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1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C_(2)H_(2)/CH_(4)燃烧特性实验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刘宇 罗蒙蒙 +3 位作者 田富超 谷午 王凯 梁运涛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极易出现瓦斯与煤自燃灾害交织共生现象,增大灾害风险.为阐明煤与瓦斯共生灾害发生时的火焰传播特性,有必要开展煤自燃气体掺混对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乙炔气体(C_(2)H_(2))是煤高温氧化时产生的主要气体之一...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极易出现瓦斯与煤自燃灾害交织共生现象,增大灾害风险.为阐明煤与瓦斯共生灾害发生时的火焰传播特性,有必要开展煤自燃气体掺混对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乙炔气体(C_(2)H_(2))是煤高温氧化时产生的主要气体之一,甲烷(CH_(4))是瓦斯的主要成分,本文研究了0~2%体积分数C_(2)H_(2)掺混对CH_(4)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_(2)H_(2)体积分数的增加,C_(2)H_(2)/CH_(4)混合燃料层流燃烧速度增大.层流燃烧速度受质热扩散作用、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的综合影响,当C_(2)H_(2)体积分数增加至2%时,混合燃料的(αLe)^(1/2)、T_(ad)分别增加了1.54%、2.98%,T_(a)减少了26.93%,说明动力学效应是C_(2)H_(2)促进CH_(4)层流燃烧速度增加的主导因素.由活性自由基体积分数分析可知,随着C_(2)H_(2)体积分数的增加,H、O、OH和CH_(3)等活性自由基体积分数均出现增加趋势,从而促进了CH_(4)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H_(2)/CH_(4)混合燃料 层流燃烧速度 动力学效应 敏感性分析 活性自由基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 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程刚 罗伯峰 田寒松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80例PC根治术...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80例PC根治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根据感染组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TLR2、TLR4 mRN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及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治疗后6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较预后不良组更高(P<0.05);TLR2、TLR4 mRNA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尿路感染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0%/63.90%、73.70%/73.80%、94.70%/62.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90、0.890。结论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及转归与外周血TLR2、TLR4 mRNA表达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炎症因子 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路感染 预后
下载PDF
H_(2)O_(2)降解多糖的作用机制及降解产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谦 周鹏程 +2 位作者 徐同成 李富军 宗爱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53-360,共8页
多糖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其大分子结构较难以被人体直接利用。近年来,关于降解多糖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多糖的降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自由基降解多糖有着对降解程度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了... 多糖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其大分子结构较难以被人体直接利用。近年来,关于降解多糖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多糖的降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自由基降解多糖有着对降解程度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了解多糖降解机制以及探究降解产物的构效关系,以期对多糖高值化利用。该文首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H_(2)O_(2)产生自由基进而介导多糖降解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H_(2)O_(2)产生自由基的机制,剖析了自由基降解多糖的机理,分析了自由基对于多糖降解产物构效关系的影响。该综述对多糖降解产物的生物构效关系解析和高值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H_(2)O_(2) 自由基 构效关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在UV/H_(2)O_(2)去除对乙酰氨基酚工艺中Br^(-)的影响及其转化规律
5
作者 汪伟 颉亚玮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解效能、机理以及Br^(-)转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UV/H_(2)O_(2)降解AAP过程中,最佳去除率达到99.1%,但Br^(-)的加入抑制了AAP的降解和矿化,O~·_(2)和OH~·是UV/H_(2)O_(2)降解含Br^(-)的AAP模拟废水中主要活性物质,贡献率分别为45.5%和34.0%。当Br^(-)存在时,中性条件下,AAP降解速率最快,其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48 4 min~(-1);其中活性溴物种(reactive bromide species, RBSs)对AAP降解的贡献率为14.1%。自由基浓度模拟结果表明,Br^(·-)_(2)可能在有机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_(2)O_(2)的直接还原作用导致Br^(-)转化率仅为18.0%。此外,由于溴自由基的加成,容易生成一些具有生态毒性的副产物,并通过分析溴代产物推测了AAP的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降解效能 影响因素 Br^(-)转化 动力学模拟 自由基贡献
下载PDF
