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mid med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e Ol biotype E1 Tor serotype Ogawa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in Kolkata,India 被引量:1
1
作者 Shyamapada Mandal Manisha DebMandal Nishith Kumar Pa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8期637-641,共5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s(V.cholerae) O1 biotype El Tor serotype Ogawa isolates involved in an outbreak of watery diarrhea in Kolkata,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lasmid in med...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s(V.cholerae) O1 biotype El Tor serotype Ogawa isolates involved in an outbreak of watery diarrhea in Kolkata,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lasmid in medi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Methods: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values of antibiotics for the isolated V.cholerae 01 Ogawa(n=12) were determined by disk diffusion and agar dilution methods,respectively,using ampicillin(Am),chloramphenicol(C),trimethoprim(Tm),tetracycline(T).erythromycine(Er), nalidixic acid(Nx).ciprofloxacin(Cp),amikacin(Ak) and cefotaxime(Cf).Plasmid curing of multidrug resistant(MDR) V.cholerae 01 Ogawa strains was done following ethidium bromide treatment.Following electrophoresis,the plasmid DNAs,extracted from the isolated MDR V. cholerae O1 Ogawa strains and their cured derivatives,were visualized and documented in ’gel doc’ system.Results:The outbreak causing V.cholerae O1 Ogawa isolates were MDR as determined by disk diffusion susceptibility test,and MIC determination.The isolates showed three different drug resistance patterns:AmTmTErNx(for 6 isolates).TmTErCp(for 5 isolates), and AmTniNx(for one isolate),and showed uniform sensitivity to C,Ak and Cf.The loss of plasmids with the concomitant loss of resistance to Am,Tm,T and Er of the isolates occurred following ethidium bromide treatment.Conclusions:The curr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V. cholerae O1 Ogawa associated with the cholera outbreak were MDR,and resistance to Am,Tm,T and Er among the isolates were plasmid med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rA OUTBrEAK V.cholerae O1 Ogawa Zon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ultidrug resistant r-plasmid
下载PDF
鹅不食草水煎剂对绿脓杆菌R质粒体外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苌清 舒德忠 +1 位作者 周歧新 凌保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绿脓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消除试验。结果 体外药物作用24h、48h、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7%、4.7%、46.3%,... 目的 探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绿脓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鹅不食草水煎剂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消除试验。结果 体外药物作用24h、48h、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7%、4.7%、46.3%,SDS对照组分别为0.3%、0.7%、1.7%。结论 鹅不食草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水煎剂 绿脓杆菌 r质粒 消除作用 实验 中药
下载PDF
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克 关键 +3 位作者 李菁华 马琳 史红艳 关显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9-50,56,共3页
测定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以携带R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A16为靶细菌 ,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 ,进行R质粒体内外消除试验 ;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 ,黄芩甙对PA16的消除率为 5 .1%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也高于EB对照... 测定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以携带R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A16为靶细菌 ,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 ,进行R质粒体内外消除试验 ;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 ,黄芩甙对PA16的消除率为 5 .1%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也高于EB对照组的结果 ;体内R质粒消除率为 12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黄芩甙在体内外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具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铜绿假单胞菌 r质粒 消除作用 中药
下载PDF
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群 陈南菊 王胜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38,共2页
本研究以中药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用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进行了体外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观察了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具有消除R... 本研究以中药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用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进行了体外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观察了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具有消除R质粒的作用。经黄连作用24h,消除率为2.42%,延长作用时间至48h,其消除率提高为22.57%。细菌丢失的耐药性可以表现为单一或两种耐药性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大肠杆菌 r 实验
下载PDF
4种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舒刚 马驰 +3 位作者 黄春 黄玲 钟青卿 林居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为研究不同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临床耐药菌株R质粒的消除作用,以三黄汤等4种中药复方水煎剂为质粒消除剂,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为靶细菌,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4种... 为研究不同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临床耐药菌株R质粒的消除作用,以三黄汤等4种中药复方水煎剂为质粒消除剂,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为靶细菌,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4种中药复方对2种临床耐药菌R质粒均有消除作用(消除率0.7%~9.3%),不同中药复方耐药性消除子均丢失2~3个质粒条带(2 000~21 000bp),并丢失耐药表型。表明4种中药复方对耐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R质粒均有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r质粒 消除
