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学暗能量与中微子质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欣悦 郭瑞芸 姚天莹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24年第3期19-33,共15页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暗能量的测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然而,人们对暗能量的本质属性、描述暗能量演化过程的标准宇宙学模型、以及暗能量模型中相互影响的宇宙学参数背后的物理等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的探究。目前,与观测实验结果...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暗能量的测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然而,人们对暗能量的本质属性、描述暗能量演化过程的标准宇宙学模型、以及暗能量模型中相互影响的宇宙学参数背后的物理等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的探究。目前,与观测实验结果最符合的暗能量模型是宇宙学常数模型,其他宇宙学模型也并没有被观测所排除。因此,构建不同的暗能量模型,分析模型参数的演化行为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参数化形式不同的动力学暗能量对中微子质量的影响,首次分析了Barbosa-Alcaniz参数化和Jassal-Bagla-Padmanabhan参数化后的暗能量与中微子质量间的关系。本文联合了三种重要的测量宇宙距离–红移关系的天文观测手段,包括Ia型超新星观测、重子声学振荡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对中微子宇宙学模型进行整体拟合,分析中微子质量和其他宇宙学参数的限制结果。与一般的Chevallier-Polarski-Linder参数化模型中的结果相比,Barbosa-Alcaniz参数化模型可提供一个较大的中微子质量,Jassal-Bagla-Padmanabhan参数化模型提供的中微子质量较小。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的不同形式影响中微子质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能量 宇宙学模型 中微子质量 质量排序 观测限制
下载PDF
双参数化动力学暗能量对中微子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赵欣悦 郭瑞芸 邱佳康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24年第3期34-43,共10页
中微子绝对质量的测量和暗能量本质属性的探究是宇宙学前沿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微子振荡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KATRIN实验给出的最新结果mν=0.8 eV,宇宙学观测限制测出中微子质量总和的上限为∑mv≤0.1 eV。本文联合不同的主... 中微子绝对质量的测量和暗能量本质属性的探究是宇宙学前沿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微子振荡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KATRIN实验给出的最新结果mν=0.8 eV,宇宙学观测限制测出中微子质量总和的上限为∑mv≤0.1 eV。本文联合不同的主流观测数据,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重子声学振荡数据以及Ia型超新星数据,探究两种双参数化动力学暗能量模型中中微子质量的拟合情况。这两种参数化分别为对数形式参数化和振荡形式参数化。相较于Chevallier-Polarski-Linder参数化,它们可以克服状态方程的演化发散问题(z→−1),成功探测暗能量在全宇宙中的演化。我们发现对数形式参数化和振荡形式参数化暗能量增大了中微子质量和的拟合值上限,且扩大限制宇宙学模型的观测数据样本可以压低中微子质量拟合值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形式参数化 振荡形式参数化 动力学能量 中微子质量 观测限制
下载PDF
再论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偏振之发现的物理学意义谈起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海鹏 张力 +4 位作者 孟庆义 罗延安 张丹参 李玉清 华凌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进一步探讨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结果认为:(1)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是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证明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 进一步探讨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结果认为:(1)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是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证明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可能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76个"黑洞"探测所发现的强大的磁场,客观上较强有力地支持作者提出的"黑洞"(暗星)的夸克星模型:由1/3基本电荷的正负夸克以类似于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点阵"组成。质能守恒定律提示1/3基本电荷的夸克可能是空心结构。(3)进一步支持"黑洞"(暗星-夸克星)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能量 圈量子力学 宇宙加速膨胀
下载PDF
H(z)数据对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宇 李力 +3 位作者 曹硕 潘娜娜 张益 胡紫萱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5,共9页
