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桂枝干姜汤通过RIP1/RIP3/MLKL通路抑制坏死性凋亡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1
作者 李源 姚硕 +1 位作者 段超 曾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低、高剂量组及GSK87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3抑制剂]组等5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高脂...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低、高剂量组及GSK87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3抑制剂]组等5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构建NAFLD模型。治疗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中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血清中ALT、AST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及RIP1、RIP3、MLKL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及GSK872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血清中ALT、AST及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及RIP1、RIP3、MLKL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与GSK87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有效改善大鼠NAFLD,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坏死性凋亡 rip1/rip3/mlkl通路 大鼠
下载PDF
生肌散抑制RIP1/RIP3/MLKL通路介导大鼠压疮形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璐 赵兵刚 +1 位作者 冯婷 刘沛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1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探讨生肌散在治疗大鼠压疮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制作Ⅲ期大鼠压疮模型,成模后,创面外敷0.9%氯化钠溶液纱布,2次/d,共7 d;对照组仅同部位埋入磁铁不予磁... 目的:探讨生肌散在治疗大鼠压疮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制作Ⅲ期大鼠压疮模型,成模后,创面外敷0.9%氯化钠溶液纱布,2次/d,共7 d;对照组仅同部位埋入磁铁不予磁性加压,其余处理同模型组;治疗组成模后,创面外敷生肌散2 mg,2次/d,共7 d,其余处理同模型组。创面处理7 d后,比较各组大鼠局部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和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差异。结果:肉眼及光镜观察可见,治疗组大鼠压疮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IP1、RIP3和MLKL表达、MDA及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RIP1、RIP3和MLKL表达、MDA及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生肌散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减轻脂质过氧化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促进大鼠压疮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生肌散 抑制 rip1/rip3/mlkl通路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6 位作者 杨雪亮 许凌云 张欣颖 苏红波 张永丽 蔺淑梅 孙林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112,共7页
目的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英夫利西单抗组和联合组(白头翁汤+英夫利西单抗),每组6只。采用3.5%葡聚... 目的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英夫利西单抗组和联合组(白头翁汤+英夫利西单抗),每组6只。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白头翁汤组每日予8 g/kg白头翁汤药液灌胃,英夫利西单抗组予5 mg/kg英夫利西单抗腹腔注射,联合组同步灌胃和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干预结束后测量结肠长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RT-qPCR检测结肠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1),DAI评分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1);结肠黏膜破坏,隐窝及腺体结构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DAI评分降低(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1),血清IL-6、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结肠黏膜屏障破坏减轻,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白头翁汤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缓解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肠上皮细胞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小鼠
下载PDF
柚皮素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抑制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向阳 任晓爽 +1 位作者 张良 许继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89,共7页
目的基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s,MLKL)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途径,探究柚皮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 目的基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s,MLKL)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途径,探究柚皮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柚皮素组、RIP1抑制剂(Nec-1)组、RIP1-RIP3-MLKL坏死信号激活剂(Z-VAD-fmk)组、柚皮素+Z-VAD-fmk组,每组15只。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IL-1β、TNF-α水平;HE法观察卵巢形态;分离卵巢组织颗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坏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磷酸化RIP1(p-RIP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IP1-RIP3-MLKL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RIP1特异性抑制剂Nec-1和柚皮素可阻断RIP1磷酸化活化,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并降低PCOS大鼠炎症水平,缓解卵巢颗粒细胞坏死及凋亡(P<0.05)。Z-VAD-fmk可促进RIP1-RIP3-MLKL途径活化,加重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部分减弱柚皮素的抗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作用(P<0.05)。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阻断RIP1-RIP3-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途径活化,抵抗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颗粒细胞 rip1-rip3-mlkl通路 坏死性凋亡 炎症