下载PDF
黄芩甙对痢疾杆菌R质粒体外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关显智 陈群 +1 位作者 尹燕双 朱毓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1-34,共4页
以携带R质粒的痢疾杆菌F_(13)株为靶细菌,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进行R质粒体外消除试验。实验组R质粒的消除率为0.3%,对照组中SDS的消除率为0.6%,吖啶橙的消除率0.4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消除子都丢失了相应的质粒带。
关键词 黄芩甙 r质粒 痢疾杆菌 消除剂
下载PDF
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文平 曹镐禄 +1 位作者 张文书 黄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29-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并选用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实验。体外实验:千里光水浸液亚抑菌浓度分别作用大肠埃希菌24,48,72 h后,影...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并选用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实验。体外实验:千里光水浸液亚抑菌浓度分别作用大肠埃希菌24,48,72 h后,影印培养,计数消除子数;体内实验:建立肠道去污染小鼠动物模型后,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同时给千里光水浸液,灌胃给药,每只2 mg/d,分别于给药后24,48,72 h后处死小鼠,分离培养细菌,计数消除子数。消除子经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体外药物作用24,48,72 h后,R质较消除率分别为:0.2%,2.2%,3.8%;SDS对照组分别为12.1%,14.9%,23.7%,体内药物作用24,48,72 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3.1%,14.4%,对照组分别为0%,0.1%,0.1%。结论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于体内、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大肠埃希菌 r质粒 消除
下载PDF
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肖洋 黄红兰 华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5-56,共2页
探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 ,并选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可见 ,体外药物作用 2 4 ,4 8,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 探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 ,并选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可见 ,体外药物作用 2 4 ,4 8,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 0 ,10 .2 % ,3.4 % ,SDS对照组分别为 0 ,0 .8% ,1.6 %。体内药物作用 2 4 ,4 8,72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 0 ,2 % ,13.6 % ,对照组均为 0。可见 ,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消除作用 ,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铜绿假单胞菌 r质粒 消除作用 药物作用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流行菌株耐药性及R质粒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王胜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1-262,共2页
目的 了解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R质粒的携带情况。方法 对广东省湛江地区 1998~ 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病奈瑟菌流行株 ,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并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抽提 ,分析R质粒的... 目的 了解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R质粒的携带情况。方法 对广东省湛江地区 1998~ 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病奈瑟菌流行株 ,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并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抽提 ,分析R质粒的分布情况。结果 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高度耐药 ,耐药率分别为 82 .6 5 %、6 9.39%、5 0 %、32 .6 5 % ;质粒提取后 ,检出 42 .5kb、39.5kb、7.4kb、4.2kb四种质粒 ,其中 7.4kbR质粒达到 5 9.16 %。结论 湛江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 ,耐药谱型达 42种 ,R质粒为 7.4kb“亚洲型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耐药性 r质粒 抗生素%
下载PDF
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苗强 肖洋 何中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中药白头翁提取液体外作用24,48,72h后,R... 目的探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并选用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中药白头翁提取液体外作用24,48,72h后,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1.8%,3.4%,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照组分别为0,0.8%,1.6%。中药白头翁提取液体内作用24,48,72h后,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2%,12.8%,对照组均为0。结论中药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铜绿假单胞菌 r质粒 消除 体外 体内
下载PDF
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延鸿 朱怀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中药消质剂包括:克痢痧、三黄片、止痢灵、盐酸小檗...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中药消质剂包括:克痢痧、三黄片、止痢灵、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等。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20.91(15.06,29.02)。但总体上中药消质剂消质作用低于化学消质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复方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质剂是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影响的一个方向,采用复方是提高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r质粒 META分析
下载PDF
由R质粒介导的大肠杆菌耐药性及消除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美珍 杜丽飞 +4 位作者 王红兵 杨俊 王慧 周望平 何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存在,R质粒是介导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主要遗传因子。本文就R质粒介导的大肠杆菌耐药性,R质粒的消除做一综述。旨在为细菌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r质粒 大肠杆菌 耐药性 消除
下载PDF
黄芩对去污染小鼠体内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群 关显智 +1 位作者 朱玉兰 尹燕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以去污染的瑞士小白鼠为模型用黄苓对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的R质粒进行了体内消除试验。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对小鼠肠道进行去污染,降低其定居阻力,然后用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经口感染,同时利用四环素造成一种选择压力,以利于对... 本文以去污染的瑞士小白鼠为模型用黄苓对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的R质粒进行了体内消除试验。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对小鼠肠道进行去污染,降低其定居阻力,然后用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经口感染,同时利用四环素造成一种选择压力,以利于对四环素耐药的F13株菌生长繁殖。利用小鼠肠道菌群重建的间隙,进行R质粒的消除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对福氏痢疾杆菌F13菌株R质粒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痢疾杆菌 r质粒
