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ses of a Typical Southern Flood and Northern Drought Event in 2015 over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Zhuoyuan LI Qing YANG +2 位作者 Dian YUAN Er LU Zhuguo M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2092-2107,I0014,I0015,共18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eastern China often shows a dipole pattern,with anti-phased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ern China,known as the“southern flo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eastern China often shows a dipole pattern,with anti-phased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ern China,known as the“southern flooding and northern drought”(SF-ND)pattern.In 2015,China experienced heavy rainfall in the south and the worst drought since 1979 in the north,which caused huge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Using reanalysis data,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2015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El Niño and certain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including the Pacific Japan/East Asia Pacific(PJ/EAP),Eurasia pattern(EU),British–Baikal Corridor pattern(BBC),and Silk Road mode(SR),contributed to the dipol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caused a southwards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and a weaken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Consequently,it was difficult for the monsoon front and associated rain band to migrate northwards,which meant that less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mor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southern China.This resulted in the SF-ND event.Moreover,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or sea-ice anomalies were key to stimulating these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flood El Niño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omalies of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in North Africa and Summer Flood and Drought Across the Jianghuai Region of China
2
作者 赵勇 钱永甫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The flood and drought across the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Jianghuai) areas are frequent in summer, especially in June and July.Therefore,predicting the summer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is always one ... The flood and drought across the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Jianghuai) areas are frequent in summer, especially in June and July.Therefore,predicting the summer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is always one of the key topics concerned by meteorologists in China.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more on the skin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a local area,and paid less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anomalies of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in remote continents and the summer flood and drought in Jianghuai areas of China.By using the US NCEP/NCAR monthly mean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rainfall data at 743 stations in China,based 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and drought index(FDI) during 51 yr (1954-2004)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of China in summer,the North African areas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key regions fo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key regions have good continuity in winter,and the wint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is perhap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bring about the continuity of the anomalies.By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analysis between the skin temperature in the previous winter in North Africa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Jianghuai region,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North African continent is colder(warmer) and its northwestern sea is warmer(colder),the rainfall increases(decreases)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in summer generally.Further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anomaly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ontrast between sea and land in North Africa has a good indication for the summer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Jianghuai areas of China.Therefore,a sea and land thermal contrast index(SLTCI) is defined to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the large-scal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LTCI in North Africa and the summer FDI in Jianghuai areas is identified,and it can well indicate the extreme flood and drought situations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temperature anomalies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sea and land thermal contrast North African areas
