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Rf-1位点PCR标记的遗传分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石华 谭亚玲 +4 位作者 谭学林 文建成 寇姝燕 金寿林 洪汝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56-460,共5页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的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杂合体的花粉育性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性均正常。说明M45461的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质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质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的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偏分离 细胞质 rf-1位点
下载PDF
Rf-1位点CAPS标记对水稻不同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谭亚玲 王石华 +5 位作者 洪汝科 文建成 郭艾 寇淑燕 金寿林 谭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61-464,共4页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的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的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对滇Ⅰ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的恢复系在Rf-1位点具...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的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的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对滇Ⅰ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的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的带型,滇Ⅰ型的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的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的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的系谱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性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f-1位点 CAPS标记
下载PDF
中国西双版纳水稻老品种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寇姝燕 谭亚玲 +3 位作者 李俊 周英 陈丽娟 谭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53-660,共8页
云南西双版纳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是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区和优异种质富集区之一。本研究利用8个位于Rf-1位点的PCR分子标记对53份西双版纳地方籼稻、粳稻和光壳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5... 云南西双版纳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是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区和优异种质富集区之一。本研究利用8个位于Rf-1位点的PCR分子标记对53份西双版纳地方籼稻、粳稻和光壳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5种多态性扩增片段。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双版纳水稻地方品种在Rf-1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些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分析表明西双版纳籼稻的遗传多样性要显著高于粳稻和光壳稻。结果还表明籼稻与粳稻和光壳稻之间的分化要显著大于粳稻与光壳稻之间的分化,光壳稻与粳稻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结果可能表明水稻Rf-1位点的遗传分化与水稻的籼粳分化紧密相关,还暗示水稻Rf-1位点遗传分化可能是与籼粳分化同时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f-1位点 遗传多样性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海拔及细胞质背景对水稻分离群体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云 谭学林 +5 位作者 谭亚玲 文建成 王石华 王昌江 雷伟 成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39-445,共7页
水稻的演化及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种质分布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Rf-1是水稻克隆唯一的育性恢复基因。为研究海拔和籼粳细胞质因素对水稻分离群体的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效应,本研究用两个云南高海拔地方粳稻品种与具籼稻... 水稻的演化及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种质分布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Rf-1是水稻克隆唯一的育性恢复基因。为研究海拔和籼粳细胞质因素对水稻分离群体的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效应,本研究用两个云南高海拔地方粳稻品种与具籼稻细胞质和恢复基因的偏粳品系南34正反交,在4个海拔点种植F1与育性稳定的不育系测交获得测交群体,并自交产生F2群体;同时在室内将经17℃和14℃温度处理正处于开花期的F1稻穗与不育系授粉获得测交群体。然后对分离群体用位于Rf-1位点的PCR标记M45461进行基因型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25分离群体中,有11个具有由南34提供籼稻细胞质,14具有由云南高海拔粳稻提供的粳稻细胞质;在所有分离群体中,14个发生遗传偏分离。在14个以粳稻细胞质为背景分离群体中仅有4个发生遗传偏分离,但在11个具有由南34提供的籼稻细胞质背景的分离群体中有10个发生遗传偏离,而且都偏向南34,偏向南34基因型的频率基本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结果说明海拔、温度和细胞质背景均对分离群体Rf-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具有影响,而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细胞质背景对雄配子在Rf-1位点的基因型具极大的选择效应。本研究可为探讨水稻恢复基因与水稻生态适应性的关系及恢复基因与水稻的分化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频率 水稻 rf-1位点 海拔(温度) 细胞质
