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纹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剑平 陈祖祺 +1 位作者 黄浩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7-80,95,共5页
报道了虎纹蛙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 .结果表明 :虎纹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和泄殖腔 .除口咽腔外 ,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 .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和肌层 :食道粘... 报道了虎纹蛙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 .结果表明 :虎纹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和泄殖腔 .除口咽腔外 ,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 .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和肌层 :食道粘膜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纵肌层稀少 ;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 ,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胃和十二指肠可见粘膜肌层 .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 .此外 ,还观察到食道粘膜上皮有纤毛结构 .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消化道 解剖学 形态结构 消化系统 组织学 无尾两栖类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 被引量:11
2
作者 苗素英 何建国 +4 位作者 张利红 曾慷 王晓红 张旻 江静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9-563,共5页
从新分离感染虎纹蛙的病毒培养细胞中提取病毒DNA作模板 ,用分别对应于蛙病毒 3型 (FV3)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读码框两侧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预期大小基因片段 ,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pGE... 从新分离感染虎纹蛙的病毒培养细胞中提取病毒DNA作模板 ,用分别对应于蛙病毒 3型 (FV3)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读码框两侧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预期大小基因片段 ,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pGEM T载体中 ,进行全长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编码虎纹蛙病毒的MCP基因的读码框核苷酸数为 1392bp ,编码 4 6 3个氨基酸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虹彩病毒的MCP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该病毒与蛙病毒属的FV3的同源性 (98% )明显高于囊肿病毒属的FLDV 1(5 2 % ) ,并且与虹彩病毒科其他成员的MCP基因序列均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虹彩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克隆 病毒分类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苗素英 王晓红 +2 位作者 叶巧真 林晓辉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虹彩病毒 形态结构 致病性
下载PDF
虎纹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防治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永灿 朱传华 +2 位作者 陈国华 苏文强 唐泽锋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报道了海南养殖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及其免疫学防治方法。对该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鉴定表明 ,被分离出的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在所实验的 2 0种抗菌药物中 ,该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 ,而对其他 18种... 本文报道了海南养殖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及其免疫学防治方法。对该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鉴定表明 ,被分离出的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在所实验的 2 0种抗菌药物中 ,该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 ,而对其他 18种药物均不敏感。通过筛选该病原强毒株制备甲醛灭活疫苗 ,对健康虎纹蛙进行免疫接种后 ,可明显提高其对该病的抵抗能力 ,表明在生产上用免疫学方法防治该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 白内障病 分离 鉴定 免疫学防治
下载PDF
泰国虎纹蛙红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艳华 黄钧 +2 位作者 胡大胜 温华成 施金谷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33-1236,共4页
从患红腿病的濒死泰国虎纹蛙肝脏、心脏、腹水及病变腿部肌肉组织分离获得4株菌株(TW0701、TW0702、TW0703和TW0704),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4株分离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且为泰国虎纹... 从患红腿病的濒死泰国虎纹蛙肝脏、心脏、腹水及病变腿部肌肉组织分离获得4株菌株(TW0701、TW0702、TW0703和TW0704),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4株分离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且为泰国虎纹蛙红腿病的致病菌。以TW0701菌株为代表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头孢呋肟、先锋噻肟、先锋必、复达欣、氟苯尼考、菌必治、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孟多、舒普深、磺胺二甲嘧啶、盐酸沙拉沙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钠)等19种药物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克林霉素、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和头孢克洛等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虎纹蛙 红腿病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旋 王寿昆 +2 位作者 陈梅芳 林树根 黄玉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研究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消化道组织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AAl可与中性缓冲福马林液固定的... 