下载PDF
苍术素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程序性坏死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乙波 焦斌 +2 位作者 王小强 陈歭行 曾慈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使用ATR和/或RIPK1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A549细胞,验证ATR是否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ATR-L组、ATR-M组、ATR-H组(分别用0、10、20、40μmol/L ATR处理)、ATR+Nec-1组(40μmol/L ATR+50μmol/L Nec-1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PI单染及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B法检测细胞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用10 mg/kg ATR(溶于玉米油中)对裸鼠灌胃给药5周,观察ATR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10~160μmol/L的ATR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选择10、20、40μmol/L的ATR进行后续实验。ATR组A549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ATR+Nec-1组(P<0.01),而ATR+z-VA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z-VAD组(P<0.01),说明ATR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ATR处理组A549细胞发生肿胀,线粒体内脊消失呈空泡化,细胞内容物向外泄漏,细胞核聚集,表现为坏死特征,ATR-L组、ATR-M组、ATR-H组A549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均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ATR-H组比较,ATR+Nec-1组细胞死亡率、ROS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均P<0.01)。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R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或P<0.01),而与瘤组织中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ATR可能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抑制A549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素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朱晓东 冯敏超 +3 位作者 刘锟荣 班莹 唐曦平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组予低中高剂量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乌司他丁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qRT-PCR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胰腺针叶细胞弥漫性坏死、小叶间隔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学,减少胰腺组织坏死凋亡,降低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P<0.01),降低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改善胰腺组织坏死性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减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解化攻方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坏死性凋亡 胰腺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川陈皮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张鹏 林桂雄 +4 位作者 卓裕丰 程宏基 陈钦修 谢文杰 冯燕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Nob)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蛋白(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Nob)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蛋白(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建立大鼠CH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CHF组)、川陈皮素低剂量组(Nob-L组,7.5 mg·kg-1·d^(-1)Nob)、川陈皮素中剂量组(Nob-M组,15 mg·kg-1·d^(-1)Nob)、川陈皮素高剂量组(Nob-H组,30 mg·kg-1·d^(-1)No b)和通路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2.45 mg·kg-1·d^(-1)Nec-1),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打开胸腔不进行结扎。干预28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IP1、RIP3、MLKL磷酸化水平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HF组心肌组织部分细胞损伤坏死、结构紊乱、心肌细胞肿胀、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增加,与CHF组比较,Nob-L组、Nob-M组、Nob-H组和Nec-1组心肌纤维排列逐渐规则、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减少。与Sham组比较,CH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IL-1β、TNF-α和MDA水平、细胞凋亡率、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表达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轴缩短分数(FS)、SOD和T-AOC水平、Caspase-8表达显著降低;与CHF组比较,Nob-L组、Nob-M组、Nob-H组、Nec-1组上述指标均改善(F/P=102.557/<0.001、117.684/<0.001、364.401/<0.001、268.087/<0.001、124.566/<0.001、229.003/<0.001、193.585/<0.001、182.164/<0.001、142.657/<0.001,140.900/<0.001、169.680/<0.001、103.485/<0.001、108.277/<0.001、200.435/<0.001),且Nob-L组、Nob-M组、Nob-H组的干预效果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Nob可能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CHF大鼠的心肌坏死性凋亡,对CHF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川陈皮素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坏死性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调节RIP1/RIP3/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鹏 李杨 欧阳鹏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2-667,683,共7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空载质粒组、DEX+胡黄连苷Ⅱ+RIP1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率、活性氧(ROS)相对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释放量、BCL-2及BAX相对表达、RIP1/RIP3/MLKL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EX+胡黄连苷Ⅱ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降低(P<0.05);DEX+RIP1过表达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DEX+空载质粒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RIP1可减弱胡黄连苷Ⅱ对DEX诱导的hFOB 1.19细胞的作用。结论胡黄连苷Ⅱ可通过下调RIP1/RIP3/MLKL通路而减轻炎症,从而抑制DEX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rip1/rip3/mlkl DEX 成骨细胞 凋亡
