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声祥 洪健 +1 位作者 吕永平 雷娟利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个别粒子似与胞间连丝相连;细胞质内产生病毒基质,病毒粒子先增殖并分布其周边,后向病毒基质内扩展;当病毒粒子布满病毒基质后在细胞质中出现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病毒成串排列在该管状结构中;随后管状结构逐渐消失,最终形成晶格状聚集排列。用灰飞虱无毒若虫在细胞内病毒基质出现和病毒增殖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分别有2.93%和7.83%个体传毒率;在细胞内病毒成串分布于管状结构和晶格状聚集排列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均不能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bsdv 侵染 玉米 症状 细胞 灰飞虱 细胞牺理学 传毒活力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对寄主植物核糖核酸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霞 徐秋芳 +3 位作者 陈晴晴 任春梅 邵颖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5-1010,共6页
植物核糖核酸酶能抵抗病原菌侵染。为分析核糖核酸酶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灰飞虱人工接种病毒的方法,在寄主植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上接种RBSDV,经RT-PCR鉴定病毒成功侵染后,分别以水稻的OsUBQ5、小麦的TaeEF1... 植物核糖核酸酶能抵抗病原菌侵染。为分析核糖核酸酶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灰飞虱人工接种病毒的方法,在寄主植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上接种RBSDV,经RT-PCR鉴定病毒成功侵染后,分别以水稻的OsUBQ5、小麦的TaeEF1-α和玉米的ZmaActin作为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BSDV侵染后水稻的OsRNS4、小麦的TaeRNS4和玉米的ZmaRNS1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RBSDV后,寄主植物OsRNS4、TaeRNS4和ZmaRNS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未接种对照植株的3.08倍、1.87倍和3.49倍,表明寄主植物核糖核酸酶基因在RBSDV侵染后被诱导,核糖核酸酶可能在植物抗病毒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RBSDV侵染对水稻AB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倪海平 徐秋芳 +3 位作者 兰莹 陈晴晴 张金凤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对水稻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的影响,通过灰飞虱在水稻日本晴和淮稻5号两个品种上人工接种RBSDV,待接种的水稻表现明显矮缩症状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ABA含...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侵染对水稻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的影响,通过灰飞虱在水稻日本晴和淮稻5号两个品种上人工接种RBSDV,待接种的水稻表现明显矮缩症状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ABA含量。结果显示,在接种RBSDV的日本晴和淮稻5号中,ABA含量均明显增加。接种病毒的日本晴植株中ABA含量为111.04ng/g,而对照中仅为60.86ng/g;淮稻5号对照植物ABA含量为70.61ng/g,而病株中ABA的含量为102.60ng/g。为进一步明确病毒侵染如何调控ABA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日本晴接种RBSDV 8d,12d,16d和60d时ABA合成关键基因(OsZEP、OsNCED1、OsNCED2、OsNCED3、OsNCED4和OsNCED5)及分解关键基因(OsABA8ox1、OsABA8ox2和OsABA8ox3)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侵染8d,ABA合成和分解代谢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其中OsNCED4和OsNCED5的表达量随病毒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60d时OsNCED3、OsNCED4和OsNCED5的表达量为对照的3.97、7.66和2.99倍,而OsZEP,OsABA8ox1和OsABA8ox2的表达量则随侵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RBSDV侵染后可能既影响了ABA合成也影响了其分解,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ABA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 脱落酸 合成 分解 基因表达
下载PDF
RBSDV所致玉米粗缩病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爱红 任萍 +2 位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曹克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7-220,共4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玉米粗缩病发病植株中,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玉米植株中,赤霉素(Gibberellin GA3)、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玉米粗缩病发病植株中,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玉米植株中,赤霉素(Gibberellin GA3)、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玉米素(Zeatin,ZR)的含量变化特点不同:人工接种RBSDV后,病株中GA3及ZR含量明显低于健株,且随病级增加,植株体内GA3、ZR含量逐渐降低,其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孕穗期病株叶片中IAA含量低于健株,但根部IAA的含量差异不明显;人工接种RBSDV后,病株中ABA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病情严重度增加,含量逐渐升高,其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内源激素 玉米粗缩病 玉米
下载PDF
RBSDV P7-2基因重组AcMNPV的构建及其对sf9细胞的致死作用
5
作者 刘龙 孙丽英 王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为克服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等固有缺点,首次尝试将异源病毒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重组到昆虫杆状病毒中,以期为遗传修饰杆状病毒、提高杀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带有SV40终止子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目的]为克服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等固有缺点,首次尝试将异源病毒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重组到昆虫杆状病毒中,以期为遗传修饰杆状病毒、提高杀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带有SV40终止子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多角体基因ph、AcMNPV ie-1启动子、在C端融合Flag标签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P7-2基因依次插入到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的多克隆位点。使用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自身的启动子及ie-1启动子分别启动ph和P7-2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座的方法将ph、P7-2基因及启动子插入到bacmid b MON14272的多角体位置,获得重组bacmid Ac-P7-2,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7-2基因的表达。转染sf9细胞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重组病毒多角体的形成并统计不同时间细胞死亡数量。通过TCID50的方法绘制病毒生长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P7-2基因重组AcMNPV bacmid Ac-P7-2,Western blot检测到P7-2蛋白可以正确表达。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重组病毒v Ac-P7-2细胞死亡数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病毒v Ac-WT,并发现重组病毒v Ac-P7-2多角体形成并释放的速度也快于野生型病毒v Ac-WT。病毒的生长曲线显示,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v Ac-P7-2的增殖速度显著快于v Ac-WT。[结论]成功构建了多角体形成迅速的重组病毒v Ac-P7-2,与野生型病毒v Ac-WT相比其具有较快的增殖速度,对寄主细胞有较强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dvP7-2基因 重组AcMNPV 多角体形成速度 致死作用
