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improvement of paediatric burnt hands fun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a-Qin Zhou Jun-Yi Zhou +1 位作者 Gao-Xing Luo Jiang-Lin T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2期9741-9751,共11页
BACKGROUND Han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urn sites in children.Hypertrophic scar contractures in hands after wound healing result in further reductions in their range of motion(ROM),motility,and fine motor activit... BACKGROUND Han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urn sites in children.Hypertrophic scar contractures in hands after wound healing result in further reductions in their range of motion(ROM),motility,and fine motor activities.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hands.But the optimal time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s still unclear.Therefor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paediatric burnt hands an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between early and later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paediatric burnt hands.METHODS A total of 52 children with burnt hands were allocated in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1 mo from onset)and a late intervention group(>1 mo from onset)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December 2017.The children received the same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including skin care,scar massage,passive ROM exercises,active ROM exercises,compression therapy,orthotic devices wearing and game or music therapy.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SULTS I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the ROM of the hand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rehabilitation(P=0.001).But in the late group the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P=0.142).In the early group,38.5%of th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while in the late group,69.2%of the pati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The time from onset to posttraumatic rehabilitation(P=0.0007)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P=0.003)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nd function improvement.The length of rehabilitation sta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nd function improvement(P=0.005).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arly rehabilitation might show better results in terms of 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S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range of motion Hand flexion Hand extension
下载PDF
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孙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多样化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多样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掌指关节屈伸范围、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及手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多样化护理 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 关节屈伸范围 手部功能
下载PDF
推拿结合等速训练配合五禽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汤丽珠 李长辉 +3 位作者 张坤木 肖爱俤 潘政炜 林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79-884,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KO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A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B组(推拿结合等...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KO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A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B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C组(推拿配合五禽戏),每组各30例。治疗频次3组都是隔天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周围肌力、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3组KOA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的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Lysholm评分中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膝关节活动度和峰值力矩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组间两两比较,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力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欠佳。结论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不仅可以缓解KOA患者疼痛,还可增强患者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肌力、上楼能力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推拿 等速运动训练 五禽戏 VAS评分 Lysholm评分 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焦睿 陈尚杰 +2 位作者 李树谦 贾新燕 刘恒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腕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痉挛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 目的:观察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腕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痉挛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电子生物反馈、作业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普通针刺等常规康复治疗,屈伸装置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屈伸装置训练,首次治疗由治疗师为患者佩戴,教会患者自己使用,每次佩戴中角度固定,随着患者关节活动逐渐改善,每次治疗前慢慢调高屈伸装置的度数,每天调节的度数以患者感到肌肉紧张而没有明显疼痛为度。痉挛电刺激治疗每次15 min,其余常规康复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每次佩戴30 min,每天2次;以上治疗均为每周6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腕关节痉挛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角器评定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手功能量表评定患手功能。结果:治疗3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屈伸装置组降低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可缓解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增加其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改善其上肢及手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腕关节痉挛 腕关节屈伸装置 关节活动度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广伟 王红军 孙晓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35-1542,共8页
背景:膝关节畸形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手术入路、术中截骨、软组织松解顺序、方法及程度、软组织平衡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 背景:膝关节畸形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手术入路、术中截骨、软组织松解顺序、方法及程度、软组织平衡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2例(48膝)严重膝关节疾病合并畸形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由髌骨内侧入路,正确截骨,选择性的软组织松解,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力线和软组织平衡,获得膝关节稳定,置换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并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84个月,平均35.5个月。所有患者置换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最大屈曲度、HSS评分、WOMAC评分较置换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血管及神经损伤、髌骨骨折、髌骨低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说明成人严重膝关节畸形经全膝关节置换,置换后畸形均得到纠正,功能较前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畸形 后稳定假体 软组织平衡 截骨 膝关节活动度 最大屈曲度 HSS评分 WOMAC评分 髌骨骨折 假体松动 相容性