研究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消化道组织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AAl可与中性缓冲福马林液固定的虎纹蛙组织的肥大细胞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胞浆染成棕黄色,证实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也存在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组织中AA1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与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主要见于黏膜型肥大细胞(M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上皮下方和固有层,少量分布于肠绒毛基底部及食管腺和胃腺周围。而在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却未见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之间、肌间及外膜结缔组织,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虎纹蛙肥大细胞都含有类胰蛋白酶。很有可能是虎纹蛙MMC中含有类胰蛋白酶,而CTMC中不含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说明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类胰蛋白酶含量较少,虎纹蛙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可能与生物进化水平较低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体外培养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晓红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7,共5页
从发病濒死的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蝌蚪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在25℃条件下,该病毒能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C),胖头肌肉细胞系(FHM)和草鱼性腺细胞系(CO)三种鱼类细胞上产生空斑状的细胞病理变化(CPE)。该病毒对氯仿,热(56℃,30m... 从发病濒死的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蝌蚪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在25℃条件下,该病毒能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C),胖头肌肉细胞系(FHM)和草鱼性腺细胞系(CO)三种鱼类细胞上产生空斑状的细胞病理变化(CPE)。该病毒对氯仿,热(56℃,30min)和酸(pH3)敏感。其体外培养的适合增殖温度范围为20~30℃。 电镜下观察,病毒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切面正六边形,对角直径125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虎纹蛙 病毒 体外培养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四种脊椎动物血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颜桂利 黄键 +1 位作者 江道提 江剑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罗非鱼、虎纹蛙、家鸽和家兔各类血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鱼、蛙、鸽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长梭形或长橄榄形,有核,核周异染色质明显;而兔的红细胞呈两面凹陷的圆盘状、无核,胞内充满血红蛋白。鱼、蛙、鸽血...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罗非鱼、虎纹蛙、家鸽和家兔各类血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鱼、蛙、鸽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长梭形或长橄榄形,有核,核周异染色质明显;而兔的红细胞呈两面凹陷的圆盘状、无核,胞内充满血红蛋白。鱼、蛙、鸽血中尚见到血栓细胞,其形状与红细胞相似,体积较小,胞核较大;兔血小板呈不规则形,无核。鱼、蛙、鸽、兔的白细胞,形状结构基本相似,除能见到核和细胞器之外,胞质内的特殊颗粒以及细胞伸出的伪足、微绒毛等均清晰可见。结果显示:鱼、蛙、鸽在种族发生中处于较低位置,它们的红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共性,而兔的血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许多不同于鱼、蛙、鸽的特征,这与它在种族发生中处于较高位置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亚显微结构 罗非鱼 虎纹蛙 家鸽 家兔
下载PDF
基于RAPD的SCA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虎纹蛙及引进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 刘楚吾 +2 位作者 郭昱嵩 汤恩埔 彭向文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为了对引进种泰国虎纹蛙加强种质监测,本文对泰国虎纹蛙和中国虎纹蛙进行了SCAR标记研究。在对2种蛙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引物OPP5和OPZ19对2种蛙进行扩增,将2个特异性扩增片段OPP5-471bp和OPZ19-512bp回收... 为了对引进种泰国虎纹蛙加强种质监测,本文对泰国虎纹蛙和中国虎纹蛙进行了SCAR标记研究。在对2种蛙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引物OPP5和OPZ19对2种蛙进行扩增,将2个特异性扩增片段OPP5-471bp和OPZ19-512bp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序列信息设计两对SCAR引物SP5和SZ19。利用两对SCAR引物对2种蛙基因组DNA扩增的结果显示:SP5显示了其特异性,在对中国虎纹蛙的扩增中出现了单一SP5-388bp特异片段,而在泰国虎纹蛙中没有扩增产物;SZ19在对2种虎纹蛙的扩增中出均出现了单一条带,但片段大小不同,在中国虎纹蛙中为SZ19-456bp,在泰国虎纹蛙中为SZ19-497bp。3个分子标记都可作为基于RAPD成功转化后的SCAR分子标记对2种虎纹蛙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虎纹蛙 中国虎纹蛙 RAPD SCAR
下载PDF
