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6 位作者 杨雪亮 许凌云 张欣颖 苏红波 张永丽 蔺淑梅 孙林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112,共7页
目的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英夫利西单抗组和联合组(白头翁汤+英夫利西单抗),每组6只。采用3.5%葡聚... 目的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英夫利西单抗组和联合组(白头翁汤+英夫利西单抗),每组6只。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白头翁汤组每日予8 g/kg白头翁汤药液灌胃,英夫利西单抗组予5 mg/kg英夫利西单抗腹腔注射,联合组同步灌胃和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干预结束后测量结肠长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RT-qPCR检测结肠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1),DAI评分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1);结肠黏膜破坏,隐窝及腺体结构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DAI评分降低(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1),血清IL-6、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结肠黏膜屏障破坏减轻,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白头翁汤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缓解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肠上皮细胞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小鼠
下载PDF
苍术素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程序性坏死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乙波 焦斌 +2 位作者 王小强 陈歭行 曾慈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MLKL)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0~160μmol/L的ATR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使用ATR和/或RIPK1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A549细胞,验证ATR是否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ATR-L组、ATR-M组、ATR-H组(分别用0、10、20、40μmol/L ATR处理)、ATR+Nec-1组(40μmol/L ATR+50μmol/L Nec-1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PI单染及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B法检测细胞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用10 mg/kg ATR(溶于玉米油中)对裸鼠灌胃给药5周,观察ATR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10~160μmol/L的ATR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选择10、20、40μmol/L的ATR进行后续实验。ATR组A549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ATR+Nec-1组(P<0.01),而ATR+z-VA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z-VAD组(P<0.01),说明ATR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ATR处理组A549细胞发生肿胀,线粒体内脊消失呈空泡化,细胞内容物向外泄漏,细胞核聚集,表现为坏死特征,ATR-L组、ATR-M组、ATR-H组A549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均P<0.01),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与ATR-H组比较,ATR+Nec-1组细胞死亡率、ROS及p-RIPK1、p-RIPK3、p-MLKL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均P<0.01)。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R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或P<0.01),而与瘤组织中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ATR可能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抑制A549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素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朱晓东 冯敏超 +3 位作者 刘锟荣 班莹 唐曦平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 目的探讨清解化攻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坏死性凋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组予低中高剂量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乌司他丁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qRT-PCR检测大鼠胰腺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胰腺针叶细胞弥漫性坏死、小叶间隔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明显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学,减少胰腺组织坏死凋亡,降低α-淀粉酶、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P<0.01),降低RIPK1、RIPK3、MLK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改善胰腺组织坏死性凋亡,从而起到保护胰腺组织的作用,减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解化攻方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坏死性凋亡 胰腺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芩苷介导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RPE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珍 李潆 +3 位作者 吕海江 王露 郑博 李亚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846-852,共7页
目的验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探索黄芩苷调控RPE细胞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细... 目的验证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探索黄芩苷调控RPE细胞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实验测定黄芩苷0~200.0μmol/L的安全浓度范围、最佳有效浓度和最佳给药时间。将RPE细胞ARPE-19分成3组,对照组(CG)正常培养,模型组(MG)给予含1 mg/mL碘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刺激,黄芩苷组(BG)在MG组基础上给予25.0μmol/L黄芩苷培养,3组均培养48 h。CCK-8法检测ARPE-19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安全浓度范围:与0μmol/L组比较,黄芩苷50.0、100.0、20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均降低(t_(50.0)=3.236,P=0.032;t_(100.0)=6.165,P=0.004;t_(200.0)=7.840,P=0.001);与25.0μmol/L组比较,1.0、10.0、5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1μmol/L组的细胞活力升高(t=4.848,P=0.008),100.0、200.0μmol/L组的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00.0)=9.714,P=0.001;t_(200.0)=9.485,P=0.001)。因此,黄芩苷的安全浓度范围为0~25.0μmol/L。(2)最佳给药浓度:当黄芩苷浓度为25.0μmol/L时,细胞活性最高,与0.1、1.0、10.0μmol/L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0.1)=8.987,P=0.001;t_(1.0)=6.809,P=0.002;t_(10.0)=3.320,P=0.029),故25.0μmol/L为黄芩苷最佳给药浓度。(3)最佳给药时间:与CG组比较,MG组24、48、72 h细胞活力均下降(t_(24 h)=8.118,P=0.001;t_(48 h)=12.330,t_(72 h)=26.873,均P=0.000);与MG组比较,BG组24、48、72 h细胞活力均升高(t_(24 h)=8.632,P=0.001;t_(48 h)=12.148,t_(72 h)=10.539,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故选择时间最短的24 h作为黄芩苷最佳给药时间。(4)细胞形态:在24、48、72 h时,CG组细胞核呈现强荧光,MG组细胞核呈现核浓缩,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表现为核碎裂,BG组细胞核呈现强荧光,核碎裂现象减少。(5)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与CG组比较,MG组RIPK1、RIPK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升高(t_(RIPK1)=7.352,P=0.002;t_(RIPK3)=6.926,P=0.002;t_(HMGB1)=3.785,P=0.019);与MG组比较,BG组RIPK1、RIPK3、HMGB1表达水平下降(t_(RIPK1)=7.012,P=0.002;t_(RIPK3)=6.085,P=0.004;t_(HMGB1)=3.386,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PE细胞的坏死性凋亡,黄芩苷可能通过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黄芩苷
