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st Soil Quality and Potentials for Food Systems Health in the Takamanda National Park in South Western Cameroon
1
作者 Mary E. Ngaiwi Ernest Molua A. E. Egbe 《Natural Resources》 2019年第6期218-229,共12页
Soil is a basic natural resource for food produc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food we consume is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rived from soil. Soil quality determine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oods grown. Protectin... Soil is a basic natural resource for food produc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food we consume is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rived from soil. Soil quality determine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oods grown. Protecting the soil’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integrity?is?therefo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safeguarding global food security.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of soils in the rainforest of the Takamanda in Southwestern Camero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on?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food security. Soils were randomly sampled using a bucket soil auger at the left, middle and right flank of the 50 ha Takamanda forest dynamic plot. Soils were sampled from three flanks at depths of 0 - 10 cm, 10 - 20 cm and 20 - 30 cm. Bulk density increased with soil depth in all the flanks. Soi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potassium, magnesium, sodium, phosphorus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were greater in topsoil (0 - 10 cm) than subsoils. Soil Ca and pH were slightly greater at 20 - 30 cm soil depths with value of 0.45 cmol (+)/kg and 4.24 respectively. Soil C/N ratio was highest (13.12) in 10 - 20 cm soil depth though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oil depths. To promote food production, an integrated cost-effective approach to soil management should comprise the use of acid-tolerant species of crop plants, efficient use of fertilizers, suitable crop rotations, crop diversification and agrofore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orest soil PRODUCTIVITY MACRONUTRIENTS Food Security Cameroon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8 位作者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多度 热带雨林 生长型 木本植物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邓晓保 邹寿青 +3 位作者 付先惠 姚天全 盛才余 白智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以自然林为对照 ,研究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刀耕火种农业 (旱稻 )和林下种植砂仁 ( Amomumvillosum) 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尾、螨和线虫 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通过 2 4个月的取样分离 ,获得土壤动物个体 49,91 2个。... 以自然林为对照 ,研究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刀耕火种农业 (旱稻 )和林下种植砂仁 ( Amomumvillosum) 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尾、螨和线虫 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通过 2 4个月的取样分离 ,获得土壤动物个体 49,91 2个。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程度的改变 ,例如土壤容重的增加、肥力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等 ,这些土壤指标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决定性因素。动物的个体数量在 3个样地中以自然林最多 ,砂仁地次之 ,刀耕火种地最少 ;在季节分布上以雾冷季最多 ,干热季最少。各样地的动物个体数量以刀耕火种与自然林之间的差异最显著 ,刀耕火种样地与砂仁样地或砂仁样地与自然林样地之间的差异有时达到显著水平 ,但在不同季节中各类型样地间的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不但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同时受到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 ,在人为干扰样地中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某些土地利用的行为不但杀死了动物本身 ,而且破坏了动物的营养源 ,因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土地利用方式 动物个体数量 土壤动物 砂仁 刀耕火种
下载PDF
西双版纳2种热带雨林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1 位作者 沙丽清 冯志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32个 ) ,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2类林地均具明显的表聚现象。从多样性尺度看 ,山地雨林密度 -类群指数高于季节雨林 ,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 分布特征 山地雨林 季节雨林 土壤节肢动物群落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2 位作者 陈德祥 许涵 林明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等3种次生林的土壤物理差异和恢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山地雨林采伐更新造成土壤密度的增加和表层毛管孔隙度的差异,进而引起总孔隙度的变化,影响0~40 cm土层的最小持水量及20~4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皆伐天然更新措施(0502样地)的土壤质地较好,表层土粒淋洗下移较少,整个剖面土壤毛管孔隙度较高,土体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持水保水能力;皆伐炼山措施(0503和0504样地)使表层土壤易于向下淋溶和淀积,底层毛管孔隙度降低,增加了中层土壤密度并形成明显的淀积层,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容易造成雨季地表径流和旱季底层水分难向上传输;人工造林更新措施(0504样地)造成土壤表层土粒淋洗严重,各层毛管孔隙度降低和中、底土层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少,中、底土层明显的板结,影响林地的通气透水性能,各种持水保水能力大大降低,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和存在土壤表层砂化危险。(2)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恢复 更新方式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亚军 郁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8,144,共7页