原文传递
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②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③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强,东亚夏季风为1961年以来最强,同时副高脊线最北,造成夏季降水主雨带北推至华北、西北地区,岷沱江、嘉陵江异常多,而长江中下游异常少,为典型的Ⅰ类雨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预测、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典型旱涝 海温异常 Ⅰ类雨型 拉尼娜 西风漂流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2022年7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分析
4
作者 刘炜 赵艳丽 +2 位作者 高晶 李林惠 王慧敏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候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分析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严重偏少,为该地区199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气象干旱最为严重。(2)7月1—11日降水相对偏多,冷空气路径偏北且强度较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冷暖空气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绥,加之这一时段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南,有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12—31日降水明显偏少,环流经向度加大,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南且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明显偏南,不利于水汽输送,加之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北,不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高空西风急流南北向扰动偏强有利于激发东亚—西北太平洋经向遥相关波列,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导致降水偏少。(3)日本海至北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多寡的重要外强迫信号之一。2022年7月该海区海温异常偏高,其上空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了南方暖湿水汽的经向输送,是导致内蒙古中西部降水由涝转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2022年7月 涝-旱转折 气象干旱 海温异常
下载PDF
华南汛期旱涝急转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旭哲 范伶俐 +1 位作者 徐建军 徐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探究华南汛期旱涝异常时空特征,旱涝急转前/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及其与赤道太平洋、南海海温异常的关系。【方法】基于华南地区129个站点的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 【目的】探究华南汛期旱涝异常时空特征,旱涝急转前/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及其与赤道太平洋、南海海温异常的关系。【方法】基于华南地区129个站点的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拉格朗日后向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4.9),分析华南汛期旱涝急转特征及其成因。【结果与结论】涝转旱事件旱期相比于涝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水汽辐散,来源于洋面的水汽贡献率减少,不利于降水的形成。旱转涝期涝期相较于旱期,副热带高压强度无太大变化,但副热带高压位置南落至华南地区南侧,水汽辐合,来自洋面的水汽通道向西偏移至印度洋,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贡献增多,西南到偏南风向华南输送充足水汽,有利于降水产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引起华南地区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至华南地区,使得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ENSO正位相减弱渐变为负位相的过程中,华南地区降水相应减少,会发生涝转旱事件。反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易造成旱转涝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汛期 华南地区 环流异常 海温
下载PDF
ENSO事件对山东苹果生产的影响Ⅱ:不同ENSO年型下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及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崔成 刘园 +6 位作者 刘布春 孙彦坤 杨凡 张晓男 刘珊珊 朱永昶 贺金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8-942,共15页
苹果作为山东优势果品之一,其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探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下山东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及其对山东苹果产量的影响,对指导当地苹果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山东199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地市级... 苹果作为山东优势果品之一,其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探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下山东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及其对山东苹果产量的影响,对指导当地苹果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山东199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地市级苹果种植统计数据及ENSO事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ArcGIS空间表达,得出以下结论:1)1991-2019年不同ESNO年型下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区域差异显著。6-8月果实膨大期厄尔尼诺年干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共计78次,干旱频率最高约50%;中性年雨涝灾害较为严重,高达60次。鲁西、鲁中等热量资源充足地区,干旱发生较为频繁;鲁南降水资源较为充沛地区,雨涝灾害发生频繁。鲁东、胶东半岛等地3-5月苹果花期极端低温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发生日数约7~9 d·a^(-1),频率约为60%-100%。鲁西等地是6-8月苹果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的高发区,发生天数11~15 d·a^(-1)。2)不同ESNO年型下,干旱与厄尔尼诺年呈正相关,与拉尼娜年呈负相关。3-10月苹果可生长期厄尔尼诺年南方涛动指数与雨涝呈正相关,拉尼娜年、中性年南方涛动指数与雨涝呈负相关。3-5月苹果花期低温灾害与厄尔尼诺年南方涛动指数呈负相关;与拉尼娜年、中性年南方涛动指数呈正相关。3)3-10月苹果可生长期,厄尔尼诺年,胶东半岛地区干旱加剧,导致苹果减产率上升;中性年,雨涝灾害使得苹果减产减收的影响加重。6-8月苹果果实膨大期,拉尼娜年、中性年,鲁西地区干旱与苹果减产率呈正相关;中性年,山东大部分地区雨涝与苹果减产率呈正相关。厄尔尼诺年苹果减产率受极端低温灾害影响较小,高温热害影响较大;拉尼娜年、中性年山东大部分地区低温冷害、冻害天数增加,导致苹果减产率上升,风险加大。苹果生产中谨防厄尔尼诺年高温、干旱,拉尼娜年、中性年应预防低温、雨涝灾害对苹果产量、品质的损害,确保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量 山东 ENSO事件 旱涝灾害 极端温度
下载PDF
华南春季旱涝与海温的关系
7
