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研究
1
作者 杨洁 廉冰 +2 位作者 王彦 赵杨军 顾志杰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12)C的比率均相同,不考虑环境空气中稳定碳浓度变化、以及具体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的含量,会导致剂量估算结果偏保守;通过对模型参数选取的分析研究,发现空气、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浓度的含量对^(14)C辐射剂量估算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核电厂场址周围不同类型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含量进行测量,获得较为实际的参数用于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辐射剂量 参数选取
下载PDF
我国14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的统计分析
2
作者 尹航 刘淑洁 +2 位作者 张美娟 董瑞华 贺锐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1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评价研究方案与《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的相符性,为后续该类型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 目的:了解我国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评价研究方案与《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的相符性,为后续该类型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的14 C标记放射性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收集研究方案的基本情况、受试者特征、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药物特征、样本收集时长、入组例数和研究开展时机等研究方法相关的特征性数据,并比较其与指导原则的相符性。结果:共纳入137项研究,其中化学药136项,中药单体1项;口服药物130项,注射药物7项;适应证中,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2型糖尿病等占比较大,研究设计较规范。结论:绝大多数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的方法学特征性数据与指导原则要求相符,但是在研究开展时机方面与指导原则建议有较大不同,后续研究仍需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标记 物质平衡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14)C烷烃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裴鉴禄 李永国 +5 位作者 夏胤 陈泽翔 张计荣 李昕 陈建利 梁书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7,共8页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出电压17.89 kV、气体流速0.83 cm/s的最优条件下,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效率可达99.37%,CO_(2)选择性可达46.99%;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反应温度以及降低气体流速均能有效提升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除CO_(2)外,等离子体处理CH_(4)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有30余种,以有机物为主;等离子体处理CH_(4)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应的速率常数为1.1048 m^(3)/(kW·h)。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在^(14)C废气处理和监测领域,尤其是^(14)C烷烃类化合物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4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基于PIPSBOX测量气态14C流出物装置的设计
5
作者 张彦彪 汪传高 +6 位作者 郭庐阵 肖思敏 骆志平 邬蒙蒙 庞洪超 吴展华 刘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气体转化为14CO_(2)形态,以便进行低温分离14CO_(2)提高14C浓度,最后实现PIPSBOX测量14C气体。最终在3 h内,该系统测量14C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达到0.99 Bq/m3,小于现在连续取样一周的探测下限10 Bq/m^(3),这项工作建立了14C测量新方法,实现了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也为大气中14C在线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14c 在线测量 PIPSBOX 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下水混合的^(14)C年龄曲线投影校正研究
6
作者 查希茜 毛绪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8,I0001,共11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和校正a^(14)C值的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实例进行解剖。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硫酸盐矿物溶解导致SO_(4)^(2-)含量增加,且SO_(4)^(2-)含量与a^(14)C值的关系曲线可以识别混合,并利用曲线投影校正a^(14)C值,提出了混合-IAEA模型。IAEA年龄和混合-IAEA年龄的分布差异揭示出地下水渗流变化。年轻地下水混合区为年轻地下水的汇聚方向;老地下水混合区为老地下水的汇集方向。因此,对于大型沉积平原(或盆地)的地下水流系统,使用^(14)C定年时需要考虑地下水混合的影响,混合校正后的^(14)C年龄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水渗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混合校正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渗流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核电厂流出物中^(14)C在海产品中的浓集研究及公众剂量评价应用
8
作者 许莉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比活度平衡模式,充分考虑福清核电厂址海域海水及海产品实际碳含量,计算出不同种类海产品^(14)C浓集因子,并通过与部分厂址海产品的^(14)C浓集因子实测值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值对比验证,得到了适用于福清核电厂址海域的海产品^(14)C浓集因子,推荐鱼类取6800、藻类取5300、甲壳类取5000、软体动物取4500,并应用于公众剂量评价,划分不同年龄组,计算出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公众个人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浓集因子 海产品 剂量评价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6~14周血清CTRP3、FGF19及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9
作者 史少文 魏敬艳 +1 位作者 郭丽魁 许红蕊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6~14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分娩的684例单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6~14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分娩的684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GDM发生率,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病例组(n=266)和对照组(n=418)。比较两组CTRP3、FGF19及SHBG水平,并分析其联合预测GDM的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84例孕妇GDM发生率为38.89%(266/684)。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TRP3、FGF19及SHBG水平更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TRP3、FGF19及SHBG联合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项预测(P<0.05)。两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月经周期紊乱、CTRP3、FGF19、SHB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CTRP3<417.82 ng/L、FGF19<139.23 pg/mL、SHBG<429.59 mmol/L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孕6~14周CTRP3、FGF19及SHBG水平均会下降,通过CTRP3、FGF19及SHBG联合预测GDM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孕6~14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CTRP3、CXCL14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关系
10
作者 李维艳 严玉萍 +2 位作者 张燕 路静 赵晓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EM患者132例为EM组,并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52例、未复发组80例...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EM患者132例为EM组,并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52例、未复发组80例;健康体检妇女76名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3、CXCL14;收集EM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TRP3、CXCL14对EM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3、CXCL14水平对EM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EM组血清CTRP3、CXCL14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年龄增加、EM生育指数评分升高、CTRP3升高、CXCL14升高为E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ASRM分期Ⅲ、Ⅳ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TRP3、CXCL14水平联合预测EM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0.764、0.769(P均<0.05)。结论血清CTRP3、CXCL14水平降低与EM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EM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 术后复发