下载PDF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ice Resistance Against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RBSDV)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被引量:1
6
作者 Wang Baoxiang Wen Yibin +5 位作者 Liu Yan Wang Kangjun Dai Huimin Liu Jinbo Pu Hanchun Xu Dayo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6年第3期1-5,10,共6页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rice resistance against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RBSDV)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49 rice varieties were conduced field inoculation ...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rice resistance against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RBSDV)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49 rice varieties were conduced field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antibiosis test and antixenosis test,respectively. There were more varieties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less than 20% in field inoculation. Field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and the incidenc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In field inoculation and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the incidence rates of indica rice varieti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ntibiosis test showed that al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were susceptible to insect pests,and there were only five indica rice varieties with antibiosis value less than 81%. The antixenosis value of indica rice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and the resistance of indica rice varieties against SBP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ice resistance against RBSDV and SBPH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varieties in field identification had extrem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s antixenosis to SBPH,but was irrelevant to antibiosis of varieties to SBPH. The incidence rates of varieties in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tixenosis and antibiosis of varieties to SBPH. Moreover,antixenosis of varieties had extrem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cidence rates in both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Therefore,insect-resistant varieties influenced virus transmitting effect of SBPH to a certain extent,and it could reduce the damage of RBSDV by cultivating resistant varieties against SB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bsdv SBPH Correlation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被确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新寄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红 崔禹 +3 位作者 杨菲 邸垫平 闫冲 苗洪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新兴的模式植物,在病毒-植物的互作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毒,明确该病毒是否能够侵染二穗短柄草,是进行病...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新兴的模式植物,在病毒-植物的互作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毒,明确该病毒是否能够侵染二穗短柄草,是进行病毒-寄主互作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利用传毒介体灰飞虱将RBSDV人工接种于二穗短柄草Bd21,观察RBSDV是否侵染短柄草,以及侵染后的症状发展过程,同时对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显示,RBSDV可以侵染二穗短柄草;初期症状为节间缩短,随后表现植株矮缩、心叶扭曲、缺刻等症状;PCR检测有明显的目的条带。由此确定二穗短柄草是RBSDV的新寄主,可作为该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研究材料。这为进行RBSDV抗病基因鉴定、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农作物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rbsdv 寄主
下载PDF
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5 位作者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6-1471,共6页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未见其危害;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能复合侵染水稻;而在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混合发生地区的云南保山发现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四川新都则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条纹叶枯病毒 水稻锯齿矮缩病毒 西南稻区
