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9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llest bitter taste receptor (T2Rs) gene repertoire in carnivores
1
作者 Ling-Ling HU Peng SH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3期75-81,共7页
Bitter taste reception is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selection,preventing animals from inges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compounds.Accordingly,carnivores,who encounter these toxic substances less often,should have... Bitter taste reception is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selection,preventing animals from inges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compounds.Accordingly,carnivores,who encounter these toxic substances less often,should have fewer genes associated with bitter taste reception compared with herbivores and omnivores.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bitter taste reception,we confirmed bitter taste receptor(T2R)genes previously found in the genome sequences of two herbivores(cow and horse),two omnivores(mouse and rat)and one carnivore(dog).We also identified,for the first time,the T2R repertoire from the genome of other four carnivore species(ferret,giant panda,polar bear and cat)and detected 17−20 bitter receptor genes from the five carnivore genomes,including 12−16 intact genes,0−1 partial but putatively functional genes,and 3−8 pseudogenes.Both the intact T2R genes and the total T2R gene number among carnivores were the smallest among the tested species,supporting earlier speculations that carnivores have fewer T2R genes,herbivores an intermediate number,and omnivores the largest T2R gene repertoire.To further explain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is disparity,we constructed a phylogenetic tree,which showed most of the T2R genes from the five carnivores were one-to-one orthologs across the tree,suggesting that carnivore T2Rs were conserved among mammals.Similarly,the small carnivore T2R family size was likely due to rare duplication events.Collectively,these results strengthen argument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2R gene family size,diet and ha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r Bitter taste CArNIVOrES DUPLICAtION
下载PDF
Smallest bitter taste receptor (T2Rs) gene repertoire in carnivores
2
作者 Ling-Ling HU Peng SHI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I0001-I0007,共7页
Bitter taste reception is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selection, preventing animals from inges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compounds. Accordingly, carnivores, who encounter these toxic substances less often, should... Bitter taste reception is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selection, preventing animals from inges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compounds. Accordingly, carnivores, who encounter these toxic substances less often, should have fewer genes associated with bitter taste reception compared with herbivores and omnivores.