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芪黄酮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韫 张毅 +5 位作者 李娟 刘光炜 李雪燕 蔺兴遥 李金田 景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芪黄酮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21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红芪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后第2日起,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按时间点... 目的探讨红芪黄酮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21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红芪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后第2日起,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按时间点连续灌胃治疗7、14、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红芪黄酮高剂量组第7、14、28日及红芪黄酮中剂量组第14日MMP-2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芪黄酮高剂量组表达水平与强的松组相似;红芪黄酮高、中剂量组第14日及红芪黄酮高剂量组第28日TIMP-1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芪黄酮在各个时点调整MMP-2和TIMP-1的蛋白表达,使MMPs/TIMPs趋于平衡,可能是其抑制肺纤维化进程的一种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红芪黄酮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大鼠
下载PDF
黄芪和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瘀证血浆内皮素-1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文龙 楼正家 +2 位作者 李廷谦 周法根 诸葛丽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ETx)和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瘀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分段随机方法将150例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肝素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 目的探讨内毒素(ETx)和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瘀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分段随机方法将150例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肝素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黄芪川芎嗪治疗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和4周COPD患者的ETx和ET-1水平,并计算治疗前后两者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ETx和ET-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4周,COPD患者ETx和ET-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ET-1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和ETx相关系数(r)=0.401,治疗后r=0.544,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均<0.01)。各治疗组治疗后随时间延长,ETx和ET-1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或P<0.01);治疗后2周黄芪及黄芪川芎嗪治疗组的ETx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治疗后2周和4周川芎嗪及黄芪川芎嗪治疗组ET-1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ETx可激活血管内皮系统,致COPD患者ET-1分泌增加,直接影响COPD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变化;益气、活血治疗能有效清除血浆ETx,降低血浆ET-1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血瘀证 内毒素 内皮素-1 黄芪 川芎嗪
下载PDF
红芪多糖-1-1的分离纯化及其调节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最佳剂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嘉琪 张旺东 +4 位作者 姚万玲 薛姣 刘莹发 魏彦明 纪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94-2811,共18页
旨在筛选红芪多糖-1-1(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1-1,RHPS-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最佳剂量。将红芪粗多糖分别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进行分离纯化得单一多糖RHPS-1-1,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及甲基化和红外光谱法鉴定... 旨在筛选红芪多糖-1-1(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1-1,RHPS-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最佳剂量。将红芪粗多糖分别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进行分离纯化得单一多糖RHPS-1-1,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及甲基化和红外光谱法鉴定其单糖组成与结构。将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和不同剂量RHPS-1-1(12.5、25、50、100、200和400mg·kg^(-1))给药组,每组10只。通过连续14d灌服抗生素鸡尾酒(氨苄西林、新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处死采样,各给药组灌服不同剂量RHPS-1-1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与自愈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4d。应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各组小鼠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并观测正常对照组、自愈组和25mg·kg^(-1)RHPS-1-1组主要脏器的器官指数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经纯化得到单一多糖RHPS-1-1,重均分子量为19.420ku,主要由葡萄糖组成,主链连接方式为1,4-D-Glcp,并具有植物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灌服抗生素鸡尾酒使小鼠出现了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等优势菌丰度极度减少,变形菌门相对增多,且不能自然恢复;经RHPS-1-1给药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改变,25mg·kg^(-1)RHPS-1-1治疗组Chaol指数显著升高(P<0.05),PCA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25mg·kg^(-1)的RHPS-1-1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最接近,有害菌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相对丰度降低,有益菌Ruminococcaceae_UCG-014和Clostridiales_unclassified相对丰度增加。