下载PDF
松萝酸调节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可心 宋征宇 +1 位作者 刘传芬 胡瑾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8-1684,共7页
目的探讨松萝酸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影响,以及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方法建立大鼠脑... 目的探讨松萝酸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的影响,以及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方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NEC-1(RIPK1抑制剂)组及低、中、高剂量松萝酸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大鼠设置为假手术组。药物干预3 d后,以改良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 NSS)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PI/NeuN染色观察神经元坏死;RT-qPCR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RIPK1、RIPK3、MLKL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结构破坏,细胞萎缩变形、核固缩;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PI阳性神经元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RIPK1、RIPK3、MLKL mRNA水平,p-RIPK1/RIPK1比值及RIPK3、MLKL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松萝酸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受损程度逐渐减轻,核膜逐渐清晰,胞体逐渐恢复正常;NEC-1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核膜基本清晰;低、中、高剂量松萝酸组及NEC-1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PI阳性神经元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RIPK1、RIPK3、MLKL mRNA水平及p-RIPK1/RIPK1比值和RIPK3、MLKL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松萝酸组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高剂量松萝酸组与NE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萝酸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抑制脑梗死大鼠神经元坏死性凋亡,从而减轻脑梗死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ripk1/ripk3/mlkl 脑梗死 神经元 坏死性凋亡 大鼠
下载PDF
苗药验方四大血可减少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坏死性凋亡和血管新生:基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远迎 戴兴月 +7 位作者 陈春彦 程培钧 陈松江 黎欣悦 毕炫 程瑶 吴昌学 吴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4-1782,共9页
目的探究贵州苗医验方“四大血”(S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坏死性凋亡和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Nor)、模型组(Mod)、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GTW,40 g/kg)和SX高、中、低剂量组(SX 40 g... 目的探究贵州苗医验方“四大血”(S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坏死性凋亡和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Nor)、模型组(Mod)、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GTW,40 g/kg)和SX高、中、低剂量组(SX 40 g/kg、SX 20 g/kg、SX 10 g/kg),7只/组。构建CIA大鼠模型。建模后测量大鼠双后肢足跖肿胀程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7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MMP-9、Ang-1、RIPK1、RIPK3、Caspase-8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MMP9、Ang-1、STAT-3、RIPK1、RIPK3、MLKL、p-MLKL、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TW组和SX高、中、低剂量组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评分均小于Mod组(P<0.05)。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切片,Mod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层组织结构混乱;而药物治疗组中,炎性细胞浸润、滑膜血管新生和滑膜增生程度均降低。且随SX剂量增高,治疗效果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与Mod组相比,GTW组和SX 40 g/kg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7含量,滑膜组织中RIPK1、RIPK3、VEGF、Ang-1、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并下调Stat-3蛋白表达和MLKL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SX可以改善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激活,并下调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Ang-1、MMP9、STAT-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药方“四大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炎症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新加肾元方调控RIPK1/RIPK3/MLKL通路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玲 陈立 王月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961-1969,共9页
目的:探讨新加肾元方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RIPK1/RIPK3/MLKL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0只SD大鼠,随机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另5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 目的:探讨新加肾元方对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RIPK1/RIPK3/MLKL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0只SD大鼠,随机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另5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各12只。阳性对照组厄贝沙坦水溶液0.017g/kg灌胃,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0.72g/kg、1.44g/kg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肾功能:尿素氮、血清肌酐、蛋白尿;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肾组织TNF-α、IL-6水平;WB检测肾组织RIPK1/RIPK3/MLK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新加肾元方中所含活性成分进行收集与筛选,并对“有效成分-靶点”拓扑分析所得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模型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凋亡指数、TNF-α、IL-6水平、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增加,WT-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凋亡指数、TNF-α、IL-6水平、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WT-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浊肿变性,肾间质纤维化;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较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减轻。模型组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基底膜增厚;阳性对照组、新加肾元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改变较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改善。新加肾元方中人参主要活性成分22个,炙黄芪主要活性成分20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人参中的Celabenzine、炙黄芪中的Mairin,与RIPK1、RIPK3、MLKL的结合能分别为-5.3、-6.42、-5.48和-5.39、-7.71、-5.41。结论:新加肾元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控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肾元方 ripk1/ripk3/mlkl通路 高糖诱导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下载PDF