结合最新的哈勃参量H(z)观测数据、重子声学振荡(BAO)数据与普朗克卫星观测得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数据,利用马尔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一种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进行了观测限制.这3种数据联合限制得到的各参数的最佳拟合值及1... 结合最新的哈勃参量H(z)观测数据、重子声学振荡(BAO)数据与普朗克卫星观测得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数据,利用马尔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一种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进行了观测限制.这3种数据联合限制得到的各参数的最佳拟合值及1σ误差范围分别为:物质能量密度参数?m=0.266+0.028-0.028,相互作用因子γ=0.090+0.100-0.098,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wX=-1.307+0.263-0.269,哈勃常数H0=74.20+4.66-4.56.相互作用耦合参数γ>0表明能量正在从暗物质转移到暗能量.然而,宇宙学常数模型中的巧合性问题在1σ误差范围内依然可以轻微缓解.为了更好地做出比较,还利用BAO+CMB组合数据及单独的H(z)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考察,得到的结果如下:(1)H(z)数据能对相互作用参数γ给出更好的限制结果;(2)ΛCDM模型仍然是与观测数据符合得最好的模型,耦合参数γ与其它模型参数(?m,H0)相互关联;(3)在考虑了暗能量与暗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之后,超新星局域距离阶梯测量与普朗克观测对H0限制结果的冲突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宇宙学 宇宙学参数 观测
下载PDF
暗物质暗能量的性质与相互关联 被引量:2
5
作者 焦善庆 许弟余 龚自正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最近英国学者据帕拉纳尔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对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若认为宇宙暗物质是费米型中微子v0eF及其超对称伴子中性微子0eB组成,则据天体演化的2类自由流阻尼标度给出的质量、半径计算式,总结出暗物质特性... 最近英国学者据帕拉纳尔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对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若认为宇宙暗物质是费米型中微子v0eF及其超对称伴子中性微子0eB组成,则据天体演化的2类自由流阻尼标度给出的质量、半径计算式,总结出暗物质特性,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支持热暗物质说,同时也讨论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能量 中微子 中性微子 自由流阻尼标度 超对称
下载PDF
Q泡暗物质的能量稳定性与激发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娅 颜骏 +1 位作者 姜胜鑫 苏文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670,共4页
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是天体粒子物理学中的重要课题,这种物质可能是最轻的超对称粒子构成,并以玻色球和泡的方式存在.在复标量场模型中构造了带U(1)荷的Q泡模型,通过引入两种跑动势的方法计算了Q泡暗物质的特征半径和能量稳定性... 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是天体粒子物理学中的重要课题,这种物质可能是最轻的超对称粒子构成,并以玻色球和泡的方式存在.在复标量场模型中构造了带U(1)荷的Q泡模型,通过引入两种跑动势的方法计算了Q泡暗物质的特征半径和能量稳定性质,结果得到了Q泡在s基态和p、d、f激发态的U(1)荷和能量,计算了不同能级的能量差,分析了能级的简并性质.这一研究的物理意义在于Q泡暗物质可以发射不同能量的粒子,并为暗物质的实验探测提供一定的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泡 物质 能量稳定性 激发态
下载PDF
暗物质暗能量与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学诚 姜枚 耿树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13-2224,共12页
近年来世界重大科技进展中,"暗物质"与"暗能量"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暗物质无法用肉眼看见,意味着它们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知道它的存在。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充溢空间、具有负压强的能量。这... 近年来世界重大科技进展中,"暗物质"与"暗能量"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暗物质无法用肉眼看见,意味着它们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知道它的存在。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充溢空间、具有负压强的能量。这种负压强在长距离类似于一种反引力。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都是由暗能量与万有引力来推动的。但是虽然天体物理对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研究有长足进步,并且尽管它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但是在国内地学界对这个问题却少人顾及。本文引用、抄录、梳理已有暗物质与暗能量文献,对暗物质与暗能量作一初略的介绍,并试图以此观点出发,对地球演化中动力学问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地球内的暗能量是推动地球构造演化的主要原动力,它对地球演化的主要效应是使地球膨胀。地球的膨胀引发了其他许多地质作用和效应。文中以青藏高原、秦岭造山带及东南亚西太平洋为例,说明在地球物理研究中都未发现其俯冲的迹象,它们应是暗能量驱动地球膨胀造成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能量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利用“天籁”暗能量观测阵列开展空间目标探测新技术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成 施浒立 陈学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3-1252,共10页
