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Gener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XuXiaofeng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4年第1期15-25,共11页
New gener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NEXTRA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evere weather.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New gener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NEXTRA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evere weather.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XTRAD network has started since 1998, and this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deb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NEXTRAD techniqu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XTRAD in China, some problems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construction, and seve\|ral new fields of future radar techniqu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weather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一代多普勒雷达 技术分析 系统结构 系统应用 未来发展
下载PDF
Rainfall Estimation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Regression Model on DWR Rainfall Product for Delhi-NCR Region 被引量:1
2
作者 Kuldeep Srivastava Ashish Nigam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2020年第1期9-15,共7页
Observed rainfall is a very essential parameter for the analysis of rainfall,day to day weather forecast and its validation.The observed rainfall data is only available from five observatories of IMD;while no rainfall... Observed rainfall is a very essential parameter for the analysis of rainfall,day to day weather forecast and its validation.The observed rainfall data is only available from five observatories of IMD;while no rainfall data is available at various important locations in and around Delhi-NCR.However,the 24-hour rainfall data observed by Doppler Weather Radar(DWR)for entire Delhi and surrounding region(up to 150 km)is readily available in a pictorial form.In this paper,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rive/estimate the rainfall at desired locations using DWR hydrological products.Firstly,the rainfall at desired locations has been estimated from the precipitation accumulation product(PAC)of the DWR using image processing in Python language.After this,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in R language.Estimated and observed rainfall data of year 2018(July,August and September)was used to train the model.After this,the model was tested on rainfall data of year 2019(July,August and September)and validated.With the use of linear regression model,the error in mean rainfall estimation reduced by 46.58% and the error in max rainfall estimation reduced by 84.53% for the year 2019.The error in mean rainfall estimation reduced by 81.36% and the error in max rainfall estimation reduced by 33.81%for the year 2018.Thus,the rainfall can be estimated with a fair degree of accuracy at desired loca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Doppler Weather Radar using the radar rainfall products and the develope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estimation rainfall analysis doppler weather radar Precipitation Accumulation Product Image process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下载PDF
A Model Study of Three-Dimensional Wind Field Analysis from Dual-Doppler Radar Data 被引量:8
3
作者 孔凡铀 毛节泰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A three-dimensional wind field analysis sollware based on the Beigng-Gucheng dual-Doppler weather radar system has been built, and evalu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cloud model producing storm flow and hydrometeor fiel... A three-dimensional wind field analysis sollware based on the Beigng-Gucheng dual-Doppler weather radar system has been built, and evalu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cloud model producing storm flow and hydrometeor fields. The effects of observation nois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ind field analysis error a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doppler weather radar Wind field analysis Numerical cloud model Error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sis on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
4
