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斯琪 陈刚 肖亦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目的观察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Retrospective case study)。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经眼底筛查诊断为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ROP)的患儿55例(110眼),女性35例,... 目的观察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Retrospective case study)。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经眼底筛查诊断为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ROP)的患儿55例(110眼),女性35例,男性20例,胎龄24~37(29.47±2.30)周,出生体重730~2250(1322.09±322.75)g,所有患儿均在确诊后48 h内玻璃体腔内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25 mL。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1 a后复查随访6次视网膜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儿眼部情况及全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病情复发或对雷珠单抗治疗无反应者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注药后到补激光时间为26~48(36.58±5.59)d。并将单次注药有效和注药后补激光分为2组进行比较胎龄、母亲年龄、NICU住院时间、出生体重及吸氧时间作比较,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110眼中经过单次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有效为26例患儿52只眼,有效率47.3%,病变完全消退,附加病变消失,无新生血管增生,视网膜血管发育至3区。29例患儿57只眼病变未完全消退,部分患儿出现局部视网膜脱离,周边玻璃体轻微增殖,经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减轻,附加病变消退,无新生血管增生,视网膜血管发育至3区,占比51.8%,1只眼经注药1周后病变复发,新生血管增加,嵴较前增宽,无血管区范围未见明显缩小,血管未向无血管区继续生长,玻璃体腔内大量增殖膜形成,发生白内障合并视网膜部分脱离,行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术,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占比0.9%。单次注药及注药后补激光的两组间胎龄、母亲年龄、NICU住院时间、出生体重及吸氧时间无差异(P>0.05)。所有患儿随访期间未发生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经积极治疗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内注射 激光光凝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瑞曦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1-694,共4页
角膜新生血管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主要与其阻碍光线导致了角膜瘢痕、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和水肿进而损害损害视力有关。角膜的无血管状态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角膜能够维持透明性是由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精确平衡。血... 角膜新生血管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主要与其阻碍光线导致了角膜瘢痕、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和水肿进而损害损害视力有关。角膜的无血管状态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角膜能够维持透明性是由于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精确平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调控介质之一,其上调可以诱发血管生成。而抗VEGF治疗对于许多疾病有效,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生成疾病,同样它们对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就角膜新生血管的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新生血管 贝伐单抗 雷珠单抗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一年后视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闫淑 邵玲 +5 位作者 杜敏 沈策英 李琰 刘钰 晁阳阳 杨凯转 《眼科》 CAS 2019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年后视力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wAMD患者50例(50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年后视力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wAMD患者50例(50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的BCVA。分析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及提高程度与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基线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及CNV的类型(经典为主型、微小经典型、隐匿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CFT、CNV的面积,CNV的类型。结果治疗前BCVA为(53.4±14.5)个字母,治疗1年后BCVA为(61.3±20.5)个字母,提高(7.9±8.5)个字母(t=-6.564,P<0.01)。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与基线BCVA正相关(B=0.483,P=0.001),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的类型负相关(B=-0.211,P=0.005;B=-0.202,P=0.005);治疗1年后BCVA的提高程度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类型负相关(B=-0.509,P=0.005;B=-0.488,P=0.005)。三种类型的CNV中,经典为主型CNV治疗1年后的BCVA较差,隐匿型的终末BCVA较好,经典为主型BCVA提高程度较少,微小经典型提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经典为主型CNV、CNV面积大者,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1年后视力改善较小、预后差;基线视力较好者会有较好的终末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视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