化学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性质及吸附Pb^(2+)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宇茜 韩琳希 +4 位作者 钱敏 朱自洋 王丽 段文焱 陈芳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3-813,共11页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Pb^(2+)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化学老化过程会生成活性自由基,显著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导致500℃制备的PRZn老化后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从24.67m^(2)/g提升到85.51m^(2)/g),改性引入的Zn氧化物从晶型结构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因此,PRZn经60℃老化后,其对Pb^(2+)的吸附量从31.18mg/g提高至47.70mg/g.但经90℃老化后,700℃制备的PRZn吸附量变化不大,这主要是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在90℃下发生自猝灭过程,且700℃制备的PRZn碳结构相对稳定,导致老化后含氧官能团的量没有显著升高而比表面积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后老化生物炭在铅污染土壤中的长期利用提供具体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改性生物炭 Pb吸附 非生物化学老化 长期利用 自由基
下载PDF
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的ROS作用分析
7
作者 胡铭珍 陈武瑛 +2 位作者 冯婷婷 陈莎 李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132,共11页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阿特拉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源锰氧化物,而生物源锰氧化物的转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Mn(Ⅱ)氧化细菌Providencia manganoxydans LLDRA6制备了生物源锰氧化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判断锰氧化物类型;进一步对其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的五种活性氧(O_(2)^(·−)、·OH、^(1)O_(2)、H_(2)O_(2)和N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了不同自由基对阿特拉津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LDRA6产生的锰氧化物为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Bio-Mn_(2)O_(3)),并且具有较强的阿特拉津转化能力.在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经化学法检测到有明显的O2^(·−)、·OH和NO产生,但未检测到^(1)O_(2)和H_(2)O_(2).自由基淬灭和EPR分析发现,O2^(·−)不能有效转化阿特拉津,而^(1)O_(2)和·OH发挥了转化阿特拉津的作用,其中^(1)O_(2)是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时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Mn_(2)O_(3) 阿特拉津 活性氧 自由基淬灭 EPR
下载PDF
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NO_(3)和N_(2)O_(5)在线测量系统的表征与应用
8
作者 张田甜 左澎 +3 位作者 马璟钰 叶春翔 林伟立 朱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4,共12页
报道自主研发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大气NO_(3)/N_(2)O_(5)在线测量系统及其参数表征结果。在时间分辨率为1min的情况下,NO_(3)和N_(2)O_(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7×10^(-12)和2.9×10^(-12)。在采样流量6L/min和使用1天滤膜... 报道自主研发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大气NO_(3)/N_(2)O_(5)在线测量系统及其参数表征结果。在时间分辨率为1min的情况下,NO_(3)和N_(2)O_(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7×10^(-12)和2.9×10^(-12)。在采样流量6L/min和使用1天滤膜的情况下,利用标准源实验确定NO_(3)和N_(2)O_(5)的采样损耗分别为17.0%和18.0%。Allan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60~100s积分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系统稳定性。在北京城区开展大气NO_(3)和N_(2)O_(5)观测,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可以满足大气环境中NO_(3)及N_(2)O_(5)的高灵敏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N_(2)O_(5)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 参数表征
下载PDF
微气泡O_(3)/H_(2)O_(2)深度处理某树脂厂二级出水效果与机制
9
作者 陈洋 倪鹏飞 +2 位作者 吴春笃 张波 征晓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6,共9页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降解对树脂废水中苯系物、聚乙烯醇等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构建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某树脂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了微气泡O_(3)曝气与普通O_(3)曝气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考察了进气O_(3)浓度、H_(2)O_(2)浓度、初始pH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验证体系的矿化效果,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检测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降解前后废水中主要有机物的种类,并对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微气泡O_(3)/H_(2)O_(2)体系中微气泡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μm,平均粒径为32.82μm;与普通O_(3)曝气方式进行对比,微气泡O_(3)体系对COD降解率更高,说明微气泡可以延长O_(3)气泡上升时间,增加O_(3)气泡比表面积,提高O_(3)传质系数和利用率。2)微气泡O_(3)/H_(2)O_(2)体系降解COD,当O_(3)浓度为60 mg/L、H_(2)O_(2)浓度为29.37 mmol/L、pH为7时,反应60 min后,微气泡O_(3)/H_(2)O_(2)体系对树脂厂二级出水的COD降解率为89.53%,处理后出水COD为15.05 mg/L,可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EPR试验表明,H_(2)O_(2)可以促进微气泡O_(3)体系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从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和对COD的降解效果。根据GC-MS结果推断O_(3)/H_(2)O_(2)体系降解COD的可能路径,即树脂厂二级出水以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在O_(3)的作用下断链、开环,在·OH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矿化或降解为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O_(3) 过氧化氢(H_(2)O_(2)) 羟基自由基(·OH) 有机物 树脂废水 深度处理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同舟 刘维 +1 位作者 于涛铭 蒋白懿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265-1268,共4页
