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F12基因新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1例报告
1
作者 裴皓月 龚一鸣 +3 位作者 韩心如 白美荣 褚迅 周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1-797,共7页
目的鉴定导致1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8(PFIC 8)患儿的KIF 12基因变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1例PFIC 8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变异用一代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模型、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鉴定导致1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8(PFIC 8)患儿的KIF 12基因变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1例PFIC 8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变异用一代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研究变异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已报道的17例PFIC 8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变异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个月14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和黄疸为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的KIF 12基因存在c.539G>A+c.928C>T复合杂合突变,此前未见报道。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患儿肝细胞的KIF12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发生改变。在293T细胞中,c.539A、c.928T和c.539A+c.928T均可以使KIF12的mRNA表达减少,c.928T和c.539A+c.928T可使KIF12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文献回顾显示,已有7个KIF 12的纯合突变和1个复合杂合突变(c.538C>T+c.539G>A)被报道。在已报道的病例中,KIF 12的突变类型和PFIC 8患儿的肝外临床表型无关。结论在1例PFIC 8患儿中发现1种新的KIF 12复合杂合突变。在已发现的9个突变中,其类型与PFIC8肝外临床表型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8 KIF1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突变
下载PDF
DHTKD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α-酮己二酸尿症1例报告
2
作者 王红霞 潘翔 逯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4-628,共5页
酮己二酸尿症为赖氨酸、羟赖氨酸和色氨酸降解代谢紊乱所致的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受累系统广泛,主要临床表现有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癫痫、共济失调、小头畸形、行为异常等。本例患儿2岁8月龄,表现为抽搐和行为异常,尿... 酮己二酸尿症为赖氨酸、羟赖氨酸和色氨酸降解代谢紊乱所致的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受累系统广泛,主要临床表现有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癫痫、共济失调、小头畸形、行为异常等。本例患儿2岁8月龄,表现为抽搐和行为异常,尿有机酸分析示α-酮己二酸明显增高,基因遗传学检测发现DHTKD1基因存在致病复合杂合变异,结合患儿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确诊为α-酮己二酸尿症。经低赖氨酸、低蛋白饮食和康复治疗等对症处理后,患儿病情有所改善。该病临床罕见,为国内医学数据库首例报道。本病例报道扩充了α-酮己二酸尿症基因谱,也为临床上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己二酸尿症 DHTKD1基因 变异 儿童
下载PDF
1例FLG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寻常型鱼鳞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毛艳 钟伟龙 +2 位作者 陈朝丰 简杏玲 于波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161-164,共4页
目的检测一个寻常型鱼鳞病家系FLG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1例先证者诊断为寻常型鱼鳞病。提取患者及其家系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皮肤病多基因芯片对先证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和... 目的检测一个寻常型鱼鳞病家系FLG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1例先证者诊断为寻常型鱼鳞病。提取患者及其家系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皮肤病多基因芯片对先证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和家系的DNA进行双向验证。结果先证者FLG基因发生c.3321delA及c.6950_6957delCATCCCAT复合杂合突变。家系中其余4人为其中1个突变的携带者。对这2个突变位点进行功能预测显示,c.3321delA及c.6950_6957delCATCCCAT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p.G1109Efs*13及p.S2317*改变,最终影响FLG基因编码的中间丝相关蛋白原的功能。结论FLG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先证者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鱼鳞病 DNA突变分析 FLG基因 突变 c.3321delA突变 c.6950_6957delCATCCCAT突变
下载PDF
一个罕见的复合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庄倩梅 刘春强 +2 位作者 颜梅珍 王耿 蔡丽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8-400,405,共4页