下载PDF
一个位于水稻Rf-1基因的InDel标记遗传分离对海拔和细胞质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昌江 文建成 +1 位作者 雷伟 谭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仅存在于适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野生稻和籼稻中,不存在适于气候冷凉广泛生长在温带气候条件的粳稻种质资源中。为研究恢复基因与温度适应性的关系,选用来自云南2650m高海拔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基...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仅存在于适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野生稻和籼稻中,不存在适于气候冷凉广泛生长在温带气候条件的粳稻种质资源中。为研究恢复基因与温度适应性的关系,选用来自云南2650m高海拔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基因型为rf/rf)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南34(基因型为Rf/Rf)进行正反交,将产生的F1在云南低热区(海拔400m)、温和区(海拔1250m)、冷凉区(海拔2200m)三个点种植自交产生6个F2正反交群体,用位于水稻恢复基因Rf-1位点的一个InDel共显性标记68923-8,分析了Rf-1基因位点的遗传分离。结果显示:在低热区,具小麻谷粳稻细胞质的F2群体在Rf-1位点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比例,但是,该标记的基因型在具南34籼稻细胞质的F2群体中分离比例偏离孟德尔比例,偏向细胞质供体—南34;而在1250m的温和环境下,该标记基因型在具小麻谷粳稻细胞质的F2群体中分离偏向南34,在具南34籼稻细胞质的F2群分离符合孟德尔比例;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2200m冷凉气候条件下,在具小麻谷粳稻细胞质的F1产生的F2群体中该标记分离比例偏向细胞质供体—小麻谷,而该标记在具南34籼稻细胞质的F1产生的F2群体分离比例也偏向细胞质供体—南34。结果表明:海拔温度极显著地影响着Rf-1位点的基因型的遗传分离比例,海拔和细胞质的互作效应显著。以上结果可能是由于恢复基因Rf-1位点的基因型与水稻对温度的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f-1位点 海拔 遗传分离 温度适应性
下载PDF
Cyagard RF-1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英华 唐雪娇 +1 位作者 梁培玉 张宝贵 《天津化工》 CAS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介绍了磷盐阻燃THPC的换代产品Cyagard
关键词 磷盐 阻燃剂 rf-1 制备方法
下载PDF
阻燃剂CyagardRF-1的应用
7
作者 唐雪娇 梁培玉 +1 位作者 智建辉 张宝贵 《天津化工》 CAS 2004年第4期33-34,共2页
介绍了鏻盐阻燃剂THPC的换代产品CyagardRF-1的应用。
关键词 鳞盐 阻燃剂 rf-1 应用
下载PDF
籼粳稻及恢复系Rf-1位点PCR片段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婷婷 文建成 +4 位作者 金寿林 朱高倩 徐莹洁 普世皇 谭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718,共7页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是鉴别籼粳亚种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上的特异性引物68923-8对来源不同的籼、粳稻恢复系及非恢复系进行PCR片段的序列比对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如下:在籼稻中,非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94.97%,恢复...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是鉴别籼粳亚种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上的特异性引物68923-8对来源不同的籼、粳稻恢复系及非恢复系进行PCR片段的序列比对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如下:在籼稻中,非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94.97%,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88.03%,恢复系与非恢复系之间的一致性达到91.56%;粳稻中,非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91.56%,恢复系间一致性为57.48%,但恢复系与非恢复系间的一致性却较低,为36.53%;比较籼粳稻之间发现,二者非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57.66%,恢复系间的一致性为54.71%。遗传距离的分析也揭示与此相似的结果。聚类将供试材料分成三大枝:第一大枝包含籼稻恢复系、籼稻非恢复系及1个粳稻恢复系Ansanbyeo;第二大枝包含6个粳稻非恢复系;而滇Ⅰ型恢复系南34与BT型恢复系C418则单独成第三大枝,而且与其它两枝的同源性较低。结果表明:水稻籼-粳亚种的遗传变异反映在育性恢复基因Rf-1位点的DNA序列变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 恢复基因 rf-1位点 PCR序列 变异
下载PDF
利用PCR标记对恢复水稻BT型胞质雄不育性的核基因Rf-1进行遗传制图
9
作者 ToshiyukiKomori 雷波 《国外作物育种》 2004年第1期1-1,共1页