作者 LIN Que-lue1,HE Yun-yan2,GAN Gui-hua3,GAN Li4 1.Yuli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Yulin 537000,China 2.Rongx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Rongxian 537000,China +1 位作者 3.Jiexi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dong,Jiexi 515400,China 4.Hengx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Hengxian 5303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0期33-38,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Method]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data of automatic station,NCEP 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Method]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data of automatic station,NCEP 1°×1° reanalysis data,Doppler radar reflectivity and radial velocity data,the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process which happened during 4-5 August,2010 was analyzed.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wind field and dynamic & thermal structures of easterly wave,echo characteristics of Doppler radar when thunderstorm and gale happened were studied.[Result] Th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happened in the northeaster zone in front of the deep thick easterly wave trough.When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happened,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was by north(ridge line was at 35° N).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north branch of trough compelled subtropical high splitting into east and west circles.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east subtropical high and saddle-type field circulation were favorable for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ly wave.As development and westward movement of the easterly wave,in the influence zone in front of the trough,upper easterly component transmitted downward.Then,low-level northeaster obviously strengthened,and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appeared.In the zone where thunderstorm and gale happened,airflow had cyclonic convergence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and anti-cyclonic divergence near the ground layer.Subsidence movement was obvious.Moreover,thermal force structure that it tended to be dry and cold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ayers,warm and wet at the low layer existed.Supercell storm was at the developed stage on 4th.It had obvious mesocyclone and hooked echo characteristics(meso-and small-scale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 of the squall line,gale region and adverse wind region appeared in central west Guangdong on 5th.Doppl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cyclone,hooked echo,squall line,gale region and adverse wind region ha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for short-imminent forecast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gale.[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revealed some information which had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local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doppler radar weather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2023年乐平港边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分析
5
作者 郑卡妮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3期76-79,83,共5页
为了监测预警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减少极端短时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基于降水资料、天气图、雷达拼图、雷达PUP产品等资料和技术分析方法,对2023-08-27 T 20:00/2023-08-28 T 20:00乐平港边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 为了监测预警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减少极端短时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基于降水资料、天气图、雷达拼图、雷达PUP产品等资料和技术分析方法,对2023-08-27 T 20:00/2023-08-28 T 20:00乐平港边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由丰城、南昌至景德镇东北-西南向的中尺度雨带造成,其中乐平中部港边24 h雨量达195.8 mm,小时最大雨强达102.8 mm,为2023年景德镇地区强降水之最;强降水与闪电密切相关,最强降水时段闪电最为密集;强降水与强劲的副热带高压阻挡有关,回波东移受阻,移动缓慢,冷暖空气较长时间对峙、交汇,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与充沛的水汽供应导致极端强降水;强降水由较大范围35~45 dBZ回波中伴有少量45~50 dBZ的絮状强回波造成,其间回波稳定少动、合并,单部雷达上表现为中等强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垂直的柱状结构、低质心、正负速度辐合等特征。研究结果为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平市港边村 极端短时强降水 天气图分析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辐合风场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彦 吕江津 +2 位作者 周海光 王丽荣 吴彬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68,132,共7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大范围强降水时,其多普勒速度回波特征既不同于单纯的暖(冷)平流的特征(S或反S形)也不同于纯粹的大尺度辐合(散)运动特征(弓状),而是暖(冷)平流和辐合(散)两种运动相结合的风场(称之为复合风场)所产生的多普勒速度特...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大范围强降水时,其多普勒速度回波特征既不同于单纯的暖(冷)平流的特征(S或反S形)也不同于纯粹的大尺度辐合(散)运动特征(弓状),而是暖(冷)平流和辐合(散)两种运动相结合的风场(称之为复合风场)所产生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应用天津塘沽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改进的EVAD技术,分析2005年8月16日发生在海河流域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果表明:(1)当低层出现暖平流和辐合运动相结合的复合风场特征时,即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产品表现为自雷达中心开始,在同一距离圈上,一侧的零速度线弯向正速度区的顺转程度明显大于另一侧的零速度线弯向负速度区的顺转程度,即负速度区面积大于正速度区的面积时,降水就增强或维持。(2)当低层出现暖平流和辐散运动相结合的复合风场特征时,对应降水减弱或停止。这种对雷达速度场的辐合辐散分析将对大范围强降水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具有很好的临近预报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径向速度场 evad技术