通过对一罕见的复合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分析,探索其分子基础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先证者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为IVS-Ⅱ-654(C>T)纯合子突变,血液学表型符合其基因型;先证者母亲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β654M/βN,血液学... 通过对一罕见的复合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分析,探索其分子基础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先证者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为IVS-Ⅱ-654(C>T)纯合子突变,血液学表型符合其基因型;先证者母亲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β654M/βN,血液学表型符合其基因型;先证者哥哥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βN/βN,血液学表型符合其基因型;先证者父亲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βN/βN,血液学表型与基因型不相符。由于该家系基因结果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进一步对先证者父亲及先证者进行了缺失型HPFH基因检测。综合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缺失型HPFH基因检测的结果,先证者父亲及先证者的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别为βSEA-HPFH/βN和βSEA-HPFH/β654M。临床上仍然要重视β地中海贫血表型分析,当表型与基因型不一致时,需要重新检测或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以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基因 血液学 血红蛋白测定 表型
下载PDF
一轮复习时分离定律中杂合子的表现型分析
5
作者 林明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88,共3页
对分离定律复习的拓展,总体上离不开杂合子表型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表现出什么样的表型,既受基因型控制,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轮复习教学中,可以杂合子的表型为主线,整合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一对等位基因 表现型 一轮复习
下载PDF
产前诊断3M综合征OBSL1基因杂合突变1例
6
作者 马丽文 马朝霞 +1 位作者 史向荣 张慧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31-432,共2页
3M综合征(3M syndrome,OMIM#273750,614205,61292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Miller、McKusick和Malvaux 3位遗传学家于1975年首次报道[1],并以其名字首字母缩写命名为3M综合征。国外报道该病约100余例,而国内仅11例[2-6]。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遗传学家 突变 L1基因 OMIM
下载PDF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勋平 熊远著 +2 位作者 刘桂琼 邓昌彦 屈彦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6,共6页
逐个测定 139头F2 代杂交猪 (Susscrofa) (英系大白猪×梅山猪 )的初生重、180日龄活重 (LWT180 )、日增重(ADG)、相对生长率 (RGR)和KR值等 5个生长性状 ,对每一个体分别进行 2 4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分型。对性别、家系和标记与生... 逐个测定 139头F2 代杂交猪 (Susscrofa) (英系大白猪×梅山猪 )的初生重、180日龄活重 (LWT180 )、日增重(ADG)、相对生长率 (RGR)和KR值等 5个生长性状 ,对每一个体分别进行 2 4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分型。对性别、家系和标记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它们与这些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关联 (P >0 0 5 )。以 2 4个中性微卫星座位的杂合度来表示个体基因杂合度 ,比较猪生长性状在各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间的差异 ,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初生重从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为 1( 1 5 185kg)时至杂合度水平为 2 ( 1 30 6 3kg)时达性状最低值 ,之后随基因杂合度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180日龄活重、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和KR值等 4个重要经济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呈近似于正弦函数曲线变化 ,在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 2 (杂合度为 0 5 796 )时的性状值最高 ,之后随着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性状在不同的个体基因杂合度水平表型值不同 ,在某一特定的杂合度水平时达最高 ,提示在猪选配时将个体基因杂合度控制在恰当的水平 ,可以使目的性状的表型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基因 日增重 活重 种优势
下载PDF
天蚕抗菌肽A与蜂毒素杂合肽基因的合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嘉明 刘飞鹏 +2 位作者 李月琴 钟振宇 张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天蚕抗菌肽A(cecropinA ,C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蜂毒素 (melittin ,M )N端第 5~ 12个氨基酸残基 ,以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合成了杂合肽CA(1~ 7) -M(5~ 12 )基因 ,同载体 pGEMEX - 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经打点... 根据天蚕抗菌肽A(cecropinA ,CA)N端第 1~ 7个氨基酸残基、蜂毒素 (melittin ,M )N端第 5~ 12个氨基酸残基 ,以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合成了杂合肽CA(1~ 7) -M(5~ 12 )基因 ,同载体 pGEMEX - 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经打点杂交筛选和序列测定 ,获得一个与设计一致的克隆。将此克隆中的质粒亚克隆至JM10 3(DE3) ,经IPTG诱导、BrCN切割和抑菌圈试验表明 ,克隆的杂合肽基因在JM 10 9(DE3)中获得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抗菌肽A 蜂毒素 基因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二倍体、三倍体和非整倍体群体的基因杂合度与生长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毛贤 沈琪 +2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卫国 潘金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2,共8页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D.)