下载PDF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永锋 李小荣 +5 位作者 赖薇薇 朱飞宇 谭鑫 鲜维 康品方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HF患者(NYHAⅡ~Ⅳ级)。正常对照组(n=21),Ⅱ级(n=20),Ⅲ级(n=33),Ⅳ级(n=43)。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P1/RIP3-MLKL表达水平和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心功能Ⅳ级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临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II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Ⅲ级组相比,心功能Ⅳ级组RIP1、MLKL表达量增加(P<0.05)。WB检测RIP1/RIP3-MLKL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均存在上调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F患者RIP1/RIP3-MLKL表达量与Scr、AST、LVEDD、NT-ProBNP呈正相关(r=0.375、0.231、0.238、0.339、0.299、0.373、0.228、0.256、0.253、0.184、0.189、0.1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68、-0.234、-0.322,P<0.05)。此外对临床随访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RIP1/RIP3-MLKL表达量更高组临床预后指标更差。结论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H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慢性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rip1 rip3 mlkl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阳 朱飞宇 +5 位作者 孙硕 戎李 赵懿 张恒 高琴 康品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刺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为ACS病人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3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刺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为ACS病人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名。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和IL-18、MLKL的水平,运用Real Time-PCR检测MLKL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s中RIP1、RIP3和MLKL的蛋白表达。结果:3组受试者血浆IL-1、IL-18含量和MLKL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BMCs中RIP1和RIP3蛋白表达增加(P<0.05),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病人外周血浆中IL-1、IL-18和MLKL进一步升高,RIP1和RIP3的蛋白表达的进一步增加(P<0.05),MLKL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UAP和AMI病人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化,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PBMCs中的表达量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提示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可能在ACS的不同类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黄芩苷介导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RPE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珍 李潆 +3 位作者 吕海江 王露 郑博 李亚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846-852,共7页
目的验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探索黄芩苷调控RPE细胞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细... 目的验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探索黄芩苷调控RPE细胞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实验测定黄芩苷0~200.0μmol/L的安全浓度范围、最佳有效浓度和最佳给药时间。将RPE细胞ARPE-19分成3组,对照组(CG)正常培养,模型组(MG)给予含1 mg/mL碘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刺激,黄芩苷组(BG)在MG组基础上给予25.0μmol/L黄芩苷培养,3组均培养48 h。CCK-8法检测ARPE-19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安全浓度范围:与0μmol/L组比较,黄芩苷50.0、100.0、20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均降低(t_(50.0)=3.236,P=0.032;t_(100.0)=6.165,P=0.004;t_(200.0)=7.840,P=0.001);与25.0μmol/L组比较,1.0、10.0、5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1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升高(t=4.848,P=0.008),100.0、20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00.0)=9.714,P=0.001;t_(200.0)=9.485,P=0.001)。因此,黄芩苷的安全浓度范围为0~25.0μmol/L。(2)最佳给药浓度:当黄芩苷浓度为25.0μmol/L时,细胞活性最高,与0.1、1.0、10.0μmol/L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0.1)=8.987,P=0.001;t_(1.0)=6.809,P=0.002;t_(10.0)=3.320,P=0.029),故25.0μmol/L为黄芩苷最佳给药浓度。(3)最佳给药时间:与CG组比较,MG组24、48、72 h细胞活力均下降(t_(24 h)=8.118,P=0.001;t_(48 h)=12.330,t_(72 h)=26.873,均P=0.000);与MG组比较,BG组24、48、72 h细胞活力均升高(t_(24 h)=8.632,P=0.001;t_(48 h)=12.148,t_(72 h)=10.539,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故选择时间最短的24 h作为黄芩苷最佳给药时间。(4)细胞形态:在24、48、72 h时,CG组细胞核呈现强荧光,MG组细胞核呈现核浓缩,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表现为核碎裂,BG组细胞核呈现强荧光,核碎裂现象减少。(5)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与CG组比较,MG组RIPK1、RIPK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升高(t_(RIPK1)=7.352,P=0.002;t_(RIPK3)=6.926,P=0.002;t_(HMGB1)=3.785,P=0.019);与MG组比较,BG组RIPK1、RIPK3、HMGB1表达水平下降(t_(RIPK1)=7.012,P=0.002;t_(RIPK3)=6.085,P=0.004;t_(HMGB1)=3.386,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PE细胞的坏死性凋亡,黄芩苷可能通过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黄芩苷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调控EMT大鼠卵巢功能影响病灶修复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婷 朱雨洁 +3 位作者 宋纪池 曾叶芝 艾珏萍 李碧慧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8-110,133,共4页
