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and Brewing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 by Orthogonal Test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Weighted Score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Shenggao YIN Hongzhen TANG +2 位作者 Jinlian LI Yute ZHONG Dongyan LI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5期60-63,68,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Methods]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weighed score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oup color,ar...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Methods]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weighed score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oup color,aroma and taste as an indicator,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ea bags was optimized using an orthogonal test.[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show that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the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 are as follows:particle size of 14 meshes,solid to liquid ratio of 1∶40,brewing temperature of 70℃,and brewing time of 10 min.[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preparation process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It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um preparata-Herba Taxilli TEA BAG Total FLAVONOIDS Orthogonal process SENSORY evaluation
下载PDF
红参-制何首乌药对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
2
作者 刘晶晶 戴忠 +5 位作者 杨建波 王莹 徐蓓蕾 刘越 汪祺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对Aβ_(1-42)诱导HT22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制备红参-制何首乌药对30%乙醇回流提取物、30%乙醇渗漉提取物、70%乙醇回流提取物、70%乙醇渗... 目的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对Aβ_(1-42)诱导HT22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制备红参-制何首乌药对30%乙醇回流提取物、30%乙醇渗漉提取物、70%乙醇回流提取物、70%乙醇渗漉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UHPLC法进行测定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不同工艺提取物的U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采用Aβ_(1-42)诱导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利用MTT法评估不同工艺提取物对模型的保护,考察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不同提取工艺UHPLC指纹图谱中共有峰与神经细胞保护的相关性。结果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有19个共有峰,通过化学对照品指认13个成分。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14个共有峰与神经细胞保护的关联度均大于0.6,呈相关性。经PLS分析发现10个成分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红参-制何首乌药对不同提取工艺UHPLC指纹图谱并指认了19个共有峰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0(S)-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d和14、17、18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制何首乌药对 神经细胞保护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Aβ_(1-42) HT-22细胞 灰色关联度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UPLC-MS分析技术测定不同产区制何首乌饮片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野 武俊颖 +3 位作者 贺奥城 杨武亮 张武岗 陈海芳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634-1639,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分析技术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制何首乌饮片中4种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3种鞣质类(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1种二苯乙烯类(反式二苯乙烯苷)活性成分... 目的建立UPLC-MS分析技术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制何首乌饮片中4种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3种鞣质类(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1种二苯乙烯类(反式二苯乙烯苷)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UPLC-XB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模式,在多反应监测(MRM)条件下进行定量分析;并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的UPLC-MS可以较好地分离8种成分,各成分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定量限和检测限范围分别为0.89~13.00和0.20~4.00 ng·mL^(-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n=5)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在99.47%~101.49%,RSD均小于2.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制何首乌样品分为3类,其中S1、S2、S5、S8~S12归为Ⅰ类,S6、S7归为Ⅱ类,S3和S4归为Ⅲ类;第Ⅲ类样本(广西、广东)中3类成分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制何首乌的质量控制与品质相关研究,并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 制何首乌 蒽醌类成分 鞣质类成分 二苯乙烯类成分
下载PDF
中药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平 白瑜 +2 位作者 张玉玲 周忠友 李慎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3-1824,共2页
目的探讨制首乌、北沙参、紫丹参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将2月龄大鼠制成衰老模型,然后用制首乌、北沙参、紫丹参3味药灌胃,40 d后检测衰老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 目的探讨制首乌、北沙参、紫丹参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将2月龄大鼠制成衰老模型,然后用制首乌、北沙参、紫丹参3味药灌胃,40 d后检测衰老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chyde,MDA)的活力和含量。结果中药治疗组晶状体中GSH-Px、SOD的活力较衰老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MDA的含量较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制首乌、北沙参、紫丹参3味药联合应用具有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北沙参 紫丹参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检测技术探讨清蒸时间对何首乌2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妍怡 王莹 +6 位作者 张南平 杨建波 刘越 汪祺 张玉杰 魏锋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2期1295-1302,共8页
目的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清蒸炮制法,在不同炮制时间(0~48 h)下对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中国药典》清蒸样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 目的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清蒸炮制法,在不同炮制时间(0~48 h)下对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中国药典》清蒸样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何首乌中26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准确可靠的UPLC-MS/MS测定何首乌中蒽醌、二苯乙烯苷、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26种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游离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先降低后升高,结合蒽醌类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6-O-葡萄糖苷)、大黄酸、大黄素-1-甲醚、cis-THSG、虎杖苷、表儿茶素和芦丁先升高后降低,大黄素二蒽酮、大黄素-8-O-(6’-甲基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6’-甲基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和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降低,酚类成分升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何首乌中26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测分析。制首乌中26种成分的含量与蒸制时间密切相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酚类发生规律性变化,对何首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制首乌 超高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蒽醌类成分 二苯乙烯苷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酚类成分
下载PDF
基于内毒素特异质模型的何首乌毒性与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薛琪 翟文泽 +4 位作者 任晶 孙飞 王淑美 梁生旺 陈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5,I0030-I0032,共7页
目的基于内毒素特异质肝损伤模型,考察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以优选何首乌最为安全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2.8 mg/kg)制备内毒素特异质模型大鼠,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均灌胃给予12.96 g... 目的基于内毒素特异质肝损伤模型,考察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以优选何首乌最为安全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2.8 mg/kg)制备内毒素特异质模型大鼠,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均灌胃给予12.96 g/kg不同炮制程度(0、8、16、24、32 h)的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各给药1次,检测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在灌胃给予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后,正常SD大鼠上,未见明显肝损伤作用,炮制24 h,32 h组ALT,AST值低于正常组;在内毒素特异质模型上,生首乌的ALT,AST值显著升高,炮制8 h,炮制16 h的ALT,AST值均高于正常组。结论何首乌以常压炮制32 h最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特异质模型 何首乌 制何首乌 炮制工艺
下载PDF
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的肝毒性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欢欢 井继雪 +1 位作者 崔悦 赵云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6,163,共9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制何首乌醇提物、水提物的血浆代谢表型差异,并结合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探究两种提取物致大鼠肝毒性血浆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比较其差异。方法3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制何首乌醇提组、水提...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制何首乌醇提物、水提物的血浆代谢表型差异,并结合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探究两种提取物致大鼠肝毒性血浆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比较其差异。方法3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制何首乌醇提组、水提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给药组均按生药40 g·(kg·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8 d后,采集各组大鼠的血浆和肝脏组织,采用UPLC-MS进样分析并作血浆生化指标检测;肝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醇提组、水提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中的AST、ALT、ALP、TBIL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两给药组的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鉴定了与制何首乌肝毒性相关的21个血浆生物标志物,醇提组9个,水提组12个,其中共有标志物3个,涉及8条代谢通路。结论制何首乌醇提物与水提物主要通过一碳单位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甘油磷脂类代谢途径引起肝毒性,水提物毒性大于醇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何首乌 提取物 肝毒性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不同方法炮制的何首乌肝毒性机制探讨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峰 唐瑜 +3 位作者 张依娜 邹远荣 乔佳欣 卫培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522-153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enny图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且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毒性。结果分别获取制首乌活性成分3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527个,制首乌活性成分与肝损伤的共同靶点48个,包括JUN、MAPK1、CYP3A4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35条相关信号通路,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制首乌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炮制后的何首乌肝毒性有效减轻,以九蒸九晒法效果最好。结论制首乌肝毒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九蒸九晒法制首乌引起肝毒性的程度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制首乌 网络药理学 肝毒性 九蒸九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