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总皂苷和赤芍总苷协同抗血小板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先祥 夏伦祝 +2 位作者 高家荣 刘青云 彭代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和赤芍总苷(1:3)(简称芪芍双苷)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芪芍双苷按100、200、400mg/kg三种剂量给药,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了大鼠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胰蛋白-14O(GMP-14O)含量及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和赤芍总苷(1:3)(简称芪芍双苷)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芪芍双苷按100、200、400mg/kg三种剂量给药,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了大鼠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胰蛋白-14O(GMP-14O)含量及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水平。结果:芪芍双苷三种剂量均能抑制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GMP-140含量,显著降低TXA_2/PGI_2比值。结论:芪芍双苷具显著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赤芍总苷 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
下载PDF
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奉琴 王玉林 +3 位作者 靳有鹏 朱晓新 王青青 宋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赤芍、五味子组成的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调节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VitC和病毒唑... 目的研究黄芪、赤芍、五味子组成的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调节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小鼠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h)和CD8(+Ts)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ELISA检测IFN-γ、IL-4水平,心肌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病毒对照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CD4+/CD8+下降,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CD4+/CD8+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IFN-γ水平高于病毒对照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P<0.05),同时小鼠心肌炎症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目及比值,诱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减轻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赤芍 五味子 T淋巴细胞亚群 TH1/TH2 病毒性心肌炎
下载PDF
HPLC测定补阳还五汤总苷中黄芪甲苷和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8
3
作者 邹龙 刘辉 +1 位作者 李仲秋 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阳还五汤总苷中黄芪甲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黄芪甲苷测定: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漂移管温度60℃;气体流量1.5 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阳还五汤总苷中黄芪甲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黄芪甲苷测定: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漂移管温度60℃;气体流量1.5 L/min;输出压力0.5 MPa;柱温30℃。芍药苷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23∶77(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结果黄芪甲苷在0.57~9.10μg时,Y=1.506 3X+2.409 6,r=0.999 4;芍药苷在0.48~7.70μg时,Y=598.91X-2.334 6,r=0.999 9;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2%和101.1%,RSD为2.6%和1.7%(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黄芪甲苷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并为其总苷物质制备工艺研究提供质量标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甲苷 芍药苷 含量测定 黄芪 赤芍 地龙
下载PDF
补阳还五丹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守尧 周本杰 汪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鉴别补阳还五丹中的大黄、川芎、黄芪、赤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建立了四味中药简便、灵敏、可靠的TL C鉴别法。结论
关键词 补阳还五丹 大黄 川芎 黄芪 赤芍 TLC 中药
下载PDF
LCMS-IT-TOF法分析黄芪赤风汤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5
作者 谷雨龙 刘斌 姜艳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0-637,共8页
目的:分析鉴别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 目的:分析鉴别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为质谱离子源,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化合物的多级质谱数据。结果: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推断出41个化合物。结论:LCMS-IT-TOF可全面、快速分析黄芪赤风汤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赤风汤提取物 黄芪 赤芍 防风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和其有效部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淑萍 梁燕 邓常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1R1、IL...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1R1、IL-1ra、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模型组IL-1β、IL-1R1、IL-1ra和ICAM-1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强(P<0.05和P<0.01)。补阳还五汤组IL-1β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生物碱组和苷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补阳还五汤组IL-1R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生物碱组和苷组IL-1R1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接近。补阳还五汤组、生物碱组和苷组IL-1r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P<0.01)。补阳还五汤组、生物碱组、苷组ICAM-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通过抑制IL-1β、IL-1R1I、CAM-1 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及炎症介质的表达,对缺血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各药对脑缺血后IL-1ra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再灌注 IL-1Β IL-11型受体 IL-1受体拮抗剂 细胞间黏附因子-1 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鼠 黄芪 赤芍 当归 地龙