下载PDF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朝辉 周益军 +4 位作者 范永坚 薛宝娣 吴淑华 程兆榜 张文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8,共5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检测 RT-PCR 斑点杂交 SDS-PAGE
下载PDF
江苏省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矮缩病害病原初步鉴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季英华 任春梅 +2 位作者 程兆榜 周彤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3-1267,共5页
通过常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近年来在江苏省发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水稻矮缩病进行了初步诊断和鉴定,结果显示该病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所致。这是自1963年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大面积发生危害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江苏省 鉴定 水稻
下载PDF
以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江苏主栽粳稻品种“淮稻5号”黑条矮缩病抗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爱宏 潘存红 +6 位作者 戴正元 肖宁 余玲 李育红 张小祥 张洪熙 潘学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5-1781,共7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最近在江苏、浙江等省暴发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在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2个抗性QTL,以抗性亲本"明恢63"为供体...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最近在江苏、浙江等省暴发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在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2个抗性QTL,以抗性亲本"明恢63"为供体,感病亲本"淮稻5号"为轮回亲本,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携带目标抗性QTL的系列近等基因系。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新培育的近等基因系其发病率较对照轮回亲本下降25%左右,抗性得到显著改良。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近等基因系其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构成性状等与轮回亲本相似,表明目标区段存在较少的累赘连锁。此外,对有关如何实现目标QTL的精细定位,以及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多个抗性QTL培育抗病品种的策略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淮稻5号 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抗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主要种质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路银贵 苗洪芹 +1 位作者 邸垫平 田兰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12,共4页
为明确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的抗玉米粗缩病性,加快玉米抗粗缩病育种进程,对中国玉米种质改良Reid、Lancaster、四平头、旅大红骨四大杂交优势群及其他杂优群的代表性骨干自交系抗粗缩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Reid群的抗性表现接近... 为明确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的抗玉米粗缩病性,加快玉米抗粗缩病育种进程,对中国玉米种质改良Reid、Lancaster、四平头、旅大红骨四大杂交优势群及其他杂优群的代表性骨干自交系抗粗缩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Reid群的抗性表现接近高感,平均病指为39.77;旅大红骨杂优群抗性表现感病,平均病指为29.82;Lancaster、四平头杂优群的抗粗缩病性较差,平均病指分别为22.62、23.11。其他杂优群中美P群选系抗性表现突出,六个参加鉴定系平均病指为6.89。今后玉米抗粗缩病育种应重视美P群材料的利用,利用模式应为四平头杂优群×美P群材料选系和Lancaster杂优群×美P群材料选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 杂交优势群 抗性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第七号片段的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3
作者 钟永旺 周洁 +2 位作者 庄斌全 魏春红 李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7,共6页
运用RT PCR技术 ,根据玉米粗缩病毒S6的末端序列设计引物 ,从玉米粗缩病感病材料中克隆得到一条 2 2kb长的cDNA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全长 2 1 93bp ,含两个开放阅读框 ,分别编码 41 0kD和 36 3kD的多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c... 运用RT PCR技术 ,根据玉米粗缩病毒S6的末端序列设计引物 ,从玉米粗缩病感病材料中克隆得到一条 2 2kb长的cDNA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全长 2 1 93bp ,含两个开放阅读框 ,分别编码 41 0kD和 36 3kD的多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cDNA片段及其编码产物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7的cDNA序列及编码产物存在最高的相似性 ,推测该cDNA片段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S7片段 ,而不是玉米粗缩病毒的S6。分别将该片段的两个阅读框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1 d及pGEX KG中 ,经IPTG诱导后 ,两种蛋白均得到了高效的表达。表达产物回收后制备并得到了高效价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CDNA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永平 雷娟利 +1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声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RT-PCR检测 灰飞虱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7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恒木 陈剑平 +2 位作者 雷娟利 程晔 薛庆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 2个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 streakeddwarfvirus,RBS DV)中国分离物 ,即浙江分离物和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S7,并测定了他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RBSDV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S7全长 2 1 93nts(EMB... 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 2个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 streakeddwarfvirus,RBS DV)中国分离物 ,即浙江分离物和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S7,并测定了他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RBSDV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S7全长 2 1 93nts(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7) ,RBSDV河北分离物基因组片段S7全长 2 1 90nts(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8) ,二者均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ORF) ,分别编码约 41kD和 3 6kD多肽 ,2个中国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高达 99% ,相应的ORF编码的多肽同源性分别为 1 0 0 %和 94 4% ,与日本RBSDV基因组片段S7核苷酸同源性为 93 4%和 93 8% ,相应ORF编码的多肽同源性分别为98 1 % (ORF1 )、96 5 %和 97 8% (ORF2 ) ,与意大利MRDVS6核苷酸同源性为 85 1 %和85 3 % ,相应多肽同源性分别为 92 3 % (ORF1 )、85 5 %和 86 8% (ORF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基因组片段S7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下载PDF