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bitter taste reception, we confirmed bitter taste receptor (T2R) genes previously found in the genome sequences of two herbivores (cow and horse), two omnivores (mouse and rat) and one carnivore (dog). We also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2R repertoire from the genome of other four carnivore species (ferret, giant panda, polar bear and cat) and detected 17-20 bitter receptor genes from the five carnivore genomes, including 12-16 intact genes, 0-1 partial but putatively functional genes, and 3-8 pseudogenes. Both the intact T2R genes and the total T2R gene number among carnivores were the smallest among the tested species, supporting earlier speculations that carnivores have fewer T2R genes, herbivores an intermediate number, and onmivores the largest T2R gene repertoire. To further explain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is disparity, we constructed a phylogenetic tree, which showed most of the T2R genes from the five carnivores were one-to-one orthologs across the tree, suggesting that carnivore T2Rs were conserved among mammals. Similarly, the small carnivore T2R family size was likely due to rare duplication events. 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strengthen argument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2R gene family size, diet and ha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r Bitter taste CArNIVOrES DUPLICAtION
下载PDF
T/R双模微波功率模块技术及其应用
3
作者 李建兵 邱立 +2 位作者 王斌 郭静坤 董雪雨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微波功率模块(MPM)是真空电子器件和固态电子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微波功率器件,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功率大、体积重量小等特点,它使常规行波管的应用变得更加便利和广泛。现代战争向雷达、电子战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功放既... 微波功率模块(MPM)是真空电子器件和固态电子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微波功率器件,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功率大、体积重量小等特点,它使常规行波管的应用变得更加便利和广泛。现代战争向雷达、电子战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功放既能工作在高峰值功率、低占空比的高模工作方式,也能工作在低峰值功率、准连续波的低模工作方式,针对这一需求,结合电子系统收发共孔径的要求,提出了T/R双模MPM技术。T/R双模MPM技术的核心是T/R双模行波管,基于三端口双向T/R行波管,通过在慢波系统的衰减器附近设置一个耦合口,实现行波管的信号反向接收功能;通过T/R双模行波管设计、双模放大均衡组件、双调制栅极电源等技术实现MPM的双模双向功能。T/R双模MPM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基于无人机平台的作战应用中的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功率模块 t/r行波管 收发共孔径 功放 均衡器
下载PDF
一种三维集成的Ku波段高功率T/R模块
4
作者 陈兴 张超 +1 位作者 陈东博 赵永志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9-574,共6页
基于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三维(3D)异构集成工艺,设计并制作了用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三维堆叠式Ku波段四通道高功率收发(T/R)模块。该模块由两层硅基封装堆叠而成,层间采用球栅阵列(BGA)植球堆叠,实现模块小型化;采用高低阻抗匹配建... 基于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三维(3D)异构集成工艺,设计并制作了用于相控阵天线系统的三维堆叠式Ku波段四通道高功率收发(T/R)模块。该模块由两层硅基封装堆叠而成,层间采用球栅阵列(BGA)植球堆叠,实现模块小型化;采用高低阻抗匹配建模,保证低损耗输出,采用导热垫加微流道散热板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实现模块高功率输出;对模块的微波垂直互连结构和散热进行建模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14~18 GHz内发射通道饱和输出功率大于40 dBm,接收通道增益大于21 dB,噪声系数小于3.5 dB,模块尺寸仅为14.0 mm×14.0 mm×3.3 mm。该模块在兼顾高集成度的同时性能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收发(t/r)模块 三维集成 高功率 散热设计
下载PDF
一种4 GHz瞬时带宽的6~18 GHz超宽带T/R组件设计
5
作者 王洁 武华锋 +2 位作者 李宁 廖原 周生华 《电子科技》 2024年第8期97-102,共6页
针对现代电子对抗设备的大瞬时带宽要求,文中设计了一种瞬时带宽4 GHz的6~18 GHz超宽带T/R组件。采用砖块式多芯片组件(Multi-Chip Module,MCM)和超宽带信号传输等技术实现了T/R组件高集成、小型化和模块化的要求。对T/R组件组成构架、... 针对现代电子对抗设备的大瞬时带宽要求,文中设计了一种瞬时带宽4 GHz的6~18 GHz超宽带T/R组件。采用砖块式多芯片组件(Multi-Chip Module,MCM)和超宽带信号传输等技术实现了T/R组件高集成、小型化和模块化的要求。对T/R组件组成构架、收发通道指标预算、宽带信号传输特性仿真和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测试结果显示,T/R组件在12 GHz工作带宽内具有良好的性能,发射功率大于35 dBm,接收增益大于20 dB,噪声系数小于5 dB,延时总量达762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超宽带 6~18 GHz 延时 多芯片组件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术后EEG尖慢波表现类似ECG“R-on-T”现象的1例报告
