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R,2S,5R,8S,9R,10S)-8-甲基-4-氮杂-5-苯基-7-氧杂四环[8.2.1.0^(2,9).0(~4,8)]十三-11-烯-3-酮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1
作者 叶剑良 魏赞斌 +1 位作者 陈忠 黄培强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为确定内型降冰片烯酰亚胺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所得加成产物的结构,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18H19NO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 = 6.293(1),b = 14.342(3),c = 16.357(3) 牛琕 = 1476.2(5) ?,Z... 为确定内型降冰片烯酰亚胺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所得加成产物的结构,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18H19NO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 = 6.293(1),b = 14.342(3),c = 16.357(3) 牛琕 = 1476.2(5) ?,Z = 4,Dc = 1.266 g/cm3, (MoKa) = 0.082mm-1,F(000) = 600。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 = 0.0535,wR = 0.988。由此晶体结构可确定加成产物为标题化合物,并由1H-NMR数据推测另一加成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辅助基 晶体结构 合成 内型降冰片烯酰亚胺 (1r 2S 5r 8S 9r 10S)-8-甲基-4-氮杂-5-苯基-7-氧杂四环[8.2.1.0^2.90^4.8]十三-11--3-
下载PDF
重构MBSFN子帧,在R9/10终端低渗透率下提升频谱效率
2
作者 刘阅希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9年第12期19-21,共3页
(1)目的:降低LTE DMRS引入的约10%频谱开销,提升频谱利用率;LTE DMRS的引入,提升终端下行解调能力;DMRS与PDSCH同时进行预编码,PMI信息更丰富,支持MU-MIMO,同时支持不依赖RRC信令的功率实时调整;但是DMRS会引入10%的频谱开销,从而降低... (1)目的:降低LTE DMRS引入的约10%频谱开销,提升频谱利用率;LTE DMRS的引入,提升终端下行解调能力;DMRS与PDSCH同时进行预编码,PMI信息更丰富,支持MU-MIMO,同时支持不依赖RRC信令的功率实时调整;但是DMRS会引入10%的频谱开销,从而降低了频谱利用率;(2)方法:开启MBSFN子帧,并重构,在调度R8用户的频谱位置构造非MBSFN子帧格式;MBSFN子帧中PDSCH信道不需要CRS,从而可以抵消DMRS引入的频谱开销;但是基于3GPP协议描述,只有R9/10用户才能识别MBSFN子帧;如果在R9/10终端低渗透率的场景下开启MBSFN,会造成该子帧不能调度R8用户,降低频谱效率。(3)结果:通过仿真对比,常规MBSFN子帧的开启,需要在R8/9终端渗透60%,才能保证频谱效率不降低,而重构MBSFN子帧场景下,在R8/9终端渗透低于60%下,开启MBSFN子帧可以提升频谱效率。(4)结论:在R8/9终端渗透率低的情况下,通过重构MBSFN子帧,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FN子帧 r9/10终端 低渗透率 频谱效率 CQI
下载PDF
BPDE-DNA加合物体外生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渠 杨柳桦 +3 位作者 林琳 刘淳婷 孙成均 刘丽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苯并(a)芘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混合苯并(a)芘丙酮溶液、DNA溶液、S9混合液、于37℃孵育24 h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DNA图谱,得出DNA结构改变的信息;同时用HPLC检测反应体系中的苯并(a)芘含量、苯并...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苯并(a)芘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混合苯并(a)芘丙酮溶液、DNA溶液、S9混合液、于37℃孵育24 h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DNA图谱,得出DNA结构改变的信息;同时用HPLC检测反应体系中的苯并(a)芘含量、苯并(a)芘代谢物及DNA加合物酸水解后的产物。确定BPDE-DNA加合物生成,质谱验证生成物的结构。结果:反应后DNA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HPLC检测发现孵育后反应体系中苯并(a)芘含量降低,反应管有新的物质生成;质谱分析生成物的分子量同于目标产物。结论:一定条件下体外可合成苯并(a)芘-DNA加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7r 8S)-二羟基-(9S 10r)-环氧-7 8 9 10-四氢苯并(a)芘 DNA加合物 四醇-苯并(a)芘
下载PDF
大鼠BPDE-DNA加合物生成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4
