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5例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茜楠 徐琰 +3 位作者 刘晓昌 梅俏 张卫平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的住院患者中诊断为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记录其临床数据,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共有105例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中... 目的探讨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的住院患者中诊断为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记录其临床数据,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共有105例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中位年龄55岁,男性占比54.3%,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所涉及的药物近80余种,前3位依次为中药(34.3%)、抗肿瘤药(22.9%)、抗生素(10.5%)。4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患者中,有7例(14.3%)患者存在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105例患者中治愈53例(50.5%),好转41例(39.0%),未愈7例(6.7%),死亡4例(3.8%),总有效率为89.5%。结论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以中药最为多见。药物还可引起类似于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因此应将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作为胆汁淤积和胆管造影异常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基础肝病对患者预后无影响。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以及白细胞计数高是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 rucam评分 硬化性胆管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83例药物性肝损伤回顾性分析及保肝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娜妮 何青青 +6 位作者 朱琳 姚杨 惠娇娇 梁乐 白婷 杨蕊 李霄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诱发药物、临床特点,分析保肝药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药师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1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保肝药的应用。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46...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诱发药物、临床特点,分析保肝药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药师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1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保肝药的应用。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46.98%),女性44例(50.57%),18~44岁病例较多,共32例(38.55%);43例(51.81%)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余患者临床症状与一般肝损伤无差异。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中药(24例,28.92%),抗肿瘤药(12例,14.46%),抗感染药物(10例,12.05%);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38例,81.92%);40例患者的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结果为可能(48.19%);严重程度分级1级68例(81.93%);治疗后74例(89.16%)好转。81例患者(97.59%)应用保肝药,9例患者预防性应用保肝药,其余患者为治疗性应用,26例患者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保肝药。应用的药物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为主,极少数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掌握药物治疗的方案,在DRGs改革的背景下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RUCUM评分 保肝药 合理用药 DRGS
下载PDF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戴维佳 赖荣陶 +7 位作者 王晖 谢青 汤伟亮 庄焱 桂红莲 余敏杰 谢敬东 周慧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58-1061,1065,共5页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CIOMS/RUCAM和Maria两种评分系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经皮肝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13例,分析年龄、性...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CIOMS/RUCAM和Maria两种评分系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经皮肝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13例,分析年龄、性别、BMI、血清学指标、肝脏组织学改变、患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113例患者中女性77例,男性36例,平均年龄(47.73±13.17)岁。中药及减肥茶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占48.67%;其余依次为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心血管类药。主要症状为乏力、恶心和上腹不适。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47.79%,且女性为主;其余为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停用肝损害药物及对症治疗后,44.25%的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纤维化分期评分(F)较高(P=0.015)。炎症活动指数(HAI)≥9且F≥4的患者占6.19%,其中42.86%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或死亡。CIOMS/RUCAM评分≥6分占77.88%,Maria评分≥10分占60.18%。结论中药和减肥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肝细胞型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合并症AIH影响肝脏的纤维化水平;HAI≥9且F≥4的患者预后较差;CIOMS/RUCAM评分系统敏感性高于Mari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rucam评分系统 Maria评分系统
下载PDF
1例利伐沙班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保肝药物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男 葛鹏程 +1 位作者 党大胜 赵庆春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1例利伐沙班致肝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保肝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肝酶指标变化及肝脏疾病相关检查等因素,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结合肝损伤分型并采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 目的探讨1例利伐沙班致肝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保肝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肝酶指标变化及肝脏疾病相关检查等因素,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结合肝损伤分型并采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综合评估利伐沙班引起肝损伤的可能性,分析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用药变化及肝功能转归情况,结合RUCAM量表利伐沙班评分为9分,同时排除其他可能致病因素。因此该患者极可能为利伐沙班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及时停药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利伐沙班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在临床应用中需加强患者的肝功能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药物性肝损伤 rucam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