提出一种用于开展空间目标探测的大视场、多波束射电观测手段。通过柱形天线阵列,在特定方向获得大张角均匀巡天视场,实现对大空域范围的连续监视;基于综合孔径天图成像,实现对批量空间目标的实时捕获;利用小口径碟形天线之间的优化干... 提出一种用于开展空间目标探测的大视场、多波束射电观测手段。通过柱形天线阵列,在特定方向获得大张角均匀巡天视场,实现对大空域范围的连续监视;基于综合孔径天图成像,实现对批量空间目标的实时捕获;利用小口径碟形天线之间的优化干涉组合,通过数字波束合成实现多目标精确跟踪测量。配合软件去噪与阵列定标校准手段,进一步提高微弱目标信号提取认证能力,降低系统功率与增益要求。提出利用具有相似阵列结构的"天籁"暗能量观测系统开展关键技术试验,以缩短研究周期、减少科研成本。从作用距离、信号特征、探测时间等方面对试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籁"阵列具备支撑相关新技术试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探测 射电天文 干涉阵列 综合孔径成像 数字多波束 软件去噪 能量
下载PDF
光照黑暗循环条件下达乌尔黄鼠的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铮 蔡鲁纳 +3 位作者 宋士一 刘新宇 彭霞 杨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404,共7页
为研究冬眠季节的光照条件对贮脂类冬眠动物入眠的影响,在达乌尔黄鼠腹腔埋植体温记录元件i Button,在体重高峰后的下降阶段置于5℃和12L∶12D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测定其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出现深冬眠型、少冬眠型和... 为研究冬眠季节的光照条件对贮脂类冬眠动物入眠的影响,在达乌尔黄鼠腹腔埋植体温记录元件i Button,在体重高峰后的下降阶段置于5℃和12L∶12D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测定其冬眠模式和能量消耗。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出现深冬眠型、少冬眠型和不冬眠型,蛰眠阵包括深冬眠阵、短冬眠阵和日眠阵。不同冬眠阵中最低体温、冬眠阵的持续时间、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冷却速率和复温速率差异显著;阵间产热的最高体温基本相同。平均每日能量消耗在日眠阵中最高、短冬眠阵中居中、深冬眠阵中最低。入眠时间多集中于黑暗时相,觉醒时间多集中于光照时相。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冬眠季节施加光照黑暗循环条件可减少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时间,升高阵间最低体温,缩短冬眠阵与阵间产热的持续时间,降低复温速率;增加冬眠期间能量消耗。入眠与觉醒受光照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光暗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周期 冬眠模式 蛰眠阵 能量消耗 节律
下载PDF
爱因斯坦宇宙常数和宇宙中暗能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奚定平 何晓微 曾丽萍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5-38,43,共5页
综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的观察证据,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出发详细分析爱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数在宇宙加速膨胀中的作用,探讨宇宙常数和宇宙中暗能量的关系.
关键词 能量 宇宙常数 红移 哈勃定理 真空能
下载PDF
相互作用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亚波 陈博海 +4 位作者 鲁军旺 张楠 孙楚文 守丽杰 徐海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30-39,共10页
深入探讨相互作用狄拉克-玻恩-因费尔德(Dirac-Born-Infeld,简称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问题.具体地,在五维相空间{X,Y,Z,Γ,Θ}中,求解动力学系统的临界点,并通过相关的宇宙学条件讨论其稳定性和吸引子行为以限制相互作... 深入探讨相互作用狄拉克-玻恩-因费尔德(Dirac-Born-Infeld,简称DBI)暗能量模型的高维动力学系统稳定性问题.具体地,在五维相空间{X,Y,Z,Γ,Θ}中,求解动力学系统的临界点,并通过相关的宇宙学条件讨论其稳定性和吸引子行为以限制相互作用耦合参数β的取值范围.进一步,为了直观地描绘DBI暗能量模型的五维动力学系统的演化特性,在稳定点S3c附近通过选取多个初始值(取耦合常数β=2),画出了五维相空间{X,Y,Z,Γ,Θ}向二维{X,Y}和三维子空间{X,Y,Z}以及不存在相互作用(耦合常数为零)特殊情况的投影相图,以便考察稳定点S3c的吸引子行为,并与柯尼克姆(Kaeonikhom)的二维相空间{X,Y}和科普兰德(Copeland)的三维相空间{X,Y,Z}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数值方法分别描绘出DBI暗能量宇宙密度参数Ω,态参数w,有效态参数weff和减速参数q的演化规律,给出它们的今天值,并与天文观测数据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自洽动力学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具有奇异物质与暗能量作用的宇宙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骏 邓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研究了具有奇异物质与暗能量作用的4维宇宙模型,获得了一些新的宇宙解,这些解可用于解释宇宙加速膨胀;采用天文观测数据确定宇宙中物质与暗能量比例,此外,还根据观测数据估计了宇宙年龄.