雌性三倍体与雄性二倍体交配,细胞松弛素B抑制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产生的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3个群体进行了同工酶研究。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群体在6个多态位点的平均...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D.)雌性三倍体与雄性二倍体交配,细胞松弛素B抑制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产生的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3个群体进行了同工酶研究。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群体在6个多态位点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255±0.087,0.286±0.097,0.275±0.089,三倍体的杂合度高出二倍体约12%,表明多倍体诱导能增加诱导群体的杂合度。但在单个位点上,三倍体的杂合度不一定高于二倍体;在各自群体内,平均杂合位点数与生长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单个位点上的杂合子也未完全表现出其生长大于纯合子,且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快速生长难以完全用杂合度增高假说解释,只能说明诱导处理能使三倍体的杂合度增高,而能量再分配和"巨型性"可能对其快速生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整倍体群体的杂合度高于二倍体群体,但其生长却小于二倍体,其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的增减对机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浦珠母贝 三倍体 非整倍体 基因 生长 染色体
下载PDF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YNZ22基因杂合缺失及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东旭 房殿春 +2 位作者 刘为纹 罗元辉 鲁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8,F004,共4页
为探讨YNZ2 2基因杂合缺失 (LOH)及 p5 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作用 ,应用PCR RFLP、PCR 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不同类型肠化生组织中YNZ2 2基因LOH、p5 3基因素 5~ 8外显子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YNZ2 2... 为探讨YNZ2 2基因杂合缺失 (LOH)及 p5 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作用 ,应用PCR RFLP、PCR 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不同类型肠化生组织中YNZ2 2基因LOH、p5 3基因素 5~ 8外显子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YNZ2 2LOH率为 19.4% (6 / 31) ,p5 3突变率为 2 9.8% (14/ 47) ,p5 3蛋白表达率为 10 .0 % (6 / 6 0 )。将肠化生分为Ⅰ、Ⅱ、Ⅲ型 ,发现Ⅲ型肠化生中 p5 3突变率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7.1% (8/ 14)和 2 7.8% (5 / 18) ,均显著高于Ⅰ (18 2 % )、Ⅱ型肠化生 (2 .4% ) (均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 p5 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 (P <0 .0 5 ) ,YNZ2 2LOH与 p5 3突变及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提示 ,YNZ2 2基因LOH及 p5 3基因异常可能在胃粘膜肠化生的发生及其癌变中起一定作用 ,p5 3基因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化生 缺失 基因突变 YNZ22基因 P53基因
下载PDF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桂琼 姜勋平 +2 位作者 熊远著 邓昌彦 屈彦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用分布在 1,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 14 0头F2 杂种猪的个体基因杂合度 ,并测定了这些个体的系水力 (WHC)、失水率 (WLR)、肌苷含量 (HR)、肌内脂肪 (IMF)、蛋白质含量、股二头肌 pH (pH (B) )、背最长肌 pH (pH (L) )... 用分布在 1,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 14 0头F2 杂种猪的个体基因杂合度 ,并测定了这些个体的系水力 (WHC)、失水率 (WLR)、肌苷含量 (HR)、肌内脂肪 (IMF)、蛋白质含量、股二头肌 pH (pH (B) )、背最长肌 pH (pH (L) )、复合肌 pH (pH (C) ) 8个肉质性状 ,并分析这些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WHC和HR在个体基因杂合度超过 0 5时随杂合度增加而降低 ;WLR在个体基因杂合度小于 0 6 5时随杂合度增加而增加 ,之后随杂合度增加而降低 ;随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显著 ;IMF在个体基因杂合度小于 0 6 5时呈不规则变化 ,之后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而增加 ;pH (B)、pH (L)和 pH (C)随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和幅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基因 种优势 肉质性状 微卫星座位
下载PDF
牦牛乳蛋白基因杂合度与泌乳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勋平 毛永江 +1 位作者 熊远著 刘桂琼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测定了 2 0 9头牦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乳糖和乳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等泌乳性状 ,并对每一个体分别进行 6个乳蛋白基因座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 ,该牦牛群体平均基因杂合度为 0 1794 ,牦牛乳蛋白个体基因杂合度在0~ 0 5内 ... 测定了 2 0 9头牦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乳糖和乳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等泌乳性状 ,并对每一个体分别进行 6个乳蛋白基因座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 ,该牦牛群体平均基因杂合度为 0 1794 ,牦牛乳蛋白个体基因杂合度在0~ 0 5内 ,多数个体的基因杂合度比较低。在该群体中 ,随着个体基因杂合度的增加 ,产奶量、乳脂和α乳清蛋白 3个泌乳性状值显著增加 (P <0 0 5 )。当个体基因杂合度为 0 3333时 ,产奶量最高 ( 2 79 4 5 83kg) ,约比全群均值高出 13%( 2 4 7 12 90kg)。当个体基因杂合度为 0 5 0 0 0时 ,乳脂率最高 ( 6 5 4 83% ) ,约比全群均值 ( 5 7785 % )高出 13%。当个体基因杂合度为 0 5 0 0 0时 ,α 乳清蛋白含量最高 ( 18 10 80 % ) ,约比全群均值高出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乳蛋白 基因 泌乳性能 基因分型 产奶量