6
作者 王栋 高璐璐 +1 位作者 魏娅楠 张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9-532,共4页
“R-on-T”现象为心电图的一种表型,被认为是下一个心室收缩提前落在上一周期心室易损期内,通常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本文介绍1例癫痫患者行右颞病灶切除术及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在过度换气诱发试验中脑电图尖慢波表现为类似“R-o... “R-on-T”现象为心电图的一种表型,被认为是下一个心室收缩提前落在上一周期心室易损期内,通常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本文介绍1例癫痫患者行右颞病灶切除术及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在过度换气诱发试验中脑电图尖慢波表现为类似“R-on-T”同源机理现象的病例,并对该现象产生的可能机制进行讨论,旨在提示神经电生理与心脏电生理具有同源性,进一步拓宽电生理理论学习、延伸电生理诊断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脑电图 r-on-t”现象
下载PDF
缓蚀剂对雷达T/R组件腐蚀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陈勇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4期7-14,共8页
T/R组件作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海洋大气环境的侵蚀作用下,容易发生腐蚀,从而导致雷达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故障。基于实测的某型机雷达舱环境数据,编制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针对喷涂和未喷涂TFHS-20缓蚀剂的T/R组件开展当... T/R组件作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海洋大气环境的侵蚀作用下,容易发生腐蚀,从而导致雷达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故障。基于实测的某型机雷达舱环境数据,编制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针对喷涂和未喷涂TFHS-20缓蚀剂的T/R组件开展当量加速腐蚀对比试验,并以收发通道芯片的微观腐蚀形貌、铝合金外壳蚀坑深度、T/R组件收发性能和输出功率等为指标参数,表征缓蚀剂对T/R组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FHS-20缓蚀剂仅使T/R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0.59%~0.78%、接收增益降低0.11 dB~0.21 dB,缓蚀剂对T/R组件收发性能影响非常小。未喷涂缓蚀剂的T/R组件,在加速腐蚀试验的第4周期时,发射通道性能和接收通道功能失效;喷涂缓蚀剂的T/R组件,在加速腐蚀试验的8个周期时,接收通道功能失效。所以,TFHS-20缓蚀剂能够有效地提高T/R组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缓蚀剂 加速腐蚀试验 输出功率 发射通道性能 接收通道性能
下载PDF
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喻敏 孔繁聪 +2 位作者 周玉兰 齐凌 李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评价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 M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20例R/R 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R/R MM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2~6)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50%;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PFS为26个月。10例CR的患者中,5例在末次随访时仍处于缓解状态,缓解持续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48个月。亚组分析中,髓外浸润、17p缺失遗传学异常和肿瘤高负荷患者PFS显著更差(P<0.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是CAR-T细胞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3~4级CRS的发生率为35%;远期不良反应少,未发生CAR-T细胞治疗相关死亡。结论:BCMA CAR-T细胞是当前R/R MM治疗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控。髓外浸润和肿瘤高负荷的患者治疗有效,但持久反应欠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维持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并探究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复发/难治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基于硅基堆叠SIP技术的超宽带T/R组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卫强 万涛 +2 位作者 吕苗 倪涛 史千一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传统的超宽带T/R组件采用的是两维砖块式结构,体积和重量已不适应目前小型化、低剖面、易共形的相控阵天线要求。文中提出的基于硅基堆叠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将四通道的射频芯片高度集成在硅基介质基板上,将多层介质基板厚金压合,实现... 传统的超宽带T/R组件采用的是两维砖块式结构,体积和重量已不适应目前小型化、低剖面、易共形的相控阵天线要求。文中提出的基于硅基堆叠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将四通道的射频芯片高度集成在硅基介质基板上,将多层介质基板厚金压合,实现多层堆叠的三维封装。通过采用芯片多功能集成技术和超宽带射频信号的垂直互连技术,设计出三维堆叠的四通道超宽带T/R组件。T/R组件带宽为6 GHz~18 GHz,单通道的发射功率优于23 dBm,接收增益优于20 dB,可实现6位数控衰减及6位数控移相,尺寸仅有13.0 mm×13.0 mm×3.4 mm。该技术可以实现多通道超宽带T/R组件的SIP封装,有利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超宽带 硅基 系统级封装 堆叠