下载PDF
舒心合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东燕 罗梓河 黄俊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2期696-698,共3页
目的建立舒心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三七和赤芍;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含量测定结果准确,人参皂苷Re平均回收率为102.2%(RSD=1.0%,n=6)。结... 目的建立舒心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三七和赤芍;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含量测定结果准确,人参皂苷Re平均回收率为102.2%(RSD=1.0%,n=6)。结论本方法可有效控制舒心合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心合剂 黄芪 三七 赤芍 总皂苷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崔维利 陈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考察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与传统提取工艺的质量对比。方法金银花、黄芪、赤芍经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处理后,热水浸泡1h作为新技术组;按传统提取工艺提取上述各药,作为传统工艺组,两组共同测定总固体物含量和绿原酸、黄芪... 目的考察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与传统提取工艺的质量对比。方法金银花、黄芪、赤芍经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处理后,热水浸泡1h作为新技术组;按传统提取工艺提取上述各药,作为传统工艺组,两组共同测定总固体物含量和绿原酸、黄芪甲苷、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新技术组的有效成分含量略高或相同于传统工艺组;总固体物含量则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采用真空气流植物细胞破壁技术的中药植物药材,用热水浸泡即可替代传统提取工艺,该技术将可大幅缩短生产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破壁技术 金银花 黄芪 赤芍
下载PDF
活血注射液组方药效学研究
9
作者 孟萌 李进 +2 位作者 陈涛 李正 崔维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通过药效学研究,探讨丹芪偏瘫胶囊中黄芪和赤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最优配伍比例。方法:选择黄芪和赤芍四种不同的配伍比例,以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为检测指标,筛选出一个有效样品。再选用健康 Wistar 大鼠,制备高粘滞血... 目的:通过药效学研究,探讨丹芪偏瘫胶囊中黄芪和赤芍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最优配伍比例。方法:选择黄芪和赤芍四种不同的配伍比例,以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为检测指标,筛选出一个有效样品。再选用健康 Wistar 大鼠,制备高粘滞血症大鼠模型作为模型对照组,分别给药 2.5、5、10 mL/kg 作为低、中、高剂量组,观察黄芪-赤芍浓缩液不同剂量组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黄芪和赤芍不同配伍比例组合研究发现,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效果最佳的黄芪和赤芍配伍比例为 1:3。以此比例制成的浓缩液不同剂量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中发现,中、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各切变速率下的全血黏度;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至(48.1±4.3)%、(47.5±3.4)%、(42.2±2.4)%,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至(1.3±0.3)g/L。结论:黄芪和赤芍剂量配伍比例为 1:3,给药剂量为10 mL/kg 时具有明显的活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赤芍 剂量配伍 给药剂量 药效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国伦 赵迪 +2 位作者 刘学芳 李荣荣 冯素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2-3146,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赤芍 COP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作用机制 体外细胞试验
下载PDF
黄芪、赤芍配伍补骨脂对大鼠体内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玉霞 张孝莹 +3 位作者 门伟婕 成丽媛 张玥 周昆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研究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补骨脂组、补骨脂-黄芪组、补骨脂-赤芍组、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 目的 研究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补骨脂组、补骨脂-黄芪组、补骨脂-赤芍组、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25、0.5、0.75、1、2、4、6、8、10、12、24 h目内眦取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3.0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补骨脂与赤芍配伍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最高血药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配伍后,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的c_(max)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赤芍三药合用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AUC_(0-t)显著降低;异补骨脂素的AUC_(0-∞)和c_(max)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使用,可以降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体内暴露量,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黄芪 赤芍 配伍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药代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赤芍、当归和漏芦对醋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影响
12
作者 郭志烨 韩丽 +3 位作者 杨明 刘李梅 何婧 邹文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985,共5页