下载PDF
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冯素娟 石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26-2131,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5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38例)、足踝运动组(40例)和联合组(39例);对照组病... [目的]探讨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5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38例)、足踝运动组(40例)和联合组(39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其余3组病人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LMWH治疗、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LMWH治疗联合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比较4组病人下肢DVT发生率、下肢周径、股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速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病人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LMWH组、足踝运动组、联合组病人下肢DVT发生率、血流速率、下肢周径、肿胀指数、血管内径、凝血指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VT发生率最低。[结论]LMWH和呼吸引导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手术后下肢DVT预防均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屈伸运动 低分子量肝素 深静脉血栓 预防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晶晶 礻者 +3 位作者 刘玲 廖新丽 张小华 《浙江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39-41,60,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CPM)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护理;46例观察组,在术后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接受CPM。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CPM)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护理;46例观察组,在术后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接受CPM。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差值分别为(31.81±7.62)º、(4.49±0.14)º均大于对照组的(16.41±5.82)º、(4.24±0.12)º(P<0.05);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与术前差值(40.28±5.47)分较对照组的(4.24±0.12)分高(P<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患者行CPM,可使患者屈伸活动度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 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 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韦朝喜 李富明 +3 位作者 彭伟秋 丘立标 韦钊岚 韦宝琛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5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2例,用全膝关节置换术(Zimmer全膝关节假体),...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2例,用全膝关节置换术(Zimmer全膝关节假体),观察组45例,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xford活动平台单髁假体)。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屈伸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P<0.05);手术治疗后7 d,1、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各项指标良好,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伤科活血方联合屈膝体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子光 郑炜宏 +3 位作者 何君源 彭键勇 黄治华 唐剑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口服伤科活血方联合应用60°屈膝位对于术后出血量、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次行单侧TKA治疗的原发性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屈曲位联合伤科活血方组(Ⅰ组)、屈曲...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口服伤科活血方联合应用60°屈膝位对于术后出血量、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次行单侧TKA治疗的原发性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屈曲位联合伤科活血方组(Ⅰ组)、屈曲位组(Ⅱ组)和伸直位组(Ⅲ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术后均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2 h,Ⅰ组患者术后取屈髋、屈膝60°、抬高下肢30 cm的体位,并于术前5 d(手术当天暂停服用)和术后14 d给予口服伤科活血方治疗;Ⅱ组患者术后取屈髋、屈膝60°、抬高下肢30 cm的体位;Ⅲ组患者术后取单纯伸直体位。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情况,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患肢小腿周径、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Ⅰ组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Ⅱ组、Ⅲ组,Ⅱ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48 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患者在术后7 d和14 d的患肢膝关节ROM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在术后14 d的患肢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Ⅱ组和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7 d,Ⅰ组和Ⅲ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VAS评分低于Ⅱ组,术后14 d,Ⅰ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VAS评分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患者在术后14 d和3个月的患肢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Ⅱ组患者术后肌间静脉血栓(MCVT)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活血方联合60°屈曲膝关节治疗,可有效减少TKA术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加快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速度,二者相结合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伤科活血方 术后失血量 屈膝体位 关节活动度 功能康复
下载PDF
应用动态双平面成像技术研究在体肘关节主动屈伸运动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第洋 胡项俊 +2 位作者 胡海 龚伟华 蔡宗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肘关节屈伸运动时关节的相对位移和旋转角度变化,为肘关节不稳以及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健康并且无上肢外伤史的受试者。应用动态双平面X线透视成像系统,测量右侧肘关节从旋后最大伸直位至旋后最大... 目的探讨健康肘关节屈伸运动时关节的相对位移和旋转角度变化,为肘关节不稳以及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健康并且无上肢外伤史的受试者。应用动态双平面X线透视成像系统,测量右侧肘关节从旋后最大伸直位至旋后最大屈曲位运动过程中,肱桡与肱尺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评价肘关节不同自由度运动的耦合度。结果从最大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肱尺关节外翻角从15.2°±3.1°降低到5.3°±2.3°,肱桡关节外翻角从19.7°±4.2°减小到8.2°±2.4°,肱尺与肱桡关节外翻角与屈曲角呈线性相关;肱尺关节内外旋角先内旋后外旋,呈二次非线性相关,在屈曲110°时达到最大内旋值(4.0°±4.9°),后达到最大外旋值(5.1°±4.2°);肱桡关节一直呈内旋增大变化,从内旋3.2°±16.0°增加到内旋27.2°±18.0°。结论在正常肘关节屈伸过程中,肱尺关节存在外翻角线性减小、内外旋角先内旋后外旋的非线性变化,肱桡关节存在外翻角线性减小、内旋角线性增大的变化。在屈伸过程中,肘关节并非单纯铰链关节,并且肱尺、肱桡关节存在运动学差异。临床上治疗复杂肘关节损伤、肘关节不稳以及肘关节置换手术时,应考虑关节间不同运动特征,以提高术后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屈伸运动 在体运动学 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
下载PDF
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Bankart重建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1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BANKART损伤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钉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吉锋 万锋格 +1 位作者 赵兰兰 权松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优良率达到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出院时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屈曲挛缩度、膝关节股胫角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腓总神经麻痹、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临床疗效和修复效果均显著,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屈曲挛缩度、膝关节股胫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单侧膝内翻 屈曲畸形 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桥接钢板治疗钩掌关节损伤
