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挥发油治疗心绞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杨明 王朝平 +3 位作者 雷志强 刘波 张华 罗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7-878,共12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筛出挥发油成分;使...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挥发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筛出挥发油成分;使用Pubchem、SwissTarget、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和R语言分别获取挥发油成分的靶点、心绞痛的靶点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String数据库完成;使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借助AutoDock vina 1.2.3、Pymol 3.0、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关键靶点和主要挥发油成分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川芎挥发油对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得到10个挥发油成分和22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与神经递质、突触膜上的受体、物质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视黄醇代谢、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butylidenephthalide、Alpha-selinene、Trans-ligustilide等挥发油成分与多个关键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川芎挥发油通过调节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in systole, LVIDs)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活性,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中ADRA1A、CHRM5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状态,减小细胞间隙,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表现出保护心肌的作用。结论 川芎挥发油具有有效保护受损心肌组织,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心绞痛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制剂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存玉 曹小霞 +5 位作者 王先林 周易 崔英 张晗 李霖 张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川芎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其中挥发油是主要药效成分,一直是川芎研究工作的重点。早期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及定量分析。近年来研究者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了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分析... 川芎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其中挥发油是主要药效成分,一直是川芎研究工作的重点。早期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及定量分析。近年来研究者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了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分析,比较了加工制备方法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研究人员除了对川芎挥发油镇痛镇静、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血管功能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外,新的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还具有骨保护、抗肿瘤、抗抑郁等药理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围绕川芎挥发油性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总结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提取方法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并综述了川芎挥发油制剂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川芎挥发油自然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制剂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3
作者 王婉怡 朱志军 +1 位作者 李航飞 许淑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3-215,共13页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多辛苦,性多温燥,有毒,主归脾、胃、肺经,是我国常见的大宗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常配伍于中药方剂作为君药使用。半夏来源广泛,成分丰富,药效显著,在我国临床治疗史上具有广阔前景。...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多辛苦,性多温燥,有毒,主归脾、胃、肺经,是我国常见的大宗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常配伍于中药方剂作为君药使用。半夏来源广泛,成分丰富,药效显著,在我国临床治疗史上具有广阔前景。该文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归纳总结了半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从亲缘关系、传统药性、化学成分有效性、成分可测性和不同配伍环境等方面对半夏进行Q-Marker的预测分析,以期为半夏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其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生物碱类 有机酸类 挥发油类
下载PDF
莪术油对动脉损伤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翁书和 赵军礼 +2 位作者 陈镜合 罗小星 吴思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再狭窄病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对假手术组、莪术油组和模型组共25只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术后 14d,模型组出现血...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再狭窄病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对假手术组、莪术油组和模型组共25只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术后 14d,模型组出现血管内膜增厚及新生内膜面积增大,管腔面积和内、外弹力板周长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莪术油组最大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比模型组减少,而管腔面积和内、外弹力板周长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莪术油可抑制大鼠损伤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有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动脉损伤 大鼠 血管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血管重构 内膜增生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胃舒颗粒中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伟 丛竹凤 李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优选胃舒颗粒中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莪术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封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优选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胃舒颗粒中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莪术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封率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莪术药材粉碎成粗颗粒,加12倍量水,蒸馏提取6h;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β-CD与莪术油投料比为8∶1,加2倍量水,研磨时间60min。莪术挥发油的醋酸乙酯溶液的紫外光谱在2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结论采用该工艺莪术油提取率高,β-CD包合后挥发油粉末化并使其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舒颗粒 莪术挥发油 Β-环糊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志国 王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5期37-38,共2页
目的:考察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温,高湿,光照和室温储存的方法。结果: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开口放置10d,性状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室温储存8个月性状和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本产品应在室温,干... 目的:考察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温,高湿,光照和室温储存的方法。结果: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开口放置10d,性状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室温储存8个月性状和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本产品应在室温,干燥,避光的密闭容器中储存,有效期可以暂定为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稳定性考察
下载PDF
