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酸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运动与侵袭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敏 李鸿 +3 位作者 周国梅 谢一泓 阮和云 黎丹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SKOV3-PM4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揭示大黄酸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抑制卵巢癌细胞运动侵袭作用的机制。方法划痕实验观察大黄酸对卵巢癌细胞运动的影响,Matrigel-Transwell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SKOV3-PM4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揭示大黄酸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抑制卵巢癌细胞运动侵袭作用的机制。方法划痕实验观察大黄酸对卵巢癌细胞运动的影响,Matrigel-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大黄酸对卵巢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超微结构的影响,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LIMK1/cofilin通路上Rac1、LIMK1、PAK1、cofil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酸能抑制SKOV3-PM4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浓度为8.8、17.60、26.40μmol·L^(-1)的大黄酸处理24 h后,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出现伪足减少,细胞内微丝断裂、分布紊乱,质膜凹凸不平、细胞间的间隙变宽等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黄酸能明显下调Ra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浓度依赖性。卵巢癌细胞经大黄酸及Rac1抑制剂处理后,磷酸化LIMK1、cofilin、PAK1蛋白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且大黄酸联合Rac1抑制剂处理后的磷酸化蛋白下调更为明显(P<0.05);而Rac1激活剂联合大黄酸组比大黄酸组磷酸化蛋白上调明显(P<0.05)。结论大黄酸为潜在的Rac1小分子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细胞运动和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大黄酸 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 细胞骨架 转移与侵袭 rac1抑制剂 rac1激活剂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热依汗古丽·阿不来提 白布加甫·高娃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15-421,共7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氟西汀组(Positive组)、低浓度Que组(L-Que组)、高浓度Que组(H-Que组)...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氟西汀组(Positive组)、低浓度Que组(L-Que组)、高浓度Que组(H-Que组)。构建CUMS小鼠抑郁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0 mg·kg、40 mg·kg)灌胃治疗,氟西汀(10 mg·kg)作为阳性对照。通过体质量测量、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抑郁程度;尼氏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高尔基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突触素(SYP)及突触后致密物-95 (PSD-95)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中BDNF、TrkB、SYP、PSD-95、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LIM激酶1 (LIMK1)、p-LIMK1、丝切蛋白(cofilin)、p-cofilin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显著降低,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Model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尼氏小体部分消失或溶解,海马区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少,BDNF、TrkB、SYP、PSD-95 mRNA水平以及BDNF、TrkB、SYP、PSD-95、Rac1、p-LIMK1、p-cofilin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Que组和H-Que组显著改善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P<0.05);与Model组比较,L-Que组和H-Que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树突棘密度升高,BDNF、TrkB、SYP、PSD-95 mRNA水平以及BDNF、TrkB、SYP、PSD-95、Rac1、p-LIMK、p-cofilin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Que通过激活Rac1/LIMK1/cofilin通路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抑郁症 突触可塑性 rac1/limk1/cofilin通路 抗抑郁药
下载PDF
RP11-444D3.1与SOX5基因共表达激活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侵袭机制研究
3
作者 姚田 马文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RP11-444D3.1与SOX5基因共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侵袭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构建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及共表达RP11-444D3.1、S... 目的:研究RP11-444D3.1与SOX5基因共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侵袭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构建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及共表达RP11-444D3.1、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RP11-444D3.1和SOX5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相比,过表达RP11-444D3.1与SOX5基因及共表达RP11-444D3.1、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cofilin蛋白的表达降低,LIMK/Ra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结论:RP11-444D3.1与SOX5基因均可激活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共表达可增强对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介导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RP11-444D3.1 SOX5 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 侵袭
下载PDF