目的考察醋延胡索与赤芍、当归、漏芦合提对延胡索乙素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制备醋延胡索与赤芍、当归、漏芦合提水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提取液或者浓缩液中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并计算提取率或转移率,采用p H计测量各提取液... 目的考察醋延胡索与赤芍、当归、漏芦合提对延胡索乙素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制备醋延胡索与赤芍、当归、漏芦合提水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提取液或者浓缩液中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并计算提取率或转移率,采用p H计测量各提取液p H值。结果醋延胡索与赤芍、当归合提均会降低延胡索乙素提取率,其中赤芍影响较大;配伍导致的p H值的改变对提取率无影响;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过程会损失少量延胡索乙素。结论碱性的延胡索乙素与合提药物中酸性的鞣质反应生成沉淀是合提液中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 合提 赤芍 当归 漏芦 沉淀反应
下载PDF
基于“芍药甘草基”重探《伤寒论》黄芩汤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光伟 郭宏明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伤寒论》黄芩汤中的“芍药甘草基”有育阴解痉止痛和育阴清热利水两大功用,基于“芍药甘草基”可以更好地解释《伤寒论》黄芩汤条文和方证的内涵。黄芩汤所涉的两条条文,一为正治,一为误治:误治是由于医家问诊未问及先前之“厥”,脉... 《伤寒论》黄芩汤中的“芍药甘草基”有育阴解痉止痛和育阴清热利水两大功用,基于“芍药甘草基”可以更好地解释《伤寒论》黄芩汤条文和方证的内涵。黄芩汤所涉的两条条文,一为正治,一为误治:误治是由于医家问诊未问及先前之“厥”,脉诊未按及刻下之“迟”,未能够将“发热下利”准确地辨证为“虚寒厥利”,或“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而犯“虚虚、寒寒”之戒;正治则是能够充分认识到太阳内陷之热或少阳胆腑郁热迫三焦津液,借阳明谷道合出利下的病机,而处以“芍药甘草基”加黄芩、大枣而成的黄芩汤,共奏清热育阴利小便、缓急解痉止痛之功。以“芍药甘草基”利小便,不仅能够育阴以恢复阴营之滋润,尚可以补虚损、存津液,而无渗利、通利等攻伐之品损伤正气的弊端,足以显现张仲景组方时“顾护胃气”的思想。黄芩汤为治热泻、热痢之方,只能说“发热下利”之热泻、热痢可用黄芩汤,但并不是见“发热下利”就用黄芩汤。另外,虽然黄芩汤方证之外症可能有“腹痛”,但只有“热利”的腹痛才能用黄芩,“中寒”的腹痛则不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基” 黄芩汤 《伤寒论》 张仲景 娄绍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含黄芪方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14
作者 史俊豪 丘琴 +6 位作者 黄春英 刘晓芳 古宝浚 覃春萍 李鹏飞 莫惠晴 甄汉深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0-1775,共1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以黄芪为核心的方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含黄芪核心药物组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以黄芪为核心的方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含黄芪核心药物组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满足支持度≥0.55、置信度≥0.9药对作为黄芪核心药物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核心药物组治疗该病症的作用机制并借助分子对接加以验证。结果最终纳入86首目标方剂,涉及138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908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与川芎、当归、地龙、红花、赤芍具有强关联性,以这6味中药组成的核心药物组共含有89种成分和165个潜在靶点,其中107个潜在靶点分布在神经系统,关键靶点包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血清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B)等。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主要涉及调节能量代谢、炎症应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MAPK、IL-17、TNF等通路与核心药物组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豆甾醇、β-谷甾醇、槲皮素及汉黄芩素与关键靶蛋白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归纳总结了含黄芪方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的用药配伍规律,得到1个黄芪核心药物组,并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黄芪核心药物组治疗该病症的机制,为后续含黄芪方剂治疗该病症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气虚血瘀型卒中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川芎 当归 地龙 红花 赤芍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芪赤风胶囊中芍药苷、升麻素苷等9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艳艳 朱颖超 刘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黄芪赤风胶囊中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5%A→20%A;15~55 min,20%A→35%A;55~100 min,35%A→85...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黄芪赤风胶囊中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5%A→20%A;15~55 min,20%A→35%A;55~100 min,35%A→8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0~25 min,芍药苷),254 nm(25~100 min,毛蕊异黄酮苷等);柱温35℃。结果芍药苷、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亥茅酚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1~15.10,0.047~0.94,2.192~10.960,0.052 2~1.044,0.041 4~0.828,1.56~7.80,0.042 2~0.844,0.149~0.744和0.110~0.552μg(r≥0.999 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8%(RSD=2.59%),103.15%(RSD=1.69%),102.77%(RSD=1.56%),99.27%(RSD=2.72%),101.99%(RSD=2.36%),102.25%(RSD=2.10%),101.49%(RSD=3.00%),100.45%(RSD=1.76%)和97.49%(RSD=2.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可用于黄芪赤风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赤风胶囊 黄芪 防风 赤芍 芍药苷 升麻素苷
原文传递
