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W(牙合)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俊峰 刘从华 +2 位作者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8个月后,通过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治疗前后髁突在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和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时颌位(∠ANB,∠SN-MP,S-G0/N-Me)及咬合关系(磨牙、尖牙位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值)的变化值。结果 RW-splint治疗后,15例患者∠ANB值(t=4.971,P=0.001)、∠SN-MP值(t=9.895,P <0.01)均显著增加,S-G0/N-Me变小(t=5.342,P=0.005)。15例患者下颌左右侧第一磨牙相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7±0.79)mm,(1.69±1.29)mm;下颌左右侧尖牙均向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4±0.50)mm,(1.51±1.08)mm;前牙覆[牙合]减小,覆盖增加,其均值分别为(1.16±0.60)mm,(1.99±0.85)mm。结论经RW-splint治疗后伴TMD的安氏Ⅱ类患者下颌皆发生顺时针旋转,磨牙及尖牙相对位置均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颌位 安氏Ⅱ类 咬合关系 正畸修复 颞下颌关节疼痛 功能性移位
下载PDF
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肖珲 刘从华 +1 位作者 张治勇 李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11-2812,共2页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至症状消除后,用锥束CT检查髁状突表面骨质改变情况,分析RW-Splint对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症状和髁突改建的影响。结果:戴入RW-S...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至症状消除后,用锥束CT检查髁状突表面骨质改变情况,分析RW-Splint对颞下颌骨关节病患者症状和髁突改建的影响。结果:戴入RW-Splint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症状缓解有效,髁状突表面骨皮质改建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结论:RW-Splint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病,髁状突表面修复及患者疼痛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骨关节病 rw咬合 骨皮质改建
下载PDF
RW-splint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诊断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斯媛 涂少勤 +1 位作者 王增全 艾毅龙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7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正畸前戴用RW-splint是否可引导或确定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以期为后期诊断设计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20例,在固定矫治前进行RW-splint治疗,测量前牙覆盖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前牙覆盖量为(6.792±0... 目的探讨在正畸前戴用RW-splint是否可引导或确定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以期为后期诊断设计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20例,在固定矫治前进行RW-splint治疗,测量前牙覆盖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前牙覆盖量为(6.792±0.795)mm,治疗后半年的前牙覆盖量为(7.720±0.930)mm,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前牙覆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9,P<0.01),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前前牙覆盖量变化值为(0.928±0.657)mm。结论正畸前戴用RW-splint可引导或确定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为后期诊断设计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 rw 正中关系位 正中位 覆盖
下载PDF
MRI在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评价RW咬合板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邝思驰 陈正 +3 位作者 张丽娜 姜航 何炳均 沈敏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在评价RW咬合板(RW-splint)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TMD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共64侧颞下颌关节的MRI图像,总结TMD的MRI特征;其...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在评价RW咬合板(RW-splint)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TMD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共64侧颞下颌关节的MRI图像,总结TMD的MRI特征;其中21例患者进行RW咬合板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扫描,测量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侧颞下颌关节中,46侧关节盘形态异常,其中可复性前移位21侧、不可复性前移位25侧;46侧髁突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骨皮质缺损,其中13侧髁突运动过度、5侧髁突运动受限;10侧关节腔内可见积液。21例患者RW-splint治疗后,可复性前移位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由(25.7±2.6)°减小至(19.1±1.6)°;关节盘长度(11.1±1.3)mm缩短至(9.1±0.7)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_(角度)=2.889,P_(角度)=0.014;t_(长度)=2.354,P_(长度)=0.023);不可复性前移位患侧盘突角度由(26.4±2.3)°减小至(24.1±2.1)°,关节盘长度(12.0±1.3)mm缩短至(11.9±1.2)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_(角度)=1.897,P_(角度)=0.082;t_(长度)=1.076,P_(长度)=0.124)。结论 MRI不仅能够无创、准确诊断TMD,而且能够客观评价RW-splint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rw咬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