Rf-1基因能恢复盯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引起的花粉不育,Rf-1基因所在的第10染色体上的9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被转换成PCR标记。利用9个标记和1042株组成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Rf-1基因位于S12564 Tsp5091和C1361 ... Rf-1基因能恢复盯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引起的花粉不育,Rf-1基因所在的第10染色体上的9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被转换成PCR标记。利用9个标记和1042株组成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Rf-1基因位于S12564 Tsp5091和C1361 MwoI之间。两个标记位点的遗传距离估计为0.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标记 水稻 BT型胞质雄不育性 核基因 rf-1基因 遗传制图
下载PDF
能量分辨质谱区分与检测人参皂苷同分异构体20(S)-Rf和Rg_(1)
10
作者 赵幻希 李卓 +5 位作者 赵孟雅 田璐 肖禹圣 王震寰 越皓 修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将连续变化的碰撞能量与串联质谱相结合,建立了能量分辨质谱(Energy-resolved mass spectrometry,ERMS)分析方法用以区分和检测人参皂苷同分异构体20(S)-Rf和Rg_(1).ERMS将子离子与母离子强度的比值定义为强度分数(Intensity fraction,I... 将连续变化的碰撞能量与串联质谱相结合,建立了能量分辨质谱(Energy-resolved mass spectrometry,ERMS)分析方法用以区分和检测人参皂苷同分异构体20(S)-Rf和Rg_(1).ERMS将子离子与母离子强度的比值定义为强度分数(Intensity fraction,IF),两个子离子强度的比值定义为强度比(Intensity ratio,IR),并通过IF和IR分别对连续变化的碰撞能量作图建立特征碎片离子的IF和IR曲线.虽然20(S)-Rf和Rg_(1)的串联质谱图无明显差异,但是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特征碎片离子[M-Glc-H]-,[M-2Glc-H]-和[M-2Glc-C_(6)H_(12)-H]-的IF和IR曲线差异显著,有明显的区分边界,可以直接区分20(S)-Rf和Rg_(1).进一步利用ERMS实时分析了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生物转化产物中20(S)-Rf和Rg_(1)的相对摩尔含量.结果表明,ERMS不需液相色谱分离即可实现20(S)-Rf和Rg_(1)的快速区分和相对含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辨质谱 同分异构体 人参皂苷20(S)-Rf 人参皂苷RG1 相对定量分析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RF1生产技术体系的示范及开发”通过验收,取得阶段性成果
11
作者 杨学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优质饼干小麦 宁麦9号品种 rf-1品种 生产技术体系 示范开发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棉花Rf1育性恢复基因和抗虫Bt基因 被引量:28
12
作者 柳李旺 朱协飞 +1 位作者 郭旺珍 张天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0 - 6 13- 2R与转Bt基因抗虫棉R0 19(轮回亲本 )杂交、回交产生BC2 群体。利用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 3个SSR标记和Bt基因的PCR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有Rf1和Bt的转基因抗虫棉恢复系。在分析的 5 9个B... 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0 - 6 13- 2R与转Bt基因抗虫棉R0 19(轮回亲本 )杂交、回交产生BC2 群体。利用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 3个SSR标记和Bt基因的PCR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有Rf1和Bt的转基因抗虫棉恢复系。在分析的 5 9个BC2 单株中 5 5株存在恢复基因标记 ,5 4株存在Bt基因 ;综合标记分析结果 ,共获得 5 4个同时具Rf1与Bt基因的聚合单株 ;这些聚合单株自交后 ,通过标记辅助选择 ,获得 10株含Bt基因且Rf1纯合的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Rf1育性恢复基因 BT抗虫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SSR标记
下载PDF
RF磁控溅射工艺对TiNi_(1-x)Cu_x合金薄膜组织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东 崔大奎 骆苏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采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iNi(1-x)Cux合金薄膜,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和XRD技术分析研究了RF磁控溅射工艺对TiNi(1-x)Cux合金薄膜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片不加热的条件下溅射薄膜组织结构为非晶,并呈柱状形貌垂直于基... 采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iNi(1-x)Cux合金薄膜,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和XRD技术分析研究了RF磁控溅射工艺对TiNi(1-x)Cux合金薄膜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片不加热的条件下溅射薄膜组织结构为非晶,并呈柱状形貌垂直于基片生长;经650~720℃,3 min退火处理后,薄膜均发生晶化转变;在他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溅射功率和工作气压对薄膜组织形貌有很大影响;薄膜的柱状单胞直径、薄膜厚度和生长速度均随溅射功率的增长而增长,但当溅射功率一定时,工作气压增加使柱状单胞直径、薄膜厚度和薄膜的生长速率显著减小;RF磁控溅射过程中,沉积原子的活性及其沉积速率是影响薄膜组织形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磁控溅射工艺 TiNi(1-x)Cux合金薄膜 组织形貌 钛镍铜合金
下载PDF