通脉颗粒质量标准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雪梅 苏娟娟 +2 位作者 尤文质 彭连共 管昌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4-88,共5页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红参、三七、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通脉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的总量。结果:本品TLC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红参、三七、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通脉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的总量。结果:本品TLC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HPLC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分别在0.058 8~0.588 0,0.487 9~4.879,0.104 9~1.049,0.308 3~3.083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6,0.999 6,0.999 7,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4%(RSD 1.8%),95.42%(RSD 2.0%),98.99%(RSD 1.8%),102.13%(RSD 1.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颗粒 质量标准 红参 黄芪 三七 赤芍
原文传递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全 任慧 +4 位作者 郭盛 王恒斌 耿婉丽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991-3996,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同时测定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中12种指标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苯...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同时测定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中12种指标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5℃,进样量4μL,检测波长246 nm。结果BHC中12种指标成分在18min内色谱峰分离良好,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38~195.20(r=0.9999)、0.17~21.44(r=0.9996)、0.85~433.80(r=0.9999)、0.68~345.60(r=0.9999)、1.11~566.60(r=0.9998)、0.47~241.40(r=0.9999)、0.08~39.36(r=0.9998)、0.05~26.16(r=0.9999)、0.03~16.42(r=0.9999)、0.25~129.10(r=0.9998)、0.26~133.10(r=0.9997)、0.09~47.28μg/mL(r=0.9999)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分析要求。11批补肺活血胶囊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242、0.2224、16.4099、7.4595、18.9742、7.8875、0.5057、0.1099、0.1707、1.3647、1.1700、0.2036 mg/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BHC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活血胶囊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 赤芍 补骨脂 没食子酸 氧化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补骨脂苷 芍药苷 异补骨脂苷 毛蕊异黄酮苷 芒柄花苷 毛蕊异黄酮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苯甲酰芍药苷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Yiqihuoxue Formula, an Effective Extravasation Treatment for Cerebral Vascular Microemboli in ApoE-/- mice 被引量:2
18
作者 Chao Jiang Ting Wang +2 位作者 Zhong-Ju Xu Xu Chao Pierre Duez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112-120,共9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ti-embolism and extravasation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YiqiHuoxue(YQHX) formula in ApoE-/-mice with ce...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nti-embolism and extravasation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YiqiHuoxue(YQHX) formula in ApoE-/-mice with cerebral vascular microemboli.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 ApoE-/-mice model with microemboli was developed by infusing fluorescently labeled heterologous fibrin-rich microparticles into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ApoE -/-gene knockout male mice through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Before 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10 animals, treated daily for 6 weeks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The ApoE-/-control group(physiological saline, 0.2 mL/10 g/d), YQHX group(0.2 ml/10 g/d), clopidogrel group(3 mg/kg/d), and atorvastatin group(3 mg/kg/d);a further group was constituted of normal male C57 BL/6 J mice(with the same genetic background as ApoE-/-mice;normal control group;no treatment;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mice in each microemboli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the 2-h, 24-h, and 72-h sub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 after microemboli injection. Two hours(or 24 h or 72 h) after microemboli injection, the changes in aortic intima and brain tissue were analyzed by histopathology, the amounts of fluorescent emboli being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mage analysis. Comparison points included the microemboli induced loss of aorta func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rain ultrastructure and functions, and embolus extravasation. Results: Loss of aorta functions and adverse pathological chang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erious damage in brain ultrastructure and functions, and reduced thrombus elimination were obviously serious in microemboli injected ApoE-/-mice. These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by the YQHX pretreatment:(i) the ratio of thrombus accumulation was