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抑制PGLH7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婷秀 陈振发 +6 位作者 邱幸凡 由江峰 胡京 许湘 王秀莲 黄敏 胡孝国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8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PGLH7细胞增生、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PGLH7细胞后,采用MTT法观察血清对细胞增殖的作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AnnexinV-FI... 目的:探讨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PGLH7细胞增生、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PGLH7细胞后,采用MTT法观察血清对细胞增殖的作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高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组能明显抑制PGLH7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中、高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组处理PGLH7细胞24h、48h后,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本实验提示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瓜蒌汤 人肺癌细胞 血清药理学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川芎-苏合香-冰片”组方挥发油治疗心绞痛作用机制及其对心肌受损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志强 王朝平 +3 位作者 Abid Naeem 殷宁 曹美芳 罗晶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3期202-21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苏合香-冰片"组方挥发油(以下简称C-S-B组方挥发油)治疗心绞痛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C-S-B组方挥发油对心肌受损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GC-MS测定川芎、苏合香、冰片混合挥发油成分并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苏合香-冰片"组方挥发油(以下简称C-S-B组方挥发油)治疗心绞痛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C-S-B组方挥发油对心肌受损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GC-MS测定川芎、苏合香、冰片混合挥发油成分并进行筛选,利用Pharm Mapper、Gene Cards和CoolGe 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三者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借助Rstudio软件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通过大剂量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受损大鼠模型,使用C-S-B组方挥发油连续干预14 d后,分别检测大鼠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超声心动指标;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对心肌组织指标检测。结果共收集C-S-B组方挥发油成分15个;C-S-B组方挥发油成分靶点470个;心绞痛相关基因401个;核心靶点有CHRM4、ADRA1A、FGFR1、CHRM2、CYP2A6、CHRM5、CHRM1、CHRM3、HDAC2、MPO等28个。KEGG分析结果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离子信号通道,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素的代谢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C-S-B组方挥发油可明显改善心肌受损模型大鼠的EF、F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每搏输出量(SV)等心肌指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分析C-S-B组方挥发油成分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动物实验表明,C-S-B组方挥发油能够改善心肌受损模型大鼠的EF、FS等指标,从而缓解心功能过分亢进导致的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苏合香 冰片 挥发油 心绞痛 气相色谱-质谱 网络药理学 心肌受损 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洋 彭文进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0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挥发油含量高低依次为 :生品 >炒制品 >醋制品 >酒制品。结论 :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莪术 炮制品 挥发油 中药
下载PDF
莪术油治疗麻疹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建华 高晓青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观察莪术油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1 例麻疹初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 和对照组(36 例) ,在对症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莪术油静滴,每日一次,直至恢复期。结果 莪术油治疗组在减少发热天数,缩短... 目的 观察莪术油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1 例麻疹初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 和对照组(36 例) ,在对症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莪术油静滴,每日一次,直至恢复期。结果 莪术油治疗组在减少发热天数,缩短出疹期、减少并发症及缩短病程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 或0 .05) 。结论 麻疹早期应用莪术油治疗可明显减轻麻疹毒血症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莪术油 治疗
下载PDF
莪术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廓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8-73,共6页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 目的对莪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莪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Agilent 19091S-433:93.92873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60℃-325℃(325℃)(0.25μm×0.25 mm×30 m)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8℃,保持3 min,以5℃/min升至160℃,以7℃/min升至220℃,保持15 min;载气流量2.0 mL/min;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GC-MS用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质谱条件为EI源,轰击电压70eV,正离子模式,质量扫描范围50~550 amu,离子源温度230℃。结果分析5个批次的莪术挥发油样品后,鉴定出了44种成分。结论莪术挥发油成分复杂,其中主要组成成分为烯酮、烯烃、芳香烃类物质,其中表莪术呋喃烯酮、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烯、β-榄香烯含量较为丰富,可为莪术挥发油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定性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美婷 王连嵋 +3 位作者 孟晶 郑宝鑫 秦莎莎 梁爱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4-234,共11页
细辛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用药历史,历代本草多有收录,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目痛、头痛、牙痛、口腔溃疡、湿疹等病证... 细辛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用药历史,历代本草多有收录,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目痛、头痛、牙痛、口腔溃疡、湿疹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细辛具有解热、抗炎、止痛、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抗过敏等多种作用。细辛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既与散寒解热、止痛抗炎、抗过敏等功效相关,也是其毒性成分。细辛中还含有木脂素类、黄酮类、酰胺类、生物碱、菲类等非挥发油类成分在调节免疫、抗炎止痛、强心扩血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的菲类化合物主要为马兜铃酸类物质,如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Ⅳa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细辛的毒性和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类成分有关,还受制备方法、剂量、产地、采集时间、药用部位、煎煮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相关性,马兜铃酸、黄樟醚等成分的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探究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作用,提供客观认识细辛安全性的新视角,为细辛的临床合理用药、产品风险防控、药品科学监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马兜铃酸 化学成分 挥发油 毒理学研究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片姜黄-当归”挥发油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明庆 廖太阳 +3 位作者 杨楠 方媛 王培民 刘子修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03-2413,共11页