Ge_xC_(1-x)薄膜在红外增透保护膜系设计和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建全 刘正堂 +2 位作者 于忠奇 耿东生 郑修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用磁控反应溅射 (RS)法制备出 Gex C1 - x薄膜 ,它的折射率可在 1 .6~ 4.0之间变化 .设计出不同厚度的 Gex C1 - x均匀增透膜系和非均匀增透膜系 ,并在 Zn S基片上制备出 Gex C1 - x均匀增透膜系 .设计结果表明 ,均匀膜系能实现某一波... 用磁控反应溅射 (RS)法制备出 Gex C1 - x薄膜 ,它的折射率可在 1 .6~ 4.0之间变化 .设计出不同厚度的 Gex C1 - x均匀增透膜系和非均匀增透膜系 ,并在 Zn S基片上制备出 Gex C1 - x均匀增透膜系 .设计结果表明 ,均匀膜系能实现某一波段范围内增透 ,非均匀膜系能实现宽波段增透 ;当厚度增加时 ,均匀增透膜系的透过率曲线变得急剧振荡 ,非均匀膜系的透过率曲线变得更为平滑 ,且向长波段扩展 .实验结果表明 ,在 8~ 1 1 .5 μm波段 ,Zn S基片双面镀 Gex C1 - x均匀增透膜系后平均透过率为 90 .4% ,比未镀膜的 Zn S基片 (平均透过率为 73.9% )净增加 1 6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射频磁控反溅射 红外增透保护膜系
下载PDF
射频反应溅射Ge_xC_(1-x)薄膜的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正堂 朱景芝 +1 位作者 许念坎 郑修麟 《红外技术》 CSCD 1996年第5期19-22,共4页
射频反应溅射Ge_xC_(1-x)薄膜的特性刘正堂,朱景芝,许念坎,郑修麟(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72)[摘要]通过在Ar+CH4气体中的射频反应溅射法制备出GexC(1-x)薄膜。利用俄歇电子能... 射频反应溅射Ge_xC_(1-x)薄膜的特性刘正堂,朱景芝,许念坎,郑修麟(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710072)[摘要]通过在Ar+CH4气体中的射频反应溅射法制备出GexC(1-x)薄膜。利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光度计及硬度测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射频反应溅射 红外增透 保护膜 红外材料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高糖环境中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萧鸿 刘学政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单层通透性模型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孔径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中,形成致密单层后...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单层通透性模型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孔径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中,形成致密单层后分三组培养。正常对照组:DMEM高糖培养基,含葡萄糖25mmol/L;;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葡萄糖40mmol/L;;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葡萄糖40mmol/L+Ang-1250ng/ml。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4个时间点建立EC单层通透性模型,检测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δ)及滤过系数(Kf),以监测EC单层通透性的变化;;利用Westernblot(NBT/BCIP显色法)检测第5天时survivin的表达。结果第3天、第5天及第7天时,高糖组EC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Ang-高糖组在第5天及第7天时,EC单层通透性升高(P<0.01),但仍低于高糖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高糖能够增加EC单层通透性,Ang-1能对抗高糖的这种生物学作用。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抑制RF/6A的凋亡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素1 葡萄糖 通透性 SURVIVIN表达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γ-干扰素刺激后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粘附分子-1和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燕树勋 陈如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γ -干扰素 (IFN -γ)刺激后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 (RFs)增殖和对细胞粘附分子 - 1(ICAM - 1)、白细胞抗原 (HLA) -DR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RFs分别与IFN -γ、雷公藤甲素孵育后 ,MTT比色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γ -干扰素 (IFN -γ)刺激后人眼球后成纤维细胞 (RFs)增殖和对细胞粘附分子 - 1(ICAM - 1)、白细胞抗原 (HLA) -DR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RFs分别与IFN -γ、雷公藤甲素孵育后 ,MTT比色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RFs增殖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ICAM - 1、HLA -DR的表达状况。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RFs的增殖 ,当剂量达 10 0 μg/L时 ,RFs的增殖完全被抑制。正常人自发表达少量的ICAM - 1,不表达HLA -DR ;IFN -γ (10 0U/L)能强烈刺激ICAM - 1、HLA -DR的表达 (P <0 0 1) ;雷公藤甲素能明显抑制IFN -γ对ICAM - 1、HLA -DR的刺激作用。