miR-17-5p调控LIMK1/cofilin1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李琳 贺冰 +2 位作者 张翼 马本玲 邢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17-5p(miR-17-5p)调控LIM激酶1(LIMK1)/丝切蛋白1(cofilin1)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子宫切除术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另选取30例非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17-5p(miR-17-5p)调控LIM激酶1(LIMK1)/丝切蛋白1(cofilin1)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子宫切除术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另选取30例非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患者作为正常子宫内膜组。对两组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中LIMK1、cofilin1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所获取的在位内膜细胞进行转染,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中细胞因子ICAM-1、VEGF、MMP-9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患者的miR-17-5p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的LIMK1蛋白及其mRNA、cofilin1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未转染组(EC组)及转染阴性对照(EC-C组)情况下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NC组),但转染情况下(EC-miR-17-5p-RNAi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NC-miR-17-5p-cDNA组),两组患者细胞转染阴性对照(EC-C组、NC-C组)与未转染状态(EC组、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情况在位内膜组患者(EC-miR-17-5p-RNAi组)细胞侵袭力低于未转染状态(EC组),但正常子宫内膜组(NC-miR-17-5p-cDNA组)高于未转染组(NC组,P>0.05)。EC组细胞增殖能力在24 h、48 h、72 h、96 h均高于NC组细胞(P<0.05);EC-miR-17-5p-RNAi组各时间段细胞增殖能力与EC组相比较均升高(P<0.05);EC组与EC-C组在各时间段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miR-17-5p-cDNA组在各时间段的增殖能力均低于NC组(P<0.05);NC-C组各时间段的细胞增殖能力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状态下,EC组ICAM-1、MMP-9和VEGF水平高于NC组,EC-miR-17-5p-RNAi组与E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EC组与EC-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ICAM-1、MMP-9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NC-miR-17-5p-cDNA组(P<0.05),但与N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7-5p在内异症细胞中表达水平下调,通过负向调控LIMK1/cofilin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在内异症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发挥基因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5p limk1/cofilin1通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运动促进骨骼肌健康的新视角:基于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肌生成和糖代谢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翔宇 沈飞 +2 位作者 金玲 卢健 陈彩珍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7,共9页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运动能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内分泌功能也日益被重视。久坐、衰老、肥胖等因素会引起肌萎缩,继而影响糖脂代谢稳态,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疾病。抑制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能干预癌变,而激活该通路可...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运动能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内分泌功能也日益被重视。久坐、衰老、肥胖等因素会引起肌萎缩,继而影响糖脂代谢稳态,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疾病。抑制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能干预癌变,而激活该通路可控制骨骼肌生成、调节机体糖代谢。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分析了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的生理基础以及运动对其影响的可能性,系统阐述了运动调控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肌生成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研究认为,运动可通过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生肌决定因子的形成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转位,从而促进骨骼肌再生,改善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 骨骼肌 肌生成 糖代谢
下载PDF
Rac1突变重组体的构建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尚娇娇 胡玲 +2 位作者 方健 叶守东 孙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通过构建Rac1突变体,研究Rac1激活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ES)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以Rac1目的基因为模板,在引物中设计突变,扩增突变体Rac1(G12V)的目的基因,与PiggyBac(PB-FLAG)载体质粒连接,构建突变重组体PB-Rac1(G12V),并运用脂质... 通过构建Rac1突变体,研究Rac1激活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ES)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以Rac1目的基因为模板,在引物中设计突变,扩增突变体Rac1(G12V)的目的基因,与PiggyBac(PB-FLAG)载体质粒连接,构建突变重组体PB-Rac1(G12V),并运用脂质体核酸试剂转染系膜细胞.比较正常组、Rac1(G12V)突变组中系膜细胞的ROS含量及NADPH氧化酶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中JAK2/STAT3信号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ac1(G12V)持续磷酸化突变体并在MES细胞中表达,与正常组相比,Rac1(G12V)激活突变MES细胞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ROS含量明显增加;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TGF-β和FN表达明显增加.Rac1能激活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并促进TGF-β及F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肾小球系膜细胞 氧化应激 JAK/STAT信号通路
下载PDF
DADS通过Rac1/LIMK1/cofilin1通路增强沉默LIMK1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迁移侵袭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邦敏 刘芳 +3 位作者 夏红 苏坚 苏波 苏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通过Rac1/LIMK1/cofilin1通路对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LIMK1、Rac1、Rock1、Pak1与Cofilin1和p-Cofilin1表达。结...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通过Rac1/LIMK1/cofilin1通路对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LIMK1、Rac1、Rock1、Pak1与Cofilin1和p-Cofilin1表达。结果显示,DADS处理沉默组疤痕距离较对照组和沉默组增加(P<0.05)。DADS处理沉默组穿膜细胞低于对照组、空载体组与沉默组(P<0.05)。沉默组LIMK1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DADS后,各处理组低于处理前各组(P<0.05)。并且,沉默组、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的Rac1、Rock1、Pak1与p-cofilin1表达下调(P<0.05)。表明DADS可增强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机制可能与阻断Rac1/LIMK1/cofilin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人胃癌BGC823细胞 limk1沉默 rac1/limk1/cofilin1通路
