 位作者 杨亚东 王志敏 赵沛义 高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3-656,共14页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引种种植,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条件复杂,限制了藜麦的引种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深入探讨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和...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引种种植,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条件复杂,限制了藜麦的引种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深入探讨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藜麦适宜播期对地区气候条件的响应,于2014—2015年在阴山北麓区进行藜麦播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年设置10个播期处理S1—S10(早播:S1—S3,4月18—28日;常规:S4—S7,5月3—18日;晚播:S8—S10,5月23日—6月2日),调查不同播期下藜麦的生长、生理及产量。结果表明:1)该地区藜麦成熟所需生长季≥10℃积温为2 112~2 214℃,灌浆至成熟期积温≥344.2℃,藜麦大田生育期为114~150 d,S10处理(6月2日播种)没有满足该条件籽粒不能正常成熟;2)早播处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均长于常规和晚播处理,分别多出7.8~14.4 d和9.0~17.8 d;3)处理S1—S5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高,其中S2(4月23日)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均最高,与常规处理和晚播处理间均呈极显著差异;4)藜麦开花期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处理S2(4月23日)光合性能表现较强,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各处理中单株籽粒重和产量均为S2(4月23日)处理最高,与常规和晚播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S2处理产量比产量最低的S9(5月28日)处理高2.87倍;6)通过对不同播期间降雨和积温气象因子分析发现,积温是影响阴山北麓藜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积温主要通过调节灌浆至成熟期小穗数和单穗重来影响产量。因此,早播有利于藜麦前期干物质量和叶面积形成,增加灌浆期—成熟期积温,促进籽粒养分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本试验表明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5月上旬,应合理安排播期,重视积温对藜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尤其应重视生育后期低温的制约,是保证藜麦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播期 生育期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梨树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在昆诺藜与梨树上的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3
作者 韩晓燕 牛建新 +2 位作者 刘宏 樊新民 戴志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已知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梨树叶片和皮层及昆诺藜为实验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的提取、RT-PCR、目的片断的克隆及其酶切鉴定、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两种植物中均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总RNA及RT-PCR特异性产物,序列分析结... 以已知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梨树叶片和皮层及昆诺藜为实验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的提取、RT-PCR、目的片断的克隆及其酶切鉴定、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两种植物中均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总RNA及RT-PCR特异性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梨树中提取的病毒目的片断基因序列与从昆诺藜中提取的病毒基因序列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梨树 昆诺藜 序列比较
下载PDF
藜麦与几种饲草在高寒荒漠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文成 李正鹏 +3 位作者 马利利 韩梅 严清彪 蒋福祯 《青海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为藜麦作为饲草在高寒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藜麦和当地几种常见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营养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饲草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与几种饲... 为藜麦作为饲草在高寒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藜麦和当地几种常见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营养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饲草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与几种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粗蛋白含量、蛋白质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经济效益差异显著(P<0. 05),其中藜麦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8 510. 25 kg/hm^2,叶茎比最大(0. 63),粗蛋白含量为15. 83%。蛋白质产量最高为4 513. 17 kg/hm^2,经济效益最高为15 741. 52元/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分别为44. 17%和31. 18%。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排在第一的饲草品种为藜麦,其等权关联度为0. 975 8。藜麦的干草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综合表现最好,可以成为高寒地区饲草种植的优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叶茎比 高寒地区 灰色关联分析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藜麦叶斑病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菌的筛选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建鹏 卓玛曲措 +2 位作者 王延宇 普仓 旺姆 《高原农业》 2020年第5期463-469,共7页
引起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由于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无明显区别。本研究旨在明确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防治方法,为今后藜麦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林芝市具典型叶斑症状的藜麦发病... 引起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由于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无明显区别。本研究旨在明确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防治方法,为今后藜麦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林芝市具典型叶斑症状的藜麦发病叶片为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分离获得4个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中3株菌归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但分属于不同的种,另一株为韦斯特壳属(Westerdykella),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选用5株生防芽孢杆菌,通过五点对峙培养法对分离获得的4株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C-01、C-02和C-05对3株链格孢属的菌株有显著的拮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叶斑病 分离 鉴定 防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廖映凯 罗吉 +2 位作者 许芮涵 芶琳 邱爱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取其DNA,用rDNA-ITS(rDNA-内转录间隔区)、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用MEGA 4.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的2株细菌菌株SCCDP-2、SCCDP-4能够导致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发生,经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桑叶藜麦无糖饼干工艺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静静 王东杰 居仪焰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4期122-124,共3页
《中国药典》中记载,桑叶为疏风散寒、润肺、清肝明目之用,可防治风热伤风,燥咳肺热,头痛头晕,目赤色。藜麦因为具有优质的蛋白、均衡的氨基酸、无麸质、全营养、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等特点,且含有抗氧化、降糖等生物学功效。本文以桑叶藜... 《中国药典》中记载,桑叶为疏风散寒、润肺、清肝明目之用,可防治风热伤风,燥咳肺热,头痛头晕,目赤色。藜麦因为具有优质的蛋白、均衡的氨基酸、无麸质、全营养、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等特点,且含有抗氧化、降糖等生物学功效。本文以桑叶藜麦作为主要材料,制备桑叶藜麦代餐饼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藜麦 降血脂血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藜麦潜叶蝇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8
作者 杨起楠 沈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83-85,共3页
利用2020—2021年乌兰县藜麦潜叶蝇发生情况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藜麦潜叶蝇易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乌兰地区2020年较2021年藜麦潜叶蝇危害等级偏高;2020年7月藜麦潜叶蝇危害发展期等级为严重,9月随植株成熟枯黄而结束;与2021年相比... 利用2020—2021年乌兰县藜麦潜叶蝇发生情况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藜麦潜叶蝇易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乌兰地区2020年较2021年藜麦潜叶蝇危害等级偏高;2020年7月藜麦潜叶蝇危害发展期等级为严重,9月随植株成熟枯黄而结束;与2021年相比,2020年温度与湿度偏高、风速偏小,累计降水量偏多影响日照也是藜麦潜叶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藜麦潜叶蝇极易发生在高温、高湿、日照时间短及风速小的气象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地区 高原藜麦 潜叶蝇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藜麦尾孢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殷辉 周建波 +6 位作者 吕红 常芳娟 秦楠 翟世玉 邢鲲 赵飞 赵晓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8-414,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1],作为一种新型粮食作物在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种植或试种[2]。2014年以来,在我国的山西、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开始规模化种植[3];山西省静乐县是我国藜麦...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1],作为一种新型粮食作物在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种植或试种[2]。2014年以来,在我国的山西、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开始规模化种植[3];山西省静乐县是我国藜麦规模化种植最早的基地[3],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连作栽培导致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叶部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quinoa CERCOSPORA Fresen CERCOSPORA cf. chenopodii Passalora Fr. leaf SPO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