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MS结合ROAV值鉴定新疆库车小白杏的关键香气物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彩 孙金奎 +3 位作者 李甜 史学伟 程卫东 王斌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8-236,共9页
该研究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双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MS)联用技术检测新疆库车小白杏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方法,并基于相对... 该研究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双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MS)联用技术检测新疆库车小白杏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方法,并基于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鉴定其关键性香气物质,对小白杏呈香属性指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50/30μm聚二乙烯基苯/碳吸附剂/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的萃取纤维,萃取温度为65℃,萃取时间为50 min时,萃取效率最高。在该条件下,共鉴定出小白杏中含有的4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34.57%),其次是酯类(33.77%)和醛类物质(24.77%)。ROAV分析表明,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二氢-β-紫罗兰酮、芳樟醇、月桂烯以及α-紫罗兰酮为关键香气物质(ROAV>1),赋予了小白杏浓郁的果香、花香以及木香。呈香属性指纹分析表明,与吊干杏相比,小白杏的青草香、果香、椰子香、柑橘香以及花香更为强烈,只有木香较弱。该研究确定了新疆库车小白杏中含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可为探索具有小白杏风味的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杏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相对香气活性(roav) 关键香气物质 香气指纹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分析
2
作者 宁舒娴 曾金秀 +1 位作者 沙小梅 丁红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5-272,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检测到56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是醛类12种,酮类8种、醇类15种、烃类8种、芳香类和其它类共13种。其中,己醛、庚醛、壬醛、正己醇、1-辛烯-3-醇、十七烷等六种物质为所有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有。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结果显示,鳙鱼肉主要关键气味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聚类(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5%,大型水体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和气味相似,且气味显著优于高密度养殖生境来源鳙鱼肉。总体而言,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及关键气味物质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文可为鳙鱼养殖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肉 生境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相对气味活度法(roav)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3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法对新疆刺槐花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永瑞 张雪艳 +1 位作者 肖何 姬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7期176-181,共6页
以新鲜新疆刺槐花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刺槐花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槐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新疆刺槐花中共鉴定出4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醇类16种(39.60%)、烯... 以新鲜新疆刺槐花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刺槐花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槐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新疆刺槐花中共鉴定出4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醇类16种(39.60%)、烯烃类8种(16.74%)、酮类8种(13.90%)、酯类2种(7.67%)、烷烃类5种(4.93%)、酚类2种(2.85%)、杂环类2种(2.37%)、醛类2种(2.28%)以及醚类1种(0.90%)。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新疆刺槐花总体香味的贡献,确定了六种关键挥发性成分,分别为:癸醛、壬醛、芳樟醇、6-甲基-5-庚烯-2-酮、2-戊基呋喃、苯乙醇,这些物质是新疆刺槐花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花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相对香气活度(roav)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联用分析预制红烧兔肉菜肴常温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
5
作者 吴周林 张佳敏 +2 位作者 杨思艺 张驰 王卫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3,176,共7页
为研究预制红烧兔肉菜肴在贮藏过程中风味变化规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预制红烧兔肉常温贮藏1,30,60,90,120,150 d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共检出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 为研究预制红烧兔肉菜肴在贮藏过程中风味变化规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预制红烧兔肉常温贮藏1,30,60,90,120,150 d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共检出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期的第0,30,60天,红烧兔肉中风味物质以醛类和烃类为主,醚类相对含量在贮藏后期逐渐增加,而酚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贮藏60 d后鉴定到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下降明显。醇类、醛类和酚类是影响红烧兔肉贮藏过程中香气变化的主体成分,烯烃类化合物是造成贮藏期间风味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表征红烧兔肉的关键香气成分由以苯乙醛、橙花醛、(E,E)-2,4-癸二烯醛、山梨酸乙酯、3-乙基苯酚、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等为主的醛类和酚类化合物逐渐转变为(E,E)-2,4-壬二烯醛,红烧兔肉香气成分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兔肉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藤 施娅楠 +1 位作者 李祥 黄艾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17-32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的影响,揭示干腌火腿的特征风味物质。