下载PDF
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南芳 张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LIMK1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ofil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LIMK1磷酸化并使Cofilin失活,磷酸化Cofilin的肌动蛋白结合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肌动蛋白聚合并使其稳定。LIMK1/... LIMK1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ofil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LIMK1磷酸化并使Cofilin失活,磷酸化Cofilin的肌动蛋白结合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肌动蛋白聚合并使其稳定。LIMK1/Cofilin信号通路调节细胞骨架蛋白,并且参与微丝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和黏附斑形成,进而调节微丝骨架系统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各项研究成果,就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k1/cofilin信号通路 磷酸化 失活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DADS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坚 史玲 +5 位作者 周钰娟 夏红 廖前进 董琳 向姝霖 苏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方法: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DADS对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DADS对SW480细胞Rac1-ADF...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方法: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DADS对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DADS对SW480细胞Rac1-ADF/cofilin1信号分子表达的作用。结果:40与50 mg/L DADS处理SW480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分别减少57.12%与64.59%(P<0.05)。处理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3.23%与12.87%,较对照组75.86%明显降低(P<0.05)。RT-PCR显示,45 mg/LDADS处理SW480细胞24、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c1、Rock1、PAK1、LIMK1和destrin mRNA分别显著下调(P<0.01);而cofilin1mRNA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45 mg/L DADS处理SW480细胞6、12、24、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c1、Rock1、PAK1、LIMK1和destrin蛋白分别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0.05),但cofilin1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LIMK1和p-cofilin1表达分别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0.05)。结论:DADS可通过Rac1-ADF/cofilin1通路下调Rac1、Rock1、PAK1、LIMK1、p-LIMK1、destrin与p-cofilin1抑制SW480细胞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结肠癌SW480细胞rac1-ADF/cofilin1通路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LIMK1过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志刚 夏红 +3 位作者 刘芳 苏坚 曾颖 苏琦 《中国医药导刊》 2021年第5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LIMK1过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LIMK1基因MGC80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IMK1、Cofilin1、p-Cofilin1表达;MTT、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LI... 目的:探讨LIMK1过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LIMK1基因MGC80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IMK1、Cofilin1、p-Cofilin1表达;MTT、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LIMK1过表达对MGC80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LIMK1基因MGC803细胞。MTT显示,LIMK1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呈时间依赖性,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LIMK1过表达组G2/M期细胞百分率8.36%,较MGC803组11.45%(P=0.0054)和空载体组11.59%降低(P=0.0056)。划痕实验显示,24 h后LIMK1过表达组迁移距离(163.9±1.5)mm分别高于MGC803组(127.1±2.0)mm(P<0.0001)和空载体组(124.1±3.1)mm(P<0.0001)。侵袭实验显示,LIMK1过表达组穿膜细胞(86.3±4.2)个分别明显多于MGC803组(48.3±2.5)个(P=0.0003)和空载体组(49.3±3.1)个(P=0.0003)。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LIMK1过表达组LIMK1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P<0.0001)和空载体组(P=0.0002),p-LIMK1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P=0.0003)和空载体组(P=0.0004)。LIMK1过表达组Cofilin1 mRNA与蛋白表达较MGC803组和空载体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filin1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P=0.0009)和空载体组(P=0.0018)。结论:LIMK1过表达可通过激活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MGC80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癌MGC803细胞 limk1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limk1/cofilin1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川芎嗪通过Rac1/LIMK1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思敏 刘小碣 +3 位作者 丁渡山 张小楠 陶伟婷 李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07-1415,共9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作用及对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LIM激酶1(LIM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地塞米松(Dex)组及TMP(40、80和120 m...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作用及对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Rac1)/LIM激酶1(LIM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地塞米松(Dex)组及TMP(40、80和120 mg/kg)组。