TiO_(2)光催化技术凭借TiO_(2)优良的光电性能,在消除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作为光催化剂时通过紫外光或小范围太阳光生成的·OH和·O_(2)^(-),几乎能够将有机物完全矿化,且无二次污染。介绍了高级氧化法... TiO_(2)光催化技术凭借TiO_(2)优良的光电性能,在消除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作为光催化剂时通过紫外光或小范围太阳光生成的·OH和·O_(2)^(-),几乎能够将有机物完全矿化,且无二次污染。介绍了高级氧化法中的光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TiO_(2)光催化改性方法应用现状,提出多种改性方法协同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OH 光催化氧化 原理
下载PDF
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标本TCF21、ANGPT1、SSTR2表达及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模型构建与验证
11
作者 贠俊茹 刘勇世 +3 位作者 倪云峰 赵阿红 滕鑫 王娟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探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标本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转录因子21(TCF21)、血管生成素1(ANGPT1)、生长抑素受体2(SSTR2)表达情况,构建术后复发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复发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 目的探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标本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转录因子21(TCF21)、血管生成素1(ANGPT1)、生长抑素受体2(SSTR2)表达情况,构建术后复发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复发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于本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149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32)、未复发转移组(n=117)。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术后复发转移的特征变量进行筛选与降维。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拟合多个变量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原始协变量及联合预测因子New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T分期、N分期高于未复发转移组,清扫淋巴结站数、清扫淋巴结N2站数、清扫淋巴结数目及TCF21、ANGPT1、SSTR2表达量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显示重要性排序前3的变量分别是TCF21、SSTR2、ANGPT1表达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F21、SSTR2、ANGPT1表达量为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New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原始协变量(P<0.05);个体值预测显示在诊断准确率为95.97%的条件下,该患者不会发生复发转移,且经联合预测因子New验证证实该病例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TCF21、ANGPT1、SSTR2表达量降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TCF21、ANGPT1、SSTR2生成的联合预测因子对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根治术 转录因子21 血管生成素1 生长抑素受体2 复发 转移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术前康复训练在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李金涛 曹道白音 王浩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术前康复训练在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于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分析术前康复训练在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于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康复训练在食管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调节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2型糖尿病 术前康复训练 胸腹腔镜根治术
下载PDF
胸外侧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VEGF、HAS2水平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袁梅 孙改艳 刘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外侧动脉(LT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水平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胸外侧动脉(LT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水平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随访6个月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n=50)和预后不良组(n=13),比较两组LT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VEGF、HAS2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VEGF、HAS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PI、S/D及血清VEGF、HAS2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97、0.818、0.758、0.738、0.932,联合检测预测价值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结论:LT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VEGF、HAS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侧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透明质酸合成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癌 根治术 复发转移