关键词 奇异物质 能量 宇宙模型
下载PDF
修正的Chaplygin气体暗能量及其Om几何诊断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楠 吴亚波 +2 位作者 张成园 张雪 鲁军旺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2-537,共6页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框架下,为解释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人们引入了具有负压强的暗能量。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是一种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统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考虑在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和存在相互...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框架下,为解释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人们引入了具有负压强的暗能量。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是一种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统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考虑在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和存在相互作用这两种情况下,MCG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密度随红移z的演化,通过绘图分析得到其能量转化规律。进一步应用Om几何诊断方法,将MCG模型与宇宙学常数模型ΛCDM和Chaplygin气体(GCG)模型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加速膨胀 修正的Chaplygin气体能量 Om几何诊断法 能量密度变化率
下载PDF
含三个实标量场的暗能量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微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近年来型超新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并且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占据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3。目前,物理学家们已经根据实验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些暗能量的模型。这些模型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预测了暗能量的不同的态方程,近而给... 近年来型超新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并且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占据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3。目前,物理学家们已经根据实验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些暗能量的模型。这些模型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预测了暗能量的不同的态方程,近而给出了不同的宇宙论,但是它们的态方程参数ω都限制在-1<ω<-1/3的范围内。然而最近的观测数据似乎支持暗能量的态方程参数ω由之前的ω>-1演化到当今时代的ω<-1。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了一个含三个实标量场的暗能量模型来实现上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能量 实际量
下载PDF
暗能量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淼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暗能量是近几年宇宙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存在给宇宙学、引力理论和统一理论提出了一个重大难题。我们简要解释目前存在的各种暗能量理论和模型,指出暗能量的最终理解将深化宇宙学和统一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 能量 宇宙学 引力理论 发现 解释 重大 难题 理解 理论问题 模型
下载PDF
具有对称性的tachyon场作为暗能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微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本文我们主要研究具有对称性taclhyon场作为暗能量的情况。对tachyon场,我们提出了SO(2)和SO(1,1)暗能量模型,此两个模型均包含两个场量,从而将tachyon模型推广到了双场。我们还推导出这两种模型中相应的tachyon场的运动方程、能量密度... 本文我们主要研究具有对称性taclhyon场作为暗能量的情况。对tachyon场,我们提出了SO(2)和SO(1,1)暗能量模型,此两个模型均包含两个场量,从而将tachyon模型推广到了双场。我们还推导出这两种模型中相应的tachyon场的运动方程、能量密度ρ_T、压强P_T以及态方程能数ω_T的表达式,并讨论了态方程参数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tachyon场 SO(2)模型 SO(1 1)模型
下载PDF
暗能量与暗物质相互耦合的观测限制
17
作者 陈希明 潘娜娜 刘捷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0-785,共6页
暗能量是一种引起宇宙加速彭胀的排斥力,探索暗能量的性质是目前天文学和理论物理领域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提供选取暗能量状态参数为常量和变量(随红移变化)的2种模型,并考虑在模型中加入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暗能量耦合形式Q=3αHρm进行... 暗能量是一种引起宇宙加速彭胀的排斥力,探索暗能量的性质是目前天文学和理论物理领域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提供选取暗能量状态参数为常量和变量(随红移变化)的2种模型,并考虑在模型中加入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暗能量耦合形式Q=3αHρm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应用最新的观测数据对耦合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得到了暗因子耦合强度的上限。对常量和变量耦合模型,在1σ,2σ和3σ置信度内,代表耦合强度的参数分别为α≤0.0176(0.0225)(0.0273)和α≤0.0206(0.0278)(0.0345)。研究表明,这2种模型可给出与目前的观测结果相一致的参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 能量 物质 耦合 能量状态参数
下载PDF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萃相 《科技视界》 2016年第11期1-5,共5页
笔者通过研究月球和地球的起源,发现了卫星和行星的形成和变轨机制,从而可以揭示太阳系及其他宇宙星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能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环绕太阳的八大行星都是顺行的,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轨道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为什么八大行星多... 笔者通过研究月球和地球的起源,发现了卫星和行星的形成和变轨机制,从而可以揭示太阳系及其他宇宙星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能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环绕太阳的八大行星都是顺行的,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轨道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为什么八大行星多数自西向东旋转。还能揭示每个星系的结构是树形层次结构,宇宙的膨胀是一种假象。带动星系运动的暗能量就是星系结构中存在的多层次万有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形成 演进 星系结构 宇宙膨胀 物质 能量
下载PDF
暗物质与暗能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槑 《物理通报》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美国《science》期刊所评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中将“证实了宇宙主要由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列为首项:“宇宙是平直的;宇宙中存在4.4%重子物质,22.6%暗物质和73%暗能量.”这是科学家们分析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 美国《science》期刊所评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中将“证实了宇宙主要由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列为首项:“宇宙是平直的;宇宙中存在4.4%重子物质,22.6%暗物质和73%暗能量.”这是科学家们分析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能量 高能物理学 天文观测 宇宙射线 白矮星 红矮星
下载PDF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参数化的统一模型
20
作者 吴亚波 邓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0-413,共4页
构建暗物质与暗能量参数化的统一模型.通过利用与哈勃参数相关的关系式(4),我们给出了一个能统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参数化的态方程.由此方程出发,导出了相关的一些宇宙学量与红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暗能量态参数和减速因子... 构建暗物质与暗能量参数化的统一模型.通过利用与哈勃参数相关的关系式(4),我们给出了一个能统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参数化的态方程.由此方程出发,导出了相关的一些宇宙学量与红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暗能量态参数和减速因子的现在值ω0DE,q0以及转换红移zT与超新星观测数据的结果符合得很好.进一步,通过分析暗能量未来的演化趋势,否定了宇宙大劈裂(Big Rip)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能量 态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