中国虎纹蛙与泰国虎纹蛙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丽 刘楚吾 +1 位作者 林东 梁伟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共3页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345和0.1780;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为0.4238,遗传距离(D)为0.6613。两种虎纹蛙遗传多样性都较丰富,但中国虎纹蛙的遗传变异程度较泰国虎纹蛙低。在OPA、OPF、OPP、OPZ几个系列随机引物的扩增中得到了可用于鉴别两种蛙的12条特异性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虎纹蛙 泰国虎纹蛙 遗传多样性 RAPD技术 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虎纹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楚吾 徐贺伦 +1 位作者 冯超源 刘丽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就温度、盐度、p H值及水中溶氧四个环境因素对虎纹蛙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其适宜的孵化水温为 2 0~ 30℃ ,在此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胚胎发育速度加快 ,水温在 (30± 1)℃时 ,胚胎发育到鳃盖完成期需... 就温度、盐度、p H值及水中溶氧四个环境因素对虎纹蛙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其适宜的孵化水温为 2 0~ 30℃ ,在此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胚胎发育速度加快 ,水温在 (30± 1)℃时 ,胚胎发育到鳃盖完成期需 58.8h,孵化率为 84 .2 % ;水温 (2 0± 0 .5)℃时 ,需 2 0 3.9h,孵化率为 89.0 % ;水温 (2 5± 1)℃时 ,需时 84 .0 h,孵化率最高 ,达 94 .5%。盐度对虎纹蛙胚胎发育影响很大 ,盐度越高 ,胚胎畸形率越高 ,且发育经历时间越长 ,孵化水体的盐度应在 1.9以下 ,最适宜用淡水孵化。p H过高或过低都对胚胎发育不利 ,孵化水体的 p H值以 6 .5~ 8.5为宜。虎纹蛙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水中溶氧量要求不同 ,在肌肉效应期、鳃血循环期和鳃盖完成期 ,水中溶氧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 .57mg/ L、1.13mg/ L和 0 .4 0 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胚胎发育 盐度 温度 PH值 溶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广州市农贸市场出售青蛙感染裂头蚴的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健桦 林丽卿 +1 位作者 王宏敏 张莲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93-194,共2页
1996年10月~1997年4月,笔者调查了广州市清平农贸市场中出售的虎纹蛙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结果发现,蛙体中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58.4%,裂头蚴寄生部位以蛙之后腿及背腹部为主,蛙体的感染与其体重大小关系不大。
关键词 虎纹蛙 寄生虫学 裂头蚴属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素英 李方 +3 位作者 张旻 王晓红 何建国 江静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经PCR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DNA甲基转移酶完整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 ,测序可知该基因读码框大小为 6 4 2bp ,编码一由 2 14个氨基酸组成的、预期分子量为 2 4 .8kD的多肽。RTV的MTase基因与蛙病毒属的蛙病毒 - 3型、叉尾... 经PCR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DNA甲基转移酶完整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 ,测序可知该基因读码框大小为 6 4 2bp ,编码一由 2 14个氨基酸组成的、预期分子量为 2 4 .8kD的多肽。RTV的MTase基因与蛙病毒属的蛙病毒 - 3型、叉尾病毒和Regina病毒的一致性为 96 %~ 97% ,与淋巴囊肿病毒属的比目鱼病毒的一致性为 5 6 % ,从而进一步证明RTV蛙病毒的分类地位 ;与其它脊椎动物的虹彩病毒一样 ,该基因包含原核生物 5’甲基转移酶的前四个高度保守区而缺少第五个区域 ,可能只是构成甲基转移酶的一个亚基 ;RTV、裂唇鱼病毒和大口黑鲈病毒之间MTase基因的一致性与衣壳蛋白基因的差异较大 ,说明同一种类的不同基因甚至同一基因的不同区域间演化速率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病毒 甲基转移酶 基因 克隆分析 pUCm-T载体 区域演化速度 虹彩病毒 演化研究
下载PDF
虎纹蛙人工养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琛 刘楚吾 姚占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虎纹蛙的发育和生长都很快.一般在受精后2周开始变态,4周变态完全.幼蛙经两个多月饲养,个体平均重可达100g,在当年即可培育成商品蛙.更重要的是虎纹蛙天生既能捕食运动的食物又能捕食静止的食物.这种食性使在蛙类养殖业中存在的饲料问... 虎纹蛙的发育和生长都很快.一般在受精后2周开始变态,4周变态完全.幼蛙经两个多月饲养,个体平均重可达100g,在当年即可培育成商品蛙.更重要的是虎纹蛙天生既能捕食运动的食物又能捕食静止的食物.这种食性使在蛙类养殖业中存在的饲料问题容易解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大型食用蛙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水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人工繁殖 水产养殖
下载PDF
泰国虎纹蛙与中国虎纹蛙早期胚胎发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丽 刘楚吾 罗隆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比较了泰国虎纹蛙与中国虎纹蛙在控温条件下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亚种蛙在右鳃封闭期与鳃盖完成期之间有明显的"角质颌出现"的特征,因而在传统分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角质颌出现期",从而将两者自受精卵开... 比较了泰国虎纹蛙与中国虎纹蛙在控温条件下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亚种蛙在右鳃封闭期与鳃盖完成期之间有明显的"角质颌出现"的特征,因而在传统分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角质颌出现期",从而将两者自受精卵开始到鳃盖完成期为止划分为26个时期;两亚种蛙大部分发育时期外形特征基本相同,但八细胞期细胞的排列方式,两亚种蛙神经褶期的神经沟形状、纤毛出现期的神经褶棱高度等均不同;泰国虎纹蛙的发育速度较快,自受精卵期到鳃盖完成期共耗时70.4h,中国虎纹蛙在相同的条件下则需92.5h,但在四细胞期、八细胞期、神经管期和尾芽期,泰国虎纹蛙的发育速度却较中国虎纹蛙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虎纹蛙 泰国虎纹蛙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虎纹蛙性腺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楚吾 刘卫今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组织切片对虎纹蛙性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其细胞学特征,雌性虎纹蛙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在第一个性周期内,从卵原细胞到成熟卵泡整个发育阶段需要2a。