下载PDF
春季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动力学诊断 被引量:19
7
作者 苗爱梅 安炜 +2 位作者 刘月丽 胡志群 李清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1,I0002,共6页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以及与降雪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5km以下始终维持一个较强的上升气流,是强降雪维持的基本动力条件;整层出现辐合上升运动,且强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随时间的演变逐渐下降,同时中高层出现强辐散下沉气流与之配合时,未来2小时将出现强降雪;降雪的强度与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合、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辐合、辐散的增强与减弱时间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和减小时间,这对预报降雪的生消、雪强的增大与减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过程 多普勒雷达 evad技术 动力学诊断
下载PDF
多种探测资料在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物理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唐仁茂 向玉春 +3 位作者 叶建元 袁正腾 陈英英 刘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75,I0004,共7页
针对2007年湖北省在鄂东地区组织的4次外场试验作业,应用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选择对比云的方法,对催化目标云和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FY2C卫星资料、闪电定位仪... 针对2007年湖北省在鄂东地区组织的4次外场试验作业,应用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选择对比云的方法,对催化目标云和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FY2C卫星资料、闪电定位仪、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催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后,目标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回波强度、强回波面积、回波顶高、液态含水量、强回波高度等催化后均增大,约半小时内都能达到最强;而对比云增大率比目标云小,或者没有增大,目标云生命期比对比云长。双偏振因子线性退极化比极小值变小,极小值区域面积变大;较大零延迟相关系数的面积也有所增大。FY2C卫星反演云参数不能有效地检验强对流云的催化效果,而对于层状云,云顶高度上升,云顶温度降低,过冷层厚度增大,有效粒子半径维持大粒子水平,云顶黑体亮温下降。闪电频数在催化后也有所增多,主要发生在催化后约半小时内。强回波中心对应的分钟雨强在催化后半小时内达到最高,降雨主要集中在从约第10分钟开始的20分钟内,与对比云相比,目标云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闪电定位 自动雨量站
下载PDF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多普勒统计特征 被引量:85
9
作者 伍志方 叶爱芬 +2 位作者 胡胜 刘运策 肖伟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利用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将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及其导出产品特征进行分型,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型多普勒速度特征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按不同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形状的各项特征以及反射率因子大小、回波... 利用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将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及其导出产品特征进行分型,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型多普勒速度特征的特点和分类方法。按不同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对多普勒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形状的各项特征以及反射率因子大小、回波移速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分别进行归纳统计,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速度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80%左右的雷雨大风包括下击暴流在多普勒速度图上表现为大风区型和近地层辐散型,产生强降水的速度场50%以上为辐合流场,24%为逆风区型。中气旋特征和弓形、钩状等特殊形状回波出现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却是短时暴雨或大暴雨、冰雹、灾害性大风等强烈天气的重要标志。综合运用多普勒特征和环流背景,有可能改善强对流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多普勒特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雨估算试验 被引量:27
10
作者 马学谦 董万胜 +1 位作者 楚荣忠 韦志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RG3-M型自动采集翻斗式雨量计,经过严格科学设计,在平凉野外布置试验场,采用与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一致的两次层积云资料,验证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测雨能力。试验表明:雷达原始数据滤波处理的好坏直... 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RG3-M型自动采集翻斗式雨量计,经过严格科学设计,在平凉野外布置试验场,采用与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一致的两次层积云资料,验证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测雨能力。试验表明:雷达原始数据滤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降雨估算精度的高低,特别是对R(Kdp)和R(Kdp,Zdr)影响明显,滤波后数据点的空间平滑是必要的;发展了用雨量计反演雷达测雨参数方法,此方法改进了不同地区、不同雨滴谱分布情况下雷达定量测雨能力;同时表明X波段雷达受降雨衰减的影响比较严重,这些试验结果可作为下一代测雨天气雷达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RG3-M型雨量计 反演雷达测雨参数 降雨估算试验
下载PDF
降水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特征 被引量:36
11