自愈组相比正常对照组仅肝脏指数显著减小(P<0.05),经25mg·kg^(-1)的RHPS-1-1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但正常对照组、自愈组及25mg·kg^(-1)的RHPS-1-1治疗组的心、肝、脾、肺、肾和脑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证明,所获RHPS-1-1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9.420ku的植物葡聚糖,治疗剂量为25mg·kg^(-1)时,促进抗生素所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恢复的效果最佳,且可改善肝脏指数下降,本研究为红芪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1-1 分离纯化 抗生素鸡尾酒 肠道菌群失调 剂量筛选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机制
4
作者 于路航 于泓洋 +1 位作者 田培裕 窦永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发现肺癌血管正常化的相关靶点,Met细胞景观插件ClueGO平台用于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及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打分,Pymol软件进行对接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筛选出486个黄芪-莪术生物活性成分和184个黄芪-莪术与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相关的靶点;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7-O-甲基异脲醇、芒柄花黄素、毛芯异黄酮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活性成分,而RB1、MAPK1、EGFR、ESR1、AKT1、HIF1A、TP53、STAT1和CCND1是潜在的起效靶点;根据富集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与STAT1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JAK2/STAT1通路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主要作用通路。结论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IFN-γ-JAK2/STAT1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莪术 肿瘤血管正常化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含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所致水孔蛋白1表达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怡 舒静 胡维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含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所致水孔蛋白1(AQP-1)表达异常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含糖浓度透析液和黄芪注射液,8周后观察大鼠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清除率、腹膜结构、AQP-1及其基因的表达。结果含糖组和黄芪组腹膜透...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含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所致水孔蛋白1(AQP-1)表达异常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含糖浓度透析液和黄芪注射液,8周后观察大鼠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清除率、腹膜结构、AQP-1及其基因的表达。结果含糖组和黄芪组腹膜透析超滤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尿素氮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后大鼠腹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高糖组损伤尤为严重;高糖高黄芪组AQ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可保护腹膜,但对AQP-1的表达尚无明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腹膜透析 水孔蛋白1
下载PDF
基于IGF-1/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苗琳琳 万生芳 +4 位作者 张磊 李荣科 魏昭辉 朱小利 安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50只。造...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不规律高脂高糖饮食法4周构建大鼠DGP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红芪多糖200、100、50 mg·kg^(-1)灌胃,莫沙必利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35 mg·kg^(-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每2周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及体质量,检测胃排空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平滑肌病理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IGF-1、磷酸化(p)-PI3K、p-Akt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平滑肌中IGF-1、p-PI3K/PI3K、p-Akt/Akt、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IGF-1、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8周后随机血糖降低,体质量、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IGF-1、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莫沙比利组比较,红芪多糖低剂量组给药6、8周后随机血糖升高、体质量减轻(P<0.05,P<0.01),红芪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降低、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红芪多糖各剂量组p-PI3K/PI3K蛋白表达,以及红芪多糖低剂量组IGF-1、p-Akt/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红芪多糖高剂量组比较,红芪多糖低剂量组给药6、8周后随机血糖升高、体质量减轻(P<0.05,P<0.01),红芪多糖低、中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降低、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0.01),IGF-1、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与红芪多糖中剂量比较,HPS低剂量组给药6、8周后体质量、大鼠胃排空率降低及胃窦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0.01),IGF-1、p-Akt/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红芪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窦平滑肌细胞凋亡损伤并促进胃动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IGF-1/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IGF-1、p-PI3K、p-Akt、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红芪多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胃窦平滑肌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探讨红芪中小分子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可能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研 