作者 彭窈 谭勇展 +2 位作者 彭劲洪 何彬 谭浩宇 《广东气象》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基于1961—2016年逐年华南春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讨论华南春季旱涝与海温的关系,并对近5年前冬海温与华南春季旱涝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当前冬-春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我国南海海域... 基于1961—2016年逐年华南春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讨论华南春季旱涝与海温的关系,并对近5年前冬海温与华南春季旱涝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当前冬-春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我国南海海域、马来群岛海域和北美洲西沿岸逐渐异常偏冷,北太平洋中部、赤道西太平洋逐渐异常偏暖时,华南东部春季异常偏旱;反之,则异常偏涝。前冬-春季太平洋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有利于华南东部春季偏旱(涝),太平洋ENSO振荡对华南东部春季旱涝变化具有持续性的重要影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华南东部春季旱涝变化的影响逐渐加强,“冷相位”(“暖相位”)有利于华南东部春季偏旱(涝)。(2)当印度洋、热带太平洋、阿拉斯加湾、热带大西洋海温持续异常偏暖时,广西西部和中南部、雷州半岛春季异常偏旱;反之,则异常偏涝。(3)对2017—2021年前冬海温与华南春季旱涝关联性进行检验,发现典型冬季海温分布(如2017、2020、2018年)可用于预测华南春季旱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奇异值分解 旱涝 海温 春季 华南
下载PDF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被引量:81
8
作者 张琼 刘平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92-1006,共15页
作者统计分析了 1 95 8~ 1 999年 4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 5~ 8月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42年中旱涝月出现频次相等 ,但洪涝强度远大于干旱强度。对比分析旱涝月的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 (SSTA)发现 ,南海地区SSTA和对流层低层... 作者统计分析了 1 95 8~ 1 999年 4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 5~ 8月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42年中旱涝月出现频次相等 ,但洪涝强度远大于干旱强度。对比分析旱涝月的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 (SSTA)发现 ,南海地区SSTA和对流层低层经向风异常均与长江中下游旱涝显著相关 ,尤其正SSTA和涝月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南海SSTA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一个强讯号。进一步分析发现 ,夏季南海SSTA与前春赤道南印度洋SSTA存在显著相关 ,可将其作为预报因子。最后得到的预报思路为 :当前春赤道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 ,则夏季南海海温异常偏暖 ,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南风 ,异常多的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易涝 ;反之当前春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 ,夏季南海海温亦异常偏冷 ,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北风 ,向北输送水汽偏少 ,长江中下游易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南海海温 长江中下游地区 旱涝 海温异常 年际变化
下载PDF
The Physical Principles Elucidate Numerous Atmospheric Behaviors and Human-Induced Climatic Consequences
9
作者 Ernani Sartori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2年第4期302-318,共17页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operation of an open and a closed evaporator are relev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n and “closed” Earth’s atmospheric behaviors, and are thus described. In these greenhouses, t...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operation of an open and a closed evaporator are relev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n and “closed” Earth’s atmospheric behaviors, and are thus described. In these greenhouses, the water is included, otherwise the heat and mass balances do not match. It is incorrect to consider the radiation as the only energy transfer factor for an atmospheric warming. Demonstrations show that when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cloud cover increase, the evaporation and the wind naturally decrease. Researchers did not understand why reductions i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nd pan evaporation have been simultaneous with increased air temperature, cloudiness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st decades. It is an error to state that the evaporation increases based solely on the water and/or air temperatures increase. Also, researchers did not comprehend why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clouds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while the evaporation decreased and they named such understanding as the “evaporation paradox”, while others “found” “the cause” violating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but more precipitation is naturally conciliatory with less evaporation. The same principle that increases the formation of clouds may cause less rainfall. Several measurements confirm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greenhous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s analyzed and it was also put in form of equation, which analyses have never been done before. The human influence alters the velocity of the natural cycles as well as the atmospheric heat and mass balances, and the evaporation has not been the only source for the cloud form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arth’s greenhouse effect has increased in some places and this proof is not based only on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ration Clouds Air Water temperature PARADOX Hydrological Cycle Precipitation rain drought Global Warming Radiation Convection Aerosols Greenhouse Effect Wind PARTICULATES Atmosphere Climate Human-Induced
下载PDF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被引量:73
10