作者 夏文梅 陈楠 +2 位作者 程婷 徐芬 顾松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26,130,共8页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对VWP风廓线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表征"湿度"变化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南京地区春季大面积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风廓线产品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在降水前夕、维持增强和降水消亡的不同时段...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对VWP风廓线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表征"湿度"变化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南京地区春季大面积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风廓线产品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在降水前夕、维持增强和降水消亡的不同时段风廓线产品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在图像上ND区域呈现一楔形,快速减少,预示着降水在2个小时内发生;暖平流、切变层和大风区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加强;VWP最高位置风向标的突降和中层ND区域的出现预示着降水即将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VWP产品 大面积降水过程 湿度变化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在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丽荣 胡志群 +2 位作者 汤达章 赵瑞金 匡顺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5-701,共7页
本文探讨了降水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在对流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图像定性分析法及EVAD技术定量分析法。并以2004年5日15时出现在石家庄的对流天气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这两种方法预报对流天气的步骤。通过对2004年10个对流... 本文探讨了降水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在对流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图像定性分析法及EVAD技术定量分析法。并以2004年5日15时出现在石家庄的对流天气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这两种方法预报对流天气的步骤。通过对2004年10个对流性天气过程及其对应的径向速度资料的仔细分析,总结出几个定量的利用径向速度资料预报对流天气的指标,对流出现之前:(1)摩擦层开始出现辐合现象,辐合超前对流出现时间平均为8.2 h;(2)1.5°仰角径向速度图像上25 km范围内均出现了距离折叠现象;(3)25 km以内的低层50%出现了E或NE风,其他50%为S到SE风。另外,反查2004年5—6月径向速度资料发现:低层辐合和距离折叠均出现的日期,当天出现对流性降水的几率为77.3%。这些指标对预测预报石家庄地区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有一定指示作用,对其它地区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径向速度 对流过程 图像分析法 evad方法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义芳 尹东屏 +2 位作者 刘安宁 李进喜 吴海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统所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同时... 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统所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同时中层冷空气侵入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多次发展以及长时间维持密切相关,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和面积决定了暴雨强度;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内部有多个尺度不等的的对流回波相继经过暴雨发生地形成"列车效应",从而造成持续性暴雨,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总是位于云体的中下部,这是暴雨回波的典型特征;特大暴雨发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厚度增加,强度增强,同时低层(2 km以下)伴随下沉运动,2 km以上则为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依据雷达回波自动选取对比云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方法 被引量:29
14
作者 唐仁茂 袁正腾 +3 位作者 向玉春 叶建元 刘剑 高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针对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物理检验,提出了一种根据雷达回波参量自动选取对比云并进行效果分析的方法。以多普勒雷达的数据产品为基础,在作业时存在的所有对流单体中,通过比较它们与目标云的生成时间和空间位置,并应用相似离度法判... 针对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物理检验,提出了一种根据雷达回波参量自动选取对比云并进行效果分析的方法。以多普勒雷达的数据产品为基础,在作业时存在的所有对流单体中,通过比较它们与目标云的生成时间和空间位置,并应用相似离度法判别从其初始生成到作业时的回波参量及其变化特征的相似程度,自动找出对比云,最后给出在整个生命期内目标云的回波参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目标云和对比云回波参量在同一时刻和同一发展时期的比较结果。依据该方法,研制了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试验证明:该方法实用性较强,能够快速识别出对比云,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为判别的误差,提高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催化效果 多普勒雷达 相似离度 自动选取对比云
下载PDF
一次云南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鲁亚斌 李华宏 +3 位作者 闵颖 胡娟 许迎杰 杨竹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与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6月6日云南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500hPa前倾槽、70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高能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与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6月6日云南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500hPa前倾槽、70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高能高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明显的垂直风向切变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在Q矢量散度辐合区内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MCS移动方前沿对流活跃的云顶亮温(TBB)等值线密集区,雨强变化与TBB等值线梯度变化密切相关;多普勒雷达及地闪资料显示多个γ中尺度对流系统是强对流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雷暴易发生于回波强度在35~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km的区域,中尺度辐合线、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附近负地闪密集区与短时强降水、雷暴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暴雨 诊断分析 MCS 多普勒雷达特征
下载PDF
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融合方法研究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龙清怡 刘海文 +3 位作者 顾建峰 张亚萍 翟丹华 杨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8-1258,共11页