下载PDF
虚拟筛选和鉴定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
10
作者 郭超华 韩春 +3 位作者 郑旭梅 赵琳 吴林韬 王志军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和生物活性评价鉴定新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酪氨酸激酶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方法:基于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PDB ID:5HCZ)构建药效团模型,选择ROC值为0.849的药效团模型对Specs化合物数据库进行筛选... 目的: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和生物活性评价鉴定新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酪氨酸激酶EGFRL858R/T790M非共价抑制剂。方法:基于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PDB ID:5HCZ)构建药效团模型,选择ROC值为0.849的药效团模型对Specs化合物数据库进行筛选,再经过Libdock对接程序进一步过滤,最终选出20个化合物进行EGFRL858R/T790M酶活测试。结果:当化合物浓度为1μmol·L-1时,有7个化合物能够使EGFRL858R/T790M酶活降至52%以下,且对酶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物吉非替尼[(52.77±0.39)%];当浓度为0.1μmol·L^(-1)时,化合物AN-465/42889633[(65.99±2.94)%]、AG-690/40753617[(68.29±6.18)%]和AN-465/43336751[(78.61±7.23)%]对EGFRL858R/T790M的抑制作用仍优于对照物吉非替尼[(80.42±0.62)%];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个分子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及静电作用力与EGFRL858R/T790M活性部位相结合。结论:AN-465/42889633、AG-690/40753617和AN-465/43336751可作为非共价EGFRL858R/T790M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同时为新型EG-FR抑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L858r/t790M 非共价抑制剂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药效团
下载PDF
基于GaN的Ku波段四通道T/R组件设计
11
作者 李宁 陈福媛 +2 位作者 王洁 廖原 张生春 《火控雷达技术》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aN功放芯片的Ku波段四通道T/R组件。该组件具有高效率、高集成、小体积、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文章从T/R组件射频链路框架、收发通道指标推算、射频转接仿真方面进行阐述。最终测试结果显示,该组件在2GHz工作带宽...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aN功放芯片的Ku波段四通道T/R组件。该组件具有高效率、高集成、小体积、重量轻、模块化等特点。文章从T/R组件射频链路框架、收发通道指标推算、射频转接仿真方面进行阐述。最终测试结果显示,该组件在2GHz工作带宽内性能优良,发射功率大于40dBm,效率高于28%;接收增益大于29.5dB,噪声系数小于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波段 t/r组件 GAN MMIC
下载PDF
T/R组件封装工艺中的气相清洗方法研究
12
作者 白红美 范国莹 +2 位作者 李保第 陆敏暖 王俊刚 《通讯世界》 2024年第7期27-29,共3页
为了清除残留在发射/接收(transmit/receive,T/R)组件封装过程中芯片粘接界面和引线键合焊盘的助焊剂,对助焊剂的清洗工艺进行选择,分析气相清洗工艺原理及局限,并提出气相清洗的工艺优化方案,通过提高助焊剂与正溴丙烷蒸汽接触时的温... 为了清除残留在发射/接收(transmit/receive,T/R)组件封装过程中芯片粘接界面和引线键合焊盘的助焊剂,对助焊剂的清洗工艺进行选择,分析气相清洗工艺原理及局限,并提出气相清洗的工艺优化方案,通过提高助焊剂与正溴丙烷蒸汽接触时的温度差和表面浓度,显著提升正溴丙烷气相清洗的效果,大幅缩短清洗时间,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助焊剂 正溴丙烷 气相清洗
下载PDF
面向相控阵T/R组件制造缺陷的智能检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13
作者 何威 吴伟 +2 位作者 叶桢 汪锐 黄子健 《智能制造》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随着企业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工业检测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基础支撑技术之一,进入智能化变革新阶段。本文针对相控阵T/R组件组装领域中组装密度高、元器件种类繁杂、检测对象尺寸范围变化大、背景复杂且缺少标准模板图形,使得现有缺陷检... 随着企业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工业检测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基础支撑技术之一,进入智能化变革新阶段。本文针对相控阵T/R组件组装领域中组装密度高、元器件种类繁杂、检测对象尺寸范围变化大、背景复杂且缺少标准模板图形,使得现有缺陷检测手段效率较低,识别不高,难以定位,难以满足数字化车间建设需求等问题,通过分析T/R组件组装工艺和缺陷特点,在原有数字化建设基础上,将现有检测手段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构建面向T/R制造缺陷的智能检测系统,最终实现制造过程高效检测及质量数据有效管理,助力军工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车间 相控阵雷达 t/r组件 智能检测系统
下载PDF
TR组件内置微通道热沉的电热力综合设计
14
