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wo fluid resuscitations on th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small intestine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新跃 任从才 +3 位作者 周强 庞庆丰 吴长毅 曾因明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7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关键词 细菌易位 出血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细胞坏死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
2
作者 陈信忠 钟旺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永安市立医院的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 目的:探究及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永安市立医院的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氧供氧耗指标[氧供(DO_(2))、氧供指数(DO_(2)I)、氧耗(VO_(2))、氧耗指数(VO_(2)I)]。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及氧供氧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6 h两组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氧供氧耗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且对氧供氧耗的影响也更为积极有效,因此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多系统器官功能 氧供 氧耗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吴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NF-α、IL-8、Cor及MDA水平低于常规组,IL-10、SO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T、PT及APTT短于常规组,CO、CI及GEDVI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可有效缩短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快速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体温管理 低体温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东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休克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7 d内死亡率。结果:两组胶体使用量、早期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入院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60 min,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20 min,两组NIHS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IL-6、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IL-6、IL-10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休克指数、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发生率及7 d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 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张春花 孟翠巧 +5 位作者 李尚璞 秦延军 国春花 刘雅建 马庆红 张秀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依照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34例。比较2组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血小板(... 目的研究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依照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34例。比较2组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代谢功能[血乳酸(Lac)、碱剩余(Be)],分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比较,治疗后常规组患者心率较低,血压、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T水平较高,APTT时间较长、PT指标水平较低,BE水平较高,Lac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RDS)以及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及氧代谢功能,降低患者MODS、ARDS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文淞 屈启才 +3 位作者 李鸿 杨柳 陶建平 思永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3-1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从兔颈总动脉处放血使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下降40%,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组、醋酸林格组、羟乙基淀粉组以及琥珀酰...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从兔颈总动脉处放血使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下降40%,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组、醋酸林格组、羟乙基淀粉组以及琥珀酰明胶组,每组8只。肠系膜微循环用微循环观测仪监测。记录放血前(T_(0))、失血性休克时(T_(1))、液体复苏开始时(T_(2))、液体复苏完成时(T_(3))、实验结束时(T_(4))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血流指数(MFI);测定T_(0)、T_(2)、T_(4)时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乳酸(Lac)含量。结果乳酸林格组与羟乙基淀粉组的T_(3)时刻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琥珀酰明胶组,羟乙基淀粉组在T_(4)时刻的MAP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刻实验对照组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琥珀酰明胶组,T_(4)时刻羟乙基淀粉组和琥珀酰明胶组的PPV及MFI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乳酸林格组、醋酸林格组(P<0.05),T_(4)时刻羟乙基淀粉组乳酸值最低,与乳酸林格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刻,各组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NF-α及IL-1在T_(0)、T_(2)、T_(4)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液和琥珀酰明胶液可以改善失血性休克兔的微循环,但不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兔的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微循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5
7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9 位作者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委会 陈翔宇 刘红升 向强 刘双庆 刘明华 赵晓东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41-854,共14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创伤失血性休克诊疗的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多个学术组织的急诊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据,权衡患者获益程度,编写了适用于院前急救、院内救治...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创伤失血性休克诊疗的规范性仍有待提高,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多个学术组织的急诊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据,权衡患者获益程度,编写了适用于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等创伤失血性休克不同阶段的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急诊医生规范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 院内 快速识别 评估 液体复苏 温度管理 疼痛管理 创伤性凝血病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孙锋 刘佳佳 +2 位作者 薛建华 盛小明 杨洋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75例。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75例。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指标,统计治疗过程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7 d内死亡率。结果:复苏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后,两组PT、APTT均较复苏前延长,但观察组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复苏后IL-6、TNF-α水平均高于复苏前,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 d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R可以改善多发性骨折合并THS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志银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北航天医院急...