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recoverin抗体相关副肿瘤综合征
1
作者 熊晓晓 张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抗recoverin抗体是一种罕见的PNS生物标志物,通常作用于癌症相关视网膜病变,少量见于其他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疾病的既定治疗方案。本文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抗recoverin抗体是一种罕见的PNS生物标志物,通常作用于癌症相关视网膜病变,少量见于其他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疾病的既定治疗方案。本文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副肿瘤综合征进行综述,增强临床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与关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recoverin 免疫治疗 抗体滴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蔡艳 张恩东 +4 位作者 王晓晟 伍校琼 王慧 杨静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为了探讨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部是否存在突触可塑性改变,本实验采用大鼠视神经切断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PKC-α和recoverin阳性产物主要见于... 为了探讨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部是否存在突触可塑性改变,本实验采用大鼠视神经切断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PKC-α和recoverin阳性产物主要见于视网膜内核层、内网层及节细胞层,另外外核层也可见少量recoverin阳性细胞。视神经切断后3d,大鼠视网膜内网层高倍镜下可见PKC-α和recoverin免疫阳性终末的数量开始增加,14d时增至最高,21d、28d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与节细胞之间的突触可能存在早期增生,后期溃变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PKC-Α recoverin 视网膜 大鼠
下载PDF
血清抗recoverin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脊髓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珍 冯婷婷 +4 位作者 李方 柯莎 林虹宇 王顺先 马英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由肿瘤远隔效应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组综合征,累及脊髓时称为副肿瘤性脊髓病(PM)。拟对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提高PM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神经内科经治的1例恶性胸腺瘤术后放疗和化疗后合并PM患... 目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由肿瘤远隔效应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组综合征,累及脊髓时称为副肿瘤性脊髓病(PM)。拟对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以期提高PM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神经内科经治的1例恶性胸腺瘤术后放疗和化疗后合并PM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及脑脊液特异性神经抗体及影像学检查、诊疗过程等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起病隐匿,既往明确诊断恶性胸腺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脊髓病,血清抗recoverin抗体阳性。MRI示T2WI序列胸8~10水平脊髓内纵行条状异常信号,可见不均匀强化,明确诊断为PM。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显著。出院后6个月随访,预后良好,未再复发。结论PM较为罕见,易误诊、漏诊;隐匿起病的中老年进行性脊髓病患者需警惕PM可能,血清和脑脊液神经特异性抗体检测及脊髓MRI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虽然预后不佳,但早期诊断,积极寻找及治疗潜在的肿瘤性疾病,及时抗肿瘤并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verin抗体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性脊髓病 恶性胸腺瘤
原文传递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4
作者 Guangyan Ji Lei Xing +4 位作者 Jianbo Huang Lingquan Kong Ziwei Wang Guosheng Ren Kainan W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566-571,共6页
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CAR) typically has a sudden or progressive onset of severe visual loss and an ominous association with an occult malignancy which contains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ly, CAR is the degen... 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CAR) typically has a sudden or progressive onset of severe visual loss and an ominous association with an occult malignancy which contains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ly, CAR is the degeneration of photoreceptors. 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 has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CAR may result from autoimmune mediated apoptosis. And in recent years, there also have been some results demonstrating that tumor derived angiogenic factors such as VEGF may also confer the development of CAR, which may offer novel avenues for th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CAR. Early initi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s critical for vision preservation. Future developments in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longitudinal quantification of antibody levels would enable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in these patients. The goal of this review was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y, the clinical features,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tinopathy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lucidation of breast 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BCAR) path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neoplastic retinopathy autoimmune retinopathy 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CAR) recoverin cytotoxicT-lymphocyte immune therapy
下载PDF
NMNAT1缺失对小鼠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曹瑾 吴彩霞 毛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9-363,368,共6页