下载PDF
中西药消除耐药质粒pR_(ST98)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祁汝峰 黄瑞 祁小飞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6-47,132,共3页
目的 用SouthernBlot杂交法检测中、西药在体外消除肠道杆菌携带的耐药质粒pRST98的结果。方法 用氧氟沙星和中药双黄连对携带pRST98的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杆菌进行亚抑菌浓度的质粒消除试验 ;用地高辛标记的氨苄青霉素和四环... 目的 用SouthernBlot杂交法检测中、西药在体外消除肠道杆菌携带的耐药质粒pRST98的结果。方法 用氧氟沙星和中药双黄连对携带pRST98的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杆菌进行亚抑菌浓度的质粒消除试验 ;用地高辛标记的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Blot。结果 SouthernBlot杂交结果显示两种药物作用后pRST98上的耐药基因并未丢失 ,但同一质粒耐药基因在不同宿主菌中表达不同 ,导致最小抑菌浓度 (MIC)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 氧氟沙星和双黄连能降低pRST98宿主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西药 耐药质粒 PrST98 细菌耐药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止痢灵对痢疾杆菌F_13株R质粒体外及体内消除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毓兰 陈群 关显智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3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应用中药止痢灵作为R质粒的消除剂,以痢疾杆菌F_(13)株为靶细菌进行R质粒的体内、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止痢灵体外消除率AP为4.6%、TC为6.0%、SM为3.8%,止痢灵在去污染小鼠体内消除率AP为6.73%、TC为8.96%、SM为5.71%。从消除... 应用中药止痢灵作为R质粒的消除剂,以痢疾杆菌F_(13)株为靶细菌进行R质粒的体内、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止痢灵体外消除率AP为4.6%、TC为6.0%、SM为3.8%,止痢灵在去污染小鼠体内消除率AP为6.73%、TC为8.96%、SM为5.71%。从消除R质粒的表型来看,体内消除作用可表现为单一或多重耐药性的丢失,而体外试验仅表现为单一耐药性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痢灵 痢疾杆菌 r质粒
下载PDF
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及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显智 吴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文报告了从烧伤病人感染创面分离、鉴定的35株变形杆菌的药敏试验及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结果。35株变形杆菌双测试的6种抗菌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6种药物同时耐受的有26株(74.3%)。对其中的27株做了接合试验,接合性R质... 本文报告了从烧伤病人感染创面分离、鉴定的35株变形杆菌的药敏试验及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结果。35株变形杆菌双测试的6种抗菌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6种药物同时耐受的有26株(74.3%)。对其中的27株做了接合试验,接合性R质粒的检出率为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 耐药性 r质粒
下载PDF
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陈群 王胜春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以黄芩和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采用倍比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及Kado法,观察黄芩和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 目的:研究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以黄芩和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采用倍比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及Kado法,观察黄芩和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R质粒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和黄连作用24h,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率为5%~2.42%,延长时间至48h,消除率为26.14%~22.57%。两个时间的消除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R质粒消除表型可以表现为单一或两种耐药性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连 大肠杆菌 r质粒消除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奇异变形杆菌(PM10)R质粒消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云 关显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报告了应用消除剂(SDS.EB)和高温条件下对奇异变形杆茵PM10R质粒的消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0.001%SDS对四种耐药性R质粒的消除率在0.4—0.8,消除类型为Km+Sm。EB和高温条件下未获得质粒消除株。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r质粒
下载PDF
大蒜芦荟液消除R质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项裕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和痢疾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将大蒜芦荟混合液作为R质粒消除剂,消除痢疾杆菌耐CM质粒和大肠杆菌耐CM质粒。结果:经大蒜芦荟液作用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在含CM中国... 目的:探讨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和痢疾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将大蒜芦荟混合液作为R质粒消除剂,消除痢疾杆菌耐CM质粒和大肠杆菌耐CM质粒。结果:经大蒜芦荟液作用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在含CM中国蓝培养基和含CMSS培养基均不生长,但在不含CM中国蓝培养基和不含CMSS培养基都能生长。结论: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R质粒在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说明大蒜芦荟液有预防肠道菌耐药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质粒 耐药性 药物敏感实验 中国蓝琼脂
下载PDF
伤寒杆菌耐药质粒pR_(ST98)与细菌外膜泡的关系
20
作者 吴淑燕 黄瑞 +2 位作者 王响英 李苏安 毛棣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 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 pRST98与细菌外膜泡 (OMV)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 ( 1)携带 pRST98的野生型耐药伤寒杆菌———ST1及ST2 ;( 2 )不含 pRST98的野生型敏感伤寒杆菌———ST3及ST4 ;( 3 )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E .coliK12 W1... 目的 研究伤寒杆菌耐药质粒 pRST98与细菌外膜泡 (OMV)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 ( 1)携带 pRST98的野生型耐药伤寒杆菌———ST1及ST2 ;( 2 )不含 pRST98的野生型敏感伤寒杆菌———ST3及ST4 ;( 3 )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E .coliK12 W14 85;( 4)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消除 pRST98的突变体菌株———ST1(R-)及ST2 (R-) ;和 ( 5 )经接合转移将pRST98导入敏感型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接合子———pRST98/ST3、pRST98/ST4 及pRST98/E .coliK12 W14 85用于实验 ,用透射电镜观测细菌在有无 pRST98时 ,OMV形成的差异。结果 携带 pRST98的耐药伤寒杆菌消除 pRST98前后 ,不含 pRST98的敏感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导入该质粒前后 ,细菌形成OMV的数量和形态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耐药质粒 PrST98 细胞外膜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