模型组小鼠第1次采用LPS腹腔注射,16 h后第2次采用气管滴注LPS诱导小鼠ALI模型;TMP组小鼠在LPS第1次腹腔注射前30 min及第2次气管滴注LPS后30 min时腹腔注射TMP;Dex组小鼠与TMP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3 mg/kgDex。LPS气管滴注24 h后检测小鼠外周血氧饱和度(SpO_(2));取小鼠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ELISA法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Rac1和LIMK1蛋白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白细胞含量及蛋白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pO_(2)降低(P<0.05),W/D升高(P<0.01),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1);肺泡壁增厚,大量红细胞渗出,可见片状出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蛋白浓度增高(P<0.01);Rac1和p-LIM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Dex组和TMP组W/D降低(P<0.01),肺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肺泡间质水肿及出血减轻,红细胞渗出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蛋白浓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Dex组及低、中剂量TMP组Rac1蛋白水平降低(P<0.01),p-LIMK1在Dex组及TMP组也显著降低(P<0.05,P<0.01),LIMK1在各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TMP可通过抑制Rac1/LIMK1信号通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鼠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急性肺损伤 rac1/limk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介导RAC1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匡梦 黄艳姣 郑兰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3-1035,共3页
神经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侵袭、迁移和增殖等特性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证据表明酪氨酸激酶是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家族成员的异常参与肿瘤发生的多个病理过程。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激活一系列下游信... 神经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侵袭、迁移和增殖等特性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证据表明酪氨酸激酶是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家族成员的异常参与肿瘤发生的多个病理过程。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尤其是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引起级联反应,细胞增殖调节紊乱,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酪氨酸激酶/RAC1信号通路被认为是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关键,通过针对酪氨酸激酶/RAC1的靶向药物能成为破坏肿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酪氨酸激酶 rac1 信号通路
下载PDF
LIMK1高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志兵 李娟 +3 位作者 苏坚 夏红 刘芳 苏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究LIM激酶1(LIMK1)高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高表达LIMK1基因SW480细胞。实验分为空载体组、SW480组、LIMK1高表达组(LIMK1/SW480组)。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LIMK1... 目的探究LIM激酶1(LIMK1)高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高表达LIMK1基因SW480细胞。实验分为空载体组、SW480组、LIMK1高表达组(LIMK1/SW480组)。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LIMK1、Rac1、Pak1、p-LIMK1、cofilin1与p-cofilin1表达。MTT、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LIMK1高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载体组和SW480组比较,LIMK1/SW480组LIMK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穿膜细胞数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瘢痕距离减少(P<0.05)。LIMK1/SW480组LIMK1、p-LIMK1、p-cofilin1蛋白较空载体组和SW480细胞组升高(P<0.05)。各组Rac1、Pak1、cofi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MK1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肠癌SW480细胞 limk1 增殖 迁移 侵袭 limk1/cofilin1通路
下载PDF
Nck1蛋白通过Rac1-PAK1-MMP2信号通路对宫颈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14
作者 卢雅婧 郑纾 庄良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5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Nck1蛋白通过Rac1-PAK1-MMP2信号通路对宫颈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宫颈鳞癌病理组织标本80例,根据癌变组织是否发生侵袭分为侵袭组(n=38)与未侵袭组(n... 目的Nck1蛋白通过Rac1-PAK1-MMP2信号通路对宫颈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宫颈鳞癌病理组织标本80例,根据癌变组织是否发生侵袭分为侵袭组(n=38)与未侵袭组(n=42),另选择子宫颈鳞状上皮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n=3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标本中Nck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通过制备Nck1过表达、低表达的宫颈癌细胞siHa,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测定宫颈癌细胞中Rac1、PAK1、MMP2表达水平,经Nck1过表达、低表达的siHa上清液干扰后的ECV304细胞增殖能力、血管形成能力、迁移能力。结果侵袭组Nc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与对照组,非侵袭组Nc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MVD与肿瘤直径明显大于非侵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Nck1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5)。Nck1过表达的siHa细胞中Rac1、PAK1、MMP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Nck1低表达的siHa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Nck1过表达的siHa细胞上清液干扰后的ECV304增殖率、迁移率、管腔形成数均高于经Nck1低表达的siHa细胞上清液干扰后的ECV304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理标本中Nck1蛋白处于高表达状态,其中已发生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标本Nck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过表达的Nck1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这一作用机制与宫颈癌细胞中Rac1/PAK1/MMP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rac1-PAK1-MMP2信号通路 Nck1蛋白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基于Rac1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周哲旭 王省 +7 位作者 唐洲 陈星 吴耀松 刘洋 菅佳宁 胡啸博 刘娅茹 陈玉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基于Rac1信号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ac1抑制剂(2.5 mg/kg)组和淫...