13
作者 王功腾 张文强 +3 位作者 闫兆龙 张业勇 殷鲁旭 李树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4期3788-3791,共4页
目的评价桥接钢板治疗钩掌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钩掌关节损伤的12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37±21)岁。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 目的评价桥接钢板治疗钩掌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钩掌关节损伤的12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37±21)岁。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手部握力。结果1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感染、肌腱粘连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虽然患侧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1.1±5.3)°比(76.4±6.2)°,(57.7±2.8)°比(62.1±2.7)°,(40.6±4.0)kg比(42.4±3.8)kg](均P<0.05),但患侧握力和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最终恢复到健侧的90%以上,并且没有明显手指或腕关节僵硬。有2例患者主诉活动时有轻度疼痛不适,3例长时间活动或劳累后有酸胀不适,但这些患者均认为不影响生活、工作。结论桥接钢板是治疗钩掌关节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钢板 钩掌关节损伤 屈伸活动度 握力
下载PDF
院内针对性康复干预在掌指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文婷 曾敏 +2 位作者 王婷婷 金干 黄静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31-1433,143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掌指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院内针对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行骨折复位克氏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在掌指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院内针对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行骨折复位克氏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院内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2组掌指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9,t=5.116,t=7.527,P<0.05);观察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3,χ^(2)=4.440,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χ^(2)=9.771,P<0.05)。结论在掌指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院内针对性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掌指功能、护理满意度,增加掌指关节屈伸范围,而且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针对性康复护理 掌指骨骨折 功能锻炼 VAS评分 掌指关节屈伸范围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栋文 农慧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察组(2019年3月—2020年8月入院),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压包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8.94±3.05)d、(10.07±1.46)d,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4.66)d、(23.84±6.62)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57±3.81)d、(18.68±2.20)d,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0.42±8.17)°、(124.05±10.96)°,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分别为19.23%、0,皮片坏死率分别为23.08%、3.85%,皮下血肿率分别为15.38%、0,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皮片坏死率、皮下血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植皮压包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植皮压包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 皮下血肿 创面感染 创面愈合 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掌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伟 庄天微 +2 位作者 王彤彤 尹家兴 马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77,5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掌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固定,观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掌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固定,观察组行微型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2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术手术时间长于克氏针固定术。但行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功能恢复情况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克氏针 微型钢板 疼痛评分 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佳亮 谢亮文 刘忠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1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前者给予切口松解治疗,后者给予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前者给予切口松解治疗,后者给予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度、关节功能情况,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9个月,平均(7.22±1.43)个月,两组术前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和伸直角度、Mayo评分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关节镜下松解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活动度,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安全性理想,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屈伸功能障碍 活动度 关节功能 关节镜 松解手术
下载PDF
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洁 李春梅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5期3537-35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115例急性跟腱断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对急性跟腱断裂病人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115例急性跟腱断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术后1周开始)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于术后3 d即开始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负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跟腱断裂评分(ATR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跟腱相对静息角(R-ATRA)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实施早期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及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踝关节功能,提高踝关节活动度,且干预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屈伸锻炼 早期负重康复训练 急性跟腱断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广 莫海龙 周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随访(27.7±14.2... 目的探讨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随访(27.7±14.2)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假体无松动,无脱位,无髋关节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患者的Harris评分为(87.9±4.7)分,显著高于术前的(22.8±10.6)分(P<0.05)。末次随访,患者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为(90.6°±12.3°),较术前髋关节屈伸活动度(30.2°±5.1°)显著增大(P<0.05)。结论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缓解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无髋关节结核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 晚期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
20
作者 王松 温小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型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21±1.32)min、切口长度(3.21... 目的探究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型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21±1.32)min、切口长度(3.21±1.03)cm、骨折愈合时间(5.12±1.21)周、住院时间(4.15±1.0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骨骨折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中,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克氏针内固定术 治疗 掌骨骨折 效果 骨折愈合时间 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