通过融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发展了一种便于临近预报业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当前相同时刻雷达估测降水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之间的位置偏差,导出一个位移偏差矢量场;然后,利... 通过融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发展了一种便于临近预报业务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关分析计算当前相同时刻雷达估测降水与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之间的位置偏差,导出一个位移偏差矢量场;然后,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矢量场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的矢量场进行平滑处理,计算出各分区的平均位移偏差矢量;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分区连续多次的平均位移偏差矢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各分区平均位移偏差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订正未来时段相应区域的数值预报反射率因子估测降水的位置偏差。利用该方法对2012和2013年夏季发生在重庆西部、四川东部的3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临近预报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0~2 h的临近预报,融合预报效果总体上优于模式预报效果;另外,与雷达外推定量降水预报相比,0~1 h雷达外推预报效果优于融合预报效果,1~2 h融合预报效果优于雷达外推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尺度数值预报 相关分析 临近预报 融合
下载PDF
华南暴雨试验IOP-6期间6月9日长乐地区强降水风场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海燕 葛润生 朱晓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华南暴雨第六次加强观测期间 (IOP- 6) ,1 998年 6月 9日在福建长乐地区出现了一次局地性的强降水过程 .该文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其风场反演结果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看 ,这次过程与出现在 3~ ... 华南暴雨第六次加强观测期间 (IOP- 6) ,1 998年 6月 9日在福建长乐地区出现了一次局地性的强降水过程 .该文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其风场反演结果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从多普勒雷达反演的风场结构看 ,这次过程与出现在 3~ 5km高度上的风切变有关 ,在低层雷达回波图像上出现中尺度气旋波的结构 ,强降水是气旋波活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场结构 雷达回波 气旋波 降水过程分析
下载PDF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方位伺服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明元 陈明林 +2 位作者 左经纯 王怀林 刘建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根据方位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故障现象和故障原因,对遵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7年多来10次发生的方位伺服系统故障维修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认为:(1)遵义雷达出现的方位伺服系统故障可以归纳为5类典型故障,并对应找出具体维修措施;(2)... 根据方位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故障现象和故障原因,对遵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7年多来10次发生的方位伺服系统故障维修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认为:(1)遵义雷达出现的方位伺服系统故障可以归纳为5类典型故障,并对应找出具体维修措施;(2)方位伺服系统组成部件较多,而且分布在多个不同地方,检修工作难度大,维修人员需要掌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进行分级判断和故障定位;(3)方位伺服系统维修常用检查仪器主要是示波器和三相万用表,因此要求技术保障人员熟练使用;(4)从发生故障部位来看,主要集中在方位驱动分机内,因此需要重点掌握方位驱动分机工作原理和分机内各部件工作原理,对应的检测参数和测量值,特别要记住一些检测波形。总之,随着雷达使用年限的增加,雷达设备故障率在增加,而故障维修工作纷繁复杂,如何保证较高的雷达可利用率,这就要求台站人员在了解技术说明书、原理图的基础上,在每次故障维修过程中及时总结各种故障维修措施,积累维修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 方位伺服系统 故障分析 维修措施
下载PDF
宁夏一次突发性暴雨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纪晓玲 胡文东 +3 位作者 刘庆军 沈阳 马筛艳 孔维娜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从天气事实出发,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4年8月3日上午发生在宁夏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等地的突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此次突发性暴雨发生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大气层结稳定... 从天气事实出发,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4年8月3日上午发生在宁夏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等地的突发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此次突发性暴雨发生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大气层结稳定度及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这次突发性暴雨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河西两高之间的横切变及低涡;较为深厚的中低层辐合为暖湿不稳定能量的贮存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与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风廓线、垂直液态含水量等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有助于揭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及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突发性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多普勒雷达产品 分析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一次阵风锋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文东 陶林科 +3 位作者 杨侃 纪晓玲 丁建军 杨有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利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实况资料,结合本地化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MM5模式产品,对2004年6月7日银川地区一次区域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突发短时大风天气由雷暴强烈... 利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实况资料,结合本地化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MM5模式产品,对2004年6月7日银川地区一次区域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突发短时大风天气由雷暴强烈下沉气流形成阵风锋引发。阵风锋导致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阵风锋在对流云团减弱后仍向前推进,并继续维持30 min左右。阵风锋的长度超过40 km,宽3 km,主体顶高达1 500 m。当时空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500 hPa冷空气因重力原因下泻,并与对流垂直环流的下沉气流相结合,是导致强烈下沉气流的根本原因。阵风锋东移过程中,冷气流受下垫面加热作用增暖变性,受地表磨擦而丧失动量;到达贺兰山麓后,环境大气温度随地形升高而下降,阵风锋前后的气温达到平衡而消失。宁夏本地化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此次阵风锋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雷达资料 数值模式产品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