双重RT-PCR法同时快速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晓棠 崔汝强 +5 位作者 贺浩华 欧阳林娟 胡丽芳 彭小松 陈小荣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17,共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别方法,为SRBSDV和RBSDV的流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特异性检测
下载PDF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双价RNA沉默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秋芳 张金凤 +2 位作者 张晓霞 熊如意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295,共6页
为利用RNAi技术获取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植株,分别针对两种病毒的S6和S10基因构建RNA沉默载体。采用重组PCR方法将RBSDV S6基因片段(R6)和SRBSDVS6基因片段(SR6)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6-SR6融合基... 为利用RNAi技术获取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植株,分别针对两种病毒的S6和S10基因构建RNA沉默载体。采用重组PCR方法将RBSDV S6基因片段(R6)和SRBSDVS6基因片段(SR6)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6-SR6融合基因;将RBSDV S10基因片段(R10)和SRBSDV S10基因片段(SR10)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10-SR10融合基因。融合基因以反向重复的方式连入pBS载体,并定向插入到pCAMBIA1301载体上,获取了含有发夹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p(R6-SR6)和pCAMBIA1301-hp(R10-SR10)。抗RBSDV和SRBSDV RNA沉默载体的构建为利用RNA沉默进行植物抗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重组PCR 融合基因 RNA沉默载体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爱红 苗洪芹 +3 位作者 朱宝成 路银贵 陈丹 邸垫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 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采用SPSS软件对O.D405光密度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抗性水平、不同级别的玉米自交系病株叶片内的RBSDV浓度差异显著(F=237.499,P<0.01),且随病株病级加大,病毒浓度升高;而相同病级的抗病、感病和中抗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RBSDV浓度无显著差异(F=0.775,P=0.598);抗病自交系病株叶片中的病毒总浓度显著低于感病自交系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病株叶片内的病毒浓度与生物学症状呈正相关,病情越重,病毒浓度越高。RBSDV一旦侵入寄主,在抗病、感病和中抗的自交系植株体内均可增殖,并运转到新生叶片。此结论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玉米抗粗缩病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积累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灰飞虱传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长军 程兆榜 +3 位作者 熊如意 张文荟 周益军 范永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用麦夸特法(Marquardt)拟合了多种假定模型的参数,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接虫传毒模型:其中P、T、N分别表示接虫传毒后玉米成株期的发病率,接毒时间(h)和接虫数量(头/株)。F回归**=17.0235,R=0.8726。模型表明在玉米上灰飞虱传播RB... 本文用麦夸特法(Marquardt)拟合了多种假定模型的参数,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接虫传毒模型:其中P、T、N分别表示接虫传毒后玉米成株期的发病率,接毒时间(h)和接虫数量(头/株)。F回归**=17.0235,R=0.8726。模型表明在玉米上灰飞虱传播RBSDV的有效性较高,短时间内以有效虫量接毒即可获得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或接虫量的增加,病株率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模型揭示,对玉米粗缩病采用治虫控病措施时,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毒灰飞虱个体,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建模过程进行了验证。P=C11+C2exp(-(C3T+C4N))=85.7231+10.391exp(-(1.3582T+0.1889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接虫传毒模型 麦夸特法 Marquardt 防治效果 病毒病
下载PDF
侵染安徽玉米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全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彤 何志龙 +1 位作者 李祥宇 张享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3-949,共7页
[目的]测定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安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RBSDV安徽分离物与RBSDV其他分离物以及斐济病毒属(Fijivirus)其他成员之间的分子差异,为明确RBSDV遗传变异与进化规律提供重要信... [目的]测定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安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RBSDV安徽分离物与RBSDV其他分离物以及斐济病毒属(Fijivirus)其他成员之间的分子差异,为明确RBSDV遗传变异与进化规律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采用RT-PCR法从安徽玉米粗缩病样本中扩增RBSDV的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RBSDV安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发现,RBSDV安徽分离物与其他RBSDV各个分离物S1到S10的序列相似性较高,为87.6%-99.5%,其中与RBSDV韩国分离物(RBSDV-KOR)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4.6%-99.5%;从构建的系统关系树也可以看出,RBSDV安徽分离物和其他所有RBSDV分离物均聚成一个单独的分支.[结论]RBSDV各分离物之间亲缘关系很近.RBSDV安徽分离物与RBSDV-KOR亲缘关系最近,可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另外,推测RBSDV各个基因组片段可能是协同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安徽分离物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