雄性虎纹蛙的生殖细胞成... 通过组织切片对虎纹蛙性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其细胞学特征,雌性虎纹蛙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在第一个性周期内,从卵原细胞到成熟卵泡整个发育阶段需要2a。雄性虎纹蛙的生殖细胞成簇排列,性腺发育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以及精子形成5个阶段;性成熟期为1a。并报道了虎纹蛙的镶嵌型性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性腺发育 镶嵌型性腺 细胞学
下载PDF
虎纹蛙病毒的ATP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17
作者 苗素英 张旻 +2 位作者 叶巧真 王晓红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利用对应于蛙病毒-3型(FV3)ATP酶基因(ATPase)的162-178 nt和1 186-1 174nt碱基序列作为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RTV)的ATP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读码框大小为945bp,预计可编码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5 50... 利用对应于蛙病毒-3型(FV3)ATP酶基因(ATPase)的162-178 nt和1 186-1 174nt碱基序列作为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RTV)的ATP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读码框大小为945bp,预计可编码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5 500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RTV的ATPase基因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代表种FV3的一致性最高,为87.9%,与该科其它脊椎动物病毒的一致性在50%~52%之间.ATP酶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的ATP酶含有Walker型ATP酶AAA族蛋白质的全部结构域,其中既具有Walker型ATP酶所具有的Walker A和Walker B保守区,还含有AAA族蛋白质基因所具有的SRH高度保守区,因此,该基因是一完整的活性蛋白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病毒 虹彩病毒科 ATP酶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氨基酸序列 水产养殖 病原
下载PDF
虎纹蛙肢体超常再生和畸变二例
18
作者 林植华 张春牛 +1 位作者 雷焕宗 郎法勇 《台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66-67,共2页
对二例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肢体超常再生和畸变进行报道和研究。虎纹蛙肢体超常再生和畸变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变态发育过程中外界创伤的刺激导致组织增生和超常肢体的出现,也可能因农药的使用和“三废”导致环境污染引起变异的... 对二例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肢体超常再生和畸变进行报道和研究。虎纹蛙肢体超常再生和畸变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变态发育过程中外界创伤的刺激导致组织增生和超常肢体的出现,也可能因农药的使用和“三废”导致环境污染引起变异的发生和超常肢体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肢体 超常再生 畸变
下载PDF
泽蛙♀×虎纹蛙♂杂种胚胎发育过程中三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燕 吴美锡 丁汉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1-98,共8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研究泽蛙♀×虎纹蛙♂杂种及其父母本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酶谱。结果显示:(1)大多数母体酶带在杂种胚胎发育的初期出现并一直持续到晚期;(2)有些父本酶带在杂种胚...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研究泽蛙♀×虎纹蛙♂杂种及其父母本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酶谱。结果显示:(1)大多数母体酶带在杂种胚胎发育的初期出现并一直持续到晚期;(2)有些父本酶带在杂种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肌肉效应期、鳃循环期)出现;(3)有些父本酶带和一条母本酶带始终不出现在杂种胚胎酶谱中;(4)发育后期有些杂种胚胎的同工酶酶谱出现异常。初步探讨了父母本因素对杂种后代同工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虎纹蛙 杂种 胚胎 同功酶
下载PDF
氯化汞对虎纹蛙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建祥 蔡福盛 +1 位作者 柯美珍 张明安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实验以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 Wiegmann)为材料,观察了氯化汞对其受精卵及蝌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和胚胎在氯化汞浓度为0.01~0.0015(10^(-(?))的水质中,48小时和120小时的LD_(59)±SLD_(50)分别为0.004456±0... 本实验以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 Wiegmann)为材料,观察了氯化汞对其受精卵及蝌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和胚胎在氯化汞浓度为0.01~0.0015(10^(-(?))的水质中,48小时和120小时的LD_(59)±SLD_(50)分别为0.004456±0.000144和10.003945±0.000098(10^(-9)),安全度为0.0004456(10^(-(?)))。在浓度为0.0035~0.0015(10^(-9))的水质中,蝌蚪头15天(从受精卵开始计算,下同)内发育明显受抑制,尾长、全长、体重都显著落后于对照组(P<0.01),而且浓度越高,抑制越严重。第15天后,影响逐步减小,但尾长和全长仍有显著差异。第20天以后,这种抑制作用就不显著了(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蚊蛙 受精卵 氯化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