目的:分析膈下逐瘀汤抑制NOD1(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蛋白1)/RI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NF-κ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继而调控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卵巢功能,并最终影响病灶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和30只成功... 目的:分析膈下逐瘀汤抑制NOD1(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蛋白1)/RI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NF-κ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继而调控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卵巢功能,并最终影响病灶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和30只成功造模的气滞血瘀型EMT大鼠进行分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干预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连续干预14 d,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后信号通路指标、卵巢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气滞血瘀型EMT造模大鼠的NOD1、RIP2、NF-κB均有增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对应增加、卵泡刺激素(FSH)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无论西药还是中药干预,NOD1、RIP2、NF-κB均下降,E2和LH对应下降、FSH增加(p<0.05)。中药组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NOD1、RIP2、NF-κB均有下降,E2和LH对应下降、FSH增加(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能通过抑制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而导致E2和LH激素下降、FSH激素升高,且随着用药剂量增加,疗效相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功能 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苗药验方四大血可减少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坏死性凋亡和血管新生:基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远迎 戴兴月 +7 位作者 陈春彦 程培钧 陈松江 黎欣悦 毕炫 程瑶 吴昌学 吴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4-1782,共9页
目的探究贵州苗医验方“四大血”(S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坏死性凋亡和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Nor)、模型组(Mod)、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GTW,40 g/kg)和SX高、中、低剂量组(SX 40 g... 目的探究贵州苗医验方“四大血”(S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坏死性凋亡和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Nor)、模型组(Mod)、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GTW,40 g/kg)和SX高、中、低剂量组(SX 40 g/kg、SX 20 g/kg、SX 10 g/kg),7只/组。构建CIA大鼠模型。建模后测量大鼠双后肢足跖肿胀程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7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MMP-9、Ang-1、RIPK1、RIPK3、Caspase-8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MMP9、Ang-1、STAT-3、RIPK1、RIPK3、MLKL、p-MLKL、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TW组和SX高、中、低剂量组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评分均小于Mod组(P<0.05)。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切片,Mod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层组织结构混乱;而药物治疗组中,炎性细胞浸润、滑膜血管新生和滑膜增生程度均降低。且随SX剂量增高,治疗效果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与Mod组相比,GTW组和SX 40 g/kg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7含量,滑膜组织中RIPK1、RIPK3、VEGF、Ang-1、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并下调Stat-3蛋白表达和MLKL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SX可以改善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激活,并下调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Ang-1、MMP9、STAT-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药方“四大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炎症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麦冬皂苷D’通过RIP1/MLKL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佳佳 卢宗亮 +3 位作者 孔亚 宋伟 王贺 许红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研究天然皂苷类化合物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对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OPD’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后,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Fitc和PI双染,Wes... 目的研究天然皂苷类化合物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对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OPD’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后,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Fitc和PI双染,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RIP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的表达,结晶紫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OPD’抑制PC3细胞生长活性,24 h IC50值为(6.25±0.31)μmol/L。