作者 梁建茵 吴尚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8,共12页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南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南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旱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涝年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汛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对后汛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旱,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广东 汛期 旱涝灾害 成因 降水量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近48年大同市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新华 延军平 柴莎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278,共6页
根据1960-2007年大同逐月平均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8 a大同市在全球增暖影响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信噪比法分析了气温突变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同市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 根据1960-2007年大同逐月平均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8 a大同市在全球增暖影响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信噪比法分析了气温突变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大同市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5 a旱涝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8 a来大同市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市干旱灾害的比例增幅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气温突变后,干旱(4级和5级)的概率达到63.64%,2009-2012年处于"偏旱"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旱涝灾害 旱涝预测 响应 大同市
下载PDF
El Nio期间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肖子牛 孙绩华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1-469,共9页
ElNin~o事件发生时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出现高达 2~ 3℃的正异常 ,同时 ,印度洋海温也会出现异常。但每次ElNin~o事件期间 ,印度洋异常海温的结构是不相同的 ,翘翘板型的海表温度结构 ,是印度洋海温异常的一种典型分布。利用IAP -GCM... ElNin~o事件发生时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出现高达 2~ 3℃的正异常 ,同时 ,印度洋海温也会出现异常。但每次ElNin~o事件期间 ,印度洋异常海温的结构是不相同的 ,翘翘板型的海表温度结构 ,是印度洋海温异常的一种典型分布。利用IAP -GCM 9L模式 ,我们对ElNin~o期间 ,印度洋东冷西暖异常海温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特别是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作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温主要影响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印尼、印度次大陆及中国大陆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在ElNin~o发生期间 ,东冷西暖的印度洋海温结构 ,加大了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给东亚季风区带来的影响 ,它使中南半岛到印尼更加干旱 ,中国华北到山东半岛的降水减少 ,而使中国西南到华南的降水明显增加。在其影响下 ,东亚地区的雨带呈纬向分布 ,形成旱涝相间的纬向带状异常分布型 ,使模式模拟结果与中国旱涝的实际分布更加接近。同时 ,在对高度场、流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印度洋东冷西暖海温分布使夏季副高位置偏南 ,印度洋到南海的西南风减弱 ,在中国西南到华南为气旋性环流控制 ,这些特征与降水分布是一致的。模拟试验表明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我国ElNin~o期间降水异常的分布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数值模拟 厄尔尼诺 亚洲 气候
下载PDF
气象灾害指标在湖南春玉米种植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3
作者 陆魁东 黄晚华 +2 位作者 方丽 周玉 谢佰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4,共7页
根据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态习性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计算了玉米生长期内相关的灾害指标。得出玉米吐丝-成熟期干旱、高温热害及播种-出苗期的连阴雨3个气象灾害指标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 根据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态习性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计算了玉米生长期内相关的灾害指标。得出玉米吐丝-成熟期干旱、高温热害及播种-出苗期的连阴雨3个气象灾害指标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在分析该3个灾害指标的地域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该3个指标出现概率,引进"无级变速"原理,进行春玉米种植区划。区划结果表明:湖南大部分地方适宜种植春玉米,从区划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分析比较,湖南玉米的高产区均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内;低产区大多都在较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只是湘东南山地低产区在最适宜区范围内,与实际情况不吻合。原因可能是这一区域玉米生长期内光、温资源不足,加之土壤肥力较差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 高温热害 连阴雨 气候区划
下载PDF
近百年全球气温变化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何丽 吴宜进 +1 位作者 但长军 薜怀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4期364-366,370,共4页
全球气温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其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1900-2000年)的分析,了解全球气温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气温、降水量及其由此带来的旱涝灾害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00a来,随着全... 全球气温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其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1900-2000年)的分析,了解全球气温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气温、降水量及其由此带来的旱涝灾害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00a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也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近10a的增温幅度更大,增温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长江流域的降水量随气温增加而增大,随气温的降低而减少;暖期降水增加加大了洪灾发生的机率,给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非暖期气温下降又会使长江流域面临干旱的威胁。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洪涝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温变化 长江流域 干旱 洪涝 影响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季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1 位作者 邓国 徐祥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1-619,共9页