将172只大河乌猪鲜腿分为4个组,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后,每组随机抽取4只火腿,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 本研究旨在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的影响,揭示干腌火腿的特征风味物质。将172只大河乌猪鲜腿分为4个组,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后,每组随机抽取4只火腿,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15、18、21、24 d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57、57、54、41种,共鉴定77种同类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腌制时间的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ROAV分析表明醛类和醇类对风味贡献最大;PCA表明1-辛烯-3-醇、异戊醛、正辛醛、双戊烯是不同腌制期火腿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挥发性物质。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有一定影响,研究可为火腿品质控制及风味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乌猪火腿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 腌制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和特征风味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玉兰 连四超 +2 位作者 陈璐 郭平平 马宇翔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低温压榨、焙炒压榨、加热调质压榨、亚临界萃取等4种工艺所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ROAV值法确定关键的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4种油莎豆油中共检测出14类...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低温压榨、焙炒压榨、加热调质压榨、亚临界萃取等4种工艺所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ROAV值法确定关键的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4种油莎豆油中共检测出14类1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低温压榨油中9类62种,焙炒压榨油中10类72种,调质压榨油中13类67种,亚临界萃取油中13类83种。焙炒压榨和加热调质压榨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58.96、70.61 mg/kg)比低温压榨和亚临界萃取油(25.21、24.89 mg/kg)高出约2.6倍,其中杂环类物质含量平均高出约33倍,烷烃类物质含量平均减少约39%。4种油莎豆油中ROAV≥1的特征香气成分:焙炒压榨和调质压榨油中分别为16种和14种,低温压榨油8种,亚临界萃取油仅2种。焙炒压榨和调质压榨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及特征风味成分种类均明显多于其他2种油莎豆油,嗅闻之也拥有更丰富的香气尤其是甜香味、奶香味、烤坚果味、水果香味。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油莎豆油感官风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制油工艺 挥发性风味成分 特征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酵母发酵黄鰤鱼鱼卵的工艺探究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仪 燕建辉 +3 位作者 张梅超 李诗洋 赵跃 吴浩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9-151,共13页
为了探究酵母发酵对黄鰤鱼鱼卵脱腥增香的影响,本文先研究了黄鰤鱼鱼卵营养价值,后采用高糖型高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pH和总酸含量为指标,确定酵母粉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发酵参数。以新鲜... 为了探究酵母发酵对黄鰤鱼鱼卵脱腥增香的影响,本文先研究了黄鰤鱼鱼卵营养价值,后采用高糖型高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pH和总酸含量为指标,确定酵母粉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发酵参数。以新鲜鱼卵和未发酵鱼卵作对照,分析发酵后鱼卵样品感官品质、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鰤鱼鱼卵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锌和硒元素,营养价值较高。在酵母接种量为1.5%,蔗糖添加量为5%,发酵时间为1.5 h,发酵温度为28℃时,黄鰤鱼鱼卵的鱼腥味最低、发酵香味最浓郁、整体风味协调性最好。黄鰤鱼鱼卵中甜味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TAV值总和大于苦味氨基酸,表明酵母发酵掩盖了鱼卵本身的苦味。三种鱼卵样品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化合物,经酵母发酵后,鱼卵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均增加。新鲜鱼卵和未发酵鱼卵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是庚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等醛类物质,并且腥味物质(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等)的相对含量较高。酵母发酵鱼卵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酯类物质,而腥味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s,ROAV值),酵母发酵鱼卵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为(E,Z)-2,6-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苯乙醇、1-辛烯-3-醇和3-甲硫基丙醇,代表鱼腥味的关键性风味物质1-辛烯-3-醇的ROAV值明显下降,新增苯乙醇和3-甲硫基丙醇两种风味成分,为发酵鱼卵提供了玫瑰香味、甜味和肉香味等。总之,酵母发酵有效改善了黄鰤鱼鱼卵的异味,并产生了怡人的发酵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鰤鱼鱼卵 酵母发酵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roav)本
下载PDF
天祝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风味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东 刘倩霞 +4 位作者 杨富民 赵保堂 何兴芬 张俊 王娇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4,63,共10页
为研究天祝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自3个不同区域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及1个普通酸奶的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其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ROAV值及主成分分析,确定了... 为研究天祝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自3个不同区域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及1个普通酸奶的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其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ROAV值及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及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4种酸奶共检测出了120种风味物质,其中醛类12种、醇类19种、酸类15种、酮类11种、酯类29种、烃类20种、其他物质7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异戊醇(19.02%~23.99%)、乙醇(10.19%~12.09%)、乙酸异戊酯(10.93%~12.6%)、乙酸乙酯(7.59%~12.59%)、乙酸苯乙酯(7.79%~9.3%);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中双乙酰、乙偶姻、乙酸乙酯等物质的ROAV值较高,对白牦牛酸奶的总体风味贡献较大;2个白牦牛酸奶样品主成分存相似性度高,与普通酸奶样品相比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的风味特征并为产品质量评定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白牦牛酸奶 风味物质 roav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HPLC分析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57