作者 杨柳桦 刘渠 +2 位作者 孙成均 郭淑妍 林少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二甲基亚砜溶液(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溶剂)100 mg/kg,5 h后取股静脉血。提取抗凝全血中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DNA的提取效果。将提取的DNA在0.1 nmol/L HCl、90℃恒温水浴箱中酸水解4 h,乙酸乙酯提取酸水解产物——四醇-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确认。结果BaP染毒组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新的色谱峰产生,质谱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四醇-苯并(a)芘一致。结论本实验的染毒方法能使大鼠产生BPDE-DNA加合物;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血液为样品检测BPDE-DNA加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r 8S)-二羟基-(9S 10r)-环氧-7 8 9 10-四氢苯并(a)芘 苯并(A)芘 DNA加合物 四醇- 并(a)芘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相色谱-质谱(HPLC/MS)
下载PDF
整合素激活因子Talin蛋白棒状结构域的双螺旋束结构研究
5
作者 林霖 宋先强 +1 位作者 叶盛 张荣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4-582,共9页
Talin能够激活整合素(integrin),同时作为连接细胞骨架与跨膜受体整合素的桥梁,在细胞黏附、迁移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整合素的激活反应是通过Talin-FERM结构域的F3结合整合素β亚基的胞内尾段来完成的.Talin在体内存在... Talin能够激活整合素(integrin),同时作为连接细胞骨架与跨膜受体整合素的桥梁,在细胞黏附、迁移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整合素的激活反应是通过Talin-FERM结构域的F3结合整合素β亚基的胞内尾段来完成的.Talin在体内存在自抑制与活化两种状态,我们之前解析的F2F3/R9复合物结构显示,在自抑制状态下,整合素结合位点F3与其尾部片段Talin-R9(1654~1822 a.a.)结合,此时整合素不能被活化.然而,Talin作为一个270 ku的大蛋白,除了F3和R9以外的部分在Talin自身的活化过程中如何协同发挥作用,至今仍是未知的.我们分别解析了Talin R9-10(1654~1973 a.a.)、R10-11(1815~2140 a.a.)的双螺旋束晶体结构,单独的R9、R10、R11均为5-螺旋的螺旋束结构,R9-10之间通过一条长α螺旋连接,R9和R10交错排列在该螺旋的两侧,夹角约为150°;R10-11之间的柔性连接区在周围氢键网络的稳定下,使R10和R11形成了约120°的夹角.晶体结构中观察到的夹角与前人的小角散射及电镜结果相吻合.结合已有的R7-8、R11-12结构进行重叠,得到的R7-12拼接结构模型表现为伸展的长棒状,R8则凸出于长棒之外;R10-12不影响F3的结合,而R8不仅在空间上遮盖了F3的结合位点,而且可能通过电荷排斥F2F3.凝胶排阻层析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本工作为进一步阐释Talin的自抑制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IN r9-10 r10-11 晶体结构 双螺旋束 自抑制
下载PDF
基于NMR指导的六神曲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慧茹 张婷婷 +2 位作者 许枬 付鸣 李泽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764-3768,共5页
目的研究六神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六神曲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1)、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2)、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3)... 目的研究六神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六神曲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1)、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2)、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3)、5-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4)、(9S,10E,12Z)-9-hydroxy-10,12-octadecadienoic acid(5)、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6)、9,10,11-trihydroxy-11(E)-octadecenoic acid(7)、(9S,12R,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8)、(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9)、(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10)、9,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研究显示,六神曲氯仿提取物和化合物8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 三羟基-十八碳烯酸 (9S 12r 13S)-9 12 13-trihydroxy-10(E)-octadecaenoic ACID
原文传递
三七化学成分 被引量:28
7
作者 卢汝梅 黄志其 +2 位作者 李兵 韦建华 钟振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月桂酸(1),β-谷甾醇(2),(3R,9R,10R)-人参炔三醇(... 目的:研究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月桂酸(1),β-谷甾醇(2),(3R,9R,10R)-人参炔三醇(3),月桂酸甘油酯(4),β-胡萝卜苷(5),(8R,9R,10S,6Z)-三羟基-十八碳烯酸(6),20(S)-人参皂苷Rh1(7),20(R)-人参皂苷Rh1(8),20(S)-人参皂苷Rg1(9),三七皂苷R1(10)。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月桂酸 月桂酸甘油酯 (8r 9r 10S 6Z)-三羟基-十八碳烯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