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润清 权玉俊 +1 位作者 申彤 马丽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包括Maitland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静...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包括Maitland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静态牵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一指禅推法,两组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使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AROM、HSS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推拿 康复训练 创伤后膝关节僵硬 主动关节活动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下载PDF
流程康复护理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佳丽 王苗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97-99,114,共4页
目的 探讨流程康复护理对断指再植术后关节活动度、握力、再植存活率及断指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7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红蓝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 目的 探讨流程康复护理对断指再植术后关节活动度、握力、再植存活率及断指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7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红蓝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35)采用流程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指关节活动度、握力、再植存活率及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P<0.05)。结论 流程康复护理可提高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断指功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康复护理 断指再植术 关节活动度 断指功能恢复
下载PDF
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缺损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盛世 位艳艳 黄芳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手指创面缺损治疗中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8例手指创面缺损的患者,予以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其疗效及对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关节活动度、手指... 目的探讨分析手指创面缺损治疗中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8例手指创面缺损的患者,予以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其疗效及对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关节活动度、手指外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4.87%;患者治疗后皮瓣存活率为98.72%,1个月创面愈合率为96.15%,伤指感觉与活动障碍率为98.72%。治疗6个月后患者近端指关节活动度、远端指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外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骨折伴手指皮肤组织缺损效果确切,皮瓣存活率高,能促进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改善手指外观,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皮肤组织缺损 指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显微外科再植手术对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刘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5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析显微外科再植手术对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贵州省建筑医院收治的60例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残端修整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析显微外科再植手术对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贵州省建筑医院收治的60例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残端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显微外科再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指标,指关节功能,术前及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指甲长度和远端指尖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再植手术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指关节活动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再植手术 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断指 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手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唐加波 王鹏 +3 位作者 崔恒熙 林祥 方涛涛 李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手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2014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49只手)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的Adam评定临... 目的分析手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2014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49只手)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的Adam评定临床优良有效率为96.67%,其中有1例患者手术出现疼痛肿胀,恢复不良,遂清除血肿处理后得到缓解,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未出现复发发生率,治治疗后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3.58±0.49)分和手指活动度(3.81±0.53)分有所提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手掌腱膜挛缩症的治治疗需及时切除病变组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对应采取游离植皮术或手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最大程度改善患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腱膜挛缩症 手术治疗 掌腱膜部分切除术 手指活动度
下载PDF
局麻下利用12号注射针头侧刃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冯志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利用12号注射针头之侧刃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100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局麻下利用12号注射针头之侧刃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100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治疗,试验组采用12号注射针头侧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手指肌腱总活动度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指肌腱总活动度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利用12号注射针头侧刃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提高手指肌腱总活动度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12号注射针头 手指肌腱总活动度 针刀松解术
下载PDF
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腕部及手指活动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瞿畅 沈芳 +1 位作者 于陈陈 孙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30,共5页
为简化人体腕部及手指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人体腕部及手指活动度测量方法。通过Open NI获取Kinect捕捉的腕部及手部深度图像,对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剔除人体前景、背景的干扰。利用Op... 为简化人体腕部及手指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人体腕部及手指活动度测量方法。通过Open NI获取Kinect捕捉的腕部及手部深度图像,对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剔除人体前景、背景的干扰。利用Open NI的手势侦测及手心追踪器定位手心位置,从深度图像中进一步分割出手部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形态学处理,确定指尖、指根对应的凸包及缺陷点。根据凸包、缺陷点信息以及不同活动度测量科目,完成腕部尺偏/桡偏、四指掌指关节外展及拇指桡侧外展的自动测量。对腕部及手指活动度的不同科目各进行20次测量实验,并将测量值与从彩色图像上测得的参考值进行对比,根据t检验法,得到腕部尺偏/桡偏、食指掌指关节外展及拇指桡侧外展科目的 |t|值分别为0.864、1.195、1.901和1.752,均小于2.093。这些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无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可以达到临床测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度 测量方法 KINECT 手指 腕部
