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接驳空间的评价及其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五角场站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扈龑喆 《住宅科技》 2020年第6期6-9,18,共5页
文章聚焦城市综合体和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空间,归纳了接驳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继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站点物质空间层面的考察,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评价其优点和不足,从可达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三个方面对衔接空... 文章聚焦城市综合体和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空间,归纳了接驳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继而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站点物质空间层面的考察,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评价其优点和不足,从可达性、功能性和可识别性三个方面对衔接空间进行设计评价。同时,归纳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衔接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并提出对于接驳空间的研究是实现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轨道交通站域 接驳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城轨交通站域综合体应对周边环境设计策略
2
作者 高长征 李保华 刘献韬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2,共4页
在分析郑州市桐柏路、西三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区位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轨道站域综合体进行分类;从轨道站域综合体的出入口近邻周边人流集散点、功能布局融合周边功能主体、空间界面巧借周边空间要素3个方面,探讨轨道站域综合体应对周... 在分析郑州市桐柏路、西三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区位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轨道站域综合体进行分类;从轨道站域综合体的出入口近邻周边人流集散点、功能布局融合周边功能主体、空间界面巧借周边空间要素3个方面,探讨轨道站域综合体应对周边环境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综合体 定性分类 应对环境 策略
下载PDF
站城一体化视角下的轨交地块开发与空间效能研究——以上海三个轨交站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唐枫 徐磊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点直接连通的核心轨交综合体进行考察。文章提出"空间效能"的核心概念,并集中从"空间效率"及"空间品质"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实验收集的数据比较,归纳出站点整合效果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多城市及地区站城一体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开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站 站城一体化 空间效能
下载PDF
站城融合·内构共享——轨道交通站建筑共享域的理论建构与设计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英 李翔宇 吴南伟 《新建筑》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当前与轨道交通站点共同开发的大型公共建筑簇群在规划与设计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共享建设理念相对滞后、共享业态定位与整体策划研究不足、共享空间交通与换乘流线可达性差、共享设施协同互动性差等问题。文章基于站城融合的... 当前与轨道交通站点共同开发的大型公共建筑簇群在规划与设计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共享建设理念相对滞后、共享业态定位与整体策划研究不足、共享空间交通与换乘流线可达性差、共享设施协同互动性差等问题。文章基于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相关调研与分析,从内构共享的视角提出轨交站建筑共享域概念,对其特征与类型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与建构,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绿心项目的地下共享配套设施为例,提出促进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站域一体化空间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 建筑共享域 理论建构 设计对策 站城融合 内构共享
下载PDF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5
作者 周珂慧 席广亮 张振龙 《城市交通》 2023年第4期32-41,98,共11页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TOR 苏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基于GIS和网络地图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及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高玮 钱林波 《物流科技》 2022年第11期99-103,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门户,对其可达性的研究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出行者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城市街道网络出行方式的不同,利用ArcGIS网络分析模块和地理大数据平台构建基于时空花费的...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门户,对其可达性的研究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出行者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城市街道网络出行方式的不同,利用ArcGIS网络分析模块和地理大数据平台构建基于时空花费的可达性评价方法,对站间可达性和站域可达性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和可视化表达。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站点间距和换乘距离的影响,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站间可达性呈现以主城区和河西核心区为双核心的辐射分布;受到站点出入口数量、分布及街道通达性的影响,站域可达性呈现副城围绕主城的星团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GIS 站点可达性 站间可达性 站域可达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