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态控制效果的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韦锋 李英民 +1 位作者 傅剑平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6,共9页
常规抗震设计中的R-μ关系是实现结构抗震性态控制所必须掌握的关键规律,我国规范在R-μ关系上与国外有影响规范之间存在着较明显差异。为了判明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性态的影响,完成了严格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各设防烈度分区的典型钢筋... 常规抗震设计中的R-μ关系是实现结构抗震性态控制所必须掌握的关键规律,我国规范在R-μ关系上与国外有影响规范之间存在着较明显差异。为了判明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性态的影响,完成了严格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各设防烈度分区的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系列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对这些结构在强震下的非弹性反应性态进行了初步的识别。结果表明,9度区一级抗震等级的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及构造措施有效,所形成的以梁铰为主的反应性态预计能较好满足预定的抗震性态要求;而二、三级抗震等级的8度和7度区框架在强震下形成了柱端塑性铰偏多或占主导地位的塑性耗能机构,导致层侧移机构出现的风险增大;与一级抗震等级框架相比,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的抗震性态相对偏不利。以此为基础,从逐步实现各设防烈度分区结构"等抗震安全性"的目标出发,对我国规范中有关抗震措施规定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μ关系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 非弹性动力分析 抗震性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