为了探寻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14年不同季节测定了土壤呼吸强度及相关环境因子,同时取相应点表土(0—10cm)测定土壤养分,利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了探寻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14年不同季节测定了土壤呼吸强度及相关环境因子,同时取相应点表土(0—10cm)测定土壤养分,利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季雨林大气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大气湿度日变化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0—10cm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在14:00左右达到峰值;土壤湿度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在14:00达到最低,此后有所回升,局部有所波动。在时间尺度上,2种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均表现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最低值出现在早上6:00,相同时间常绿季雨林土壤呼吸速率高于落叶季雨林。2种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2种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关系以指数方程拟合最好,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强度的53.7%~71.0%;落叶季雨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之间关系以线性方程拟合最好,常绿季雨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之间关系以指数方程拟合最好,土壤湿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强度的52.1%~62.3%。通过偏相关分析可知,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土壤呼吸均与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而与全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常绿季雨林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落叶季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季雨林 土壤呼吸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文良 谢艳云 唐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4-1521,共8页
2016-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香蒲桃天然林Syzygium odoratum、南亚松天然林Pinus latteri、桉树人工林Eucalyptus robusta和橡胶人工林Hevea brasiliensis)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垂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山地土壤碳库储... 2016-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香蒲桃天然林Syzygium odoratum、南亚松天然林Pinus latteri、桉树人工林Eucalyptus robusta和橡胶人工林Hevea brasiliensis)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垂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山地土壤碳库储量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不同年份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其中表层随着年份的增加其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深层有机碳含量随年份的变化不明显。此外,2016-2018年不同土层深度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香蒲桃天然林和南亚松天然林显著高于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2)垂直方向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有机碳呈一致的变化规律,2016-2018年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其中表层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深层土壤活性有机碳随年份的变化不明显,不同年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2016-2018年不同土层深度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均表现为香蒲桃天然林和南亚松天然林显著高于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3)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与pH值和砂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电导率、黏粉粒含量、全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全磷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与全氮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高于土壤有机碳。(4)交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和林型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林型和土层深度对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型对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型、土层深度、林型×土层深度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对林型和土层深度的响应较为敏感,而林型和土层深度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有机碳储量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土壤中胡敏酸对Pb2+、Cu2+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勇 兰天 赵庆杰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78-84,共7页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溶液界面的吸附反应深刻地影响重金属行为及其生态风险。以热带次生雨林土壤中提取的胡敏酸为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胡敏酸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胡敏酸对铅、铜的吸附特性,通过连...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溶液界面的吸附反应深刻地影响重金属行为及其生态风险。以热带次生雨林土壤中提取的胡敏酸为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胡敏酸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胡敏酸对铅、铜的吸附特性,通过连续解吸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下饱和吸附的胡敏酸对重金属吸附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胡敏酸的腐殖化系数较高,阳离子交换量为52.84 mmol·g^-1,表面含有羧基和酚羟基官能团。胡敏酸对铜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铅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胡敏酸对Pb^2+的等温吸附行为,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胡敏酸对Cu^2+的等温吸附行为。通过连续解吸实验发现,胡敏酸对铅的吸附过程中4种结合方式的先后饱和顺序为:物理吸附、络合、离子交换和氢键结合。胡敏酸对铜的吸附过程中4种结合方式的先后饱和顺序为:络合、氢键结合、离子交换和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土壤 胡敏酸 吸附特性
下载PDF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经营初期土壤碳氮储量 被引量:47
9
作者 骆土寿 陈步峰 +3 位作者 陈永富 杨彦臣 杨秀森 李大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相应的 N储量占 73.8% ;30 %、50 %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 .5%和 5.3% ,但 30 %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经营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C储量 土壤N储量
下载PDF
热带雨林景观区土壤测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47,共5页
老挝中部、北部热带雨林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大致处于北西向长山岩浆—构造带和北东向琅布拉邦岩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域地表土壤测量分析表明,Cu与Pb、Zn、Ag、Sn、Mo、Sb、Hg、As、Cd、Co、B i总体呈共消长关系,为最佳元素组合... 老挝中部、北部热带雨林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大致处于北西向长山岩浆—构造带和北东向琅布拉邦岩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域地表土壤测量分析表明,Cu与Pb、Zn、Ag、Sn、Mo、Sb、Hg、As、Cd、Co、B i总体呈共消长关系,为最佳元素组合。本区Cu、Pb、Zn等主要成矿元素沿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分布,Cu、Pb、Zn相关性不大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Cu分布于接触带靠近花岗岩一侧,Pb、Zn分布于接触带靠近灰岩一侧,共伴生组分Mo、Sn、B i、Ag、Cd等异常明显。本区的元素组合可划分为5类:①Cu与Ag;②Pb与B i;③Zn与Cd;④Sn与Mo;⑤Sb与Hg、As。从元素分布特征看,本区具有矽卡岩的成矿特征,同时又可能有斑岩成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景观区 土壤测量 老挝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灵 许全 +4 位作者 杨秋 苏天燕 符群友 杨怀 刘文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85-3691,共7页