下载PDF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被引量:18
13
作者 房殿春 周晓东 +4 位作者 罗元辉 王东旭 鲁荣 杨仕明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抑癌基因 缺失 PCR
下载PDF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桂琼 姜勋平 +2 位作者 熊远著 邓昌彦 屈彦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134头F2 代杂种猪 (大白×梅山 )在平均体重 88kg时屠宰。用分布在 1、 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个体基因杂合度 ,分析 1 3个胴体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屠宰率、胴体重、花油率、板油率、... 134头F2 代杂种猪 (大白×梅山 )在平均体重 88kg时屠宰。用分布在 1、 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个体基因杂合度 ,分析 1 3个胴体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屠宰率、胴体重、花油率、板油率、腰部膘厚、胸部膘厚、肩部膘厚、皮率、瘦肉率和脂肪率在各个体基因杂合度 (hi)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胴体长、眼肌面积和骨率在各hi 水平间差异显著 ,hi 小于 0 6时皮率与骨率随hi 增加逐渐降低 ,大于 0 6时随hi 增加而增加 ,而瘦肉率的变化趋势与皮率和骨率恰恰相反。眼肌面积随hi 增加而上下波动。胴体长则随hi 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hi 在 0 6 0~ 0 6 5时 ,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性状值较高 ,而骨率达最低值 ,表明在生产中可以将个体基因杂合度控制在 0 6 0~ 0 6 5 ,从而综合利用这些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基因 胴体性状 微卫星标记 种优势
下载PDF
中国遗传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基因多位点杂合突变及其临床特征(英文)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奇才 郜峰 +3 位作者 庄则豪 杨滨 林寿榕 伊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9-1278,共10页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的位点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家系1出现6例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较家系2明显延迟,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36位碱基存在G→A杂合性突变,为中性突变,表达的氨基酸从赖氨酸(Lys)→赖氨酸(Lys),同时在同一外显子的361位碱基还存在另一个G→A杂合性突变,造成121位的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所取代,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与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消失,"保护失败"而产生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而家系2未发现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增高,先证者(Ⅲ8)在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表现为CD4+T/CD8+Tcell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而Ⅲ7不表现出此现象,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61位碱基同样存在G→A(c.361G→A)突变,而且在415位还存在一个杂合性突变点T→A(c.415T→A),其中c.415T→A不存在于Ⅲ7.胰蛋白酶原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而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胰腺炎 PRSS1基因突变 子突变 多位点 临床表型 胰蛋白酶
下载PDF
抗玉米大斑病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的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培高 汪燕芬 +2 位作者 吕宏斌 罗黎明 番兴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91-996,共6页
单基因Ht1、Ht2、Ht3、HtN处于不同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对大斑病抗性的基因效应不同。通过单基因Ht1、Ht2、Ht3、HtN与同一水平抗性自交系以及与不同水平抗性自交系组配,研究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在控制病斑数量、面积、病斑扩展速度、... 单基因Ht1、Ht2、Ht3、HtN处于不同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对大斑病抗性的基因效应不同。通过单基因Ht1、Ht2、Ht3、HtN与同一水平抗性自交系以及与不同水平抗性自交系组配,研究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在控制病斑数量、面积、病斑扩展速度、产孢量和潜伏期等方面的单基因、多基因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抗性单基因HtN处于F1代杂合状态时,控制病斑数和病斑面积的效应最强;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湿培48 h病斑全部能产生分生孢子,且处于同一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Ht1控制产孢量的效应最强;Ht1处于中水平、Ht3处于高水平和HtN处于低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强;而Ht2处于高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弱;抗性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下,控制潜伏期多表现超亲现象,HtN控制病害潜伏期比其它单基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基因 效应