10
作者 殷朝敏 范秀芝 +3 位作者 史德芳 樊喆 程薇 高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0,共7页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并测定了5种食用菌的总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5种食用菌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5种、酮类5种、醇类9种、烷烃类8种、杂环和硫化物6种、酯类1种和含氮化合物1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苯甲醛、3-辛酮、1-辛烯-3-酮、3-辛醇、2-乙基己醇、5-甲基-2-乙酰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甲氧基苯肟。平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ROAV≥1)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3-辛酮;香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酮和甲硫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3-辛酮和3-辛醇;而杏鲍菇鲜品中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是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5种食用菌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72~3.65 mg/g,总呈味核苷酸含量为154.40~1013.60μg/g,不同品种间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差别较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食用菌风味特征,对食用菌品种的改良、定向培育及食用菌的加工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相对气味活度(roav) 风味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下载PDF
蒸制刀鲚肉挥发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薇 陶宁萍 +3 位作者 顾赛麒 毛健桢 莘似韵 郑锦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82-86,共5页
采用新型材料MonoTrap作为顶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提取不同水域刀鲚蒸制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长江刀鲚、东海刀鲚和黄河刀鲚蒸制鱼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确... 采用新型材料MonoTrap作为顶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提取不同水域刀鲚蒸制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长江刀鲚、东海刀鲚和黄河刀鲚蒸制鱼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确定了蒸制刀鲚肉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分析了其气味特征及生成途径。结果表明,长江刀鲚的主体呈香化合物由三甲胺(鱼腥味)、己醛(青草香)、1-辛烯-3-醇(蘑菇香)、壬醛(青草香,脂肪香)、二甲基三硫化物(蒜香,硫化物香)、癸醛(青草香,蜡香)组成;东海刀鲚的主体呈香化合物由1-辛烯-3-醇、三甲胺、己醛、壬醛、癸醛构成;黄河刀鲚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包括三甲胺、壬醛、2-壬烯醛(青草香,油脂香)、癸醛、2,4-癸二烯醛(脂肪香,油脂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挥发性成分 MonoTrap吸附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相对气味活性(roav)
下载PDF
不同产地熟制中华绒螯蟹肉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顾赛麒 张晶晶 +2 位作者 王锡昌 陶宁萍 吴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9-293,313,共6页
采用新型材料—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Trap)作为顶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对松江、阳澄湖和崇明三地中华绒螯蟹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捕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捕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基于各挥发物的感受阈值,... 采用新型材料—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Trap)作为顶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对松江、阳澄湖和崇明三地中华绒螯蟹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捕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捕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基于各挥发物的感受阈值,以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法确定了三产地蟹肉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并对其产生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产地样品中共鉴定出8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9种为主体呈香物质(ROAV≥1)。在所有主体呈香物质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4-庚烯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三甲胺、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1-辛烯-3-醇这14种物质为三产地蟹肉样品所共有;而2-丁烯醛、1-戊烯-3-酮、2-癸酮和2-戊基吡啶这4种物质为崇明蟹肉样品所独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相对气味活性(roav)
下载PDF