研究林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准确估算和森林土壤有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窗(台风干扰形成)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林窗内和林窗外(林内)土壤呼吸的原位观测试验,... 研究林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准确估算和森林土壤有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窗(台风干扰形成)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林窗内和林窗外(林内)土壤呼吸的原位观测试验,并设置去除/保留凋落物处理来分析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合林窗内外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气象要素,研究土壤呼吸的排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窗的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林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窗的空气温度与林内的差异不显著(P>0.05);林窗内外的平均土壤呼吸分别为(3.29±0.54)μmol/(m^(2)·s)和(2.38±0.51)μmol/(m^(2)·s)。在月尺度上,林窗内外的土壤呼吸的排放速率呈现多峰型曲线变化规律,排放趋势大致相同,整体呈现出雨季大于旱季的变化规律。林窗和林内的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影响林内和林窗土壤呼吸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有机碳和地下5 cm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呼吸 林窗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人工雨林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文杰 李红梅 《云南热作科技》 1997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旷地、单层橡胶林及自然雨林作为对照,分析了人工雨林土壤温度及土壤热通量的日、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温波振幅减小幅度表现为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位相滞后则是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 以旷地、单层橡胶林及自然雨林作为对照,分析了人工雨林土壤温度及土壤热通量的日、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温波振幅减小幅度表现为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位相滞后则是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2)地面最高温度表现为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自然雨林,地面最低温度相反,以自然雨林最高,旷地最低。(3)土壤热通量的绝对值以旷地>单层橡胶林>人工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雨林 土壤温度 热通量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的年内动态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1 位作者 张彩霞 祁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82-3490,共9页
以定位观测数据位基础,选用日雨量模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了5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的年内动态。研究表明,季节雨林、次生林、人工橡胶林、阔叶红松林和次生白桦林的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570.29、347.87、174.65、14.31元.hm-.2... 以定位观测数据位基础,选用日雨量模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了5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的年内动态。研究表明,季节雨林、次生林、人工橡胶林、阔叶红松林和次生白桦林的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570.29、347.87、174.65、14.31元.hm-.2a-1和8.76元.hm-.2a-1。土壤保持价值各月分配不均,5-10月的土壤保持价值占全年土壤保持价值的80%以上。西双版纳3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构成中,保持土壤养分的价值高达60%以上。长白山2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价值构成有所不同,阔叶红松林以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主,而次生白桦林以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主。土壤保持价值构成中,减少废弃地价值的不足总价值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价值 土壤侵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季节雨林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时雷雷 骆土寿 +4 位作者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10 m)的空间异质性;(2)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物理性质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土壤各物理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斑块性,各物理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 热带山地雨林
下载PDF
施肥对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甘建民 孟盈 +2 位作者 郑征 沙丽清 冯志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采用封顶埋管法(Close-TopIncubation)研究了施肥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土壤的氮素净氨化、净硝化和净矿化速率。结果表明,种植砂仁的热带雨林土壤有机氮的净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明显受外来无机氮的影响,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中... 采用封顶埋管法(Close-TopIncubation)研究了施肥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砂仁土壤的氮素净氨化、净硝化和净矿化速率。结果表明,种植砂仁的热带雨林土壤有机氮的净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明显受外来无机氮的影响,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中的氨化速率明显提高(P<0.01),由对照土壤的-0.66(mg·kg-1·30d-1)增加至施肥处理土壤的1.65(mg·kg-1·30d-1),但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分别由对照土壤的6.79(mg·kg-1·30d-1)和6.13(mg·kg-1·30d-1)减少至施肥处理土壤的2.60(mg·kg-1·30d-1)和4.25(mg·kg-1·30d-1),导致了土壤中NH4+-N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热带雨林 砂仁 土壤 氮矿化 硝化作用