5μmol/L OPD’处理24 h诱导PC3细胞凋亡和坏死,5μmol/L OPD’处理6 h PC3细胞在晚期凋亡/坏死象限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r=0.728,P<0.001)。OPD’诱导PC3细胞Caspase非依赖性死亡,且其死亡能被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所抑制(P=0.047),表明OPD’诱导PC3细胞程序性坏死。OPD’下调Cleaved-RIP1、上调RIP1的表达;上调p-MLKL四聚体的表达,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r=0.907,P=0.005)。形态学上OPD’诱导PC3细胞坏死样改变。结论 OPD’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而诱导其通过RIP1/MLKL通路发生程序性坏死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皂苷D’ 前列腺癌 PC3细胞 rip1 mlkl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新加肾元方调控RIPK1/RIPK3/MLKL通路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玲 陈立 王月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961-1969,共9页
目的:探讨新加肾元方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RIPK1/RIPK3/MLKL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0只SD大鼠,随机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另5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 目的:探讨新加肾元方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RIPK1/RIPK3/MLKL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0只SD大鼠,随机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另5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各12只。阳性对照组厄贝沙坦水溶液0.017g/kg灌胃,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0.72g/kg、1.44g/kg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肾功能:尿素氮、血清肌酐、蛋白尿;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肾组织TNF-α、IL-6水平;WB检测肾组织RIPK1/RIPK3/MLK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新加肾元方中所含活性成分进行收集与筛选,并对“有效成分-靶点”拓扑分析所得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模型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凋亡指数、TNF-α、IL-6水平、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增加,WT-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凋亡指数、TNF-α、IL-6水平、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WT-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浊肿变性,肾间质纤维化;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较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减轻。模型组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基底膜增厚;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改变较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改善。新加肾元方中人参主要活性成分22个,炙黄芪主要活性成分20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人参中的Celabenzine、炙黄芪中的Mairin,与RIPK1、RIPK3、MLKL的结合能分别为-5.3、-6.42、-5.48和-5.39、-7.71、-5.41。结论:新加肾元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肾元方 ripK1/ripK3/mlkl通路 高糖诱导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下载PDF
MiR-139-5p靶向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文倩 赵美英 +2 位作者 黄捷 贺桂 汪桂青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39-5p靶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39-5p靶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miR-NC组、miR-139-5p mimic组、miR-139-5p mimic+RIPK1抑制剂Nec-1组(miR-139-5p mimic+Nec-1组),每组12只。除Sham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CCH模型。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iR-139-5p及RIPK1、RIPK3、MLKL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RIPK1、RIPK3、MLKL、突触素(SYP)、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9-5p和RIPK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分辨系数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miR-139-5p、GSH-Px、SOD水平降低,SYP、PSD95蛋白表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组织MDA、TNF-α、IL-6水平升高,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α-SY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odel组、miR-NC组相比,miR-139-5p mimic组相关指标的表达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Nec-1进一步促进了上调miR-139-5p表达对CCH大鼠认知功能的恢复(P<0.05)。miR-139-5p和RIPK1存在结合位点。结论上调miR-139-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CCH大鼠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微小RNA-139-5p 慢性脑低灌注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经NOD1/RIP2信号通路诱导HeLa细胞产生IL-8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莉 钱后 +3 位作者 徐应杰 邹燕 李忠玉 陈超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诱导HeLa细胞产生IL-8的机制。方法选择不同质量浓度的Pgp3蛋白刺激HeLa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Real-time PCR检测Pgp3刺激HeLa细胞后IL-8转录水平,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NOD1的表达...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诱导HeLa细胞产生IL-8的机制。方法选择不同质量浓度的Pgp3蛋白刺激HeLa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Real-time PCR检测Pgp3刺激HeLa细胞后IL-8转录水平,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NOD1的表达水平及下游蛋白RIP2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磷酸化水平;HeLa细胞用NOD1抑制剂ML130、RIP2抑制剂GSK583、ERK抑制剂PD98059和p38抑制剂LY2228820分别预处理后,再用Pgp3蛋白刺激细胞,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0~24μg/ml的Pgp3蛋白刺激HeLa细胞后,IL-8的含量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Pgp3蛋白刺激HeLa细胞能调控NOD1及RIP2的表达,同时ERK1/2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NOD1和RIP2抑制剂并不影响Pgp3蛋白诱导的ERK和p38磷酸化水平;用4种抑制剂预处理HeLa细胞后,Pgp3刺激HeLa细胞,IL-8表达量均出现下降。结论 Pgp3经NOD1/RIP2以及活化ERK1/2和p38信号通路诱导HeLa细胞调控IL-8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Pgp3 IL-8 NOD1/rip2 ERK