下载PDF
G6PD比值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运生 蒋玮莹 +4 位作者 李长钢 李成荣 孙玲玲 徐刚 刘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5-387,390,共4页
目的确定G6PD/6PGD比值法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时的最佳实验条件,提高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方法(1)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确定女性杂合子的基因突变型。(2)G6PD/6PGD定量比值法。结... 目的确定G6PD/6PGD比值法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时的最佳实验条件,提高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方法(1)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确定女性杂合子的基因突变型。(2)G6PD/6PGD定量比值法。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ROC曲线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孵育温度为37℃,底物浓度为0.78mmol/LG6PNa2及0.195mmol/LNADP+,反应时间为10min。结论G6PD/6PGD比值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能大大提高对G6PD基因突变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家蚕抗菌肽-死亡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翁宏飚 牛宝龙 +1 位作者 孟智启 徐孟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5,共4页
A 44-residue hybrid peptide (CB (1-24)-Arg-Ser-Tyr-Tan (4-21)) incorporating 1-24 residues of cecropin B (CB) and 4-21 residues of thanatin (Tan)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CB-Tan gene was cloned into expressio... A 44-residue hybrid peptide (CB (1-24)-Arg-Ser-Tyr-Tan (4-21)) incorporating 1-24 residues of cecropin B (CB) and 4-21 residues of thanatin (Tan)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CB-Tan gene was cloned into expression plasmid pGEX-3X and expressed in E.coli BL21. The fusion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fter digested with enterokinase the gene product released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gave one band in Tricine-SDS-P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菌肽-死亡素基因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CEC B-Tan基因 表达 抗菌活性
下载PDF
FUT1基因杂合或纯合突变致类孟买血型形成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进萍 郑妍 孙冬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5-19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类孟买血型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个体红细胞H抗原;采用高保真PCR扩增检测个体的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以查明个体类孟买血型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凝胶电泳... 本研究旨在探讨类孟买血型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个体红细胞H抗原;采用高保真PCR扩增检测个体的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以查明个体类孟买血型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凝胶电泳分析证实成功扩增FUT1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克隆后测序、比对发现:个体1的1条染色体上FUT1基因为h1(547-552delAG),另1条染色体上为h4(35C>T),为h1h4杂合子;个体2,3的2条染色体上FUT1基因均为h1(547-552delAG),为h1h1纯合子。结论:FUT1基因杂合或纯合突变均可致类孟买血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FUT1基因突变 FUT1基因突变
下载PDF
连续近交下家猪微卫星基因组杂合度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晓林 李栒 MereteFredholm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8,共9页
从已定位于家猪01、02、11、13、17、18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56个具有足够覆盖 率的微卫星标记,对1个连续5代近交家系共192头家猪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分析。用平均微卫 星标记杂合度估计基因组杂合度(GH)。... 从已定位于家猪01、02、11、13、17、18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56个具有足够覆盖 率的微卫星标记,对1个连续5代近交家系共192头家猪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分析。用平均微卫 星标记杂合度估计基因组杂合度(GH)。GH对于屠宰重(SWT)和日均屠宰重(ADSG)为显著 正相关效应,对于背膘厚(BFDP)的相关效应不显著且方向也不一致。GH的相关效应随近交 世代递增而是非线性变化趋势:GH对于SWT和ADSG的相关效应在近交前2世代呈上升趋 势,2世代分别到达最大值(22.43kg和0.132kg/d),此后随近交世代的递增而递减;GH对于 BFDP的相关效应随世代递增而非线性递减。微卫星杂合度的相关效应在不同染色体间存在 较大差异,对 SWT和 ASDG均表现为正效应,其中又以 13号染色体标记杂合度的相关效应为 最大(6.306kg和0.032kg/d),其次依次为1号、17号、18号、2号和11号。各染色体微卫星标记 杂合度对于BFDP的相关效应估值的标准误差大,且效应方向不一致(18号染色体为正效应, 其余染色体为负效应)。由此得到如下 3点启示:第一,对于经济性状重要的基因(e.g.QTL)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近交 基因组扫描 家猪 经济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