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北航天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依照入院顺序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分别施行常规液体复苏与LFR,对比组间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电解质水平[钾离子(K^(+))、氯离子(Cl^(-))、钠离子(Na^(+))和镁离子(Mg^(2+))]、循环功能[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剩余碱(base excess,BE)]、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复苏前,两组BLA、B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两组BLA、BE水平优于复苏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两组APTT、TT与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两组APTT、TT与PT较复苏前延长,但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前、复苏后2 h K^(+)、Na^(+)、Mg^(2+)与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2 h K^(+)、Na^(+)、Mg^(2+)较复苏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液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LFR治疗,不仅能有效纠正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紊乱,还能促进患者循环功能的恢复与稳定,使输液量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减少,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限制性液体复苏 循环功能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莎日娜 耿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IVC)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IVC)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复苏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及观察组复苏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水平,复苏前后的乳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输血量,预后情况。结果复苏后2、6、12、24 h,两组MAP、CVP、ScvO_(2)均高于本组复苏前,且观察组复苏后2、6、12、24 h的MAP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12 h的CVP高于对照组,复苏后6、12、24 h的Scv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2、6、12、24 h的IVCV均低于复苏前,复苏后24 h的IVC-CI低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12、24 h,观察组乳酸水平分别为(4.55±1.04)、(3.34±1.25)、(1.43±0.7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60±1.03)、(5.37±2.67)、(3.38±1.1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5%碳酸氢钠、去氧肾上腺素、悬浮红细胞、血浆用量分别为(96.25±18.07)mg、(78.68±10.02)ml、(67.34±8.25)mg、(5.28±1.67)U、(688.55±13.04)ml,均少于对照组的(120.61±21.18)mg、(150.67±21.02)ml、(80.37±9.67)mg、(8.82±2.35)U、(835.60±25.0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0%、7.5%、12.5%,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可以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更加有效适量的对患者进行补液,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下腔静脉内径 创伤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预后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5期301-302,307,共3页
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创伤后大量失血,当失血量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后,会出现组织灌注降低、炎症介质升高、局部器官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导致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创伤所... 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创伤后大量失血,当失血量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后,会出现组织灌注降低、炎症介质升高、局部器官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导致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高达10%和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低温复苏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马煜东 祖国友 +4 位作者 魏军祥 肖广显 杨文山 薛荆 张京苗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陆军第82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快速补液复...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陆军第82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快速补液复苏,观察组接受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包括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复苏2 h后,观察组PaO_(2)(91.12±3.80)mmHg高于对照组(80.63±4.29)mmHg,PaCO_(2)(30.16±2.98)mmHg、BLA(2.19±1.01)mmol/L低于对照组的(33.55±3.51)mmHg、(3.51±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7、8.777、5.170,P<0.05)。复苏2 h后,观察组APTT、PT分别为(33.65±4.21)、(11.04±0.96)s,低于对照组的(39.25±4.32)、(13.28±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9.172,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9,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可更好地稳定机体氧代谢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 急救 死亡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13
作者 莫映 吴文钦 莫雄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3期95-98,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入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B组采...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入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B组采用高渗盐液体复苏方案,C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比较3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入院后24 h内和7 d内病死率、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均有缩短,其中A组的PT、APTT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7.41%,低于C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种液体复苏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电解质水平,但相比之下,限制性和高渗盐两种液体复苏的应用优势更突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并发症更少,尤其是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最佳,值得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方案 急诊 创伤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不同模式液体复苏疗法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佳 姜克东 周士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模式液体复苏疗法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模式液体复苏疗法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结局。结果复苏后1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长于复苏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 h,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复苏前,CD4^(+)CD25^(+)Treg均高于复苏前,且观察组TNF-α、IL-10、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25^(+)Tre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进行干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同时有效控制患者失血量并减少输血、输液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模式液体复苏疗法 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 疗效