作者 陈显才 彭文超 +1 位作者 林佳 张剑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为了设计出满足TR组件实际应用的硅基微通道热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接地性能、散热性能和耐压性能,并基于仿真结果确定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关键尺寸和接地方式。研究表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外形尺寸为10 mm×... 为了设计出满足TR组件实际应用的硅基微通道热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接地性能、散热性能和耐压性能,并基于仿真结果确定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关键尺寸和接地方式。研究表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外形尺寸为10 mm×10 mm×0.725 mm,散热流道槽宽30 μm,槽深200 μm,导热衬底厚度150 μm时,可满足频段为2~6 GHz、输出功率为44.40 dBm以上的 TR组件应用需求,散热能力达到600 W/cm^(2),并可耐受2.5 MPa的流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微通道热沉 协同设计
下载PDF
味觉受体T1R1和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的差异表达
15
作者 蒙利洁 黄梦婷 +3 位作者 徐永健 冯贤辀 刘文娇 龚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0-1169,共10页
【目的】明确从江香猪附睾中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为揭示猪附睾不同区段形成特殊微环境保障精子成熟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初情期(30d)和性成熟期(180d)从江香猪附睾组织样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明确从江香猪附睾中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为揭示猪附睾不同区段形成特殊微环境保障精子成熟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初情期(30d)和性成熟期(180d)从江香猪附睾组织样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味觉受体T1R1和T1R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味觉受体T1R1/T1R3的编码基因TAS1R1/TAS1R3均表现为附睾Ⅳ区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区段(P<0.05,下同),而Ⅰ区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区段,具体排序为Ⅳ区>Ⅴ区>Ⅱ区>Ⅲ区>Ⅰ区。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从江香猪附睾不同区段均检测到T1R1/T1R3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信号。其中,T1R1在附睾Ⅰ区主要定位于肌样细胞层与基细胞核;在附睾Ⅱ区主要定位于附睾上皮细胞、肌样细胞和精子细胞;在附睾Ⅲ区强烈定位于附睾管腔和微绒毛根部;附睾Ⅳ区为5个区段中表达最强烈的部位,定位于附睾管腔精子、管腔内缘和狭窄细胞膜上;在附睾Ⅴ区主要定位于附睾间质组织和狭窄细胞膜上。T1R3定位于附睾Ⅰ区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生精细胞和附睾上皮细胞(尤其是基细胞);在附睾II区的精子、晕细胞和狭窄细胞上有较强表达;在附睾Ⅲ区和Ⅳ区主要定位于空泡化的附睾上皮细胞;在附睾Ⅴ区定位于附睾管不规则处和空泡化附睾上皮细胞,其表达强度仅次于Ⅲ区。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从江香猪附睾Ⅳ区的T1R1/T1R3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Ⅱ区,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区段。【结论】初情期从江香猪附睾T1R1和T1R3的表达具有区段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以Ⅳ区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主要定位于附睾上皮细胞顶端、狭窄细胞和微绒毛根部,提示T1R1/T1R3在建立促进猪附睾精子成熟和储存的特殊腔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附睾 味觉受体 t1r1/t1r3 区段特异性 细胞特异性
下载PDF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多芯片T/R组件寿命评估方法
16
作者 周璐 《环境技术》 202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T/R组件是有源相控阵天线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芯片集成技术在T/R组件上的广泛应用,使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多芯片T/R组件的长期可靠性评估,加速寿命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选取典型多芯片T/R组件,分析整体结构... T/R组件是有源相控阵天线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芯片集成技术在T/R组件上的广泛应用,使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多芯片T/R组件的长期可靠性评估,加速寿命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选取典型多芯片T/R组件,分析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位,确定试验敏感参数;通过结温测试得到其薄弱环节和试验条件;根据多应力评估试验法的基本原理,搭建试验平台,基于威布尔分布模型开展多应力加速寿命评估试验;试验分别选取85 ℃、105 ℃、125 ℃三个温度点,分析试验数据可知三个试验温度下样品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因此不同试验温度下样品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威布尔估计法进行寿命预计,并使用阿伦尼斯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加速寿命曲线,为微波集成多芯片T/R组件可靠性分析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加速寿命 步进应力 威布尔分布
下载PDF
空间目标T/R-R型雷达多视角融合成像算法
17
作者 郭宝锋 焦丽婷 +3 位作者 李胜 朱晓秀 薛东方 孙慧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19-3030,共12页