MiR-139-5p靶向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文倩 赵美英 +2 位作者 黄捷 贺桂 汪桂青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39-5p靶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39-5p靶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miR-NC组、miR-139-5p mimic组、miR-139-5p mimic+RIPK1抑制剂Nec-1组(miR-139-5p mimic+Nec-1组),每组12只。除Sham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CCH模型。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iR-139-5p及RIPK1、RIPK3、MLKL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RIPK1、RIPK3、MLKL、突触素(SYP)、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9-5p和RIPK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分辨系数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miR-139-5p、GSH-Px、SOD水平降低,SYP、PSD95蛋白表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组织MDA、TNF-α、IL-6水平升高,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α-SY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odel组、miR-NC组相比,miR-139-5p mimic组相关指标的表达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Nec-1进一步促进了上调miR-139-5p表达对CCH大鼠认知功能的恢复(P<0.05)。miR-139-5p和RIPK1存在结合位点。结论上调miR-139-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CCH大鼠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微小RNA-139-5p 慢性脑低灌注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锐 赵翠娟 陈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取代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HBV)成为进展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NAFLD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理论研究,目前尚无定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细胞生理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NAFLD的进展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调控及与NAFLD的作用进行概述,为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亚丽(综述) 朱蕾(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急性肺损伤(ALI)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Necroptosis抑制剂及相关病症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易宏婷 曾宣铭 +4 位作者 张玉珂 颜蓉 雷彬 陈钟文 刘华 《江西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5-9,共5页
Necroptosis是一类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之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癌症治疗中可能触发和增强抗肿瘤免疫。TNF-α-RIPK1/3-MLKL是necroptosis最经典的信号通路。该文主要从TNF-α信号通路对一系列与necroptosis相关的疾病和necropto... Necroptosis是一类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之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癌症治疗中可能触发和增强抗肿瘤免疫。TNF-α-RIPK1/3-MLKL是necroptosis最经典的信号通路。该文主要从TNF-α信号通路对一系列与necroptosis相关的疾病和necroptosis两类主要的受体相关蛋白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从天然药物着手,通过中医药突破现有抑制剂的不足,为necroptosis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ROPTOSIS ripk1/3 mlkl 抑制剂 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半夏厚朴汤防治食管癌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晓乐 李永亮 +2 位作者 李明彦 李振华 张勤生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191-2202,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加味半夏厚朴汤(modified Banxia Houpo decoction,MBHD)治疗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ophage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SIN)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加以验证。方法:检索M...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加味半夏厚朴汤(modified Banxia Houpo decoction,MBHD)治疗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sophage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SIN)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加以验证。方法:检索MBHD和ESIN的靶点,并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聚类分析筛选MBHD治疗ESIN的核心靶点。针对核心靶点作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成分-通路-靶点”网络,通过拓扑分析筛选MBHD治疗ESIN的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KYSE-15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MBHD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q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将15只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建立食管癌模型。治疗组灌胃MBHD,连续20周。采用Western blot、qRT-PCR法检测TNF-α、RIPK1、RIPK3、MLKL表达水平。结果:MBHD靶点896个,ESIN靶点1262个,两者的交集靶点279个。KEGG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等,关键成分包括木犀草素、黄芩素、厚朴新酚等。分子对接显示,TNF与黄芩素、木犀草素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显示,MBHD可抑制KYSE-15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0.05),上调TNF-α、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水平(P<0.05)。动物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食管TNF-α、RIPK3、MLKL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而MBHD可上调这些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MBHD可能通过木犀草素、黄芩素等成分,调节RIPK1/RIPK3/MLKL、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用于PPARG、MAPK3等靶点,从而发挥防治食管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厚朴汤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食管癌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鼠 细胞 毛德西
下载PDF