下载PDF
RIP1、MLKL蛋白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姜燕 郭越 +2 位作者 王芳 张学 牛彦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在AT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模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培养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THJ-11T、THJ-16T、THJ-21T、ASH-3、BHT101细胞系、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CAL-62、PDTC-1、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HTORI-3,利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检测细胞系中RIP1、MLKL的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相比,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IP1、MLKL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2)48例ATC患者中,14例起源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34例起源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形态学特征包括梭形细胞为主的肉瘤样及鳞状细胞样。(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P1表达主要定位于ATC细胞膜。48例ATCs中有24例(50.0%)RIP1染色阳性。组织中含有混合岛状或低分化癌成分。MLKL阳性细胞核表达清晰,48例ATC患者中有29例(60.4%)患者MLKL染色阳性。(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P1和MLKL过度表达会缩短AT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P<0.05),但对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IP1高表达、MLKL高表达、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ATC患者D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RIP1、MLKL高表达与ATC的发生及DFS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TC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 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RIP1/RIP3通路在大鼠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春荣 符传艺 杨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1/RIP3)通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通过Z...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1/RIP3)通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通过Zea longa 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鉴定模型的成功)、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步骤同急性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和5-(1H-吲哚-3-基甲基)-3-甲基-2-硫酮-4-咪唑烷酮(Nec-1)组(在急性脑梗死模型建立后,按0.6 mg/kg腹腔注射RIP1特异性抑制剂Nec-1溶液,连续注射7 d)。所有大鼠均在7 d后断头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RIP1和RIP3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中海马RIP1/RIP3表达明显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增加(P <0.05);Nec-1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海马RIP1和RIP3表达,抑制TNF-α、IL-6分泌,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IP1/RIP3通路参与调控急性脑梗死,其抑制剂Nec-1可通过下调RIP1/RIP3通路,抑制炎症,减轻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程序性坏死 rip1/rip3
下载PDF
加味少腹逐瘀汤抑制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大鼠异位内膜及炎性微环境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海燕 陈元欢 +5 位作者 吉秀家 王卓 黄灿灿 李曼 张小花 武权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大鼠异位内膜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对EMT痛经大鼠异位内膜及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大鼠异位内膜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对EMT痛经大鼠异位内膜及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造模组(n=50)。造模组采用自体移植法制备EMT痛经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0.24g/kg)和加味少腹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3.5,7,14g/kg),每组10只。加味少腹逐瘀汤各剂量组每日灌胃1次,孕三烯酮组每周灌胃2次,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蒸馏水2mL灌胃1次,持续给药12d。处死前各组大鼠均给予缩宫素,观察大鼠疼痛状态,随后麻醉处死剖取大鼠异位内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NOD1、RIP2、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IL-8、IL-18、TNF-α、COX-2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疼痛潜伏期缩短,疼痛扭体次频繁且剧烈;各治疗组疼痛潜伏期延长,疼痛扭体反应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病理提示异位内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轻,血液供应、组织增生及腺体均不同程度减少;分子生物学检测示大鼠异位内膜组织,孕三烯酮组与加味少腹逐瘀汤高、中剂量组NOD1、RIP2、NF-κB基因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IL-8、IL-18、TNF-α、COX-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显著改善EMT痛经大鼠疼痛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该方有效抑制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炎性因子的释放及异位内膜的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少腹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