increas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rombus extravasation in ApoE-/-mice, while YQHX induced an increased thrombus extravasation;(ii) the degree of aortic intimal thickening and brain tissue structural disord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poE-/-mice, but overtly inhibited in the YQHX group;(iii) YQHX restored cell viability and homeostasis in the brain;(iv) YQHX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aorta;and(v) YQHX reduced cortical nerve nuclei pyknosis, edema, liquefaction, and necrosis induced by brain hypoxia, especially in the 24 h and 72 h group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QHX on the brain against microemboli-induced injury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extravasation mechanism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cerebrovascular injury pathway and constitutively important in the progression of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stragali radix Carthami flos Chuanxiong rhizome Cinnamomi ramulus EXTRAVASATION ischemic stroke Lumbricus MICROEMBOLI paeoniae radix rubra Persicae semen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e Spatholobi caulis Yiqihuoxue decoction
原文传递
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清慧 周莉 张继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探索复方给药对单一活性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和方法学验证。色谱柱:Shim Pack 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 目的: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探索复方给药对单一活性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和方法学验证。色谱柱:Shim Pack 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测定芍药苷时为甲醇-乙腈-1.0 mL·L^(-1)磷酸水溶液(15∶15∶70),测定刺芒柄花苷时为乙腈-1.0 mL·L^(-1)甲酸水溶液(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54 nm(刺芒柄花苷);柱温:30℃。通过对相同药物浓度在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对同一肠段有效渗透系数(Peff)的影响研究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的主要吸收途径,在灌流液中添加维拉帕米研究糖蛋白抑制剂对药物在十二指肠Peff的影响,通过比较单一成分与复方灌流后的Peff差异,研究复方形式对单一活性成分在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的质量浓度均在0.5~60μg·m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日内精密度RSD分别小于2.5%和2.9%,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1%,稳定性RSD分别小于3.6%和3.3%。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在大鼠小肠的Peff由大到小顺序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二者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同时不同浓度的含药灌流液的Peff又具有显著的差别,具有浓度饱和现象,复方灌流液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的Peff高于单一成分灌流。结论:十二指肠为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最佳吸收肠段,以复方形式给药能够提高部分有效成分在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刺芒柄花苷 黄芪 赤芍 补阳还五汤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肠道吸收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核壳色谱技术的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构建及共有峰液质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东敏 黄广枭 +5 位作者 胡旭光 刘伟欣 覃仁安 王淑美 汤丹 兰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39-5245,共7页
目的基于新型核壳色谱技术建立补阳还五汤(BHD)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150 mm×4.6 mm,2.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 目的基于新型核壳色谱技术建立补阳还五汤(BHD)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150 mm×4.6 mm,2.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5批BHD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分析。采用对照品比对和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了21个化合物。结果在38 min内建立了BHD的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1个共有峰(P1~P21),涵盖了组方中全部7味药材。同时采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Orbitrap HRMS/MS)、对照品及阴性方比较法对21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鉴定,其中奎宁酸甲酯(P4)、毛蕊异黄酮苷(P11)、毛蕊异黄酮苷-6″-O-丙二酸酯(P13)、芒柄花苷(P15)、(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P16)、异微凸剑叶莎醇-7-O-β-D-葡萄糖苷(P17)、毛蕊异黄酮(P18)、芒柄花素(P19)、(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P20)、异微凸剑叶莎醇(P21)来源于黄芪;琥珀酰基腺苷(P3)、6-羟基山柰酚-3,6-O-二葡萄糖-7-O-葡萄糖醛酸苷(P5)、山柰酚-3-O-槐糖苷(P10)来源于红花;没食子酸(P2)、芍药苷(P9)来源于赤芍;香草酸(P7)来源于当归;鸟苷(P1)来源于地龙;苦杏仁苷(P6)、野樱苷(P8)来源于桃仁;阿魏酸(P12)、洋川芎内酯H(P14)来源于当归和川芎。结论首次采用核壳色谱技术建立了BHD的U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耗时短、专属性强,并结合共有峰的高分辨质谱定性分析,为BHD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指纹图谱 核壳色谱技术 液质分析 质量控制 黄芪 红花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地龙 奎宁酸甲酯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异微凸剑叶莎醇 琥珀酰基腺苷 没食子酸 芍药苷 香草酸 鸟苷 苦杏仁苷 野樱苷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