下载PDF
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姚积龙 雷永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4,95,共4页
目的:研究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直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行双孔腹腔镜下CO_(2)... 目的:研究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直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行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和实验组44例(行双孔腹腔镜下悬吊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孔腹腔镜下悬吊技术在高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在比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临床效果更佳,术后疼痛更轻,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腹腔镜 CO_(2)气腹 悬吊技术 高位直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PRDM14、IGFBP2水平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15
作者 张文杰 戴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PRDM14、IGFBP2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PRDM14、IGFBP2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S100A9、MMP-9、PRDM14、IGFBP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RDM14、IGFBP2指标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ROC曲线分析PRDM14、IGFBP2对胰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胰腺癌患者在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后,其S100A9、MMP-9、PRDM14、IGFBP2水平呈降低趋势,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微血管密度与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低分化组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微血管密度比高分化组高;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RDM14、IGFBP2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诊断高于PRDM14、IGFBP2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DM14、IGFBP2水平在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后呈降低趋势,PRDM14、IGFBP2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 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H2O_(2)对SBR脱氮效率和污泥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兰河 赖青燚 +5 位作者 王铁铮 关潇卓 张明爽 程欣 徐小惠 贾艳萍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86-2196,共11页
双氧水(H_(2)O_(2))作为氧化剂,被广泛用于制药、纺织、化学品合成等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废水进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污水处理效果。考察H_(2)O_(2)对污染物去除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胞外聚合物组成和污泥性质... 双氧水(H_(2)O_(2))作为氧化剂,被广泛用于制药、纺织、化学品合成等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废水进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污水处理效果。考察H_(2)O_(2)对污染物去除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胞外聚合物组成和污泥性质的变化,探索H_(2)O_(2)在污泥系统中的分解途径及其对污泥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H_(2)O_(2)(<90 mg/L)分解产生的·OH和·O_(2)^(-)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COD和TN去除率,污泥表面变粗糙,絮凝颗粒增大,促进污泥絮凝,其中·OH贡献度大于·O_(2)^(-)。高浓度H_(2)O_(2)(>90 mg/L)对TN的去除产生抑制作用,酶活性、污泥絮凝性和胞外聚合物浓度降低。当H_(2)O_(2)浓度为90 mg/L时,COD和TN去除率最高,酶活性最高,因此,通过调控H_(2)O_(2)浓度可实现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和污泥絮凝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H_(2)O_(2) 生物反应器 污泥性质 自由基
下载PDF
负载PO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在烟气中变湿吸附CO_(2)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凯 李锋 +3 位作者 郑世强 成欣悦 朱亮亮 陈曦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 基于磷酸根(PO_(4)^(3−))在纳米界面上的可逆水解反应,负载PO_(4)^(3−)的纳米多孔材料能够实现低能耗变湿吸附空气中的CO_(2),但PO4变湿吸附剂在烟气中的CO_(2)捕集性能尚未有系统的实验研究。基于负载PO_(4)^(3−)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探究了PO_(4)^(3−)变湿吸附剂在不同进气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混合气体温度及混合气体流量下的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环境中进气CO_(2)浓度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加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当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从3.5%提高至1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22 mol/kg提高至0.33 mol/kg;吸附环境中的进气CO_(2)浓度一定时(5.0%),混合气体温度从10℃提高至50℃,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平衡吸附量从0.19 mol/kg提高至0.25 mol/kg。此外,基于对微观尺度气体扩散和干燥吸附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发现随着入口处混合气体流量和混合气体温度的提高,可以有效缩短PO_(4)^(3−)变湿吸附剂的吸附饱和时间。当混合气体流量从5 L/min增大至20 L/min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35 min缩短至43 min;当混合气体温度从10℃升高至50℃时,PO_(4)^(3−)变湿吸附剂的CO_(2)吸附饱和时间从120 min缩短至43 min。PO_(4)^(3−)变湿吸附剂在较高进气CO_(2)浓度、混合气体温度和混合气体流量下的吸附性能提升,为实现烟气中低能耗捕集CO_(2)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吸附 变湿吸附剂 磷酸根 烟气
