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交感神经阻滞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于世寰 刘凤岐 +4 位作者 张春玲 鲁犇 王立峰 孙文广 张一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2-745,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胸交感神经阻滞(TS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哌卡因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在常氧常压下... 目的研究胸交感神经阻滞(TS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哌卡因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在常氧常压下饲养3周,其余三组大鼠在自制常压低氧(10.0±0.5)%舱内饲养3周,同时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给与胸段硬膜外腔置管分别注入0.2%罗哌卡因和0.9%生理盐水各50止行胸段(胸1—5)交感神经阻滞术(TS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观察HE染色的肺组织小动脉变化,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周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①模型组大鼠mPAP、RV/LV+S、WA%和W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②罗哌卡因组mPAP明显降低,Rv/LV+S比值减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降低。结论TSB能够降低HPH大鼠的mPAP,改善肺血管和右心室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 胸交感神经阻滞(TSB) 平均肺动脉压(mPAP) 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
下载PDF
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急性肺栓塞短期预后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蓉 杨越 +5 位作者 杨智翔 苏亚英 庞智英 王大伟 崔书君 杨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5,9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纹理分析定量预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9例APE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PA)图像及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56)和预后不良组(n=23),记录患者的影像... 目的探讨基于CT纹理分析定量预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9例APE患者的CT肺动脉成像(CTPA)图像及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n=56)和预后不良组(n=23),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参数RV/LV比值、Qanadli指数,提取血栓纹理特征,使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以评估血栓纹理特征参数、RV/LV比值、Qanadli指数等在预测APE患者预后不良中的效能。结果RV/LV≥1.0、Qanadli指数和血栓纹理特征参数GLSZM-GLN是AP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V/LV≥1.0、Qanadli指数、GLSZM-GLN预测APE预后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826(0.725~0.902)、0.922(0.839~0.970)、0.867(0.772~0.933),三者联合评估APE预后不良的AUC为0.958(0.887~0.990)。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曲线对预测APE预后不良效果最好,临床应用价值高。结论基于CT血栓纹理分析、RV/LV≥1.0和Qanadli指数能够评估AP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纹理特征 rv/lv Qanadli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国产新型肺动脉血栓取出装置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3
作者 张文广 陈鹏飞 +7 位作者 张萌帆 刘红 刘绍霞 杨海波 宋燕 冯德广 任建庄 韩新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新型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装置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中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1日至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APE中高危患者24例,均使用Tendvia^(... 目的探讨国产新型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装置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中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试验,于2022年2月1日至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APE中高危患者24例,均使用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接受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疗效主要指标为基线至术后48 h右心室/左心室比值(RV/LV)的下降值,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术后即刻的靶血管血栓清除率;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PMT相关并发症及48 h内与器械相关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合检验比较APE患者PMT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4例受试者采用Tendvia^(TM)装置行PMT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前后RV/LV比值分别为1.19±0.25、0.82±0.16,术后48 h RV/LV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01);手术前后mPAP分别为(31.09±6.09)、(25.91±4.36)mmHg,术后mPAP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手术前后PaO_(2)分别为(74.66±11.28)、(88.01±10.57)mmHg,PaO_(2)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1)。血栓清除率为68.17%±22.66%,其中血栓清除率Ⅱ级以上21例(87.5%)。1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保守治疗后咯血消失,48 h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1/24),无器械相关死亡,无全因死亡。结论国产Tendvia^(TM)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治疗中高危APE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即刻清除肺动脉血栓,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右心室/左心室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