下载PDF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印尼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富 马东升 +2 位作者 居维伟 张悦秋 严文婕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通过东南亚—西太平洋多岛地区的热带雨林特殊景观土壤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12个Cu-Pb-Zn-Ag组合异常,其中6个异常工程验证见矿,扩大了矿体。12个异常中,Ⅰ-1号异常面金属量占全区总面金属量的62.48%,NAP评序值远远大于其他异常,... 通过东南亚—西太平洋多岛地区的热带雨林特殊景观土壤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12个Cu-Pb-Zn-Ag组合异常,其中6个异常工程验证见矿,扩大了矿体。12个异常中,Ⅰ-1号异常面金属量占全区总面金属量的62.48%,NAP评序值远远大于其他异常,异常元素达13个,是研究区浓集与矿化中心。研究表明,在热带雨林特殊景观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与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能有效地指导多金属矿床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热带雨林特殊景观 铜铅锌多金属矿 印度尼西亚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郭晓伟 骆土寿 +5 位作者 李意德 许涵 陈德祥 林明献 周璋 杨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78-7886,共9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雨林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分析热带雨林植被分布格局与土壤的关系,促进热带雨林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雨林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分析热带雨林植被分布格局与土壤的关系,促进热带雨林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内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局域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A(0—10 cm)、B(10—30 cm)、C(30—60 cm)3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2.699、2.782、2.434 kg/m2,A、B两层差异性不显著,与C层差异性显著(P<0.05);(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A层拟合的半方差函数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B、C两层为球状模型;3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程分别为:54.2、70.9、97.2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分别为:0.512、0.708、0.882,表明A、B两层属中等程度变异,C层具有较大的块金值,属于弱变异,说明在小尺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也说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A层与B层及C层之间的相关性要小于B层和C层之间的相关性,说明热带雨林中土壤有机碳密度表层与下层受到不同生态过程的控制。(3)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的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在研究尺度上A、B两层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空间异质性明显,呈斑块状分布;C层空间异质性较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呈条带状分布;(4)地形引起的水热分配是影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热带山地雨林 海南岛
下载PDF
五指山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龙文兴 杨小波 +2 位作者 吴庆书 李东海 郭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90,共8页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作者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分别设立样地对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作者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分别设立样地对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中黑桫椤种群分别为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都是完全集群分布。低地雨林的黑桫椤平均密度是山地雨林的1.7倍。土壤pH值对黑桫椤种群密度有负的影响,全磷含量对其有正的影响。山地雨林林地土壤pH值大而全磷含量低,低地雨林刚好相反。土壤酸碱度和全磷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两地黑桫椤数量差异的原因之一。pH值对黑桫椤平均密度的影响效应是全磷含量的2.5倍,说明pH值是影响黑桫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黑桫椤所在群落垂直结构分为3个乔木亚层、2个灌木亚层及草本层。山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57和5.305,均匀度为0.811;低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37和5.484,均匀度为0.804。总之,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数量分布都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生境差异造成的。热带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ophila podophylla 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空间格局 种群数量 土壤
下载PDF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林窗土壤甲烷通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高辉 许全 +3 位作者 杨怀 杨秋 李意德 刘文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因2012年左右台风干扰形成的林窗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甲烷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测定林窗和林下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运用最佳结构模型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环境因...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因2012年左右台风干扰形成的林窗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甲烷通量的原位观测试验,测定林窗和林下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及其他土壤理化指标,运用最佳结构模型研究土壤甲烷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林窗土壤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林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表现为甲烷吸收,林窗和林下的年平均甲烷通量分别为(-0.37±0.26)和(-0.36±0.24)nmol·m^-2·s^-1,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月变化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呈现旱季高雨季低的特征。土壤甲烷通量的最佳结构模型表明,全年和旱季的林窗与林下土壤甲烷的主要调控因子均为土壤含水量,但雨季土壤甲烷调控作用最强的因子是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因台风形成的6个林窗短期对土壤甲烷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林窗和林下的土壤甲烷通量具有旱季大于雨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林窗 甲烷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土壤种子库与雨林保护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明航 李盼畔 +1 位作者 陈萍 文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第5期56-60,共5页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育在水分、热量的极限条件下,相较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十分特殊。但是在目前全球变化加之森林锐减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临严峻考验。种子是有花植物生活史的开端,对理解群落分布、开展植物保护有重要借...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育在水分、热量的极限条件下,相较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十分特殊。但是在目前全球变化加之森林锐减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临严峻考验。种子是有花植物生活史的开端,对理解群落分布、开展植物保护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前人对世界其他地区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研究,笔者从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顽拗性种子的线索链上,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讨论在西双版纳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下,顽拗性种子对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组成的影响。总结了种子应对水分亏缺的三种萌发策略,即迅速萌发型(避性)、耐失水型(耐性)和抗失水型(抗性),且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种子研究提出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土壤种子库 物种保护 西双版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