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RISE-AP12■对钛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和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金莹 胡欣 邓嘉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RISE-AP12■对钛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调整抗菌肽RISE-AP12■为不同的浓度,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具梭核杆菌、血链球菌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菌落进行监测,观察抗菌肽RISE-AP12■... 目的:探讨抗菌肽RISE-AP12■对钛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调整抗菌肽RISE-AP12■为不同的浓度,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具梭核杆菌、血链球菌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菌落进行监测,观察抗菌肽RISE-AP12■对主要致病菌的影响,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抗菌肽RISE-AP12■作用于3种致病菌的kill-time曲线并观察其生物膜的变化。结果:抗菌肽RISE-AP12■对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梭核杆菌的MIC值分别为20、10、5 mg/L,MBC值分别为35、15、20 mg/L。根据kill-time曲线发现,在1 MIC和2 MIC时均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2 MIC的抑菌作用显著强于1 MIC与阳性对照组(具核梭杆菌:t=1.653、1.763,P=0.013、0.008;牙龈卟啉单细胞菌:t=0.984、1.271,P=0.005、0.007;血链球菌:t=1.548、2.187,P=0.023、0.002)。当抗菌肽RISE-AP12■浓度为40 mg/L时,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清除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具核梭杆菌:t=2.768,P=0.032;牙龈卟啉单细胞菌:t=0.676,P=0.014;血链球菌:t=0.794,P=0.025)。结论:抗菌肽RISE-AP12■对钛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具梭核杆菌、血链球菌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破坏其生物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rise-ap12 种植体周围炎 致病菌 生物膜
下载PDF
抗菌肽RISE-AP12联合中药汤剂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董颖韬 贾斌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RISE-AP12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种植体146枚),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种植体各73枚)。两组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抗菌肽RISE-AP12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种植体146枚),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种植体各73枚)。两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双氧水漱口,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留置,每周1次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口服中药汤剂,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菌肽RISE-AP12含漱,每日3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合酶(NO)、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 VCAM-1)、E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均降低,骨保护因子(OPG)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优(P<0.05)。虽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抗菌肽RISE-AP12联合中药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体征,并显著降低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黏附因子表达,促进OPG表达,不良反应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rise-ap12 中药 种植体周围炎 牙周基础治疗 龈沟液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加用抗菌肽RISE-AP12对放射治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颖韬 贾斌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加用抗菌肽RISE-AP12对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确诊的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加用抗菌肽RISE-AP12对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确诊的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菌肽RISE-AP12。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疼痛缓解时间为(18.87±8.66)min,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5.19±2.05)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1.84±10.12)min和(7.28±3.54)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抗菌肽RISE-AP12可有效改善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rise-ap12 口腔溃疡 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抗菌肽RISE-AP12联合电针治疗正畸后疼痛临床评价
4
作者 贾斌 董颖韬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抗菌肽RISE-AP12联合电针治疗正畸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正畸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佩戴自锁托槽或传统直丝托槽行正畸矫正,术后均采用电... 目的观察抗菌肽RISE-AP12联合电针治疗正畸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正畸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佩戴自锁托槽或传统直丝托槽行正畸矫正,术后均采用电针治疗,选取局部阿是穴及上关穴、下关穴、听宫穴、听会穴、四白穴、合谷穴、列缺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菌肽RISE-AP12含漱,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5 d。结果观察组初发疼痛时间晚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牙科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畸后,两组患者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与正畸前相比呈上升趋势,各个时间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畸前,且观察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口干、恶心、食欲不振,总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抗菌肽RISE-AP12联合电针治疗正畸后疼痛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牙科焦虑评分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rise-ap12 电针 正畸 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对慢性龈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娟娟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2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抗菌多肽RISE-AP12)治疗慢性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龈上超声洁治术。观察组(G1)基础治疗后,龈袋注入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对照组(G2... 目的观察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抗菌多肽RISE-AP12)治疗慢性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龈上超声洁治术。观察组(G1)基础治疗后,龈袋注入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对照组(G2)基础治疗后,依照传统治疗方法,龈袋注入碘甘油。分别与治疗后3 d、7 d通过探诊出血(+)的客观指标,评价慢性龈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按要求复诊,随访率100%。治疗后3 d观察组54例患者痊愈,对照组25例患者痊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观察组58例患者痊愈,对照组56例患者痊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物抗菌多肽牙周凝胶在治疗后3 d能够快速消退牙龈炎症,缩短慢性龈炎的病程,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龈炎 生物抗菌多肽(抗菌多肽rise-ap12) 探诊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