下载PDF
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11
作者 容明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9-0011,共3页
分析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77例接受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C14呼气试验结果。结果 177例受检者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分析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77例接受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C14呼气试验结果。结果 177例受检者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约40岁;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者中,阳性++占比最高,其次为阳性+,最后为阳性+++、阳性++++;阴性病例C14呼气试验平均数值显著低于阳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多见男性,C14呼气试验阳性病例结果多为阳性+,且阳性病例C14呼气试验平均数值明显高于阴性,提示C14呼气试验在诊断Hp感染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4呼气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结果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君 赵莉 董兆勇 韩惠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73-1178,共6页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4%和12.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旗叶后期光合速率,改变了14C同化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分蘖盛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穗的比例提高了25.9%;灌浆中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主茎穗和分蘖穗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0.8%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小麦 干拌种 光合生产 ^14c同化物分配
下载PDF
应用氚和^14C方法确定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年龄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峰 崔亚莉 +2 位作者 张戈 耿付强 刘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过2 ka,具有现代水与古水混合的特征,更新能力较差;溢出带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年龄急剧变老,变化范围为5~28 ka,据此推测研究区溢出带位置的隐伏断层具阻水性质,该位置的地下水基本无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14c 地下水年龄
下载PDF
旱地覆膜对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俊峰 龚月桦 +2 位作者 王俊儒 吕金印 李生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同化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青海湖全新世硬水效应随时间变化性及其对沉积物^(14)C年龄的校正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勇 沈吉 +2 位作者 刘兴起 王苏民 张恩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通过研究青海湖全新世硬水效应变化与大气^(14)C浓度(X_(atm))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湖水溶解无机碳(DIC)与大气^(14)C浓度之比值(X_(DIC)/X_(atm))约为0.790.利用已知X_(atm)随时间变化曲线重建了青海湖全新世的硬水效应,并对沉积物年龄作... 通过研究青海湖全新世硬水效应变化与大气^(14)C浓度(X_(atm))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湖水溶解无机碳(DIC)与大气^(14)C浓度之比值(X_(DIC)/X_(atm))约为0.790.利用已知X_(atm)随时间变化曲线重建了青海湖全新世的硬水效应,并对沉积物年龄作了相应校正.结果表明,青海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偏老主要缘于湖泊硬水效应,从全新世早期的1000a左右升高到核爆近前的2300a左右,核爆效应之后2005AD又降至1500a左右,其变化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X_(atm)的波动(对应于以上3个时期,根据X_(atm)所恢复的硬水效应分别为1100a、2150a、1313a).在此基础上,利用硬水效应校正表对青海湖全新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了分阶段校正,基于此校正年龄的红度曲线较好地响应了9000-8000cal aBP、6000-5000cal aBP、4200-3800cal aBP、3500-2500cal aBP、1200-1000cal aBP和600-150cal aBP等全球性冷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14c 硬水效应 X_atm
下载PDF
源库关系改变对小麦灌浆期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千粒重提高,穗粒数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去除小穗数的比例。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结果,两类品种的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穗粒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但提高其穗粒重的着眼点都应当是提高穗粒库容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王月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叶 14 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 ,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 ;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时期 光合作用 ^14c同化物 运转分配 NR活性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被引量:13
18
作者 程振波 刘振夏 +3 位作者 石学法 鞠小华 Serge Berne 斋藤文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1-505,共5页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个岩心中的一个 ,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3、微体化石、δ18O、AMS14 C测年等分析 ,初步分析认为 :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 ,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 7个冷期 (C1、C2 、C3、C4 -1、C4 -2 、C5、C6、C7) ,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 含量、粒度变化、AMS14 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 4个沉积阶段 ,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 2 .玉木亚间冰期沉积。 3 .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 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 ,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 C测年结果分别为 96 90aBP、12 980aBP ,2 6 35 0aBP ,2 796 0aBP ,37410aBP ,412 6 0aB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沉积特征 δ^(18)O AMS^(14)c测年
下载PDF
“死碳”对^(14)C年代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覃嘉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 在回顾14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C年代偏老的原因;局部环境中"死碳"释放是造成水生样品14C表观年龄偏老的主要原因。由于影响岩溶区样品14C年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校正办法。为此,作者在讨论了洞穴碳酸盐样品年代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交叉对比定年的方法解决"死碳"对14C测年的影响问题和在岩溶地区谨慎使用14C年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年 岩溶区 定年 表观 年代学 碳酸盐 洞穴 ^14c 样品 释放
下载PDF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7 位作者 丁虎 雷国良 樊红芳 常凤琴 李斌 张文翔 牛洁 陈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9-596,共8页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682±70)a偏老2624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及古土壤 生物化石 有机质 无机质 常规 ^14c及AMS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