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基于Rac1信号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ac1抑制剂(2.5 mg/kg)组和淫羊藿苷低、高剂量(40、80 mg/kg)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香烟烟雾熏吸8周的方法制备COPD模型,造模后ip Rac1抑制剂或ig淫羊藿苷,1次/d,每周给药6次,连续4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 EGF factor 8,MFG-E8)和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 specific protein 6,GAS6)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能力、小鼠全血巨噬细胞M1/M2分型;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肺泡平均截距(mean linear intercept,MLI)、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s,MAN);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肺组织Rac1、P21蛋白激活激酶(P21 activated kinase,PAK)m RNA和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及骨架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指标、吞噬及胞葬功能降低(P<0.05、0.01),MLI上升(P<0.01),MAN降低(P<0.01),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4、IL-6、TNF-α水平上升(P<0.05、0.01),胞葬辅助因子MFG-E8、GAS6水平降低(P<0.05),M1型巨噬细胞增多(P<0.05),肺组织Rac1、PAK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Rac1抑制剂及淫羊藿苷干预后小鼠肺功能指标好转(P<0.05、0.01),吞噬及胞葬功能均有改善(P<0.05、0.01),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0.01),胞葬辅助因子水平增加(P<0.05),M2型巨噬细胞增多(P<0.05、0.01),肺组织Rac1、PAK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淫羊藿苷可以调控Rac1信号通路介导巨噬细胞骨架重排,改善COPD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及胞葬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淫羊藿苷 巨噬细胞 胞葬功能 吞噬功能 rac1信号通路 细胞骨架
原文传递
RNA干扰Rac1基因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瑞瑞 周武碧 +1 位作者 潘振国 刘海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 RNA干扰抑制Rac1基因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ac1基因的蛋白表达;将NC-siRNA、Rac1-siRNA转染至人胃癌SGC-7901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48 h后,... 目的 RNA干扰抑制Rac1基因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ac1基因的蛋白表达;将NC-siRNA、Rac1-siRNA转染至人胃癌SGC-7901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c1的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ki67、PCNA、Cleaved caspase3、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 R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RNA干扰SGC-7901细胞中Rac1基因后能显著降低Rac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及NC-siRNA组比较,Rac1-siRNA组细胞存活率及ki67、PCNA、Notch1、He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Ra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RNA干扰抑制Rac1基因表达后能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RNA干扰 rac1基因 增殖 凋亡 Notch1信号通路
下载PDF
RAC1对恶性肿瘤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琛瑶 梁百慧 +19 位作者 吴锦源 唐梓涵 许小文 尹梓健 丁雅琼 方雄钊 李栢芝 文姝佚 程转 詹涵 张粤烽 王泫哲 何仕龙 张可洵 刘雅骐 周飞 熊兴东 白春英 许丽艳 李恩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5期401-404,共4页
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是小G蛋白超家族中Rho亚家族的核心成员,在与GTP结合(激活态)和与GDP结合(失活态)之间转换,发挥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开关的作用,主要涉及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黏附等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RAC1在许多恶... 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1(RAC1)是小G蛋白超家族中Rho亚家族的核心成员,在与GTP结合(激活态)和与GDP结合(失活态)之间转换,发挥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开关的作用,主要涉及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黏附等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RAC1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甚明晰。关于RAC1与肿瘤,长期以来,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围绕着异常表达的RAC1如何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与迁移侵袭,如何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能量代谢等重要科学问题,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基于此,本文在简要介绍RAC1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之上,重点就RAC1如何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与迁移侵袭,如何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能量代谢等重要问题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恶性肿瘤 增殖 迁移 细胞信号通路
下载PDF
PREX1基因与肿瘤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婷 周宇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845-848,共4页