下载PDF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疗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美超 胡长青 +4 位作者 连勇 丁思广 张羽 王保申 郝志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指末节指腹缺损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予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围手...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指末节指腹缺损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予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围手术期指标、手指外观、皮瓣成活率、近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和手指感觉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液循环评分(7.54±1.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1.05)分(P<0.05)。观察组手术后皮瓣成活率(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4/32)(P<0.05);观察组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7.41±16.95)℃、(71.84±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6±14.32)℃、(59.64±7.35)℃(均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指外观评分(18.52±3.20)分,高于对照组的(16.14±2.88)分(P<0.05)。结论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疗效显著,可提高皮瓣成活率、血流循环、近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改善手指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 桡动脉掌浅支 皮瓣修复 皮瓣成活率 指间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焦成 冯志杰 +3 位作者 张吉龙 李宝明 马靖华 杨佐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5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以术式选择不同分为两组,行指蹼动脉... 目的 对比分析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两种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以术式选择不同分为两组,行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者30例(指蹼组),行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者30例(指背组)。比较两组皮瓣外观、感觉功能、质地及臃肿等情况,统计皮瓣成活率,计算皮瓣臃肿率,两点辨别觉,总主活动度、触觉、温度觉、压觉、手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指蹼组皮肤缺损面积和皮瓣切取面积为(11.21±1.97)、(14.76±2.42) cm^(2),均明显大于指背组[(4.95±0.85)、(6.08±0.96)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皮瓣臃肿率和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0.05)。指蹼组末次随访时手部有温度觉者占比为90.00%,高于指背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蹼组手部压觉、手部功能均明显优于指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蹼组末次随访时GQOL-74评分显著优于指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蹼动脉穿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其血供更可靠,适用缺损面积更大,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皮肤缺损 指蹼动脉穿支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外观 感觉功能 皮瓣成活率 总主活动度
下载PDF
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罗娟 余静 +2 位作者 陈姣凤 谢心军 廖若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活络法结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主关节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活络法结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主关节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腕指关节功能、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腕手关节功能和腕关节屈曲、伸展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更好地调节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腕、指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指关节 僵硬 关节活络法 中药熏洗 炎症因子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疼痛
下载PDF
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文泽 梁晶峰 李文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伤至给予治疗时间均为1周以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4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14个月。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法,金属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66.7%;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优良率93.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金属夹板固定组有2例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出现复发;骨锚组有1例功能锻炼时出现局部肿痛、皮肤发红,经物理治疗后好转,表明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的疗效显著优于金属夹板外固定组。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过程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价格昂贵,未能广泛开展;金属夹板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治疗过程中管理困难,复发率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吸收骨锚系统 骨锚 金属夹板 夹板 锤状指 闭合性 内固定 外固定 TAM系统评定法 活动度 骨关节植物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拇指末节离断再植存活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洋 顾加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拇指末节离断再植存活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在本院行断指再植的106例单侧拇指末节完全离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时,评估患者再植拇指的指甲长度、指间关节活动度、指尖的两点辨别感觉。分析... 目的分析拇指末节离断再植存活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在本院行断指再植的106例单侧拇指末节完全离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时,评估患者再植拇指的指甲长度、指间关节活动度、指尖的两点辨别感觉。分析影响再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时,再植末节拇指的指甲长度为(10.4±1.7)mm,指间关节活动度为(59.3±5.2)°,指尖的两点辨别距离为(5.8±0.9)mm。本研究106例患者再植存活率为8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锐器切割伤情况是影响再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45岁、手术时间≥2.8 h、热缺血时间≥6 h以及非锐器切割伤是影响再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45岁、手术时间≥2.8 h、热缺血时间≥6 h以及非锐器切割伤是影响再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处理拇指末节断指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 再植存活率 指甲长度 关节活动度 热缺血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疼痛干预在指屈肌腱显微修复术后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冠军 伍美艺 +2 位作者 邱辉 杨迪 刘永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指屈肌腱显微修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指屈肌腱显微修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康复效果、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预后优良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干预在指屈肌腱显微修复术后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干预 指屈肌腱 显微手术 并发症 总主动活动度
下载PDF
皮下埋藏法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尉宁 林诗强 +1 位作者 官家永 陈玉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埋藏法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2例(23指)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22例患者均采用皮下埋藏法手术治疗。观察伤指成活和外形恢复情况、伤指关节活动度及两... 目的:探讨皮下埋藏法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2例(23指)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22例患者均采用皮下埋藏法手术治疗。观察伤指成活和外形恢复情况、伤指关节活动度及两点辨别觉。结果:术后6周,22例(23指)患者完全成活19指(82.61%),完全坏死1指(4.35%),部分坏死3指(13.04%),部分坏死患者经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12周,成活手指颜色红润、指腹饱满、指甲生长良好,与健侧手指相似;22例(23指)患者伤指关节活动度评估优12指,良9指,中1指,差1指,优良率为86.96%(20/23);22例(23指)患者的两点辨别觉为(4.57±0.29)mm。结论: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采用同侧手掌(鱼际处)或腹部皮下埋藏法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有利于恢复伤指外形及指感觉,促进指功能恢复,用于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治疗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 皮下埋藏法 伤指关节活动度 两点辨别觉