目的提取“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药对挥发油防治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片姜黄-当... 目的提取“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药对挥发油防治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并使用L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借助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防治KOA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可视化网络图。运用AutoDock及Pymol对度值靠前的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莪术酮、异姜黄醇、藁本内酯等;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挥发油作用于KOA的28个潜在靶点,包括CTSK、PTGS1、PTGS2和ESR1等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预测“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白介素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KOA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活性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使用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明了“片姜黄-当归”药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干预KOA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为“片姜黄-当归”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片姜黄 当归 化学成分 膝骨关节炎 液相色谱-质谱法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祛膜止崩乳膏中“三棱-莪术”药对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严谨 王芙蓉 +4 位作者 贺丰杰 史海龙 陈丽名 闫颖 屈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三棱-莪术"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寻找与三棱、莪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并寻找与其相关的潜在靶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三棱-莪术的功效物质和配伍机制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三棱-莪术"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寻找与三棱、莪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并寻找与其相关的潜在靶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三棱-莪术的功效物质和配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条件筛选得出15个候选活性分子,相应靶点108个。其中度值较高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分别是芒柄花素(39),β-谷甾醇(38)等;度值较高的靶点蛋白为PTGS2,NCOA2,CHRM1,PTGS1等。结论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三棱-莪术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该药对在祛膜止崩乳膏中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祛膜止崩乳膏 三棱 莪术 配伍
原文传递
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唐锋 梁少瑜 +3 位作者 田元新 陈飞龙 黄瑶 谭晓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26-131,共6页
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 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醋酸泼尼松片1 h组(12 mg·kg^(-1))和辛芩颗粒1 h组(15 g·kg^(-1)),每组6只。灌胃后腹主动脉采血,血样3 000 r·min^(-1)离心10 min,无菌分离血清,-20℃冷冻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血清容积10%)对抗原刺激1.5 h后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细胞密度2.5×105/m L)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n=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各时间点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比较细辛挥发油、灌胃0.5,1 h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色谱图,寻找细辛挥发油的移行成分;对移行成分进行靶点预测,构建和分析其"成分-靶点"网络。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辛挥发油0.5,1 h含药血清组均能抑制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脱颗粒(P<0.05)。含药血清中检测到12个移行成分,分别为α-蒎烯,莰烯,2-β-蒎烯,δ-3-蒈烯,柠檬油精,1,8-桉叶素,优香芹酮,龙脑,3,5-二甲氧基甲苯,黄樟脑,甲基丁香酚,2,3,5-三甲氧基甲苯,它们可能通过调控环氧合酶-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alpha 1肾上腺素能受体,一氧化氮合酶等靶点发挥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初步揭示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过敏性鼻炎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网络法优化醋莪术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聂英军 傅超美 +5 位作者 李莹 胡慧玲 廖婉 王程玉林 严鑫 甘彦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优化醋莪术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醋莪术挥发油,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 目的优化醋莪术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醋莪术挥发油,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加入比例、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挥发油包合工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优化提取与包合的参数。结果提取与包合工艺条件分别为:取醋莪术饮片100 g,加8倍量水,浸泡1 h,水蒸气蒸馏提取6 h,即得挥发油;取挥发油1 mL,β环糊精与挥发油加入比为8∶1,包合温度50℃,包合1 h,即得挥发油包合物。结论优化工艺能显著提高原药材中挥发油的利用率,稳定可行,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莪术 配方颗粒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人工神经网络法
原文传递
黔产莪术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彬汛 罗俊 +2 位作者 潘年松 赵慧芳 叶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802-4810,共9页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黔产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并比较四者所含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从4种饮片中共检测出78种化学成分,其中鲜品莪术挥发油中有58个化学成分,生切饮片挥发油中有53个化学成分,蒸制饮片挥发油中有52个化学成分,醋炙莪术挥发油中有51个化学成分。由此得出结论,4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但是不同炮制法制备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为黔产莪术加工炮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炮制 GC-MS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18
作者 吴昊 温晓茵 +3 位作者 颜鹏 沈水容 刘晓东 赖克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 细辛是一味传统的解表药,其根和根茎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甾体类、多糖类和挥发油(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等。因其具有发表散寒之功,传统上常用于痰饮咳喘、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证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除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镇痛、抗炎、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抗病毒、抗菌、镇静、抗氧化、抗抑郁、降血压、抑制癌细胞等作用。目前,有关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成分,而关于其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化学成分类别划分比较笼统,化学成分在不同细辛药用部位及基原中的分布情况也不太清楚,且毒性相对较小的细辛非挥发性成分药理研究较少。因此,笔者系统检索了细辛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其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提炼与分析,以期为细辛的进一步研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非挥发性组分 药理作用 药效物质基础 抗炎 止咳
原文传递
莪术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魏巍 王冰瑶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2154-2160,共7页
莪术是传统中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所含化学成分众多,挥发油类和姜黄素类等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免疫调节、保肝、镇痛抗炎、抗病毒、抑菌、降血糖、抗氧化等... 莪术是传统中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所含化学成分众多,挥发油类和姜黄素类等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免疫调节、保肝、镇痛抗炎、抗病毒、抑菌、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莪术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文献,对其主要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莪术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姜黄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 保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