探讨了青藏高原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揭示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前期冬春青藏高原各层次的地温距平具有反位相分布和高方差分布的特征 ,前期冬、春季青藏高原地温的三维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 探讨了青藏高原地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揭示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前期冬春青藏高原各层次的地温距平具有反位相分布和高方差分布的特征 ,前期冬、春季青藏高原地温的三维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具有“强信号”指示特征。从地面 0 cm到地下 3 .2 m的地温距平分布为 :涝年高原偏南部为正 ,中部和北部为负 ,旱年时则与此相反 ,高原中部和东南部是反位相最明显的地区。地温距平在近地表变化较快 ,地温距平的大值区在 40 cm层到 1 .6m层之间 ,1 .6m到 3 .2 m层地温距平变化较慢。资料分析表明前期青藏高原不同层次地温异常是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分析和数值试验都揭示了北半球环流型对青藏高原不同层次地温异常可能产生遥相关波列并形成季尺度低频波 ,此相关波列的激发和传播可能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温 长江中下游地区 旱涝 冬季 春季
下载PDF
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友均 师庆东 常顺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1-396,共6页
根据新疆地区53个气象站1961-2008年降水和温度资料,采用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确定各站旱涝等级,然后借助各站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和每年干旱站比例、洪涝站比例及旱涝站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了新疆地区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各站4... 根据新疆地区53个气象站1961-2008年降水和温度资料,采用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确定各站旱涝等级,然后借助各站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和每年干旱站比例、洪涝站比例及旱涝站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了新疆地区旱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各站48年间的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线性变化趋势值、干旱频率、洪涝频率及旱涝频率和相应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新疆地区旱涝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整体上趋于干旱化,且东南部比西北部严重。(2)新疆地区洪涝灾害有减轻趋势,干旱灾害有扩大趋势。(3)新疆地区旱涝灾害频发,其中南疆地区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旱涝特征 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
下载PDF
201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东阡 王腾飞 +3 位作者 任福民 龚志强 王遵娅 李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2012年,全球气温偏高,可能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九个最暖年,北半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夏季。年内,2011/2012年拉尼娜事件于2012年初结束,北极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低温、寒流... 2012年,全球气温偏高,可能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九个最暖年,北半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夏季。年内,2011/2012年拉尼娜事件于2012年初结束,北极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低温、寒流和暴雪袭卷欧洲和东亚地区;5月,亚马孙河流域因强降水遭遇50年不遇的洪水;6—9月,美国发生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美国东海岸。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中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南美洲南部、亚洲西部、南部和东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部、欧洲东部和美洲东部的局部等地。欧洲中部、非洲西部、南美洲中南部、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南部等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此外,全球变暖背景下西风基本流偏弱,环流经向度加大、移速减缓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持续性增强,也为极端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表面气温 寒潮 洪涝 干旱 热带气旋
下载PDF
中国夏季旱涝气候预测相似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龚振淞 杨义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0,共5页
在廖荃荪等的中国3类雨型的基础上,把阻高与副高的配置与中国夏季旱涝分布特点结合起来,把中国夏季旱涝分布划分为8种雨带类型,把与这8种雨带类型相对应的1月份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环流划分为8种环流型,计算预报年1月500 hPa月平均环流... 在廖荃荪等的中国3类雨型的基础上,把阻高与副高的配置与中国夏季旱涝分布特点结合起来,把中国夏季旱涝分布划分为8种雨带类型,把与这8种雨带类型相对应的1月份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环流划分为8种环流型,计算预报年1月500 hPa月平均环流型与这8种环流型的相关系数,选相关系数最大者所对应的雨型为当年预测结果。2007和2008年试预测比较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环流 夏季旱涝
下载PDF
近百年广州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春晖 梁建茵 吴尚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利用1908~2000年广州市逐月降水资料、Hadisst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广州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的旱涝等级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广州前汛期旱涝事件出现的连续性和间歇性比后... 利用1908~2000年广州市逐月降水资料、Hadisst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广州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的旱涝等级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广州前汛期旱涝事件出现的连续性和间歇性比后汛期明显。前、后汛期降水分别经历4个偏湿时期、3个偏干时期和2个偏湿时期、2个偏干时期变化。前汛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后汛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均没有达到0.1显著性检验标准,所以年降水量仍处在自然振动变化范围之内。机制分析表明,前期春季(3-5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后期(4~6月)的大气环流,导致广州前汛期的降水异常。南海夏季风则通过与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来影响广州后汛期的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汛期降水 旱涝变化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迪生 魏建苏 +3 位作者 周水华 杨会 杨凡 黎广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结束偏晚(早)是主要现象。西沙平均水温时间系列的距平值自1978年1~3月开始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水温距平值上升趋势出现在1979年。结论:南海中北部在2月次表层水温持续编暖(冷)时,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广东出现洪涝(干旱)灾害是主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次表层水温 夏季风 广东旱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