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牧食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超超 王家安 +1 位作者 马徐发 夏成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对象,研究基质类型、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防御策略的影响,以及基质类型及沉水植物对螺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螺类牧食和基质类型对苦草生长和元素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螺类牧食时,泥沙基质和沙基质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泥沙、沙和泥基质苦草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67.74%、58.58%和17.84%,根冠比分别升高了177.51%、217.23%和1.44%;且泥沙基质中苦草的叶片数显著低于无牧食组.不同基质类型下,牧食对苦草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泥和泥沙组中,螺类牧食使苦草的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碳氮比均显著升高;沙基质下,螺类牧食使苦草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基质类型对螺类的形态特征(除壳宽外)、生长及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牧食和苦草防御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螺类的生长及元素特征基本无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牧食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可为沉水植被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但基质类型对螺草牧食关系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耳萝卜螺 基质类型 牧食 元素 总酚
下载PDF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朝品 秦志辉 许礼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有无毛毕属吸虫存在及其尾蚴性皮炎而行。方法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感染雏鸭;采集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和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有无毛毕属吸虫存在及其尾蚴性皮炎而行。方法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感染雏鸭;采集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和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沿岸渔民放养的家鸭及人工实验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并对该成虫作扫描电镜观察;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尾蚴。从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内可检获到虫卵,该卵可孵出毛蚴;毛蚴感染实验室内饲养的耳萝卜螺,可获与上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上述两个不同来源的家鸭均可获毛毕属吸虫成虫。该毛毕吸虫经电镜观察发现其形态特征与毛毕属吸虫其它近似种有所不同,因此,暂名为淮南毛毕吸虫。结论淮河水系有毛毕属吸虫存在,其尾蚴可引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毛毕属吸虫 尾蚴性皮炎 耳萝卜螺
下载PDF
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1 位作者 秦志辉 王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 ,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 ,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 ,以... 目的 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 ,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 ,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 ,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 ,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 ,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生活在该地区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 ,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0 .5 1%和 0 .65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以 7月份最高 (0 .87%、0 .81% ) ,其次为 6月份 (0 .60 %、0 .65 % ) ,4~ 5月及 8~ 10月分别波动于 0 .0 6%~ 0 .2 1%、0 .0 7%~ 0 .2 6%之间 ,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椭 =3 2 .78,P <0 .0 0 1;χ2 耳 =2 6.73 ,P <0 .0 0 1)。两种螺均在 2月中旬出土活动 ,至 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 ,在一年内可繁殖 3代。结论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时间长 ,是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在该水系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这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这一中间宿主提供了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吸虫 中间宿主 椎实螺 种类 感染情况 繁殖节律 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苗对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摄食及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国 熊良伟 +4 位作者 陶桂庆 王权 侯君 杨茂林 黄梁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 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 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 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 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萝卜螺 方形环棱螺 摄食
下载PDF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3 位作者 邰燕 倪仕钢 唐海凤 秦志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感染率2=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感染率2=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大小 毛毕吸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1 位作者 秦志辉 王梅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椭圆...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最高(0.87%、0.81%),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实螺 毛毕吸虫 中间宿主 耳萝卜螺 椭圆萝卜螺 淮河水系
下载PDF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恩涛 秦志辉 李朝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 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 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毛毕属吸虫 尾蚴性皮炎 耳萝卜螺
下载PDF
黑木耳发酵菌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范秀芝 殷朝敏 +2 位作者 叶罗娜 史德芳 高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321,共9页
为满足黑木耳营养功能食品开发需求并实现葛渣的综合利用,本试验对黑木耳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葛渣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发酵菌质中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木耳固体发酵最优培养基为50 g玉... 为满足黑木耳营养功能食品开发需求并实现葛渣的综合利用,本试验对黑木耳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葛渣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发酵菌质中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木耳固体发酵最优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4.5%葛渣及50 mL优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菌质总黄酮含量为5.645 mg·g^(-1),菌质总黄酮还原力较弱,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4%,当总黄酮浓度为600μg·mL^(-1)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7%和98%,表明菌质总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葛渣综合利用及黑木耳新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葛渣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共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3~10月为其繁殖、生长活动期,11月初开始越冬。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域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贝类 毛毕吸虫 耳萝卜螺 生态
下载PDF
耳萝卜螺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香 薛红玲 +2 位作者 王运芝 葛慕湘 张福彬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
采用定时取样 ,间断观察的方法 ,对耳萝卜螺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耳萝卜螺的胚胎发育过程分 7个时期 :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对各期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绘制了... 采用定时取样 ,间断观察的方法 ,对耳萝卜螺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耳萝卜螺的胚胎发育过程分 7个时期 :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对各期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绘制了各期形态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发育时间 水产饵料
下载PDF
淮河水系耳萝卜螺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朝品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及季节分布,以利研究淮河水系毛毕属吸虫。方法:应用手抄网、手抄勺等在其生境内作定时、定性、定量采集。结果:基本探明了淮河水系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迁移和敌害等。结... 目的:探讨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及季节分布,以利研究淮河水系毛毕属吸虫。方法:应用手抄网、手抄勺等在其生境内作定时、定性、定量采集。结果:基本探明了淮河水系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迁移和敌害等。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活动时间较长,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系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生态 季节消长 螺蛳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两种草食性淡水螺肠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宗福 常杰 +3 位作者 佟庆 于建华 李树国 牛化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2-2634,共13页
淡水螺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也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肠道菌群在动物能量代谢和抵抗病原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三旋卷丽螺Planorbella trivolvis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门水平... 淡水螺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也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肠道菌群在动物能量代谢和抵抗病原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三旋卷丽螺Planorbella trivolvis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耳萝卜螺有23个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63%)、蓝细菌门(Cyanobateria,15.33%)、绿弯菌门(Chloroflexi,13.9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99%)为主;三旋卷丽螺有13个菌门,以变形菌门(54.8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8.49%)和放线菌门(7.65%)为主。属水平上,耳萝卜螺有厚皮藻属Pleurocapsa、硫网菌属Thiodictyon、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及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445个属;三旋卷丽螺有Cloacibacterium、OM60NOR5_clad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及红杆菌属Rhodobacter等238个属。有93个菌属为两种螺的共有核心菌群(所有样本中都存在),其中27个菌属丰度大于0.5%。两种螺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27)。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两种螺肠道菌群KEGG功能组成相似,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膜转运丰度较大。综上,两种草食性淡水螺肠道菌群多样性较高且差异显著,但有数量较多的共有核心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三旋卷丽螺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我国耳萝卜螺ITS及5.8S r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瑞爱 刘国华 +2 位作者 王春仁 张念章 翁亚彪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2,共4页
以采自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耳萝卜螺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 以采自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耳萝卜螺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23个耳萝卜螺样品的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度为1 124~1 130bp,存在一定差异,包含ITS-1(548~551bp)、5.8S(175bp)、ITS-2(399~404bp)序列。23个黑龙江省耳萝卜螺之间ITS-1序列的相似性在98.3%以上,ITS-2序列相似性在98.2%以上;而与GenBank中其他椎实螺的ITS-1序列的相似度低于75.6%,与ITS-2序列的相似度低于83.1%。由于耳萝卜螺IT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椎实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耳萝卜螺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内转录间隔区 核糖体DNA 序列分析 种系发育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