7个桃品种品质测定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杰 王雨 +2 位作者 刘欢 范丽颖 韩继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46-52,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7个桃品种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了各品种果实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醛类6种、醇类5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7个桃品种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了各品种果实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醛类6种、醇类5种、酯类11种、烃类2种、酮类1种、酸类4种、吡喃1种;7个桃品种果实中共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有己醛、1-己醇、(E)-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春雪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里那醇、1-己醇;京引黄桃1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金奥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乙酸乙酯、里那醇;沪油018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乙酸己酯、(Z)-乙酸叶醇酯、(E)-2-己烯醛、乙酸异丁酯;秋燕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和(E)-2-己烯醛;瑰宝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Z)-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1-己醇;中油8号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1-己醇、里那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三种提取方法对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雪迪 许朵霞 +2 位作者 王蓓 王少甲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提取参数对花椒提取物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以红花椒为原料,通过油浸法浸提、水蒸气蒸馏及超临界CO2萃取获得花椒提取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评价提取物品质。对三种提取方法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总数进行统计,发现油浸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物质65种、100种和82种。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花椒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3909.90μg/mL、水蒸气蒸馏法次之为1152.61μg/mL、油浸法最低为249.38μg/mL,对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得分与香气物质总含量在各单因素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油浸法在料液比1∶5、浸提时间5 h、浸提温度140℃时,水蒸气蒸馏法在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 h时,超临界CO2萃取法在乙醇添加量7%、乙醇添加比例85%时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及香气物质综合得分最高。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样品关键香气物质不同,油浸法样品中月桂烯对香气贡献最大,水蒸汽蒸馏法样品中芳樟醇与桉树醇对香气贡献最大,超临界CO2萃取法样品中芳樟醇对香气贡献最大。综上所述,提取方法的差异会导致挥发性物质,特别是关键香气物质种类与含量的显著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中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油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气质联用(GC-MS) 主成分分析(PCA)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赤水晒醋的香气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杰 龙晓琴 +1 位作者 何银 张惟广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为了解赤水晒醋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晒醋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依据相对香气活度值法(ROAV)确定其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从晒醋中共鉴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 为了解赤水晒醋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晒醋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依据相对香气活度值法(ROAV)确定其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从晒醋中共鉴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酸类成分有5种(47.72%),乙酸作为醋中酸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最高为40.77%,其次为4-酮庚乙酸、2-甲基丁酸、异丁酸、3-甲基丁酸,其他成分:酯类化合物5种(6.08%)、醇类化合物4种(5.39%)、醛酮类化合物8种(18.50%)、萜烯类化合物5种(4.96%)、芳香类化合物2种(0.09%)、其他化合物10种(17.26%)。依据ROAV值确定乙酸仲丁酯、2-甲基丁醛、壬醛、癸醛、α-紫罗兰酮、D-柠檬烯、2,4,5-三甲基唑这7种成分为晒醋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气成分 相对香气活度法(roav) 风味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品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继来 周洁 +2 位作者 周倩倩 范静怡 刘国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对信阳毛尖茶中主要非挥发性和挥发性品质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咖啡因和儿茶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香气成分。结果发现,信阳毛尖茶中游... 对信阳毛尖茶中主要非挥发性和挥发性品质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咖啡因和儿茶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香气成分。结果发现,信阳毛尖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3.21~61.07 mg/g,在中国绿茶中属于较高水平;咖啡因、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范围分别是37.59~45.19 mg/g、206.69~227.47 mg/g、166.53~184.18 mg/g。对挥发性组分分析发现,信阳毛尖茶中共检测出85种香气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确认关键香气成分为芳樟醇、萘、δ-杜松烯、香叶醇、β-紫罗兰酮、顺-茉莉酮、苯甲醛、β-环柠檬醛和2-正戊基呋喃,表明这些物质是信阳毛尖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滋味成分 挥发性香气组分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LLE-GC-MS结合ROAV法对2款可雅白兰地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俊杰 胡文效 +4 位作者 邱磊 赵先炎 姚彬彬 程传格 苑金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为了探究2款可雅白兰地(10、15年)的香气组成,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2款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探究。可雅10年和可雅15年中分别检出96种和106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共有香气成分76种。可雅15年中检出的香... 为了探究2款可雅白兰地(10、15年)的香气组成,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2款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探究。可雅10年和可雅15年中分别检出96种和106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共有香气成分76种。可雅15年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含量(44.33 g/L)要明显高于可雅10年(39.03 g/L),2款白兰地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及其占比因陈酿时间不同也有所差异。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法评价各香气成分对2款白兰地整体风味的贡献,最终确定大马士酮、2-甲基丁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为2款白兰地的关键香气成分(ROAV>1,由大到小),它们对这2款白兰地的整体风味有着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雅白兰地 香气成分 液液萃取(LL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相对香气活度(roav)