下载PDF
对比分析在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治疗中应用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健钊 王永胜 +1 位作者 刘霞 陈云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87-8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活动开展时间:2016年4月至2020年8月。病例数49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分成观察组(断指再植组)23例,对照组(非断指再植... 目的对比分析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活动开展时间:2016年4月至2020年8月。病例数49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分成观察组(断指再植组)23例,对照组(非断指再植组)26例。比较手术效果及指关节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与对照组手术优良率73.33%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小于对照组,指甲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治疗中,应用断指再植与非断指再植均可起到治疗效果,相比之下断指再植的手术优良率更高,且患者术后断指恢复情况更好,是更加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案,应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 断指再植 非断指再植 手术优良率 两点辨别觉 指间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娜 崔彦明 梁盾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350例,按方法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各175例。逆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顺行组给予指固有动...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顺行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350例,按方法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各175例。逆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顺行组给予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指间关节活动度及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随访1年,顺行组感觉功能优良率高于逆行组,两点辨别觉短于逆行组(P<0.01)。顺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逆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逆行组(P<0.05)。随访期间,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2组伤侧近指间关节(PIP)及远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大于出院时(P<0.05);出院时,顺行组伤侧PIP及DIP活动度大于逆行组,但术后6个月小于逆行组(P<0.01)。随访1年后,2组日常活动能力、全手总体功能、工作能力、疼痛、外观及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相比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可有效促进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指感觉的恢复,但对指间关节活动度恢复具有一定影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软组织缺损 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间关节活动度 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评分
下载PDF
八段锦特色护理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PT、AP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阳阳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1期1779-1782,共4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特色护理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伸肌收缩膝关节峰力矩(peak torque,PT)和平均功率(averagepower,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目的:观察八段锦特色护理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伸肌收缩膝关节峰力矩(peak torque,PT)和平均功率(averagepower,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特色护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膝关节伸肌收缩PT、AP、平均关节活动范围(AROM)积分的变化,采用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护理前后两组病情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伸肌收缩PT、AP高于对照组(P <0. 05),膝关节伸肌收缩AROM积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观察组僵硬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活动能力评分、WOMAC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 33%较对照组70. 00%高(P <0. 05)。结论:八段锦特色护理训练应用于KOA患者,可增强患者肌力,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僵硬,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缓解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八段锦 膝关节 肌力 膝关节峰力矩 平均功率 平均关节活动范围
下载PDF
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利奇 郑有卯 +1 位作者 蒋燕飞 徐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0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小指缺损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自行选择修复方式,根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小鱼际皮瓣修复组(观察组)21例及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组(对照组)24例。记录术后3...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小指缺损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自行选择修复方式,根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小鱼际皮瓣修复组(观察组)21例及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组(对照组)24例。记录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皮瓣外形、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以及伤指活动度,记录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4、0.17,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皮瓣外形评分及掌指关节活动度(MP)、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PIP)、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DIP)均高于术后3个月,皮瓣的两点辨别觉均低于术后3个月(t分别=8.44、3.95、3.76、3.16、7.68;6.06、2.62、2.88、5.22、4.71,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皮瓣外形评分及MP、PIP、DIP伤指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4.75、2.16、2.27、4.64、3.14;8.44、3.58、3.05、2.88、6.8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结论小鱼际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小指缺损患者伤指外观及关节活动度,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鱼际皮瓣 小指缺损 手部外观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示指关节活动空间及其应用
19
作者 王风丽 陈志翔 +1 位作者 阮兢 何胜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测量健康和受伤后示指关节活动空间,探讨其在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示指未受过伤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30例(健康组)和示指近期受伤的大学生志愿者3例(患者组),嘱其在示指独立以及与中指协同状态下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 目的测量健康和受伤后示指关节活动空间,探讨其在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示指未受过伤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30例(健康组)和示指近期受伤的大学生志愿者3例(患者组),嘱其在示指独立以及与中指协同状态下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每个动作重复2次,间隔30 s。采用高清相机记录示指运动轨迹,MATLAB软件整理分析视频,比较两组不同动作的运动范围,绘制伤指运动空间和范围对比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患者组示指独立屈伸及内收-外展范围分别缺失26.5%和24.6%。由于伤指恢复程度不同,3例患者环转运动缺陷个体差异较大,最大缺失方向分别在160°、70°和170°。结论观察示指运动空间缺失范围百分比和最大缺陷方向,有助于对伤指的康复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指 关节活动范围 外伤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毅 刘园 郑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皮瓣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皮瓣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桃红四物汤 血管危象 皮瓣存活率 手指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