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虬髯客传》中的“空间”
1
作者 胡奥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翘楚,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创作的无数法门。历来论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作者考辨、虬髯客原型解、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析和政治背景挖掘等方面,而对其中的空间元素有所忽略。《虬髯客传》中的空间,不...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翘楚,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创作的无数法门。历来论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作者考辨、虬髯客原型解、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析和政治背景挖掘等方面,而对其中的空间元素有所忽略。《虬髯客传》中的空间,不仅是作为情节发生场所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还与人物行为一起构成了情节发展的主要因果链,且具有更深层的隐喻义和暗示性,其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承担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虬髯客传》 空间叙事 隐喻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裘沛然先生成才经验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庆其 李孝刚 +4 位作者 邹纯朴 梁尚华 章元 王少墨 裘世轲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5期52-56,共5页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青年时代锐志于医学,他博览国学,临证师从丁甘仁长孙丁济万先生。1958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工作,尝言"医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他经常告诫学生,研究中医必须下苦功夫,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无论...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青年时代锐志于医学,他博览国学,临证师从丁甘仁长孙丁济万先生。1958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工作,尝言"医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他经常告诫学生,研究中医必须下苦功夫,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当医生,都需要深厚扎实的文化根底。但他最注重的还是要先做好人,一生孜孜不倦研究儒学,研究做人的道理。先生汇医道、文道、人道于一炉的观点,立意深邃。主张培才先育德,医道务于精,坚持临床实践,读书要求精读原著,读书责在化字,学问求其博,创造治疗疑难病八法,关键在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裘沛然 中医教育 人才培养 成才经验
下载PDF
裘沛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3
作者 战文翔 孙雪萍 李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662-663,共2页
常见的慢性胃炎按其表现统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裘沛然教授在胃炎的中医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认为胃炎的病机关乎胃、脾、肝、胆;在治疗上崇尚辛散苦泄、甘缓和中或加酸收。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裘沛然
下载PDF
《读医抄本拾遗》的出版经过与学术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健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5期64-66,共3页
在简介国医大师裘沛然《读医抄本拾遗》的主要内容与出版经过的基础上,探讨其学术价值。认为该书保存了"今殆绝迹"的由程门雪编的《妇科学》、费通甫编的《舌苔学》,是其医学价值的主要体现;抄录医书时刚劲有力的蝇头小楷,&qu... 在简介国医大师裘沛然《读医抄本拾遗》的主要内容与出版经过的基础上,探讨其学术价值。认为该书保存了"今殆绝迹"的由程门雪编的《妇科学》、费通甫编的《舌苔学》,是其医学价值的主要体现;抄录医书时刚劲有力的蝇头小楷,"前记"、"医论"中恰到老道的用典,体现了其文化价值。此外,该书的内容、作者抄录的目的与过程,对当今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均有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沛然 读医抄本拾遗 书评 中医教育人才培养
下载PDF
宝库多藏载籍中 爬罗剔抉换新容——裘沛然先生文献研究拾遗
5
作者 梁尚华 张紫薇 王庆其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医学造诣高深,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同时亦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鸿儒大医。"医道难明须砥砺,良机易逝要勤研"。裘老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学文献的钻研用力甚勤,在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各家学说、...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医学造诣高深,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同时亦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鸿儒大医。"医道难明须砥砺,良机易逝要勤研"。裘老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学文献的钻研用力甚勤,在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各家学说、伤寒、温病、《内经》等文献研究领域颇多建树,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观点与成果等均对后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裘沛然 中医 文献
下载PDF
《论语》四诂辨正
6
作者 朱维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3-77,共5页
《季氏》“无乃尔是过与”句中义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尔是过”的理解。“尔是过”不能等同于“尔实过” ;更非“过尔”的倒装 ;乃是表严厉斥责的“尔之过”。《侍坐》曾点所言之志的特有内涵为何 ,孔子于其志深表慨叹与赞许的原因何在... 《季氏》“无乃尔是过与”句中义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尔是过”的理解。“尔是过”不能等同于“尔实过” ;更非“过尔”的倒装 ;乃是表严厉斥责的“尔之过”。《侍坐》曾点所言之志的特有内涵为何 ,孔子于其志深表慨叹与赞许的原因何在等 ,历来异说纷纭而难于取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 孔子 冉求 子路 曾点 《论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