针对T/R-R(transmitting receiving-receiving)构型雷达成像实际,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先验和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的体制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贝叶斯压缩感知(Bayesian compressed sensing,... 针对T/R-R(transmitting receiving-receiving)构型雷达成像实际,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先验和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的体制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贝叶斯压缩感知(Bayesian compressed sensing,BCS)算法的T/R-R型雷达稀疏孔径多视角融合成像方法。所提方法在建立双站雷达融合成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aplace先验在复数域建立目标的稀疏模型,提高了算法的稀疏促进作用,获得了高分辨目标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实现双站雷达多视角的融合成像,还可实现双站雷达各自存在稀疏孔径条件下的多视角融合成像,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可有效提高方位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r型雷达 空间目标 多视角融合成像
下载PDF
数字T/R组件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刘晶 侯莹莹 +1 位作者 於小林 赵艳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7期35-36,40,共3页
数字T/R组件是数字阵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数字T/R组件测试指标复杂、数据处理繁多等测试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GPIB总线控制测试仪器,通过网口控制光纤采集板实现T/R组件指标的全自动测试。介绍了测试系统... 数字T/R组件是数字阵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数字T/R组件测试指标复杂、数据处理繁多等测试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GPIB总线控制测试仪器,通过网口控制光纤采集板实现T/R组件指标的全自动测试。介绍了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功能开发,系统校验与指标测试。该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缩短了测试时间,有效提高了研制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t/r组件 GPIB 自动测试
下载PDF
两级串并驱动有源相控阵T/R组件
19
作者 苏坪 周凯 +2 位作者 潘超群 吴啸天 程家栋 《制导与引信》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一种有源相控阵发射/接收(T/R)组件的两级串并驱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中移相/衰减数据的控制包含两级串并驱动,第一级串并驱动将数据锁存后送给第二级串并驱动,第二级串并驱动再将数据锁存后用于控制组件通道收... 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一种有源相控阵发射/接收(T/R)组件的两级串并驱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中移相/衰减数据的控制包含两级串并驱动,第一级串并驱动将数据锁存后送给第二级串并驱动,第二级串并驱动再将数据锁存后用于控制组件通道收发待机和移相衰减。和传统的一级串并驱动控制方式相比,该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降低T/R组件对串并驱动芯片的依赖程度,缩短T/R组件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经测试验证,设计的两级串并驱动T/R组件具有较低的驻波系数、较高的移相精度,且各通道的增益平坦度及通道间的增益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驱动 多功能芯片 相控阵t/r组件
下载PDF
T/R组件收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何玮洁 吴志言 陈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021-0026,共6页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全数字化T/R组件应用场景,然后详细阐述了全数字化T/R组件发射通道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是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DDS),之后提出了一种L波段(5.3GHz~5.9GHz)数字化T/R组件方案并给出原理框图...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全数字化T/R组件应用场景,然后详细阐述了全数字化T/R组件发射通道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是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DDS),之后提出了一种L波段(5.3GHz~5.9GHz)数字化T/R组件方案并给出原理框图;再重点分析全数字化T/R组件发射通道的设计,包括:信道模块、发射前端、数字及控制单元设计,并出于一体化设计的考虑简单介绍了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思想;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测试,给出了实物照片和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数字化T/R组件发射通道参数:工作带宽5.3GHz~5.9GHz,调制带宽1MHz~5MHz,移相范围0o~360o,最大衰减量15dB,最大输出峰值功率50W,最大工作占空比25%,杂散抑制大于60dBc,达到了指标要求,验证了数字化T/R组件发射通道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DDS L波段 数字化发射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