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RFs的生物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Graves’眼病 球后成纤维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孙涛 朱弼珺 +3 位作者 许迅 苏莉 顾青 许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14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分为对照组,10 ng/mL VEGF干预组,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B-Raf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RF/6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与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D405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10 ng/mL VEGF干预组比较,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D405值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BP-rP1通过干预B-Raf蛋白表达,上调细胞Caspase 3活性,对抗VEGF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发挥抑血管新生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RF/6A细胞 B-RAF CASPASE3
下载PD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and Heme Oxygenase-1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Glioblastoma
19
作者 Li Tang Zhipeng Teng +2 位作者 Tianping Yu Chen Wang Yu Li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7年第3期148-153,共6页
Glioblast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brain tumors, and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are common posttreatment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The overall five-year survival still remains poor. Nuclear ... Glioblast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brain tumors, and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are common posttreatment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The overall five-year survival still remains poor.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 (Nrf-2) and heme oxygenase-1 (HO-1)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any tumors.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Nrf-2 and HO-1 in glioblastoma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them on the growth of glioblastoma. 49 cases of glioblastoma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ir gender, age, tumor recurrence, size of tumor, postoperatio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HO-l in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49 cases of giloblastoma and 23 cases of adjacent control tissu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Nrf-2 and HO-1 in the 49 glioblastoma tissue sections were 85.7% and 89.8%,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Nrf-2 and HO-1 were 34.8% and 26.1%, respectively in 23 cases of adjacent control sec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Nrf-2 and HO-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lioblastoma, and might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glioblas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BLASTOMA rf-2 HO-1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复杂地区地物类型提取探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德军 颜玮 +4 位作者 陈志军 祝好 何泽能 饶志杰 杨世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185,共14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作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全球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以国产GF-1 PMS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法(Support Vector Machin...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作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全球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以国产GF-1 PMS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算法实现研究区内地表覆盖类型的提取.对比结果表明:在训练样本相同的条件下,RF算法地物分类精度要优于SVM和ANN算法,尤其是林地、道路和大棚三类地物RF算法分类精度与SVM和ANN算法分类精度之间差异较大.但RF分类结果中依旧存在像元错分和漏分现象,本研究利用易混淆像元在NDVI和形状上的差异,实现了RF分类结果中易混淆像元的修正,提高了地物分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GF-1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