大黄蛰虫丸抑制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睾丸衰老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欢 涂玥 +9 位作者 万毅刚 穆耕林 吴薇 陈佳鑫 王美子 王杰 符燕 蔡玉丰 王玉 WAN Zi-yue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19-4127,共9页
为了探究传统经方——大黄蛰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s,DHZCP)在体内改善睾丸衰老(testicular aging,TA)的作用和机制,笔者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DHZCP组和维生素E(vitamin E,VE)组,通过D-半乳糖(D-galactose,D-gal... 为了探究传统经方——大黄蛰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s,DHZCP)在体内改善睾丸衰老(testicular aging,TA)的作用和机制,笔者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DHZCP组和维生素E(vitamin E,VE)组,通过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连续灌胃建立大鼠TA模型。在实验期间,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DHZCP组和VE组大鼠DHZCP混悬液和VE混悬液;此外,经灌胃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在D-gal和不同药物联合干预60 d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血液及睾丸组织,进而,针对模型鼠TA和睾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这些指标包括各组大鼠衰老表型、睾丸总质量和睾丸指数、睾丸组织病理学特征和生精细胞数、性激素水平、睾丸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物表达特征、睾丸组织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以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3,RIPK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MLKL)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于TA模型鼠,DHZCP和VE都能改善衰老表型、睾丸总质量和睾丸指数、睾丸组织病理性特征和生精细胞数、血清睾酮和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睾丸组织ROS表达特征以及P21、P53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此外,DHZCP与VE都能改善模型鼠睾丸组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于RIPK3的改善作用,DHZCP优于VE。总之,在该研究中,笔者发现,DHZCP与VE相似,在体内能改善D-gal诱导的大鼠TA,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活性而减轻睾丸细胞坏死性凋亡有关。该研究为传统经方在男性健康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初步的药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蛰虫丸 睾丸衰老 坏死性凋亡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黄蜀葵花总黄酮抑制糖尿病肾脏疾病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佳鑫 房其军 +7 位作者 万毅刚 刘莹露 王玉 吴薇 涂玥 王美子 王殿广 葛海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137-4146,共10页
研究表明,高血糖介导的“慢性微炎症”可以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出现“炎症性足细胞损伤”。其中,“坏死性凋亡”是新的足细胞死亡形式,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 研究表明,高血糖介导的“慢性微炎症”可以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出现“炎症性足细胞损伤”。其中,“坏死性凋亡”是新的足细胞死亡形式,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改善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科学内涵,笔者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TFA组以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在改良型DK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后,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4组大鼠双蒸水、TFA混悬液以及RAP混悬液。在药物干预的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进而针对模型鼠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改良型DKD模型鼠,TFA和RAP改善了一般情况、体质量、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以及肾脏肥大指数;改善了肾脏纤维化指标,包括肾小球组织形态特征、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lagenⅠ)染色程度以及肾组织FN、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足细胞损伤,包括足突形态以及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包括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形态特征以及肾组织中TNF-α、磷酸化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phosphorylate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p-MLKL)表达程度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于p-MLKL,RAP的作用更强;改善了肾脏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包括其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如磷酸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RIPK)1、p-RIPK3、p-MLKL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其中,对于p-RIPK1,TFA的作用更强。总之,该研究阐明:TFA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而减轻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笔者的发现为深入揭示TFA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药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黄蜀葵花总黄酮 肾脏纤维化 足细胞 坏死性凋亡 ripk1/ripk3/mlkl信号轴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坏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浩 缪震元 +1 位作者 张万年 庄春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细胞主动的死亡方式,主要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细胞主动的死亡方式,主要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调控。研究表明,程序性细胞坏死的机制是RIPK1和RIPK3形成复合体并激活MLKL,MLKL形成三聚体后定位在细胞膜上并导致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流出,诱发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并引起许多相关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因此,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对治疗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一系列程序性细胞坏死的抑制剂,包括新活性化合物、临床现有药物、商业化活性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ripk1 ripk3 mlkl 抑制剂
原文传递
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袁春玲 向晨焱 +2 位作者 查运红 邹黎黎 王君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8-1278,共11页
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受调控的细胞坏死,主要依赖于激活后的RIPK1/RIPK3/MLKL等蛋白形成级联复合体并最终导致细胞呈现坏死样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 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受调控的细胞坏死,主要依赖于激活后的RIPK1/RIPK3/MLKL等蛋白形成级联复合体并最终导致细胞呈现坏死样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对疾病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因此该文对程序性坏死及其关键调控蛋白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对现有的实验数据总结能为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炎症性肠病 ripk1 ripk3 mlk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