目的探索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缺失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NMNAT1^(fl/fl)小鼠与Six3启动子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Six3-Cre)小鼠杂交,获得NMNAT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实时荧光... 目的探索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缺失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NMNAT1^(fl/fl)小鼠与Six3启动子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Six3-Cre)小鼠杂交,获得NMNAT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第0、4、10、30天(P0、P4、P10、P30)取材,制作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测量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受损细胞类型以及检测恢复蛋白和视紫质表达水平。结果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0时视网膜并没有明显的形态差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P4时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视网膜内层和外层中的分层破坏和大规模细胞死亡,基因敲除小鼠P4时距视神经500μm、1000μm、1250μm的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而距视神经1750μm的视网膜厚度尚未受影响(P>0.05);基因敲除小鼠P10时距视神经500μm、1000μm、1250μm、1750μm的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基因敲除小鼠全部视网膜内外层的退化在P30时几乎完成。此外,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P4时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10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分别减少了约75%、51%(均为P<0.05)。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4时视网膜几乎不表达恢复蛋白和视紫质(均为P<0.05)。结论NMNAT1缺失主要导致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损害以及恢复蛋白和视紫质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 双极细胞 无长突细胞 恢复蛋白 视紫质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6
作者 刘谦 周健 +3 位作者 武珅 张子俊 张敬学 曾惠阳 《眼科》 CAS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诱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小鼠模型,对其发生过程、病理及功能特征进行评价。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7~9周鼠龄C57BL/6J小鼠用于诱导AIR发生;同龄同种小鼠6只设立为对照组。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小鼠重组恢复蛋白... 目的诱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小鼠模型,对其发生过程、病理及功能特征进行评价。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7~9周鼠龄C57BL/6J小鼠用于诱导AIR发生;同龄同种小鼠6只设立为对照组。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小鼠重组恢复蛋白(recoverin)(CFA-recoverin)免疫小鼠作为诱导组,用CFA-PBS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免疫后的第0天和第2天注射百日咳毒素(PTX)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利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多模态影像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造模指标。主要指标诱导后3、6、8周小鼠血清recoverin抗体的表达、裂隙灯检查、彩色眼底照相、OCT、FFA或视网膜电图(ERG)的表现及视网膜组织学染色特征。结果诱导组小鼠在第3周出现血清recoverin抗体阳性;第6周抗体表达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双眼少量视网膜黄白色病灶,OCT示外层视网膜轻度受损;第8周视网膜浸润灶明显扩大,OCT显示外层视网膜连续性明显破坏。第8周FFA显示病灶区视网膜下明显荧光渗漏;ERG示视杆及视锥反应波振幅显著降低。第6周及第8周病理学显示不同程度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重组recoverin蛋白皮下注射可成功诱导小鼠AIR发生,其眼部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与AIR患者大致相似,是进行AIR研究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小鼠疾病模型 抗恢复蛋白抗体 抗视网膜抗体
原文传递
恢复蛋白EF-hand与钙离子去耦合作用的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7
作者 李吉来 耿彩云 +4 位作者 步宇翔 张亮 张来斌 黄旭日 孙家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597-1602,共6页
恢复蛋白Recoverin是一重要的神经钙传感蛋白.为澄清EF-hand与Ca2+耦合/去耦合作用机制,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SMD)方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等外力和等速度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EF-2和EF-3loop区氨基酸螯合Ca2+能力大小顺序... 恢复蛋白Recoverin是一重要的神经钙传感蛋白.为澄清EF-hand与Ca2+耦合/去耦合作用机制,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SMD)方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等外力和等速度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EF-2和EF-3loop区氨基酸螯合Ca2+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Asn-76<Thr-80<Glu-85<Asp-74<Asp-78和Thr-116<Glu-121<Asp-110<Asn-114<Asp-112.结构域EF-3比EF-2耦合Ca2+离子的能力强.EF-handloop环中的Asp-78和Asp-112残基在该信号传导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理论模拟和试验结果我们推测Ca2+离子诱导恢复蛋白的构象转变是一个两步过程.在该细胞信号Ca2+离子与恢复蛋白耦合过程中,EF-3和Ca2+耦合作用触发恢复蛋白构象转变,而EF-2和Ca2+的耦合作用起续航作用,促使变构过程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蛋白 变构过程 信号传导 去耦合作用 拉伸分子动力学 Ca^2+/豆蔻酰基开关
原文传递
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和恢复蛋白的表达变化
8
作者 高杨 邓新国 李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09,共5页
观察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恢复蛋白(recoverin)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NU处理1、3、7、10d组,每组均为6只大鼠... 观察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恢复蛋白(recoverin)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NU处理1、3、7、10d组,每组均为6只大鼠。不同时间MNU处理组大鼠按体重40mg/kg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MNU;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IRBP和恢复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MNU处理组IRBP的mRNA表达水平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MNU处理ld组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U处理组3、7、10d组恢复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RBP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不同时间MNU处理组IRBP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并随MNU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恢复蛋白阳性标记物主要见于视网膜内核层、内丛状层及节细胞层,随MNU作用时间增加恢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MNU可降低IRBP的表达,但增加恢复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病理生理学 甲基亚硝脲 中毒 载体蛋白质类 恢复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