原文传递
油梨叶茶的香气成分与品质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剑章 韦哲君 +4 位作者 王文林 谭秋锦 许鹏 农玉琴 汤秀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以油梨品种哈斯和桂研5号叶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提取与定量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 以油梨品种哈斯和桂研5号叶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提取与定量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香气成分中的关键性香气成分和修饰性成分,最后对两种油梨叶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哈斯叶茶中共有44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仲辛醇(40.39%)、石竹烯(17.31%)、大根香叶烯D(6.28%)、α-法呢烯(3.40%)和α-律草烯(2.52%),哈斯叶茶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总相对含量最多,为41.21%;石竹烯、β-蒎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松油醇、二甲基硅烷二醇、乙酸乙酯和罗勒烯异构体为关键性香气成分,反式-2-壬醛、十甲基环五硅氧烷、苯甲醛、苯乙醛、α-蒎烯、2-甲基丁醛和仲辛酮为修饰性香气成分,哈斯感官评分为85.7;桂研5号叶茶中共有41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仲辛醇(15.88%)、大根香叶烯D(12.83%)、石竹烯(11.94%)、α-法呢烯(5.14%)、α-蒎烯(3.83%)、桧烯(3.68%)、δ-卡丁烯(3.24%)和α-律草烯(3.03%),桂研5号叶茶香气成分中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为49.86%,石竹烯、4-萜烯醇、罗勒烯异构体、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和乙酸乙酯为关键性香气成分,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二甲基硅烷二醇、α-蒎烯、苯甲醛、β-月桂烯和壬醛为修饰性香气成分,桂研5号感官评分为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叶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法对冷榨牡丹籽油香气成分鉴定
19
作者 赵弦 李文敏 张波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以陇南牡丹籽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冷榨牡丹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冷榨牡丹籽油中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9种醛类(9.232%)、10种醇类(34.936%)、6种酮类(6.121%)、8... 以陇南牡丹籽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冷榨牡丹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冷榨牡丹籽油中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9种醛类(9.232%)、10种醇类(34.936%)、6种酮类(6.121%)、8种酸类(25.065%)、5种酯类(6.65%)、4种烷烃类(1.805%)、3种烯烃类(8.604%)和5种杂环类物质(7.586%)。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壬醛、D-柠檬烯和丁酸共6种关键挥发性物质为牡丹籽油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牡丹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相对气味活度(roav) 香气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HS-SPME-GC-MS比较壁虎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旭亚 孙菲菲 +2 位作者 杜莉杰 黄亚森 张振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5-152,共8页
目的:在感官评价基础上,比较壁虎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探讨壁虎不同炮制方法的矫臭作用。方法:分别制备壁虎生品、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与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请10位气味评定人员依次对6种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评分。采用... 目的:在感官评价基础上,比较壁虎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探讨壁虎不同炮制方法的矫臭作用。方法:分别制备壁虎生品、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与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请10位气味评定人员依次对6种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评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出关键臭气成分,并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水溶性浸出物和蛋白质含量为内在指标,感官评价评分与差异性成分含量排序为外在指标,分别赋予其权重0.25,计算壁虎生品与炮制品综合得分,以评价各炮制方法的矫臭作用强弱。结果:壁虎生品、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与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的感官评价平均评分分别为1.6、5.2、6.2、6.1、7.2、8.0分。ROAV结果表明影响壁虎气味的关键成分为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异戊醛、三甲胺、1-辛烯-3-醇、正辛醛、壬醛、2-甲基萘、γ-辛内酯、2-庚酮与苯酚。主成分分析(PCA)将生品与炮制品显著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生品与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之间分别存在16、13、16、16、16个差异成分;其中共有差异成分4种,即差异臭气成分2-甲基萘与2-乙基对二甲苯的含量均降低,差异香气成分2-癸酮与2,3,5-三甲基吡嗪的含量则均升高。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各炮制品的矫臭作用由高到低为滑石粉烫品>酒炙品>醋炙品>炒黄品>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结论:滑石粉烫法为改善壁虎臭气较优的方法,可为壁虎的炮制矫臭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 炮制品 臭气 感官评价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 相对气味活度(roav)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