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因子1(PREX1)是一种编码基因,其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PREX1基因编码蛋白作为一种小GTP结合蛋白Rac1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acGEF)能够通过激活Rac1,形成PREX1/Rac通路,与多种经典信号通路发生... 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因子1(PREX1)是一种编码基因,其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PREX1基因编码蛋白作为一种小GTP结合蛋白Rac1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acGEF)能够通过激活Rac1,形成PREX1/Rac通路,与多种经典信号通路发生串扰,参与调节肿瘤过程的多种受体反应,影响肿瘤微环境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在肿瘤的增殖、转移和预后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 4 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因子1基因 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NADPH氧化酶-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璐 何文华 +4 位作者 朱萱 李弼民 张焜和 施凤 张新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NADPH氧化酶(NOX)-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瘦素组(100 ng/mL)、熊果酸自身对照组(50μmol/L)、DPI自身对照组(2...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NADPH氧化酶(NOX)-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瘦素组(100 ng/mL)、熊果酸自身对照组(50μmol/L)、DPI自身对照组(20μmol/L)、熊果酸干预组(瘦素+熊果酸)、DPI干预组(瘦素+DPI)。在药物作用12 h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Shh、Smo、Gli1/2的表达;药物作用HSC-T6细胞24 h后,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c1和Gli2的表达;药物作用12、24、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RT-PCR分析显示,瘦素刺激HSC-T6细胞12 h后Smo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hh、Gli2 mRNA表达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干预后Shh、Smo和Gli2 mRNA表达明显低于瘦素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瘦素对HSC-T6细胞Gli1 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熊果酸及DPI干预也不影响HSC-T6细胞Gli1mRNA的表达。瘦素刺激HSC-T6细胞24 h后,Rac1和Gli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熊果酸干预后Rac1和Gli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瘦素组(P<0.01)。MTT分析显示瘦素促进HSC-T6细胞增殖,熊果酸干预12 h后HSC-T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瘦素组(P<0.01),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熊果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熊果酸能抑制瘦素诱导的HSC-T6细胞Hh信号通路Shh、Smo、Gli2 mRNA和Gli2蛋白表达。熊果酸通过抑制NOX亚基Rac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Hh信号通路可能是它抑制肝星状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星状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 NADPH氧化酶 rac1
下载PDF
MEG3调控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
作者 郑蕾 刘远梅 +4 位作者 高明娟 汤成艳 黄露 周万康 尹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 探讨LncRNA-MEG3及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HSCR并手术治疗的患儿结肠组织标本30例为实验组(H... 目的 探讨LncRNA-MEG3及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HSCR并手术治疗的患儿结肠组织标本30例为实验组(HSCR组),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为(18.86±1.78)个月;体重为(4.56±0.19)kg。收集非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非肠神经相关疾病手术切除肠管患儿14例组织标本为对照组(Normal组),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嵌顿疝和肠套叠造瘘患儿在闭瘘手术时吻合处正常肠管,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为(16.73±1.03)个月,体重为(5.01±0.20)kg。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CR组与Normal组中MEG3和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在SH-SY5Y细胞中通过转染MEG3过表达质粒以及加入通路抑制剂AZA1构建细胞模型,并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仅有SH-SY5Y细胞;②空载体组(pcDNA3.1组),SH-SY5Y细胞+pcDNA3.1质粒;③MEG3过表达组(MEG3组),SH-SY5Y细胞+pcDNA3.1-MEG3质粒;④抑制剂组(MEG3+AZA1组),SH-SY5Y细胞+pcDNA3.1-MEG3+AZA1抑制剂。采用Western blot、CCK-8和Transwell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ac1、Cdc42、PAK1及P-PAK1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两组间数据在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多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总体方差不齐,采用修正的界限值或Tamhane's T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多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HSCR患儿狭窄段肠管组织中MEG3、Rac1、Cdc42、PAK1和P-PAK1蛋白表达量均较Normal组低(Rac1:0.20±0.05比0.78±0.05,t=8.37;Cdc42:0.38±0.08比1.03±0.08,t=5.68;PAK1:0.27±0.02比1.10±0.06,t=13.52;P-PAK1:0.24±0.03比1.07±0.06,t=12.99;P均<0.01);在细胞模型中,MEG3组细胞中Rac1、Cdc42、PAK1和P-PA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ontrol组和MEG3+AZA1组(Rac1:0.96±0.05比0.36±0.11比0.75±0.20,F=3.46,P<0.05;Cdc42:1.12±0.08比0.53±0.19比0.68±0.10,F=5.37,P<0.01;PAK1:1.02±0.09比0.55±0.14比0.47±0.14,F=5.60,P<0.05;P-PAK1:0.97±0.07比0.66±0.08比0.47±0.03,F=15.66,P<0.05),MEG3组细胞中MEG3表达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pcDNA3.1组(1.00±0.20比0.14±0.04比0.02±0.01,F=20.56,P<0.01),Control组和pcDNA3.1组中MEG3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G3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Control组及MEG3+AZA1组(12 h:0.19±0.00比0.19±0.00比0.18±0.00,P>0.05;24 h:0.21±0.00比0.19±0.01比0.17±0.00,F=12.00,P<0.01;48 h:0.30±0.02比0.26±0.00比0.22±0.01,F=9.60,P<0.05)。MEG3组细胞迁徙数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141.67±11.93比96.33±8.02,t=3.15,P<0.05),MEG3+AZA1组细胞迁徙数量低于MEG3组和Control组(71.00±7.00比141.67±11.93比96.33±8.02,F=15.04,P<0.01)。结论 低表达的MEG3可能通过调控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与HSCR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母系表达基因3 rac1/Cdc42/PAK1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