骆亚莉 +3 位作者 刘永琦 冯彩琴 靳晓杰 朱永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3-180,共8页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红芪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从相关中药化学成分化合物库下载红芪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进行结构优化,获得红芪成分化合物库;确定炎症靶点TNFR1三维结构(PDB ID:1TNR),进行加氢、去...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红芪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从相关中药化学成分化合物库下载红芪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进行结构优化,获得红芪成分化合物库;确定炎症靶点TNFR1三维结构(PDB ID:1TNR),进行加氢、去水等处理,根据文献确定结合口袋残基;根据确定的靶点结构和结合口袋,将成分化合物库与靶点进行柔性分子对接,获得打分值(Glide Score);基于分子对接结果,选择Glide Score前9个小分子化合物为候选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类药性分析,即符合氢键受体数、氢键供体数量、分子量、可旋转键的数量、脂水分配系数的数值范围的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成分-靶点对接的复合物结构进行结合模式分析。结果:确定TNFR1药物结合口袋的残基组成为谷氨酸109(Glu109),赖氨酸35(Lys35),丙氨酸62(Ala62),丝氨酸74(Ser74),赖氨酸75(Lys75),半胱氨酸76(Cys76),精氨酸77(Arg77),谷氨酸82(Gln82),苏氨酸89(Thr89),天冬氨酸91(Asp91),精氨酸92(Arg92),天冬氨酸93(Asp93),苏氨酸94(Thr94),缬氨酸95(Val95),半胱氨酸96(Cys96),精氨酸104(Arg104),酪氨酸106(Tyr106),天冬酰胺110(Asn110),亮氨酸111(Leu111),苯丙氨酸112(Phe112),谷氨酸131(Glu131),赖氨酸132(Lys132);检索得到红芪43个小分子化合物;以对接打分等综合筛选出槲皮素、异甘草素、柚皮素、毛蕊异黄酮及甘草素5个红芪小分子化合物。结论:红芪抗炎的有效物质基础槲皮素、异甘草素、柚皮素、毛蕊异黄酮及甘草素具有成为TNFR1拮抗剂的较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分子对接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拮抗剂(TNFR1)
原文传递
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及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同强 ADILBEKOV J. +7 位作者 赵良功 王娟 沈孝丽 石义凯 胡芳弟 王昌 赵安娜 封士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1-555,共5页
目的对红芪多糖3(HPS-3)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红芪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醇沉,透析,再经DEAE-cellulose 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得到HPS-3-A、HPS-3-B、HPS-3-C... 目的对红芪多糖3(HPS-3)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红芪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醇沉,透析,再经DEAE-cellulose 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得到HPS-3-A、HPS-3-B、HPS-3-C、HPS-3-D 4个组分;HPGPC法分析,4个组分均为单一组分;TLC法与GC法分析4个组分单糖组成;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4个组分中多糖含量。结果 HPS-3-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含量为99.2%;而HPS-3-B、HPS-3-C、HPS-3-D主要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多糖含量依次为96.5%,95.3%,95.2%。结论本实验为红芪多糖3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3 红芪多糖3A 红芪多糖3B 红芪多糖3C 红芪多糖3D
原文传递
红芪多糖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 邓文娟 +6 位作者 魏素虹 牛瑞兰 许衍甲 权金星 田利民 周淑红 张琦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新鲜脐带中分离HUVEC进行鉴定、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HPS干预组...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新鲜脐带中分离HUVEC进行鉴定、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HPS干预组。MTT比色法分析HPS对高糖诱导HUVEC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中NO的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ET-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T-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l(JNKl)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LSD法。结果高糖组在6h[(82.4±3.5)%]、24h[(68.2±1.4)%]、48h[(63.0±2.9)%]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P〈0.05);HPS干预组细胞增殖率随浓度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50mg/L[(85.34-4.6)%]、100mg/L[(89.6±1.1)%]、200mg/L[(88.8±3.6)%]HPS干预组较高糖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NO[(24.84±1.34)μmol/L]、NOS[(0.54±0.06)U/m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iNOS[(0.133±0.015)U/m1]和ET_l[1(0.740±0.070)ng/m1]含量则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HPS干预组升高不同时间点HUVEC内NO[(23.20±0.55)p.mol/L]、NOS[(0.46±0.10)U/m1]、以及降低iNOS[(0.08±0.020)U/m1]和ET-1[(0.710±0.030)μg/L]的变化,P〈0.05,使其趋向正常水平;HPS可提高高糖所致内皮细胞eNOSmRNA的水平[(0.33±0.02)比(0.23±0.04)],降低ET-1mRNA的水平(2.28±0.31比2.79±0.29);高糖组细胞内JNK1mRNA水平表达(2.95±0.05)较正常对照组(1.00±0.00)显著增加(P〈0.05),而HPS干预组(1.45±0.05)则较高糖组(2.95±0.05)明显减少(P〈0.05)。结论HPS对体外高糖诱导HUV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