下载PDF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4
15
作者 陈晓雄 叶恭水 +3 位作者 帅学军 朱捷 李大鹏 岳春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总结 1998- 0 1~ 2 0 0 3- 0 9急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病人 4 9例 ,对病人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 目的 评价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总结 1998- 0 1~ 2 0 0 3- 0 9急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病人 4 9例 ,对病人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比常规液体复苏 (n =2 7)与限制性液体复苏 (n =2 2 )的疗效及AR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 (2 96 5± 5 2 4 )mL ,治愈率为 77 8% ,死亡率为 2 2 2 % ,其中ARDS发生率为 18 5 % ,死亡率为 6 0 %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 (2 0 89± 32 8)mL ,治愈率为 86 4 % ,死亡率为 13 6 % ,其中ARDS发生率为 9 1% ,死亡率为 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 ,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法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6
作者 汪新良 谢钢 +2 位作者 郑伟华 宁晔 蒋崇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78-880,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苏组比较,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院前51±19 mmHg vs 50±21 mmHg,术前74±27 mmHg vs 82±28 mmHg,P>0.05),输液量显著降低(院前232±215 mL vs 830±542 mL,术前328±309 mL vs 1905±1340 mL,P<0.01),死亡率降低(13.3%vs 27.8%,P<0.05),术前血红蛋白升高(94±21 g/L vs 85±23 g/L,P<0.05),术前凝血指标好转〔血小板计数(268±94)×109/L vs(233±91)×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12.3±1.7 s vs 14.5±1.9 s,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14.1 s vs 41.8±18.5 s,P<0.05〕。结论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液体复苏法可能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积极液体复苏 限制液体复苏
下载PDF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钦存 肖南 +3 位作者 刁有芳 田昆仑 范小青 陈惠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Pa(1k Pa=7.5 mm Hg)组 (NS5 0组 )、8.0 0 k Pa组 (NS6 0组 )、10 .70 k Pa组 (NS80组 )、13.30 k Pa组 (NS10 0组 )和结扎止血后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13.30 k Pa组 (止血输液组 )。各输液组在平均动脉压降至 5 .33k Pa时开始用平衡盐液复苏 ,使血压分别维持在各相应水平 ,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乳酸、碱缺失和血细胞比容 (Hct)的变化情况。结果 :NS5 0组的出血量、输液量明显低于 NS80、NS10 0组 (P均 <0 .0 5 ) ,存活率明显高于 NS80、NS10 0组和未输液组(P均 <0 .0 5 ) ,存活时间比未输液组、NS80和 NS10 0组明显延长 (P均 <0 .0 5 ) ;随着维持血压的增高 ,Hct逐渐降低 ,伤后 12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和 NS10 0组 (P均 <0 .0 5 ) ;在各时间点 ,血乳酸和碱缺失随着复苏血压的增高而逐渐降低 ,伤后 6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NS10 0组和止血输液组 (P均 <0 .0 5 )。结扎止血组各项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早期 液体复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三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晓雄 丁宁 +2 位作者 帅学军 朱捷 叶恭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73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27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5例)和高渗盐溶液复苏组(21例),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73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27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5例)和高渗盐溶液复苏组(21例),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组液体输入量为(3012±497)mL,限制组液体输入量为(2156±5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液体输入量为(2235±503)mL,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限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高渗组与常规组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h及24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61例(83.6%),死亡12例(16.4%),发生ARDS11例,MODS15例。三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高渗盐溶液复苏方法治疗HTS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限制性 高渗盐溶液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19
作者 汤华林 王亮 +1 位作者 刘振新 左荣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5,400,共4页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分常规液体复苏(RFR)组,每组51例.两组入院后均对患者创面进行包扎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RFR组患者实施早期充分RFR,LFR组患者实施LFR.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4 h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及微小RNA-155(miR-155)等的变化.结果 与RFR组比较,LFR组复苏时间(h:3.67±1.45比5.14±1.61)、PT(s:11.43±2.21比15.73±2.52)、血乳酸(mmol/L:3.35±0.15比3.81±0.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14.10±3.39比16.28±3.47〕、白细胞介素〔IL-10(ng/L):31.43±10.51比40.09±13.23,IL-6(ng/L):490.10±55.13比610.30±63.15〕、内皮素-1〔ET-1(pg/L):183.35±30.51比250.01±31.23〕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PLT(×109/L:134.58±28.13比108.12±30.35)、HCT(×10-2:0.34±0.04比0.24±0.05)、miR-155(0.15±0.02比0.08±0.02)、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10-2):2.28±0.47比2.10±0.39〕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LFR在抢救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能有效缩短复苏时间,调节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过多输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骨折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黄莉萍 余艳红 +1 位作者 盛超 龚时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 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在实验结束后处死产兔,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肠粘膜形态损伤等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粘膜损伤加重、肠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上升,限制性输液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充分快速液体复苏显著缓解了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肠粘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