下载PDF
Significant role of carbonate radicals in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degradation based on solar light-driven TiO2-seashell composites:Removal and transformation pathways 被引量:8
18
作者 Jiaqi Wang Qingrong Qian +4 位作者 Qinghua Chen Xin-Ping Liu Yongjin Luo Hun Xue Zhaohui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1-1521,共11页
TiO2-seashell composites prepared via a sol-gel method were used to generate carbonate radicals(·CO3–) under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CO3–, a selective radical, was employed to degrade the target tetracyc... TiO2-seashell composites prepared via a sol-gel method were used to generate carbonate radicals(·CO3–) under solar light irradiation. ·CO3–, a selective radical, was employed to degrade the target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contaminant.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s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ynthesized TiO2-seashell composite. This material exhibits excellent solar light-driven photochemical activity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he possible pathway and mechanism for the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high-resolu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experiments. Finally, we investigated the reusability of the TiO2-seashell composite.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facile pathwa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3– radicals to degrade special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eashell Carbonate radical PHOTOCHEMISTRY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Mechanism
下载PDF
Mn^(2+)催化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帅 李斌 +4 位作者 李先俊 刘占元 刘敏 蒋冬梅 夏良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77,共9页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作用以及Mn(Ⅲ)破坏H_(2)C_(2)O_(4)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获得了具体的催化反应历程,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亚硝酸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入亚硝酸可有效消除反应初期存在的诱导期;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游离的Mn^(2+)与H_(2)C_(2)O_(4)络合生成了MnC_(2)O_(4),而作为配体的草酸降低了Mn(Ⅱ)被氧化到Mn(Ⅲ)的反应活化能,使得亚硝酸能氧化MnC_(2)O_(4)并生成[Mn(C_(2)O_(4))_(3)]^(3-),Mn(Ⅲ)会将所络合的草酸氧化生成·OOC—COOH并被还原成Mn(Ⅱ),·OOC—COOH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差,会迅速分解并释放出还原性物质,最终实现了H_(2)C_(2)O_(4)的氧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C_(2)O_(4) Mn^(2+) 亚硝酸 催化氧化 EPR 自由基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H_(2)O_(2)诱导斑马鱼衰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淼 杨迪 +5 位作者 魏爽 狄心声 成敏 崔晓栋 李晓双 刘顺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通过研究岩藻黄素(Fucoxanthin,FUCO)对H_(2)O_(2)诱导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衰老的抑制作用,为FUCO药用价值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H_(2)O_(2)诱导建立斑马鱼衰老模型,用岩藻黄素进行干预,测定斑马鱼胚胎存... 通过研究岩藻黄素(Fucoxanthin,FUCO)对H_(2)O_(2)诱导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衰老的抑制作用,为FUCO药用价值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H_(2)O_(2)诱导建立斑马鱼衰老模型,用岩藻黄素进行干预,测定斑马鱼胚胎存活率、体内SA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探讨FUCO的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2 mmol/L的H_(2)O_(2)作用于斑马鱼胚胎96 h可诱导斑马鱼胚胎衰老;与衰老模型组(M)相比,4个FUCO处理组(2.5、5.0、10.0、15.0μmol/L)斑马鱼胚胎体内的SAβ半乳糖苷酶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和ROS含量均明显下降,SOD活性均增高。本研究表明,浓度为2.5-15.0μmol/L时,FUCO对H_(2)O_(2)诱导斑马鱼衰老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斑马鱼 抗衰老 H_(2)O_(2)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